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车站距离熊秉坤的办公室没有多远,直线距离五十公尺不到,抬脚就到,不过就这么短的距离,没穿军大衣的熊秉坤还是冻得够戗,等他走进调度室的时候,那脸已经是铁青了。
“怎么?熊司令不乐意我们来这里看看?”
坐在调度室里的其中一位客人瞧见熊秉坤的脸色,不由乐得打了个哈哈。
对方打哈哈,熊秉坤可不敢反打过去,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国防军上将、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蓝天蔚,旁边那两位也都不是寻常人物,一位季雨霖,一位张国平,那都是总统身边的大人物,比熊秉坤这个工程兵司令可是高了至少一级。
“蓝总长,你们几位过来之前怎么也不拍个电报?什么时候出国的?”
熊秉坤与几位上级见礼,一番客套寒暄。
蓝天蔚笑了笑,说道:“我们是跟着总统一起过来的,总统访问远东共和国,现在正由西伯利亚铁路赶去西边,火车过北极支线的时候,总统本想顺便到这里看看工程进度,不过时间实在紧,于是就派我们作为代表过来了,正好我们也想到这里实地瞧瞧,所以就过来了,怕你们麻烦,事先也就没拍电报通知。”
“总统也到远东共和国了?没听电台报道啊。昨天我还听电台广播,说总统在西南各省视察呢。”
熊秉坤非常奇怪,按说总统出访外国是大事,但是电台却没有任何消息,确实有些奇怪。
“电台么,有些消息根本不会报道,有的消息根本就是假消息,熊司令,你可是上当了啊。其实啊,总统也不是第一回使这种声东击西的计谋了。”
蓝天蔚言尽于此,没有多罗嗦,随即话锋一转,问起工程进度,并要熊秉坤陪同他们一起去北边实地看看,熊秉坤只好召集人手,拖出一台内燃机拖车,挂上几节车厢拉着蓝天蔚等人赶去北边工地,至于琢磨总统出访的事情只好暂时搁在一边了。
铁路工程目前已经停工,但是在冬天封冻之前,铁路已经修筑到了伊加尔卡北部,距离伊加尔卡小城也有五十多公里,列车走的并不快,一个小时之后才抵达铁路终点。
熊秉坤陪同蓝天蔚等人下了车,就在工地上到处转悠,前段日子连降暴雪,工地已经被积雪覆盖,就连铁轨原先也是被积雪覆盖的,如果不是工程兵们经常用铲雪车沿路清扫的话,今天蓝天蔚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赶到工地这边,所以,当这几位军中大佬赶到工地上的时候,他们看见的只是白茫茫一片,连那些堆积在路基边的枕木也已被厚厚的积雪完全覆盖,变成了一道连绵数公里的雪墙,而且高度相当惊人,达到了两层楼房的高度。
熊秉坤拿来地图,为蓝天蔚等人指了指他们现在的位置,这使蓝天蔚拧起了眉头。
“看起来工程要比我们预想的艰巨,目前,你们落后工期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能不能在夏天及时完成剩下的工程?”
蓝天蔚询问熊秉坤,这使这位工程兵中将有些为难,迟疑了片刻,他才拿出了他的看法。
“工期拖延主要在于气候,这里可比东三省冷多了,一旦封冻,那地面的泥土坚硬得像岩石一样,普通的工程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用炸药的话倒是可以完成一些非关键工程,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工程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冬天施工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再给工程队增加一倍的人手的话,今年夏天结束之前完成铁路工程不成问题,如果工程队人手增加两倍以上的话,我们也可以同时在开冻之后启动基地工程,那样的话,或许今年夏天结束之前,‘北极光1号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全部完成。”
听了熊秉坤的分析,蓝天蔚沉吟片刻,随即点了头。
“工程队的人手不成问题,铁路工程方案你们已拿到手,关于基地的工程方案,我也可以尽快交给你们,而且届时,还会为你们多派几名技术专家,指导你们的基地工程建设。”
“再派几名技术专家?”熊秉坤有些奇怪,看了看蓝天蔚。
蓝天蔚知道熊秉坤为什么奇怪,于是终于向熊秉坤亮了底。
“这个‘北极光1号工程’,其所建设的喀拉海军事基地其实是一座空军基地,不过不同于普通的空军基地,这座‘北极光1号基地’不仅会部署战略轰炸机,而且也将部署一种新式空军武器,这种武器目前的射程很有限,现在只是实验性质的实战部署,但是将来,等这种武器的射程进一步增加之后,‘北极光1号基地’极有可能成为一处重要的战略基地,而这种新式武器不同于飞机,它的部署方式和发射方式比较特殊,对于阵地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必须给你们配备专门的技术专家,由他们指导你们进行基地建设。相信不久之后,在北极的极光之下,将会出现一种人造的眩目闪光。”
