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军魂 >

第280章

大唐军魂-第280章

小说: 大唐军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事,数年前,有吐蕃人想造谣中伤当时率军出征吐蕃的当弥道行军副大总管李业诩之事,也系他们指使!”这是马周在亲自问询长孙涣时,因在大理寺狱内关了几天,精神上有些崩溃的长孙涣在回答了马周的问答后自动说出来的。
    “什么?”李世民大吃一惊,心里百般滋味都有,暴怒地喝道。
    “陛下,据长孙涣交待,那些准备造谣生乱的吐蕃人,都是被长孙府上收买,想以多人口舌诬李大将军与吐蕃人有密谋,私放弃宗弄赞的,”马周很机械地回着话,并把手中的卷宗呈给李世民,“臣因此还审问了禄东赞,此是他的供词…”李世民接过卷宗,快地扫了几眼,接着又仔细地看了起来,待看完后,怒喝道:“岂有此理…”禄东赞的供词里,把长孙府中派出人私下与他密谋,并承诺待事情完成后,将保证护送他们出长安,回到吐蕃。
    “陛下,据长孙冲和长孙涣交待,此事也是他们一身策划的…”马周怪声怪气地说道,“只是臣觉得奇怪,以当时长孙冲一个驸马都尉职,如何敢保证将吐蕃使团送出长安…”“陛下,是否要您亲自审问一下长孙父子?”一旁的李道宗小心翼翼地说道。
    “摆驾大理寺,朕要亲自问询此事,”李世民怒不可遏地说道。
    事情的展完全出乎了李世民的意外,如此两件事加在一起,新案加旧案,都是诬陷之事,想从轻处理都是不可能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孙无忌被贬
    李靖府内,门窗紧闭的书房内,李业诩正与神色凝重的李靖说着事。
    门口,都是李靖的亲卫守着,府中的其他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书房外小院“祖父,事情经过就是这样,我们的人只是把回纥人列宗交给情报司的人,其后的事我们都没参预了!”李业诩对李靖老老实实地说道,他把大部的事情都说与了李靖听。
    “吴朋是你一手带出来的,忠诚方面只有你自己知道,老夫也相信你,”李靖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叹了一口气说道,“但愿这事不要闹得太大,若是事情过大,让皇上也很难处理…”“祖父,恐怕事情不会小了,”李业诩稍停了下,看了眼李靖,说道,“孙儿听人说,长孙涣在大理寺的狱中,把前些年孙儿出征吐蕃回来后,他们使人买通吐蕃使团成员,准备以吐蕃使团的一些人装扮成普通百姓,在坊间诬孙儿的事都招了出来。
    而且大理寺的人还问询了留在长安的禄东赞,禄东赞也承认是长孙府上使人利诱他们,许诺事成之后,一定力保他们回到吐蕃…”“什么?”李靖大惊失色,一下子站起了身。
    李靖的动作撞到了桌子,差点把桌上的茶杯都撞翻了,溢出了大堆的水,李业诩也被吓得跟着站了起来,他想不到一向沉稳的李靖听了此消息后,为何会如此失态。
    “祖父,您也知道,这本来就是长孙府上所做之事…”李业诩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完全是两回事,”李靖摇摇手,重新坐了下来,脸色也基本恢复了。
    李业诩也忙从一边拿过抹布,擦干了桌上的茶水,并为李靖重新倒满了杯中茶,这才在李靖边上坐下,问道:“祖父,您是说,这事更让皇上难以决断了?”“正是!”李靖点点头说道,“老夫想皇上也应该知道这些事是谁所为,只是没有任何证据,也就这么过去了,唯有以重奖补偿你,如今这事儿全部揭开来,皇上想捂也捂不住了,必定要有一个解决方法!”“祖父觉得皇上会如何做?”事前李业诩也根本没想到长孙涣会将当时与吐蕃使团密谋之事也说了出来,这是个意外的惊喜,李业诩原本觉得长孙无忌必定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这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总会有人受到重责,只是…”李靖说着,停住了话语,脸上满是阴郁的神色。
    见李靖如此说,李业诩也不敢再问,等着李靖继续往下说。
    李靖停了会儿,神情已经恢复了自然,接着说道:“长孙无忌肯定会受到责罚,其两子长孙冲和长孙涣将会是主犯,按理必将受到重责,只是长孙冲身为驸马都尉,还是皇上最疼爱的长乐公主之夫,也一定会念及此情,从轻处罚的,若公主再去请求一番,皇上可能还会再开恩,只是长孙涣,就说不定了,还有鸿胪寺的那名少卿,将会成为此案的最倒霉者…”李靖用淡淡的口气说着,神态上与刚才判若两人。
    李业诩看李靖话还没说话,也没插嘴,继续洗耳恭听。
    “只是老夫觉得,此案相关人员处罚的越重,对你还有老夫而言越不利,”李靖依然是用平淡的口气说着,“长孙无忌一直跟随皇上,无论是在平定天下,还是在帮皇上取得皇位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点是老夫不能比的。
