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歌-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化,以你所见,蒙古是否也同样饱受天灾所扰?”
“回皇上,理当如此。”
“嗯,那你来看,明年我大明先发战端的话,可有胜算?”
明年就要全面开打了,总是要寻求些心理安慰才是。
“回皇上,于今国事确有起色,但积重难返,明年之战,虽为必须,但还是要谨慎为上。”
“你的意思是,还是要控制战事规模,不可大仗,小仗为上?”
“吾皇圣明。”
明白了,就是现在不是大干一架的时候,还是要隐忍待发,这几年净打腻腻歪歪的烂仗了,小朱是真想一战定乾坤,但既然方正化这么说了,他只好再考虑考虑,或者找内阁商量商量再说吧。
第二天,孙承宗又上报了贺虎臣历年来的战功,小朱一看之下,更加惋惜一位良将之才的陨落。连忙修改昨日的旨意:
“录先后剿寇之功,再赠都督同知,世?锦衣副千户。”
随后,大家伙便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西北防御体系该如何打造的问题。马世龙世代兵卫宁夏,熟悉地形,资历民望也都很高。让他来安抚局面当然是最佳人选,现在的形势只有一个,大修战备。
城墙的构筑与坚固,各地兵马将官的安排,民众的疏散与安置,都要花钱。还不能少了,但为了表现国家的重视。户部特意下拨了40万两银饷下去。
“唉”小朱不仅哀叹,“为何现在的大明,凡开战,必要严谨收成,为何不能一战而定啊?”
这句话属于忍不住的询问,人吗,说白了就这么回事儿,总是自我安慰,自我否定的过程中,饱尝磨难!当然,小朱在这么问的目的,也包含着,跟内阁取得高度一致,明年战事的规模是大是小的问题,大家现在定了之后,将来谁也不需反悔!现在这他妈烂仗打的,根本没什么技术可言嘛!如果现在不通过反复的交代,来保持基调,保不齐到明年,言官不闹事。
“皇上,战事,乃国之大计,万不可凭意气而动国本。国家羸弱,一战能胜则罢,不能胜,则国之危矣,臣敢请皇上,切勿轻敌冒进!”
老孙的观点也没什么太新鲜的,但最终,他倒是很高兴的看到,大家对现在形势的认识,那就是‘相持相持再相持,看谁熬的过谁。急吃不了热豆腐,哥几个慢慢熬吧。’
这就如同破茧重生的蛹蝶,虽说艰难,但大家到底还是看到了曙光。因为大明天军,主动出击的时刻到来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呵呵!
像如今这般,龟缩在城市中,依托着长城来防御游牧民族的骚扰,虽说憋屈,但只要我们能整理好国内的经济形式,改善民生,改良军队。我们将早晚会寻来,刺破茧壁,拥抱阳光的那一刻。那一刻,我们将向着太阳呐喊:
“阳光普照之下,都是我大明的国土与臣民。月光挥洒的夜晚,上演的每一幕都将成为传奇。”
到来吧,破茧化蝶的那一刻光辉,将始终照耀在世界东方。
到来吧,丰功伟绩,让世人传颂崇拜我大明子民的丰功伟业。
到来吧,光荣诗篇,让历史成为我中华儿女书写的光荣篇章。
第五卷完
第一章:钱谦益的觉悟
转眼间,又是一年新来到。崇祯七年了,整整七年的光景,回首往事,似乎没干什么实事,似乎也没干什么坏事。世间的一切就这样模糊又清晰的走过来,再走过去。快的,让你很是郁闷,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磨难。
刚刚过完上元节,明灿灿的太阳,虔诚的照耀在人间,紫禁城头上,是明黄色的琉璃瓦,反衬着阳光,倒显得白花花的耀眼。跟地上的雪一个色,朱红漆色的大门上,是九九八十一颗大门钉,两边一开,人就走进去,门内的青石上没存雪,刚走到上面,立刻会打一个出溜,没有长期的适应与经验,一准能滑你一跟头。
老钱慢慢的走着,走进门洞,走出门洞,脚下重新踩在了雪地上,厚厚的,像踩棉花,咯吱咯吱的响。
进了门,要向右拐,正前方是前三殿,再往前,那是皇上他们一家子住的地儿,老钱进去过,但不是经常,除非有大事儿,比如皇长子过百天,比如大年初一请皇上去祭天。
右边才是他的办公室,文华殿的值班朝房。一进院子,早来的,早起的,昨天留宿的,一堆的人冲他点头哈腰的打招呼,没法子,谁叫他是首辅大臣呢!
老钱心里头这叫一个腻歪:你们这些人都有事儿没事儿啊?有事儿说,没事儿滚。别总这样冲我点头,好像我就必须跟你们点头回礼似的。咱们谁欠谁啊?我切!
