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龄稍微大一些的黑框眼镜男笑呵呵的接过了几本小册子,手上只留下了一本,将其余三本给了旁边两人,又从口袋里摸出了5个日本龙洋放进了旁边那个革命军士兵抱着的捐款箱内,也不说话便认真的看起了手中的小册子。他旁边的两个青年接过小册子,看了看,相视一笑,其中一人对那革命军士兵说道:“这些小册子我们在国外就看过了,这里的《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都写得很好,不过却少了一本几道先生的《天演论》,拿去、拿去,留给真正需要的人吧!这些革命教材不少都是跟我们一批的留学生所写的,咱们两人都会背了。”
那革命军士兵明显一愣,不过打量了两人几眼,见他们神情不像是在说谎,加上都统也吩咐了不得强令别人收下,当下便将他们递过来的三本又板正的放进箱子中,说道:“既然两位先生已经会背,那就用不着给你们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见那革命军转身欲走,正在拿起李汉亲自起草所编写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看得急切的黑框眼镜男忙的收起了手中还未看完的小册子,抬头忙拉住了他:“这位民军兄弟,看你打扮是革命军的人吧?请问你们副都督—刘英府邸现在何方?我们几人与他素有旧识,几日前受他所邀请,前来拜访一番!”
“副都督?刘英?”
那士兵显然被他说得一愣,不过两人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几位主儿八成是才刚来到,根本不晓得城内的情况!
“几位先生,您说的副都督咱们还真的不认识,还有咱们城中的革命总指挥应该是我们鄂中军政府的总指挥—李汉、李帅!”
“哦?”
那革命军士兵所言顿时令那黑框眼睛男一愣,倒是他旁边那个看上去年轻一点的白面学生装挡住了就要离开的那士兵,急切的问道“什么?你说什么李帅?我这两日到处听说的都是什么李帅,这里不是京山分军政府吗?你们不是该归副都督刘英管吗?你说的李帅是不是李汉、李易之?他不是在应城待着吗?怎么跑到京山来了?”
见他有些不礼貌,那个革命军士兵顿时脸色也难看起来了,不过他们还是抬手指了指,说道:“瞧见没有、顺着徽州街一直往前走,到第四个路口左转弯往前走300米右转,过了一个巷口便到了如今军政府的驻地了,几位先生若是有不明白或心中疑惑的,可以去军政府驻地询问个清楚!”
旁边的革命军士兵见他们看上去不似坏人,之前也的确捐了些银元,退走前好心的提醒了一句“几位看上去是来投效革命党的吧,我见各位身上书生气十足,想必是念过书肚里有才之人,呐,瞧见没有,军政府如今再招募报纸主编,几位若是有心,我劝还是去看看吧。总比当个大头兵身先士卒,指不定什么时候的身上就少了一块!”
说完便抱着钱箱子回到了队伍之中,如今这集市人逐渐的也有些散了,他们也准备到处走动走动看看了!。
革命军一走,这三人脸色顿时便变得十分难看了起来,黑框眼镜大龄男皱着眉推了推眼镜,说道:“如今省内革命之局势大好,尤其是鄂中军政府最近更是了不得,不过,看样子这城内竟然无人认识副都督刘帅?走,咱们先去他们所说的军政府驻地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便带头往前走去。
“李汉?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第一标统制吗?三镇如今到处再传他是被逼离开了武昌西进,我听闻党内对他俱是不太待见,都说这人骄横跋扈。不过看他手下士兵的素质,还有销售平价盐的手段,应该不似他们说得那般不堪,至少手段还是有的!对了,健华兄跟致公堂、旅美会都有联系,也经常在海外待着,知道有这么一位革命同志吗?我可是听说他是归国华侨来着!”将李汉印刷的那本革命小册子收紧了口袋中,黑框眼镜男边走边向与他齐步而行的那个看上去年龄稍微要大一些的白面青年问道!
“还问什么,准是不知道哪个会团的成员,见到咱们同盟会即将争取到湖北举义的成功,跳出来跟咱们争功劳的!”
没等那个被称之为‘健华兄’的年龄稍大一些的白面青年开口,倒是旁边那个年轻一点的白面青年抢先回到了起来,听他口中的怒意便知道了,虽然还未见过一面,此人已经将那李汉恨到骨子里了!