    朝中许多官员都出自其门下,长孙一系在朝中势力庞大,此案公之于众,那长孙府与我们李府中势成水火,追随的官员也不得不要做出选择,如此情况,皇上是最不愿意看到…”听李靖如此说,李业诩也有些明白过来,想着还要去会会长乐公主,让她进宫去求求李世民,还有长孙皇后,使得长孙父子少遭一些处罚,特别是长孙无忌和长孙冲,只是不知这个对自己提出过份要求的公主会不会答应。
    “此次皇上不会对其进行责罚,相反还会有奖赏给你,但若以后你有什么事儿,许多人会落井下石,皇上也可能趁机治你重罪…无论是如何说,皇上也不相信你没直接参预些事中去,老夫也是不相信,以你以往的手段来说,换作无论谁也不会相信…”“老夫刚刚也说过,对长孙无忌,皇上不会重责,再过一些时候,还是会将其复职启用,你与他以后争斗的日子还多得去,若论权谋,依你小子耿直的个性,十个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虽然这么多年在朝为官,却不谙为官之道,老夫在世,在朝中还有一些威望,在皇上心目中也有一些份量,他们会有顾忌,而且老夫还可替你出一些主意,只是如此老夫年岁已大,在世日子无多了,老夫担忧的是,以后你怎么办?”“祖父您…”李业诩想说李靖身体还硬朗,一定可以长命百岁的,但李靖却摆手示意不要插嘴。
    “你立下的战功已经够大了,朝中忌惮你的人非常多,连皇上也肯定也是如此,只是如今皇上还觉得你大有用处,才会对你格外恩宠,甚至让太子也和你套近乎,只是以后事儿如何展,皇上百年之后,太子即位,又会如何,谁也无法预料,这一切都要依靠你自己了,老夫也希望你能学一些为官之道,为臣之道,而不是如现在般,全无心计,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这些年房相一直鼎力支持你,这是老夫最欣慰的事,”李靖说到到,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老夫知道房相很欣赏你,其女房淑也钟意你,当初老夫准备让你娶房淑为妻,想着皇上一定会阻拦,若皇上阻止了这桩婚事,玄龄一定心生疚意,对你也会做一些善举,如今看来,这一招棋还真走对了…”李业诩大感讶然,还真的如此,想想这些年以来朝中生的事,无论是在开江南,重视商业的展,还是进行兵制改革,各次对外用兵,房玄龄都是支持自己所提的方案或者建议,李靖谋划婚事时,竟然考虑了这么多,连房玄龄也算计进去了。
    只是李业诩觉得,房玄龄还是以国事为重这个出点,自己所提的都是利国利民之策,朝中支持的人还挺多的,李世民也都给予支持,与房淑的婚事遭到阻止可能有一些原因,但房玄龄支持自己,应该还是情理方面的支持吧。
    “还有岑文本,侯君集,李道宗等,都会在这些事上支持你…只是万一遭到皇上忌恨,皇上厌你玩弄手段,那你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老夫也要你趁机辞去所有的职务,特别是特卫大将军职、军事学院祭酒职,用什么理由辞,还是要你自己想,最好是突的事情…”“是,祖父,孙儿明白了!”李业诩听了李靖说的这一大通话,也明白过来李靖所表达的意思,还要自己要做的事。
    贞观十六年三月底,李世民布诏命,因涉嫌参与诬陷先安北道行军大总管李业诩,还有几年前同样参与诬陷时任当弥道行军副大总管李业诩的当朝司空长孙无忌,被有司论罪,因其悔罪态度好,加上多数朝臣们的恳求,皇帝念其立下大功,决定从轻处置,免去司空职,贬为襄州都督,削减食邑五百户。
    而主要谋划此事的长孙无忌之长孙冲被免去少府少监职,仍保留驸马都尉,流放至益州,而长孙无忌另一子长孙冲本罪当斩,只是因朝中众臣恳求,坐减死为徙,流放至琼州。
    参与此事的鸿胪寺少卿高正被判斩刑,一同被处死的还有另外两名鸿胪寺官员,丞和主薄。
    当年谋划并参与此事的吐蕃使者、右卫将军禄东赞,被免去右卫将军职,禁足在府中,不得外出。
    阴谋作伪证,诬害立下出征主将的回纥人列宗,同样被判斩刑。
    此次彻底查清几次诬陷李业诩的事,当事的李业诩被皇帝抚慰,复全部职,并奖励其绢两千匹,黄金十斤。
    一些朝臣们为皇帝做出这样的处置暗暗松了口气,而另一些朝臣们却大为不平,认为这样的处置明显是偏袒策划此事的长孙父子,若不加以严惩,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事情生,一再恳求皇帝予以长孙无忌重责。
    要求皇帝给予重责的有垂暮的魏征,还有谏议大夫、大理寺卿马周,礼部尚宗等,只是皇帝意已决,还是依此处置。
    只是没让众人们缓过口气来,又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在朝廷布这份诏令后几天,特卫大将军、军事学院祭酒、兵部侍郎李业诩,在到军器监指导试谢火炮时,因火炮炸膛,所骑战马受伤的李业诩,不防备间被颠落马下,头部着地,昏死了过去,两天后才醒转,醒转后觉脑袋受伤,行动不太方便,暂时无法骑马,因此上表向皇帝李世民辞去所有军职及朝中职务。
