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事-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纵不知戚英姿心中藏着许多国家策论,他原先只以为这位女将军背井离乡,腹内有些乡愁而已。
但崔蓬要说的远远不止于此,“大明朝和边境诸国打开了茶马贸易,可咱们从哈密和波斯得到的马根本不足以抗击蒙古军队,兼之正德八年哈密重新陷落,咱们从哈密得到的战马就更少了。”
唐纵有些烦躁的情绪突然安静下来,他发现这女人说话还是有些逻辑的,并不是完全的不着调。她说:“辽东一带并不是只有蒙古人,那里还有女真人。洪武皇帝驱逐了末代元朝皇室,他同时又允许这些女真人和投降的蒙古人混居在一起。”
“嗯,那是为了显示咱们大明心胸博大。”唐纵接了一句。
“大都督可了解那些混居辽东的女真人?”
“野人女真而已。”
崔蓬摇头,“大都督错了。”
“错了?”唐纵发现这女人今天至少顶撞了他三四回,并且都是在他最自豪的军事理念上。
“其实女真人分成三拨,一拨住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那边,他们以捕鱼为生。还有一拨是游牧民,他们的生活和蒙古人差不多。”
唐大都督点头,“嗯。”
“我想提醒大都督是建州和毛怜的女真人,他们英勇善战,狡猾多诡,这些人的生活习性和关内的人很相似,都学着汉人定居务农。”
唐纵又摸出他的小银刀,开始锉指甲,“都是朝鲜崔德教你的?”
崔蓬许是说累了,她坐下来,自己倒了杯茶水,“洪武二十年之前,高丽王朝是很恐惧大明朝廷会指兵高丽的,那时候的高丽国王决心无条件支持蒙古人,高丽国王在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和蒙古人合作,预备一次性将大明军队逐出辽东。”
“结果高丽王朝被李氏王朝推翻了,新王朝的国王李成桂并不想和大明为敌,他在洪武二十五年自己在朝鲜境内称王,又在称王之后专心打击住在朝鲜边境的女真人,野人女真似丧家之犬般四处逃窜。结果三年之后,女真人不敌战神李成桂,自动投降,向李氏朝鲜国纳贡。”
唐纵笑,“戚将军,我说得可对?”
崔蓬点头,“对,大都督说得对,向朝鲜国王李成桂投降的女真首领叫猛哥帖木儿,他和他住在松花江的族人们在洪武二十八年开始给朝鲜国进贡,并且承认朝鲜的宗主权。接着建州的头领阿哈出也从满洲北部移到了高丽边境,他也被迫地向李成桂进贡。”
唐大都督仰着头,轻轻笑,“李朝成桂者,战神也!”
崔蓬喝了一杯茶,说:“战神固然令人崇拜,但也令人害怕。例如洪武朝的百官们都讨厌李成桂,他们认为他野心勃勃,包括洪武皇帝,他也不喜欢李成桂。因为李成桂将女真人收拾得服服帖帖,而大明王朝从未对女真取得过这样的压倒性的成功。”
唐纵头一偏,用一种含笑的眼色看崔蓬,“戚将军是觉得我大明朝无人了?”
“大都督也不要妄自菲薄,您不是人吗?”崔蓬捏着杯子,“蒙古的汗王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儿子窝阔台取得了集中领导权,那时候的蒙古大军简直所向披靡,元军队所有的胜利,他们战绩中最鼎盛的辉煌都是在权利最集中的时候产生的。而窝阔台死后,蒙古政权分崩离析,包括军队的力量也开始分崩瓦解,再没有一个汗王能完全领导这些强悍的蒙古军队,很显然的,他们需要一个汗中之汗。”
“‘汗中之汗’,有意思,真的有意思!”唐纵笑起来,“没错,蒙古人需要一个真正的汗王,就像成吉思汗一样的汗,也就是你口中的‘汗中之汗’。”
崔蓬道:“其实蒙古人不能完全理解甚么是继承制度,包括功勋与爵位。蒙古人善战,他们只承认能力与功绩,他们的队伍中只认可最有能力的强者,于是他们蔑视所有继承了勋位和荣耀的人。
这种崇拜绝对强势和能力的特质并不能完全符合元朝继承制度,有的时候,继承了荣耀功勋的人并不是能力最强者,蒙古族人的信仰和绝对权利掌握者发生了冲突。于是元朝的皇庭里充满了阴谋、吵闹、斗争,甚至战争。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里的那些聪明的文官们窥见了蒙古人的缺陷,他们开始采用分化、诱惑等手段去控制蒙古人,大明王朝希望对蒙古的统治逐步合法化。”
唐纵没有做声,他承认崔蓬说的是对的。这是大明朝高级将领间心照不宣的秘密,包括洪武朝的冯胜将军都对蒙古战犯格外优待,大明朝一直企图对蒙古人进行和平统治,这是洪武皇帝要做的事情,是永乐皇帝要做的事情,也是所有大明王朝皇位后继者们正在做的事情。
“洪武十一年,元顺帝的王子爱猷识里达身亡,九年之后,蒙古将军纳哈出投降。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大将军又击败了蒙古族最后一位强势的汗王脱忽思帖木儿,蒙古人重塑政权无望了。”
唐纵瞧着面前的女人,“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崔德的意思?”
