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凤行 >

第53章

凤行-第53章

小说: 凤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纶离开了。
  凤笙看着他的背影良久,又回到书案后坐下。
  她叫来了禹叔,把她身边的人都叫了来。
  这些人并不多,除过知春知秋,便是刀七那些人。知春知秋她没有留,无论她们怎么不愿意,依旧让禹叔将她们送走了。
  待二人下去后,屋里终于安静下来。
  凤笙看着这些人,桌上放着一些银子,之前她说过,想走的她绝不留,可以拿着银子离开。
  “少爷,我刀七是草莽出身,不懂什么大道理,家里就只有这么个婆娘。我和婆娘欠老禹几条命,他既然奉你为主,你就是我主子。而且在这里待着也还不错,就不说什么走不走的话了。”
  “我跟我男人一样的想法。”胡四娘笑着对凤笙道。
  “刀哥都不走了,我们自然也不走了,反正我们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
  “拿了东家的银子,就得替东家卖命,命还没卖出去,走什么走。”
  “散了散了,走,喝酒去!”
  这些人勾肩搭背地都走了,背影并不好看,甚至是粗鄙的,凤笙却有一种热泪盈眶之感,所以她的脸僵得厉害。
  “少爷,我们这些人和那些读书人不同,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少爷还在一天,就一天守在你身边。可是少爷,即使我心心念念都在想替老爷报仇,也不希望你拿自己去赌。”禹叔有些感叹道。
  “我们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都是拿命在赌,这次就赌把大的。”
  *
  晚上的时候,范晋川来了。
  一袭蓝衫,孤身一人,让凤笙想到当年在荒野山岭的小客店里,背着书箱带着书童的他,就这么冒着大雨闯了进来。
  范晋川也想到了当年,当时他十分窘迫,她摇着折扇替他解了围。
  “方贤弟。”
  “范兄。”
  相视一笑中,什么情爱痴缠都烟消云散,她还是那个足智多谋的方贤弟,他也还是个正直有余却不够聪明的范兄。
  “如果早知道你打着这种主意,我一定在那时便阻止你。”
  “其实我早就在布局了,只是你不知而已。”
  范晋川忍不住一笑,笑容有点苦涩:“每次你做什么,我总是后知后觉。”
  “我只是不想害你罢了。你要知道,在这场事中,我最不想害的就是你,毕竟从始至终都是我在利用你。我这个人太过自私,不想欠别人的情,也不想承谁的恩,却屡屡受人恩惠,如果这次再把你牵扯进来,即使我大仇得报,也会心中不安一辈子。”
  “所以,我没有一定要加入进来。但是——”
  范晋川这转折有点突兀,凤笙下意识看过去,就见他笑得有几分苦涩,有几分如愿以偿,其中内容太过复杂,她一时竟有点愣了。
  “但是没说我不能偷偷帮你。我估计要不了多久,你可能会被叫入京述职,具体为何你应该明白,我已经联系了朝中的友人,替你在朝堂上说话,尽量多给你争取些时间,吴王、赵王、襄王应该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之所以一直没出手,大概是在等看谁先出手,如果他们加入进来,你的压力应该可以减轻。至于之后——”
  范晋川顿了下,表情变得有些忧心忡忡:“浑水摸鱼虽可以缓解一时,却无法根本,之后的路就需要你一人去走了。如果可以,尽量把自己放在明面上,他们才不敢动你。”
  凤笙很惊讶,她没想到范晋川竟会说出这样的话。
  而他的所言,恰恰与她所筹谋不谋而合,两淮只是临时战场,如果想让那个人付出代价,主场必然是在京城。也许建平帝现在已经对她失去了耐心,正等着将她押入京城,名为述职,实则让她消停。
  就是因为算中了这些,所以最近她一直不眠不休,因为她在这里能拿到的东西,都是进京以后她保命的砝码。
  凤笙一直没觉得范晋川愚笨过,顶多说他不识时务,正直有余,可他竟然懂这些,这样的人算是大智若愚吧。
  “谢谢,如果我走了以后,两淮的事就靠你了。你要知道哪怕我内心一直想大仇得报,我还是希望这个地方能够好。”因为这里除了贪腐坏烂,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例如那年扬州城外的分别,例如府衙中她硬赖上要给他做师爷,例如贺纶,例如邹运判,例如王老,例如小虎子,例如勾庆,例如那夜运盐河被救,太多太多,说不清的回忆。
