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步步荣华 >

第58章

步步荣华-第58章

小说: 步步荣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必麻烦了,正好有苏牧送来的元宵,今儿吃这个,也算过节了。”说完,大步往院中走去。
    言声这才明白过来,憋着笑,大声应了一句,他家王爷果真是舍不得的。

☆、第73章 琴瑟

“阿姐,可不可以回荣华院住。”
    才回到国公府,苏正顾不得手中的花灯,随手丢开,只抱着苏靖荷手臂哀求着,可怜兮兮的模样,却丝毫没撼动苏靖荷,她平静摇头:“当初可是你想了法子要搬出去。”
    “那也是因为……”苏正才说几个字,又咽了回去。
    这孩子憋着不肯邀功的性子,倒是让苏靖荷喜欢,兰英却不明缘由,只想起了当时苏正为难沉香的情形,遂捡了被苏正丢弃在地的花灯,道:“小爷不是觉着咱们荣华院的丫头都委屈了您么,正好赵姨娘心善,小爷跟着姨娘,岂不更舒心。”
    这般一说,苏正急红了眼,握过苏靖荷,辩解着:“阿姐,我没有的。”
    苏靖荷轻轻拍扶着苏正的发顶,将他拉至一旁安慰着:“姐姐知道,正儿上回是替姐姐想法子去了,可姐姐如今又有了为难事情,正儿可愿意帮姐姐。”
    声音不大,苏正却听得清楚,立即点头。
    “我会和父亲商量接你回来住,但这阵子,你跟在姨娘身边,帮姐姐瞧着姨娘平日在宅院里都做些什么,见些什么人,可好?”
    苏正眨了眼睛看着苏靖荷,应了下来。
    苏靖荷又吩咐了他好生念书,遂将灯市里买的许多吃食让他带回院子分送姨娘和苏佑,等苏正被丫头送回,绿萝忍不住说着:“五爷还小,姑娘让她注意赵姨娘,怕会露出马脚。”
    苏靖荷笑笑:“就是要姨娘知晓才好。”
    …
    一路回了荣华院,院子里灯火通明,远远地欢声笑语传来,苏靖荷一进院子,便看见丫头们围坐在庭院里吃着元宵,很有节庆的热闹。
    兰英闻见酒香,嚷着:“姐姐们好兴致,竟背着姑娘偷吃酒,可算被逮个正着,姑娘说说,该如何罚。”
    兰英素来玩笑惯了,也没人理会她,姑娘性子好,尤其今儿上元节,是允许她们庆贺的。见姑娘回来,大家也顾不得吃,赶紧儿起身走上前,沉香解释着:“今儿三爷在周太傅学堂里考诗文拿了第一,老太太一时欢喜,赏了各院吃食,这酒是喜鹊姐姐送来的,说姑娘不能饮酒,便宜给奴婢们了。”
    苏佑这一年仿若开了窍,以前的贪玩劲儿全没了,努力得很,苏靖荷不得不佩服赵姨娘,大哥风光时三弟毫不惹眼,却知道讨老祖宗欢喜,如今年岁到了,正好碰见大哥不在,可劲儿地处处拔尖,风头无二。
    父亲之前因以为是赵姨娘引导苏靖荷与各位姨娘和苏阳作对,苏靖荷背地里使的绊子都被算在了赵姨娘头上,连着对三爷也没了好脸色,可今日在周太傅那给安国公府挣了面子,怕父亲也会另眼相待了……
    见绿萝手上大包小包拎着,众人都围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讨着姑娘从灯市里给她们买回的礼物。不一会,绿萝手中的东西被瓜分了干净,丫头们平时都待在院子里,虽吃的用的都是上好的,却少有几回瞧见外头的热闹,尤其得了鬼面具和花灯,欢喜着呢,更有好些吃食解馋。