另一个青年笑道:“子男,你太激进了。这革命跟举义哪有什么功劳之分,只要是为咱们大中华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他就是我们的革命同志。”
“健华兄说的对,子男你的思想太激进了一些”,黑框眼镜男也跟着点头同意,皱着眉看着依旧一连愤恨的那个被称之为‘子男’的年轻人,心中暗自叹息。
随着这几年来随着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几乎领导了大部分国内起义的同盟会中的某些人的门户、阵营观念更是大盛,可是说现在会内对于没有加入他们同盟会的革命者的排挤越来越明显,逐渐的已经有不少原本跟同盟会十分走进的会党受不了同盟会的排挤而选择了跟其他会党或者干脆就跟投效了鞑子朝廷,跟那帮老旧满清官员们勾……搭了起来,历史上革命不过区区头几个月同盟会先后被排挤出了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六省军政府便可见一般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只是可叹这党内的一群人非但不知检讨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的敌视跟排挤无党派或者小会团成员,即便是党内有孙先生跟黄将军还有宋先生三位颇有威望,但是如今光复会又闹起了分裂,越发感觉到自己在这个所谓的‘革命大家庭’中受到打压的光复会大佬终于下定了决心自己领导革命。
明眼人都看到了如今同盟会的危机,可叹有些人还心生党见、排斥他人。
“均室兄,革命就是要激进!没有激进,就称不上革命。”年轻青年反驳道“若是没有咱们同盟会的一帮弟兄们辛辛苦苦经营好的革命局面,只靠听都没听说过名字的李汉,这湖北能有如今这一番大好局面吗?起义能成功吗?”
“你呀,你怎么光说同盟会呢,要知道这湖北革命之成功,孙武、刘公等共进会的骨干兄弟们才是真正的功臣,还有那些新军跟江湖的弟兄们!”
“哼!共进会纪律涣散,刘公老迈、孙武自负,俱都上不了台面。江湖会党一心图利,要革命,还是要靠咱们这些同盟会的激进派,不然,哪来的现在这一幅大好的革命局面?还有光复会也是,早几年咱们光复会跟同盟会合并之后,没多久一干人闹事又要脱离同盟会,对于这样没有组织、没有一点纪律的会党,这个身份不要也罢!咱们同盟会里要多不是多出了他们一帮嗓门大,眼界高,派别林立,三教九流之人,兴许啊,咱们的革命事业早那么个三五年便实现了。”
黑框眼镜男跟那年龄稍大一些的白面青年见他话里火气十足,也知道现在的同盟会内有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皱眉对视了一眼,俱是摇了摇头,也就不再说话,闷声往那革命军士兵所言的地方走去!
第175章 三人同行(3)
第175章三人同行(3)
不多久几人就来到了城中军政府的临时驻地,其他书友正常看:。
“看来那革命军士兵倒是没说错,这城内如今掌军的的确不是刘副都督了!”
那个被称之为‘均室兄’的大龄眼镜男将刚擦干净的眼睛重新戴在了脸上,皱着眉望了一眼周围一队队手持武器警戒的革命军士兵,还有那一挺挺被架起在军政府驻地附近设防的机关枪,三人明显对之前刘氏兄弟的京山分军政府有些了解,用缺枪少弹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实力!
几人在军政府驻地不远处停了下来,那个均室先生转过身去,对那个年龄稍微大一些的白面青年说道,“健华兄,你怎么看?”
至于那个年龄稍小一点的白面青年,你道他一个第二次出远门的小孩子能够懂些什么?!
“说不上来”那个被称之为健华的白面年轻人摇了摇头,“不过这城内显然气氛不是很好,看看那些街上巡逻的士兵吧,如果我没猜错,他们全都是子弹上了膛的。极有可能城中这几日出现过动乱,目前才被镇压下去罢了!李易之我倒是知道一些,居正先生提到特乃是归国华侨,不过我询问了美国致公堂的几位大佬,都说并不知道此人。可能是来自其他华侨组织也说不定。只是有点奇怪,他不是坐镇应城抵御河南清兵吗?为什么出现在了京山?还有刘副都督,我等询问了不少民众,一听到这几个字面上表情明显变得不好,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只是如今尚且不知罢了!我猜想武昌那边可能知道一些,我等刚从湖南赶来,对于这内里情况不甚清楚。具体情况还要等拜访了那位李帅之后才能确定!”
“呵呵,也是!”
大龄眼镜男呵呵一笑,也就不再说话了。
不过旁边的那个年龄最小被称之为‘子男’的年轻人倒是几次都想开口,不过看到两人没有理会他,脸上虽然有些难看,但是他也知道这次人家之所以会带着自己出来完全是看在自己背后那人的面子,真要论起辈分来,不仅那个均室先生、就算是旁边那个年龄看上去比他也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也跟老爷子是忘年之交,就算人家两人不在乎,他也是三人中地位最低的一个!