今天老钱决定不搭理这些人,他都已经绷七年了,也该露露本心了,老钱特拔份,特牛X的昂头挺胸,目不斜视,自命清高的向前走着。一直到了文华殿正殿门口。
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名牌,递给一个当值的小太监,他要单独求见崇祯皇上。今天天气冷,又是开年后的第一天,皇上把早朝给免了,为的是照顾一下大家的身体。但皇上今天一早就到文华殿办公了,这点让老钱感觉特自豪!千百年了,有五千多年了吧?没一位皇上像眼前殿里坐着的这主儿这么勤奋,这么勤勉的。
能给这样的皇上当七年的阁臣,四年的首辅,老钱感觉挺满足了。所以今天,他是来辞职的。
也该退下去了,原本这个位置就不是自己的,当初皇上要廷臣推选内阁,自己虽说排在顺位第二的位置,但是,因为当年那场科举舞弊的案子,竟然险些灰溜溜的回南京。多亏了现如今这位圣上,还是留下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又相敬如宾,君臣之间最好的关系,老钱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不能是师生,张居正就是自命帝王师,结果怎样?皇上一个想不开,就把坟给掘了。
不能是朋友,嘉靖爷跟严嵩的关系,那可是在论的!好的跟一个人似的!结果怎么样?明明没敢贪一分银子,却叫你成为古今第一大奸臣。
也不能太低了,黄立极他们就是,圣上干什么都不管,圣上想什么、学什么、交什么人,他们都不敢管,结果怎么样?不但自己名声毁了,也没落下多少好处,新皇登基头一件事儿,就是把他们全给劝退了。
按老钱的心思,王猛和苻坚,才是古今君相第一搭伙。而且最妙的,就是王猛去世的早,叫当君主的心中,始终是个念想。趁着现在自己年轻,干脆退了吧,这样,自己就是千古名相。千古之下,再无人有这番激流勇退、知进退、识时务的名臣名相。
嘿嘿嘿,想到此,老钱绷了一早上的脸,忽然浮现出一丝笑意。
……
正月十五是年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六是新开年的第一个办公日,老钱第一个来找小朱,但他来是向皇上辞行的。
“钱先生,你这是何出此言?”
小朱非常惊讶,老钱这些年,可以说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交办给他的各项工作。他绝对是一名合格的首辅大学士。
“回皇上,”老钱长身给皇上揖了一礼。“老臣忝为大明首辅四年,皇上对臣的倚重与信任,臣时感皇恩浩荡。但臣深感自己才疏学浅,不胜此任,是故,请辞首辅一职,以让位贤良,好致国事奋进。”
“不,不,不,钱先生,最近,也没什么人弹劾你啊?”
“呵呵,皇上,并非是因有言官弹劾,臣才请致仕滴。”
“那是为何?”
也不为什么,老钱知道,小朱隐忍韬晦了整整六年了,六年之中,国家各方面发展良好,现在,不论是民间,还是朝间,力求一战定乾坤的呼声越来越高。辽东,这块大明全体臣民的心病,已经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钱谦益知道,现在希冀一战定辽东,远远没到时机,但为了平息上下的舆论与心气儿,崇祯六年的夏天,大明君臣决定在崇祯七年,打上一仗。想想也是,都装孙子装了六年了,也是应该打一仗了。既然打仗,就只需要两方面人才,打仗的,理财的。像他这样的儒生,在国家战争机器全面开动之时,确实不适合担任首辅了。
况且,钱谦益也有一种急流勇退的名士觉悟。他当了四年多的首辅,国家财政、外交、军事、建设,各方面都发展的不错,此刻退下,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历史定位定下来,一代名相。
这样的评价,是每一位人臣的最高理想。既然现在退下,能获得这个称号,那他便无论如何也要辞职了。如果现在不退,将来在处理战事时一旦出现失误,岂不是心血白费?
并且他也摸透了小朱的脾气,既然开战,一定会更多的听取孙承宗、温体仁的意见,这个时候提出辞职,等于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也替皇上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钱先生,无论如何,都多虑了,今年是要开战,但战事规模,朕是要控制的,朕不可能肆意扩大战事,钱先生之才,朕还是要倚靠啊!”
说心里话,小朱现在不太愿意让老钱退休,因为这几年的配合,很是默契,很多事情,他都用惯了现在的班子,再调换,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呢。
“呵呵,臣知道,但臣不知兵,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其一;臣涉猎庞杂,反不能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此其二;臣又一介书生不善理财,不能通结粮饷,不绝财路,此其三。有此三,臣安敢再占相位。”
眼见老钱去意已绝,忽然有些不舍得。
“钱先生,春闱将至,义师考绩,选荐良才,朕还要先生把关啊!不如过了春闱再说吧!”
“如此,春闱之后,臣便致休,多谢皇上成全。”
“什么?”