    一众丫头带着面具,拎着花灯,在院子里你追我赶,热闹欢腾,苏靖荷起初坐在亭中看着,也跟着笑笑,待大家玩得兴起,她拎起兔儿花灯,独自起身越过花园,往后院去了。
    后院里安静很多,夜里起风,苏靖荷坐在秋千架上,手中的花灯将榕树照亮,树叶绿油油地闪着光亮,好看极了。
    闲着无事,苏靖荷转着手中花灯,数幅画卷相连,展现兔儿奔跑,姿态活灵活现,苏靖荷唇角漾起一抹微笑,不禁仰头看着迎面的高墙,若有所思。
    身后传来脚步声,打断她的思绪,苏靖荷回头,看着绿萝端了热气腾腾的元宵过来,遂问着:“怎么不在前院陪着她们闹腾。”
    “兰英简直是个疯丫头,我闹不过,索性躲来后院清静。”绿萝将元宵递上,道:“厨娘刚煮好的,姑娘逛了一晚上,可累了?”
    苏靖荷接过云霄,刚送进嘴里,甜甜糯糯的,不禁多吃了几口。之后又怕夜里不消食,说着:“去把我的琴抱来,难得今夜月色好,倒是有些手痒。”
    绿萝领了吩咐,刚走开,苏靖荷继续吃着剩下的元宵,忍不住仰头,她怎么也想不到,对面的高墙后,也有人正在院中吃着元宵赏月,悠闲如她。
    没多时便架好了琴,苏靖荷试了试音,而后应景地弹了首前两年自个儿谱曲的小调,绿萝在一旁听着,却激动不已,这曲子她太久没有听到过,久得,恍若隔世一般,如今才算真真感觉到,活着的,是她伺候的四姑娘。。。。。。
    当初四姑娘最喜欢作画与弹琴,每日在院子必练上几个时辰的琴,常常指腹划破,大太太心疼得很,有时也劝着,四姑娘却一直坚持,她晓得四姑娘的心思,大太太没有生儿子,她不过希望自己愈加优秀,才能让大夫人稍稍安慰,也能给大夫人在府里多争一些。
    绿萝听得入神,她不通音律,只觉得好,苏靖荷却知曲调生涩,因许久没弹,有些忘了调子,捻拨琴弦的动作总慢一些,弹了一段,正想停下换首曲子,不想远远传来箫声,低低沉沉地,引着她将曲调找回,夜色下,琴箫相和,融于月中,难得的契合,让人沉醉。
    一曲近尾声,却被丫头们凌乱的脚步惊扰,绿萝最先转身,蹙眉想要斥责,却看沉香神情严肃,似有大事发生,便没有拦着。
    “姑娘,不好了,孙姨娘没了。”
    琴弦一颤,差些滑了手,初八才去看了孙姨娘,那时虽然有些瘦得不成形,可还有精神,怎么一眨眼人却没了?
    深吸口气,苏靖荷起身,缓缓道:“为了大哥,孙姨娘倒是舍得性命,世间母亲大抵如此。”说完,下意识抚了抚手腕上的镯子。
    无论孙姨娘犯了多大错,怎么挨罚,总是姨娘,如今人没了,再大的怨也没了,按礼数也该去瞧瞧,苏靖荷转身走了几步,发觉高墙后的箫声也跟着断了,不禁回头,凝神看了高墙外的月夜,随口问着:“若有个居高的地儿,是否能看得见咱们这儿?”
    绿萝不明所以,跟着苏靖荷往远处看着,除了星星点点的夜空,什么都没瞧见。苏靖荷却也不是真等她的回复,转过头喃喃自语:“至少,是能听得见的。”
    否则,她谱的曲,他竟比她还熟悉。
    …
    偏房里灯火亮堂,苏瑜早一步过来,苏靖荷进屋时,便见苏正趴伏在孙姨娘跟前,哭得撕心裂肺,让人听着不落忍。
    赵姨娘带着苏佑也在一旁,用帕子默默抹着泪,倒是李氏跪在地上哭出了声儿,作为媳妇,也该如此。
    苏靖荷稍稍瞥了眼苏瑜,见他眼睛也有些湿润,孙姨娘总归是跟了苏瑜最久的女人,当初也曾是心心念念喜欢,才向老祖宗讨了来,这些年即便嚣张没边儿,即便年老、色衰爱驰,总归也为他生了长子,养了幼子,一直陪伴在侧……