蓝天蔚的话其实也有所保留,他说的那种空军“新式武器”其实就是中国很早就开始秘密研制的地对地导弹,现在,这种地对地导弹已经发展出了真正实用的实战型号,目前中国军队已经正式装备,其中有两种型号,一种是射程为五百公里的近程战术导弹,代号“雷鸣”,导弹的圆概率误差是五公里,另一种是射程为一千公里的中程战术导弹,代号“雷暴”,导弹的圆概率误差是十五公里,两种导弹都装备常规战斗部,由于导弹射击精度不高,在核战时代到来之前实战价值确实有限,也正因此,目前只是少量列装部队,而且划归空军建制,并未单独成军。
熊秉坤是工程兵中将,虽然导弹研制基地确实是他的部队修建的,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参与导弹工程,再加上目前空军依旧对导弹部队的存在采取严格保密措施,因此他并不清楚“雷鸣”和“雷暴”的存在,也不知道地对地导弹的武器概念,不过,如果蓝天蔚将“新式武器”的说法变换一下,说是“火箭”的话,那么熊秉坤或许会很快领悟过来,毕竟,步兵用的多管火箭炮他也是知道的,实际上,他的工程兵部队也装备有“冰雹”式轻型多管火箭炮,主要用途是预防雪崩,对于火箭类型的武器,熊秉坤是有概念的。
既然蓝天蔚没有继续说下去,那么熊秉坤也就没有追问,军事保密原则他也很清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熊秉坤都清楚,而且蓝天蔚的话也基本上已经说得很清楚,这座“北极光1号基地”将装备一种全新概念的武器,而且跟空军有关。空军是什么军种?那是高技术军种,可不是工程兵这帮操作推土机、挖掘机的“土老帽”可以比的,虽然工程兵确实也离不开技术支持,可是相比空军,还是差了那么老大一截,不服不行。
“我明白了,等那些技术专家一到,我就让他们主持基地那边的工程。”
熊秉坤立即点了头,他已经开始认真的琢磨什么时候开始施工了,其实刚才他跟蓝天蔚说的“开冻”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概念,毕竟这里是北极圈,那地面之下到处都是永久冻土层,那一层土壤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开冻的,不过这也方便了以后基地的维护保养工作,其实在高寒地带进行施工,最怕的是那种地面之下的非永久冻土层,冬天冻上,夏天化开,整个一个“固体沼泽”,能像揉面条一样将铁路拧成麻花。
熊秉坤站在一边琢磨工期什么时候开始,蓝天蔚则与张国平、季雨霖拿着地图指指点点,研究着工程目前的进展情况。
就在这时,留守列车的电报员匆匆奔来,将一封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了蓝天蔚。
看了眼电报,蓝天蔚对其他人说道:“看起来,目前的战争僵持局面快被打破了。”
众人闻言都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蓝天蔚是在说这场世界战争。
“这电报是哪里拍过来的?总长何出此言啊?”季雨霖有些奇怪。
“今天上午,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了,守卫城市的苏军已被完全歼灭,德国军队占领了斯大林格勒。”
蓝天蔚面无表情的将电报交给季雨霖,这封电报,却是总统从鄂木斯克拍过来的。
第1188章 斡旋人 丹丘
文字版缺
第1189章 别墅协定
文字版缺
第1190章 代号“詹姆士”
第1190章代号“詹姆士”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初夏的高温统治着城市,由于高层楼房越来越多,“热岛”效应使气温更高,今天是星期天,虽然气温很高,但是街上的行人却很多,尤其是公共休闲场所,那里的游客摩肩接踵。
这里是上海,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紧挨着长江和东海,地理上的先天优势使这座城市具有无与伦比的经济魅力,其它的城市是比不了的。
正是由于经济发达,上海的市民可以享受最时髦的休闲方式,游览公园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了,电影院的消费过于单调化了一些,传统戏剧渐趋没落,倒是糅合了中西方特点的大杂烩代表着现在的潮流,“新世界”、“大世界”、“大观园”、“小观园”为代表的一批东西方娱乐大杂烩迅速崛起,现在,去了上海,不逛这些地方,那就不算是到了上海。