    李世民知道李业诩坠马受伤后,亲自派太医到李业诩府上诊治,并令其在府中休养一些时日,对李业诩表中所提辞去特卫大将军、军事学院祭酒、兵部侍郎职,一概不以同意。
    次日,李业诩再次上表,措辞恳切地说是因身子原因,无法行其职,请求皇帝让其休养,准其辞去所有职务。
    李世民思虑再三后,同意李业诩辞去特卫大将军、兵部侍郎职,但保留其军事学院祭酒职,并赏赐马车一驾,让李业诩每日来往学院间,以此特制的舒适马车为乘驾…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恪又回京了
    太极宫武德殿内,李世民手中拿着一本书坐在案前,眼睛却是看在身侧站着的太子李承乾身上,似在叮嘱什么事儿。
    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跑了进来,对李世民施礼报道:“陛下,马太医在殿外等候!”“让他进来吧!”李世民吩咐道,眼睛也没看这名内侍,却是拿着手中的书开始看起来。
    一名须皆有些白的太医署医官匆匆地跑了进来,恭恭敬敬地对李世民行了礼道,“叩见陛下…”李世民这才抬起头,放下手中的:“马爱卿免礼,朕问你,李爱卿的伤情究竟如何?”“陛下,臣刚从李祭酒的府上回来,”这名被指配为李业诩诊治的马姓太医稍想了一下,不敢看在上的皇帝,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李祭酒的伤不轻,坠马时头着地,受到震荡,恐怕要休养一些时日才行!”“可有大碍?”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陛下,依臣所观察,过一些时候,待休养一段时间后,应该能复原!”太医迟疑了一下说道。
    “好了,朕明白了,你去吧!”李世民对太医挥挥手。
    这名太医如得大赦般,忙施了礼告退,走出殿门,才敢擦拭一下刚刚紧张流出来的汗水。
    脑袋受伤的事最不好诊治了,望、闻、问、切都无法确切地诊断出来,李业诩的具体伤情如何,这名马太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以含糊的应答来回应皇帝的提问。
    看着太医走出殿外,太子李承乾对李世民说道:“父皇,看来李翼还真的是因马受惊而坠马得了伤,儿臣觉得,他应该不会是故意如此!”“李翼的骑术绝佳,即使是在我大唐军中,也是有名的善骑者,马受惊都控制不住,你觉得不是很奇怪吗?”李世民瞥了一眼李承乾说道,话语中没有任何感**彩。
    “父皇,事出之后,儿臣奉父皇命,也使人问询过军器监的几名官员,火炮炸膛实是非常危险的事,在以往试验中,军器监曾有几名官员因此丧命,战马受惊倒是情理之中。
    此次军器监试制新改进的火炮,李翼是应阎大匠之请去查看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是没想到会生这样的事,”李承乾瞄了一眼李世民,小心地说道,“儿臣也想起来,十多年前,李翼曾坠马受过一次伤…那也是异外的事件,儿臣觉得这次也应该是,看其府中乱成了一团,连李特进都亲自过去看望了。
    儿臣听说李特进看到李翼受伤后伤心不已,亲自守在床边,在李翼醒后才回府去!”李世民听了李承乾所说的,想了一会才低着声音说道:“但愿他不是与朕耍手段…若是伤着了脑袋,可也不是好事,朕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做呢!”“父皇,儿臣也觉得李翼此人才学高深,无论是文采还是武功,皆极与众不同,这些年为我大唐做出的贡献实在不少,儿臣觉得父皇有些亏待他了…”李承乾瞧着李世民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道。
    “李翼过于年轻,立下功劳太大,如此奖赏,虽然与其功相比,实非合适,但现在给予其更高的位,若其再立下战功,如何奖赏?”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承乾,很有深意地说道,“朕在时,能镇伏住他,只是以后,你能否威服他,却不好说…父皇必须为你将他调服,能为你所用!如此人才,朕也是觉得比之朝中任何人,都不逊色,朕也想一直重用他!让他为我大唐建功立业…所以朕必须恩威并施!”“父皇是想亲自去他府中探望?”李承乾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看自己父皇的神态,犹豫了一下问道。
    “朕是想去探望他,只是如今你舅舅刚刚被贬,实是不能去,乾儿,你替父皇去看看他…”李世民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