老钱跟小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小朱说的是拖到春闱大考之后再讨论这件事情,他却偷换概念,造成皇上已经答应他春闱后退休的既成事实。
“唉,既然先生意已绝,朕就不为难你了。这样,明日朕便下旨,册先生太子太师,列东宫供职,专责慈?修习之责。另进皇极殿大学士、赐质洁镇尺。”
“呵呵,臣多谢圣眷之隆,但臣一不谢皇上册臣三公之位,二不谢皇上进臣皇极殿之名。臣单谢皇上另外有二:质洁镇尺乃惟今大明士子心中最高殊荣,臣为第一受此殊荣,倍感圣眷。另大明太子已定,臣恭贺吾皇。”
“唉,先生过谦了,那依先生之见,谁可为下任首辅?”
小朱也不用酸文假醋的了,况且,问离任丞相,谁可继任,这其实也是君臣佳话之一嘛!
“杨、成二相年事已高,实在不可,周相年纪太轻,机心过重,亦为不可。孙相知兵理政,堪为大才,只是处理党争,手段未免怀柔,因此为次辅可,为首辅不可。”
那就是温体仁喽?老钱说的倒也对,可是小朱对温体仁当首辅,还是比较犹豫。见皇上有些踌躇,老钱连忙继续补充。
“温相,运筹、理财、相机、权变,皆为人中翘楚。如今战事即开,有温相协调各方,实在是最佳人选。再则,如若皇上有惜才之心,可于战事平定之后,令启孙相为首辅即可!”
“呵呵,先生所言,也算周全。只是任意调换首辅,未免显得朕这个皇上,太重机巧了。”
“臣口不择言,请皇上恕罪。”
“那里,先生不必如此,朕倒是想,孙、杨、成三位先生的年纪都不小了,如果有青壮补阁,倒也能体现朕体恤下情。”
“皇上,如今内阁,怎样也要保持到战事结束滴。”
“好吧,就依先生吧。只是,先生致仕,不知可有什么打算,朕于南京给先生安排一下如何?”
“多谢皇上恩典,臣只想寄情山水,修文论道。”
“恐怕还有红袖添香吧?”
眼见大事都谈差不多了,小朱也就开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据曹化淳的八卦消息,那个希亚娜竟然怀孕了。这老钱,要是生个混血出来,该如何面对世人?
老钱果然有些脸红,不论现在大明的社会开放程度有多高,同番邦女子生孩子,都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为此,小朱专门严令曹化淳,将这个消息立刻处理掉。免得老钱不好意思。
“回皇上,前日,在下与田大人说项过,将来还要有事相托于南洋诸岛。”
“哦!也罢,也罢。那朕再要田怀彝于南洋岛给先生寻一处小岛如何?”
这样的好事儿,虽说是上面的意思,但答应不答应,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答应了,上面会认为你不知进退,跟你客气客气,你还能当真吗?所以,这样的话,老钱是不会应的,他很客气的谢绝了皇上的好意。而小朱则很‘真诚’的坚决把一个小岛划给钱谦益作为希亚娜及其子女的世袭封地。
接下来的几天,满朝的人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之中。春闱之后,内阁首辅钱谦益就辞职了,回家去抱那个番邦女子游冶去了。呵呵,首辅人选既然要变更了,大家当然要仔细斟酌一番。于是,内阁的其他阁员,都被各自的学生、乡故、亲朋给烦的不胜其烦。
除了讨论由谁出任下届首辅之外,就是八卦老钱的待遇问题,因为皇上和老钱对话之后,便发了一道中旨出去,三公、大学士的奖励,还有“质洁镇尺”的赏赐,都要大家艳羡不已。
这把白玉镇尺,自从小朱天启七年公布之后,就一直被大家记在心里。原本刘鸿训有机会获得,但老先生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还险些被发配到边地去当长生兵去。
现在大家伙终于等到第一个高举“质洁镇尺”回家的首辅大臣了,想不讨论都难。更何况老钱的学生太多,故旧亲朋也是无数,这些人眼见座主高调退休,还是在皇帝真心挽留的情况下退休的,于是各种文章、书表就出现在小朱的眼中,不是吹捧老钱堪为名相的,就是夸皇上是个难得的明君的,文人要想忽悠人,那手段可太多了。以至于带动的其他势力的人,也开始附和起来。
要知道,钱谦益是被皇上恭送回乡的,此刻如果说老钱好,不也是增加这些人政治资本的机会嘛。
“方正化,今日起,再有类似的奏本,一律替朕批红就是。朕就不看了。”
“回皇上,臣不敢僭越行事。”
这死老方,让你批红的,不过是一些垃圾奏章,这也叫僭越?可是方正化的态度是不会变的,最后他们达成一个默契,方正化先把这些垃圾条件出来,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