  “我知道”
  ……
  凤笙送走范晋川,刚准备关上屋门,外面出现了一个人。
  是德财。
  “主子说让你即刻收手,他现在因事缠身没法过来,待事情一毕,立刻过来。”
  这已经不是德财来的第一趟了,认真来说是第三趟,但他每次说什么,凤笙从来就没听过。
  “你告诉他,晚了。让他不要过问其中的事,我不想连累他。”
  之后凤笙便关上了门。德财想起魏王在信中所言,如有必要,可以直接动手,正准备破门而入,从旁边走出一个人,是禹叔。他又看右边,是转着刀花的刀七。
  他不是对手,德财退了。
  禹叔和刀七对视一眼,正待退去,门又从里面打开了。
  是披上披风的凤笙。
  “去盐运司衙门大牢一趟。”
  *
  若论整个盐运司衙门,如今守得最密不透风的就是大牢。
  因为把魏统新关了进来,狱卒们全部都换了。
  凤笙的突然造访,牢中一处石室中燃了数根火把,照得满室通明。
  一张偌大的太师椅,摆在上首处,凤笙端坐其上,身旁站着刀七等人。对面则是一个身穿囚服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盐运司同知魏统新。
  这魏统新任盐运司同知已有近七载,送走了数任盐运使,与各大盐商来往丛密,在两淮说是只手通天也不为过。可这样一个人物,包括魏统新自己都没想到,他会被抓。
  要知道他能坐在这样的位置坐六七载,背后是谁还用说吗?万万没想到,这改革盐政竟改革到他的头上。
  不过自打被抓进来,一没人来问他的话,二没人来对他用刑,三每天好吃好喝的侍候着,魏统新又放下心来,他想起之前两淮震荡上面递来的话,让他戒骄戒躁,想必这些人不敢动他,还是惧于他背后之人,也许抓他进来,不过是走个过场。
  基于这种心态,魏统新对于自己大半夜被从牢房里提出来,根本没放在心上。甚至有人问他话,他也是爱答不理,只嚷嚷着要睡觉,直到有人拿着一把刀贴上他的脸。
  “我没有多少时间了,希望我问什么,你答什么,这样你可以早点去睡觉,我也能早些回去。”
  ……
  等凤笙从大牢里出来,东方刚泛起鱼肚白。
  回到宅子里,她并没有去歇下,而是用冷水洗了把脸,来到桌前吃方才经过的早食摊上买来的早饭。
  正吃着,童百户来了。
  凤笙看看门外,问童百户:“童哥,吃了吗?”
  “凤甫老弟。”
  “有什么事,吃过早饭再说,皇帝还不差饿兵。”
  后面这句话,让童百户下意识看了她一眼,却看不出什么。
  他坐下,陪凤笙用早饭,却是没怎么吃,倒是凤笙吃得很认真。
  等用完后,凤笙用帕子擦了擦嘴,才道:“童大哥这么早到访,所谓何事?”
  “收到口谕,陛下命我们押解你进京。”顿了下,童百户又道:“圣命难为,不过凤甫老弟你放心,我一定安安全全把你送到京中,决不让你在半路出任何闪失。”
  凤笙站了起来:“走吧。”


第72章 
  这一路山高水远; 不过有运河,只用走水路就好。
  因为是童百户负责押解凤笙入京; 这些人凤笙都认识,所以禹叔等人也被准许同行。
  也算是多一份力量保护凤笙; 毕竟这一路上,连童百户都知道可能不太平。
  可知道归知道,却没想到会不太平成这样; 路程才走了三分之一,他们已经遭受了三次袭击; 锦衣卫的人伤了数十个。没办法; 童百户只能就地停下,住进当地官府; 给京城送信; 等待上面的命令。
  过了几日,命令下来,又在当地卫所中多调了一队人马帮忙护送。至此; 这个队伍已经庞大到近百人护送。
  即是如此; 一路上也没少出各种问题; 光禹叔等人发现的; 在食物里下药; 企图放火烧船的,就有数次。再往前走; 水路稠密复杂; 一旦出事; 将难有逃生机会,于是一行人兵分三路。
  其中两路改走旱路,还有一路继续水路。
  这行举彻底分散了袭击者的目光,都以为方凤甫应该是在走旱路的那两队中。毕竟水路太过明显,就这么一条路,护卫的减少,等于把自己的命交在敌人手中。
  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凤笙恰恰就在大张旗鼓走水路这队中。
  这主意是凤笙自己提出的。
  之后的路程中,虽没少出些小乱子,到底目光被分散了,还算走得比较顺利。等到通州下船时,所有人都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通州历来有京师门户之称,运河也是在此截止,从这里到京城快则一日,慢则两日就可到。这一路行来,所有人都累得不起,便在此落脚歇一日再走。
  而就在这一日中,最近一直游离于人世之外的一行人,也终于知道这阵子朝堂上发生了什么。