崔蓬继续道:“没有人能取得蒙古的统一领导权,不止是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们知道了蒙古人的缺陷,现在女真人也知道了蒙古人的缺陷,他们将蒙古的军事头目们看成是巨大的屏障,并且把成吉思汗的后代们当成傀儡,抵挡大明朝的马蹄。”
外头天色已经黑了,冬生进来掌灯,他一进来就不肯走了。
唐纵承认戚英姿的理论很有一套,尽管这些理论很有可能不是出自她一个女人的脑子,唐纵极其怀疑这些策论都是朝鲜国有名的战将崔德的军事想法。
但无论如何,他不能和戚英姿明说,不能明说其实大明朝并没有再去扫平蒙古铁骑的能力。不止是现在没有,即使是回溯到大明军事能力最强悍的洪武朝,洪武皇帝可能也没有踏平辽东的能力。
当年大将军蓝玉的确击败了蒙古汗王脱忽思帖木儿,但在取得胜利之后,蓝玉就开始收缩,他并没有深入蒙古草原进行清扫。当年已经胜利的远征大军都没有轻易涉险进入草原地带,可见明王朝根本没有打算对这些草原地带保持长期控制。
既然野心勃勃的洪武皇帝都默认放弃辽东外头的草场,更不用说军队能力早已退化的今日。
在武将辈出的洪武朝之后,永乐皇帝也企图招抚分化这些蒙古人,他选出蒙古联盟里的某些部族,他给蒙古人礼物、头衔,还有各种优惠去安抚他们,希望他们安分守己,与大明朝结成同盟。
兴许是蒙古人的血液之中有掠劫好斗的天性,他们接受了永乐皇帝的礼物,但仍然与大明王朝有尖锐分歧,甚至蒙古内部又开始动荡,他们回答说要杀掉来自大明朝的使臣。
从早期明朝文臣的观点来看,正因为蒙古人不愿意接受大明的招安,才导致蒙古内部分裂。从永乐皇帝自己的观点来看,他为东部蒙古不响应他的安抚并杀害他的使臣的举动感到震怒,永乐皇帝要招揽他已经招安的蒙古部族去对付那些不肯投降的部落。
永乐帝对蒙古诸部分而治之的政策很有些效果,后头他决定趁着蒙古内战,派遣大将军丘福去交兵蒙古。
据大明朝自己的文官记载,永乐帝与蒙古这一战,出动了十万军队。
可惜丘福骄傲自大,他钻进了蒙古人的圈套,蒙古人诈退,丘福带兵深入斡难河(现蒙古共和国与黑龙江交界处)以西,最后丘福将军与士兵失去联系,明军兵败,丘福本人亦战死。
大明与蒙古之间是一部说不尽的血肉与战争史,丘福战败刺激了永乐皇帝,他打算亲征。
永乐庚寅年丁酉月壬子日,永乐帝亲征到克鲁伦河北岸,明军打败了东蒙古的阿鲁台,接着大明和阿鲁台维持着脆弱的停火关系。
永乐皇帝在对抗蒙古人的时候处于更强有力的地位,特别是在阿鲁台帮他粉碎了瓦剌部之后,永乐帝给予他和他的母亲册封尊贵的头衔。
但阿鲁台期望的是永乐皇帝给予他一些商业特权,等他的期盼落空之后,叛逆之心又起,阿鲁台杀死了边境城堡兴和的将领,并且洗劫城池。
他促使永乐帝第三次亲征蒙古,并且这回明军足有二十三万之众,阿鲁台龟缩,导致明军扑空。
后头阿鲁台又开始滋扰边境,导致永乐皇帝第四次亲征,阿鲁台依旧避开了明军的追击部队。
再后来,蒙古继续滋扰大明边境,永乐皇帝第五次亲征蒙古,蒙古人避而不见,而永乐皇帝也死在了这次北伐的归程中。
永乐皇帝对蒙古的政策并不连贯统一,他一边追求对蒙古国分而治之,但坚决不给予投合的蒙古人更多的权利和优惠。令一边永乐皇帝又坚持扩张,甚至五次深入草原内部,他的理念与中国某些温和内收的治国传统有些背驰。
永乐皇帝死后,明王朝不再扩张征服,因为过分扩张耗费过大,而在消耗又没有收到相应的成果之后,这种军事扩张便受到非难。
宣德一朝终结前,郑和下西洋被停止,明帝国的皇帝们不再与外国人交往,削减与友邦贸易通商的过大开销。明王朝走向了一个追求稳定内和的时期。
夜凉如水,唐大都督心中的念头百转千回,他甚至将蒙古到女真的头领在心中逐一筛选了一遍,他不知道这些女真人是不是真的如戚英姿所说的这般诡计多端。他不知道女真人是不是真的假装和大明朝议和,然后借此躲避朝鲜对他们的追击。
唐纵正要问问朝鲜国内对女真的政策,崔蓬就已经换了个话题,“听说永乐皇帝纳了建州女真的头领阿哈出之女进内宫当妃子,是不是真的?”