大龄眼镜男,原名易忠箓,字均室,号稆园。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于湖北潜江,先世以农耕为业。均室出身农家,自幼坎坷,因此读书异常刻苦,曾因学业优良,被保送至武昌经心书院。光绪末年,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激烈动荡的时期,易均室受经济救国思想的影响,毅然东渡日本求学,入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易均室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期间,同盟会诸同志闻其识见异人,力邀入会。均室审时度势,决然参与。武昌首义的枪声打响以后,正在上海的他旋即选择了回乡参加革命,不想却被同盟会安排了另一个任务,叫他护送另一人前往江西、湖南联络其余几声革命者,可以说几乎二十二跟二十三日湖南、江西两省起义响应湖北革命,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尤其他擅长金石雕刻,更有着在国外同盟会的报刊之上担任编辑的经验,其知识之丰富,深得同盟会一杆大佬器重。
他口中的建华兄也不是寻常人物,虽然年岁尚轻却比却大多数年长于他的革命者资历更早。他叫冯自由,原名懋龙,字健华,正是那个明明年龄比他要大,却长着一副嫩白年轻脸庞的年轻人。
1910年冯自由离香港往加拿大,任域多利埠《大汉日报》主笔,其他书友正常看:。为广州起义积极筹款。所集资金为海外各埠募饷之冠,后来加拿大同盟会支部成立,他被举为支部长。次年夏,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募捐,派冯自由去旧金山主编《大同日报》,并取得致公堂的合作,对于联络华侨支持革命取得很好的成绩。
今年八月冯自由便在南洋地区秘密吸纳旅美华侨捐款,至十月武昌起义成功后,他立刻携带捐款回国,至上海会见陈其美、谭人凤等大佬后,又受了委托南下江西、湖南等省联络革命义士,响应武昌之起义,由于孙先生信任他,由他掌管带回来的不少华侨政府的捐款,据说这笔海外华侨捐款高达200万银元,这也是同盟会缘何请他前往江西、湖南联络各地同志的原因。
一来他的口才着实了得,二来则希望他能够诱之以利,劝服各地的心思不齐的会党、江湖们配合起义。
刘英在日学习期间曾经数次拜访过这位与他年龄相仿,但是革命资历却多出了老大一截的同龄人,两人因为年龄相仿,加上颇有许多相同想法,几次相聚之后,倒也成了无话不说的至交好友!他可是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这个身份可是令他成为了同盟会中真正的巨头之一。
所以这一次在接到了他带着大量海外侨民捐助回国之后,苦于无钱购买军火收拾荆州跟鄂中的他立刻便密报与他请求支援,希望几人能够前来京山一趟。
却不想几人还没到,他便出了事情!
三人中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即便是年龄最小的那个背景也不可小瞧,他叫黄宗庆、字子男,别看年龄是三人中最小的一个,但是只要亮出站在他背后的那人,同盟会内多少大佬都要给他几分面子,因为他的族叔正是南洋糖王——黄仲涵,此时的糖王虽然还没有借助着一战之风彻底坐实自己的‘糖王’之名,也没有后世‘一亿美元大亨’的倾世之财,但是身价也已经达到了千万之巨,几乎比的上大清国一年一般的财政收入了。而他本人也毕业于美国可纳尼亚商学院,不仅是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志士,目前也在帮助糖王打理旗下国内的一些实业,是同盟会最大的捐助者之一,其他书友正常看:。
“只是,均室兄,咱们该如何进去还是个麻烦事情,瞧那外面的阵势,若没有个借口,怕是见不到那位大帅吧?!”
两人交谈黄宗庆一直插不上嘴,黄宗庆好不容易找准了机会,方才插进了一句话,他努了努嘴示意二人看向实枪核弹审查严密的军政府办公处,询问两人该如何才好!
他哪想到,他这话一开口,略显未老先衰的易均室就笑着摇了摇头,“还要找什么理由?呐,这不是最好的借口吗?”
到底是老江湖,他伸手指着不远处墙拐角上贴着的一张告示,原来已经想到了借口了!
“哈哈,原来如此。均室兄妙哉,倒是十分和你胃口!”
冯自由抬头一看顿时合掌大笑,你当为何,原来易均室手指指的地方不是别处,乃是一处军政府贴出的招募告示,明说了军政府要办一张报纸,需要招募几员编辑,易均室不同于其他两人,他乃是潜江人士,原本回国就是打算投效革命的,没想到陪着冯自由去江西、湖南走了一趟,再回到家乡的时候,满清鞑子的统治早就被推翻了,心里也确实动了在这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