    苏靖荷上前,将苏正揽过,安抚着:“姨娘去了安逸的地方,你也莫难过了。”
    苏正已不是不经事儿的孩子,这般自然是哄不住的,反而哭得愈发伤心,拉着孙姨娘的手晃着,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这些年的事儿,求着姨娘睁眼看看他,孙姨娘待苏正或许不如对苏阳上心,可这些年也没委屈过这个儿子,且不管是做给苏瑜看还是真心,苏正却该感恩的。
    一旁李氏一边哭着,一边说道:“可怜五爷,没了娘,小小年纪如何不难过,不禁也替夫君难过,夫君与姨娘母子情深,如今姨娘不在了,夫君连姨娘最后一眼也没瞧见,该怎样伤心!父亲开开恩,总该让夫君回来给姨娘磕个头啊。”
    李氏跪在脚边磕着头,苏瑜虽抿着唇没说话,苏靖荷却知道,大哥是一定会回来的,即便再大过错,也曾是当初最疼的儿子,如今没了娘,按孝礼也该回来,否则真让外人看笑话了。
    丫头欲将姨娘遮盖上,苏正却扯着被子不肯,哭闹着总不肯相信姨娘不在了,还是被下人们拉开,无助的孩子看着姨娘毫无血色的脸庞一点点消失在视线里,只得靠向苏靖荷快里,哭道:“姨娘丢下正儿一个人,正儿孤零零再没有娘亲了。”
    苏靖荷搂紧他,喃喃道:“这府上,失了娘亲的又岂止你一人,这般悲切,三姐当初也是入骨,如何能不知晓。虽都是可怜人,可,咱们还有父亲,不是。”
    最后一句说得一字一顿,倍加清晰,苏靖荷回身看向苏瑜,眼中情绪万千,看得苏瑜触动,既心疼了闺女,又不免正视了床榻前的小儿子,从出生至今,他鲜少在意这个儿子,却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没有生母呵护,诺大的宅院里该很不容易。。。。。。
    …
    姨娘的丧礼是按照苏瑜的吩咐办的,不过姨娘,没有大葬的身份,苏瑜念着旧情,却也没有过分凉薄。苏靖荷也就头一天去看了眼,毕竟只是卑微姨娘,她身为嫡女,之后倒也不必跟着,有下人操办即可。
    苏瑜虽允许苏阳回京奔丧,毕竟路途遥远,等不及他回来,姨娘便得下葬,扶灵戴孝都是苏正,几日不食,跪地送灵,桩桩件件,这般年岁展现出的孝心也是让人动容,连老祖宗听了下人回话都抹了泪,苏瑜待他也仁厚了几分。
    等苏阳回来,早没有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公子模样,沉静了许多,第一时间去给孙姨娘磕了头,之后得了苏瑜恩准,入京这段时间住在府上,老祖宗心疼孙儿,还时常叫到跟前关切着,倒是苏瑜仍旧冷淡,反是对苏佑愈发上心,每每下朝都亲自询问功课,赏赐不少。
    甚至有意将苏佑待在前院由他亲自教养,安国公府里这些孩子,也就当初的大爷苏阳有过这般待遇,三爷还没搬去前院,已有了传言,说老爷有意栽培三爷做府上世子。
    因着这些传闻,府里难免待苏阳不如之前上心,苏阳仍旧闷不吭声,怕是也没了吭声的胆魄,失了父亲宠爱,他素来又没什么大本事,唯一能做的便是做个孝子、仁父、慈兄,白日里给老祖宗和父亲请了安,便在自个院子陪着祖儿,时不时往赵姨娘院子去看看苏正。过了正月,国公府难得安宁。
    哪想到,才平静了没多久的安国公府,却又出一桩闹局。