也正由于这些游览去处是老少咸宜的地方,因此非常热闹,每到法定节假日,这些地方总是熙熙攘攘,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今天是星期天,正是“大世界”生意兴隆的日子,上午九点钟,已是游人如织,今天这里有远东共和国的马戏团表演,门票昨天就已销售一空,所以,今天的马戏团表演售票处已挂起了“售罄”的牌子,基本上没人在那里排队,只有一个人除外,但是那人显然不是来买票的,站在售票窗前,那人正在向眼前的大街上东张西望,大热的天,两只手揣在兜里,也不嫌热。
这个正站在售票窗前的中年汉子是个混混儿,在江湖上那也是有诨号的,叫作“疤脸”,因为他的左边脸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疤,这不是普通的刀伤,而是枪伤,当年,“疤脸”是国防军的一名士兵,跟随部队平息西南地区土司武装叛乱的时候在战场上挨了一枪,那颗子弹在他左边脸上拉出一道血沟,从那之后,这“疤脸”的诨号就逐渐叫响了,服役三年之后,“疤脸”戴着勋章光荣退役,领了笔退役金回到苏北老家,跟着一帮乡党整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不到半年,退役金全部花光,还欠了一屁股债,他又不愿意老老实实在家务农,等父母双亲撒手人寰之后,索性卖了那几亩薄田,跟着乡党到上海闯世界,并加入了青帮,1935年,当局发动声势浩大的扫黑行动,苏南、苏北青帮遭到沉重一击,几个首脑人物不是被击毙就是锒铛入狱,“疤脸”运气好,没被捉进去吃牢饭,在兰芳避了两年风头之后又回到了上海,继续**的老本行,“卖火腿”,就是当皮条客,“卖火腿”据说是从美国俚语中得到的启发,“火腿”专指依靠出卖色相为生的白种女人,“疤脸”就为这些女人拉客,并替她们解决“麻烦”,“疤脸”的服务对象都是白俄女人。
现在是白天,正是“火腿”们休息的时间,按说“疤脸”是不必工作的,但是问题在于,除了“卖火腿”之外,他还有一份兼差,就是给人跑腿,拿人钱财,就要给人办事,所以,按照雇主的要求,“疤脸”从上午八点钟起就等在这里,一直等到现在。
终于,到了九点半钟,一辆出租汽车驶到售票窗前,一名坐在后排座椅上的西方人从车窗里探出脑袋,冲着站在售票窗前的“疤脸”打了个呼哨,“疤脸”急忙靠了过去。
“先生,要马戏团的票么?通场票,今天随时都可以看。远东马戏团,女演员演到最后,那是要光着屁股的。”
“疤脸”走到车窗边,从兜里摸出一张马戏团的门票。
“你有多少票?”西方人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了一句。
“你要多少有多少。我这里至少还有二十张票,每张二十块钱。”
“疤脸”立刻眉开眼笑起来,从兜里又摸出一个荷包,冲着车里的人晃了晃。
“我全买下。”
西方人拿出钱,递了出去,“疤脸”接过钱,笑得更开心了,索性将荷包整个扔了过去。
“这个荷包送给您了,您走好。”
车里的西方人点了点头,收起荷包,看也没看,吩咐汽车司机启动汽车,离开了“大世界”,向四川北路驶去。
这辆出租汽车飞驰而去,五分钟后在黄浦江边的一家豪华饭店前停下,坐在车里的那名西方人下了车,将车钱从车窗递给司机,说了一句“不用找钱”,然后转身走进饭店大厅,在前台询问了服务生几句之后,接过一封从瑞士拍来的电报,便匆匆走进电梯,乘电梯上了九楼,在一间客房前停下,用钥匙打开房门,走进客房,随即将房门关紧,并在门外挂了面“请勿打搅”的小牌。
走进客房之后,这名西方人就急匆匆的从西装口袋里摸出那只“疤脸”卖给他的荷包,将里头的那些票全部倒了出来,然后仔细的将那只已经空了的荷包捏来捏去,最终停下动作,走到床头柜前,拉开抽屉,拿出一把小剪刀,将荷包剪成两半,直到这时,这只荷包的秘密才算正式揭晓,原来这是一只夹层荷包,由两层很薄的布制造,在夹层里藏着两张折叠起来的图纸。
西方人匆匆将其中一张图纸小心翼翼的展开,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幅结构图,如果是普通人,肯定看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的结构图,但是这个西方人却一眼认了出来,这是一个核反应堆的结构草图,画得很潦草,显然是仓促完成,而且画图的人肯定非常紧张,连几个细节都画错了。
“原来中国人真的在进行原子能研究。”
西方人在心里惊讶了一下,不过也仅仅只是惊讶了一下而已,对此,他早已有心理准备,实际上,他此行的唯一任务就是弄明白这个秘密,这个中国的原子能研究计划的秘密,这个行动,代号“詹姆士”。
这个西方人确实不是普通人,他其实是一名间谍,而且像所有的国际间谍一样,他也拥有一系列的假身份,而此次中国任务,他的身份是一名瑞士游客,拿着瑞士护照,护照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