  正确来说,发展的趋势挺有利于凤笙。
  之前因为凤笙触动太多人的利益,朝中弹劾她的官员如过江之鲫,这也是为何建平帝会下命押解她进京的原因。之前几乎是一面倒的状态,可命令下来后,朝堂上突然多了一些替她说话的官员。
  刚开始只是几个清流官员,势单力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渐渐的人越来越多,竟与那些弹劾的官员分庭相抗起来,这些人旁征博引、言之殷殷,阐述近些年两淮盐政陋习弊政之祸害,又声称方凤甫之举乃利国利民之举,为何在你等口中竟成了祸国殃民。
  总而言之,朝中因杀不杀方凤甫,激发了很激烈的争吵。同时也有人很尖锐指出一个问题,方凤甫就算查盐政贪腐的行举再是高调,终归来说此人一没贪赃枉法,二无收人贿赂,不过尽忠职守,为何竟有人要置他于死地,她到底是触动了谁的神经,谁在怕查下去。
  有人提出将魏统新押解进京审问,因此又引发一场口水大战。据悉,有人甚至在朝会上动了手,还是建平帝发了怒,才止息。
  不过都知道这事还不算完,那方凤甫马上就要入京了,等他入京后,才是大戏最精彩的时候。
  如今童百户一行人走到通州,京中很多人都收到了消息。一时间,表面上看着不显,实际上盯着此处的又何止一家两家。
  ……
  凤笙睡了一觉起来,童百户亲自给她送了饭。
  现在凤笙每日用的饭,都是童百户亲自盯着人做的,就怕有人在里面动手脚。
  知道凤笙不喜欢有人盯着他用饭,童百户放下托盘就离开了。不过门外还守着人,一旦遭遇袭击,凤笙只要叫一声就会有人冲进来。这已经是目前情况下,既能保证其安全,又能相对给她些自由的唯一办法,因为自打到了通州后,禹叔等人就离开了,这地方众目睽睽,他们再留下不合适。
  饭菜很丰盛,有三菜一汤。
  凤笙拿起碗筷吃起来,她吃得很慢,果然几口饭吃下去,在饭里发现一张小纸条。
  她放下筷子,打开那张小纸条,是陌生的笔迹。她没有细看,将小纸条揉成一团扔在桌上。
  菜里面有一条河鱼,凤笙用筷子去挑鱼肚子,果然里面也有一张。打开看,又是一个陌生的笔迹。
  这种情况最近在她身边屡屡发生,她有时候真的挺佩服那些人,到底是怎么做到一餐饭里可以塞进几家的纸条。
  而这些纸条无一例外都是在给她递一类消息,怎么将太子拉下台。
  这些消息内容千奇百怪,甚至基于此,凤笙还获知了很多太子不为人知的秘密。例如太子某某小妾,是某某官员弟弟家的庶女,还例如某年某月哪位官员给太子送了好处。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她就成了一把箭,一把对付太子的弓箭。现在很多人在给她递箭矢,就想让她一箭将太子射下马。
  这些人会不会太高看了她?
  凤笙失笑,也没了吃饭的胃口,去舀了汤来喝。
  舀汤的时候发现手柄不对,有些粗糙。这种情况近日发生过两次,凤笙并不陌生,将汤勺翻过来看。
  总算有个正常的了,手柄上刻了几个很小的字,勿动勿言,等我。
  这是魏王的消息。
  也就只有他,递来的消息内容是这样。
  这样的消息,她上次也收到过一个。
  凤笙继续喝汤,半碗喝完后,将汤勺的手柄放在碗底蹭了两下,上面的字迹便消失了。至于那几张小纸条,她则撕碎了丢进汤里,拿汤勺搅一搅,还是一碗汤,不过是加了料的。
  她起身去洗手净面,正拿着帕子擦脸时,外面传来童百户的声音。
  “凤甫,吃好了没?吃好了,就准备启程。”
  凤笙走过去开门:“童大哥,怎么如此着急?”
  “早一日到京里,早一日安身,你不知道最近兄弟们都已经到了极限。”
  是啊,即使在通州休整的这一日半,其实也是给凤笙休息的,锦衣卫的人则都还打着十二分精神,就怕临到地方出了事。
  “我无妨,随时可以走。”
  很快这一行人再度启程,渐渐逼近京城。
  *
  方凤甫一行人到通州的消息,自然也递到了太子手里。
  不同于别人,他则充满了焦虑。
  他怕的不是方凤甫,而是有人借着此人生事。事实上最近那些乱子,哪件不是因此人生出的,所以太子在还没见到方凤甫之前,就对其恨之欲其死。如果早知道此人会给他生出这么多事,他一定早在之前就让人杀掉对方。
  可谁也想不到,包括太子铎,他甚至从没见过这个小人物,也不知对方为何总针对着他来。
  实际上这不过是个错觉,他与方凤甫远无怨近无仇,对方也没提过他一个字。可恰恰太子在这场事中损失太大,那边不紧不慢按部就班,是决然不会知道这边断了多少腕,只剩那最大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