☆、第74章 礼物

赵姨娘的院子里翻出孙姨娘的黄纸小人头,有些上头落了鞋拔子印,有些还是崭新,据说是丫头拿去全部烧毁的途上,被五爷撞见,不知什么东西,正好碰见大爷来看他,便拿着过去询问,才闹出风波。
    丫头是三爷房里的,为了不波及三爷,赵姨娘只得自个揽下,说是入春了,让丫头去丢些陈年衣物,却坚决否认有小纸片人。
    这事苏阳自然揪着不放,将赵姨娘当成杀母凶手一般,孙姨娘才入土不过月余,作为儿子悲伤愤慨很是正常,可赵姨娘的话也在理,说是哪有人打了小人,却还将小人留着,她若真做了这些事情,断不会到孙姨娘过世这么些时日才记得清理,甚至直接挑个屋子,放火盆里一烧,何苦拿出来惹人把柄。
    一时各执一词,端开老爷如何处置。
    孙姨娘总归是死人,苏阳又与老爷有了嫌隙,更何况事情是由苏阳苏正二兄弟挑起,苏正虽小,可有亲哥哥引导着,难免有心冤枉,看着苏佑的颜面,苏瑜倒没有怎么惩处赵姨娘,只说将事情查明再办,至于事情何时查明,却没个限定。苏阳对这般结果自然气闷,却因咄咄逼人挨了苏瑜的训斥,闷声回了自己院落。
    这事闹开了,即便结果不了了之,可苏正却也怎么都不肯再住赵姨娘院子,闹来闹去,苏瑜也不放心让苏阳教导,想来对赵姨娘这事他是存着疑虑,信姨娘多过苏阳,最后只得又把苏正送回荣华院。
    交给未出阁的姑娘教养,本不合规矩,却也看出苏瑜对这位三姑娘的信赖。如今府上除了正得恩宠的三爷,这位闷不吭声躲在荣华院里的姑娘也谁都不敢得罪。
    也不知是因苏正的缘故,还是其他,原本交恶的苏阳苏靖荷两兄妹,近期反而来往得多了,仿若回到苏靖荷刚回京那会儿,有时还常接了小侄儿到荣华院玩耍,疼护得很。
    兄妹和好也没什么大不了,可偏偏在这个当口,赵姨娘和大爷之前闹这么一出,显然是不对付,三姑娘这时候和大爷亲近,难免得与赵姨娘这边生疏,反让下人们看不明白了,三姑娘不是素来和赵姨娘还有三爷亲近?
    下人自议论他们的,与苏靖荷也没有干系,她只安心教导苏正,这孩子愈发晓得事理,果真不是一母所出,与苏阳没半点相似,如今苏正不用苏靖荷督促,也很是刻苦学问,一点就透,假以时日,怕不比苏佑差多少。
    …
    “姑娘,姑娘给奴婢做主。”
    入春,好容易有了阳光,苏靖荷躺在院子里慵懒晒着太阳,难得清闲,却被不开眼的兰英搅合了清静。
    见她急匆匆跑来,苏靖荷拿开遮脸的帕子,从躺椅里坐起身,斥责着:“一惊一乍做什么呢?”
    “姑娘说嘴馋,想吃牡丹燕菜,厨娘手艺又不够,奴婢特地让人去醉云楼请了个洛阳师傅来,却被青丰挡在外头,死活不让人进。”
    兰英愈说愈气,这些时日她与青丰没少起争执,如今逮着个事情,可劲儿编派起来。
    苏靖荷只浅浅一笑,她虽没见着经过,却也猜出:“青丰不过小心一些,哪里不让人进了,不过多注意些罢了。”
    见自家姑娘不向着她,兰英委屈极了,说道:“他就是故意刁难我的,沉香姐姐前阵子也带了人进园子,可不见他这般为难。”
    “是我让他这些日子小心一些。”苏靖荷解释着,这阵子她与大哥亲近,赵姨娘自然看着眼里,若联想起上次的小人事件,难免不会把她算在内。即便大爷惹了老爷不痛快,总也是老爷当初最看重的儿子,若再有她帮衬,难免危机苏佑如今在老爷跟前的地位,狗急跳墙,人急……更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想起逝去的母亲和姐姐,苏靖荷眼中又添了几分厉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