唐大都督瞟了戚英姿一眼,心道,女人就是女人,一万个话题说到头都是在关心其他女人的归宿问题。这个是真的,当时永乐皇帝正想先与建州女真议和。
于是唐大都督应了一声,“嗯。”又说:“永乐朝在建州设立卫所,阿哈出的两个儿子都在卫所中任职指挥官。另一边的毛怜女真头领换成了猛哥不花,朝廷赐汉姓,李显忠,他的儿子最后去管辖建州。同一时期,朝鲜国担心大明威胁他们的安全,于是针对女真人的归属问题,朝鲜国和大明朝争夺了数十年,然后大明朝加速建州女真和毛怜女真的汉化过程。。。。。。”
唐纵说了一半,忽然不说了,冬生听了一半,正在兴头上,“大都督,你怎么不说了?”
唐大都督站起来,“跟你们说这些没用,本督饿了,要吃饭。”
作者有话要说: 注:关于永乐皇帝的称呼,在嘉靖朝代之前,朱棣都被称为太宗文皇帝。
嘉靖十七年的十月,嘉靖帝给永乐帝改谥号,从太宗皇帝改成了成祖。文中剧情正走到嘉靖十六年,故此处永乐皇帝不称成祖,称作太宗。
第53章 不二之臣
唐纵在饭桌上独酌; 那女人捧着一碗饭好像要进屋; 唐大都督喊住她; “过来一起吃。”
“我不。。。。。。”
唐纵道:“我话不说第二遍。”
崔蓬端着饭碗坐下; 唐纵瞧她碗里几块豆腐; 问:“我船上没有东西给你吃吗?”说罢,就要喝站在一旁的仆妇。
崔蓬说:“我最近吃不下东西,想吐。”
唐大都督瞧着女人的腹部; 崔蓬觉察他的目光; “你作甚?”
“你怀孕了?谁的种; 沈约的?”
“咳”,崔蓬道:“谁跟你讲我和沈大人。。。。。。”
“哦; 不是沈约的,那就是霍韬的?还是翰林院那个杨、杨甚么的?”
崔蓬发现她其实跟唐纵无话可说,她站起来要走; 唐纵一把抓住她手腕; “罪妇; 坐下; 本督让你走了吗?”
崔蓬瞧见桌上的空杯子,便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她觉得自己不喝点酒; 没法跟唐纵共坐一堂。
“你怀孕了; 不要喝酒。”
唐大都督拿开崔蓬的杯子,“是沈约的也无所谓,你一个单身女人; 拖着个孩子不像话,你生了孩子,把孩子抱过来,本督替你养。”
崔蓬心道,我单身女人不能养孩子,你一个老大不小的中年男人养孩子就像话了吗?人家难道不问,孩子他娘呢?
不过崔蓬说:“大都督张口就带血,侮人不费一兵一卒,您张口就污蔑我和沈大人有私情,还将个莫须有的孩子套在我身上,敢问大都督,您甚么时候看见我和沈大人苟。合了?”
唐纵心道,装甚么,装得跟个贞洁烈女似的,本督最少见过你和两个男人有不正当关系,还说我污蔑你?
想到此处,唐大都督就来气,他一只手往崔蓬腹部按压,“那本督替你检查检查,看看你和沈约的孽种多大了。”
唐纵嘴没说出手,手已经先行了,等崔蓬低头的时候,唐纵已经在按压她的腹部了。
“去。你。妈。的,我!”崔蓬拿了桌上银筷子要去扎唐纵的咽喉,那里有根大血管,扎破就死。不止要死,大罗神仙也难救。
若崔蓬拿的是一根筷子,也许当时就扎破了唐纵的咽喉,可惜她拿的是两根,两根筷子太粗,受力面积也大了些,如是之后,她的力气便要再加大一些。等崔蓬想第二次发力的时候,唐大都督已经撇了她的手腕,将筷子抽掉了。
“本督也是好心,既然没有,那就罢了。”
唐纵一副若无其事的嘴脸,崔蓬手指捏了捏,进屋去了。
其实唐纵的手指在触碰了崔蓬的腹部之后,产生了一种很奇异的感觉,这个女人看起来干巴巴的,其实也不是,她腹部柔软,非常柔软。
唐大都督想起他曾经的妻子吴月柔,吴月柔就不是这样,那女人完全相反,她的脸和身材都看起来都非常柔软,好像春天的长江水,柔情绵绵。但其实她对唐纵很是严肃,那冷漠神态混似丧夫,简直就跟榆林冬日的榆树一样,萧条的只剩残根,半丝属于春日的康健的缠枝都没有。
唐纵算是又侵犯了一次戚英姿,他想着是不是该进去道个歉,又怕唐突她。于是唐大都督等着戚英姿自己出房门,谁知他从前一天晚上等到第二天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