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闲唐 >

第53章

闲唐-第53章

小说: 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婴说出自己心里的疑惑:“既然要联姻,怎地不是他们把女儿嫁过来,要我们把女儿嫁过去呢?文成过了年才十六岁,那松赞干布虽不算太老,可吐蕃那么远,一个女孩儿过去了被欺负了怎么办?寻常百姓家嫁女还有娘家可撑腰,她们在外头可是举目无亲!”

    李二陛下道:“我李家女儿岂是软弱之辈?”

    李元婴不吭声。

    李二陛下见他闷闷不乐,便给他说了说吐蕃的情况。虽说上次那一仗大唐赢了,可赢得不怎么漂亮,吐蕃若是铁了心要骚/扰大唐边境,大唐肯定不胜其扰。若是不缓和唐蕃局势,大唐将要面临吐蕃、突/厥的两面夹击,容易顾此失彼,酿成大祸!

    当初李二陛下刚继位,突/厥可汗便率二十万雄兵兵临大唐,一度逼近长安城!当时的情况无比艰险,也在李二陛下心中埋下一颗种子:突厥是大唐之患,必然要将突厥各部尽数收归大唐所有他才能放心。

    如今东/突/厥虽亡败,却仍有西/突/厥威胁着大唐,按李二陛下的想法定然是要把这股威胁清扫干净才能让大唐安枕无忧地延续下去。至于吐蕃,他们可以在解决突厥各部后再腾出手来解决。

    李元婴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只在心里描画着大唐的疆域。

    一个去年刚安排下去的安西都护府横截在突厥与吐蕃之间,硬生生撑开了大唐与西域的通道,这是一条大唐通向外面的通道,可以保证大唐与外面的贸易往来。但是安西都护府离长安太远,派去守卫安西都护府的人也太少,大唐对它的管控还是太弱了,突厥和吐蕃随时都能侵袭这条交通要道、轻轻松松把它截断。

    所以,不仅是到嘴的高昌不能吐出去,这条贸易通道更不能断。

    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厉兵秣马,尽量练出强兵强将,把大唐疆域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再稳步解决周遭的威胁。

    李元婴捏紧还不怎么大的拳头。

    李元婴不甘心地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一定要让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嫁给一个外邦人?”

    李二陛下道:“松赞干布年仅二十四,骁勇善战,才能出众,我是亲自见过的,嫁给这样的男子不算委屈了文成。只要大唐足够强盛,不管是吐蕃国主还是吐谷浑国主都得好好对待我们嫁去的公主。嫁给一国之主,难道不比下嫁给一个普通的官宦子弟要强?你不是一直都觉得我给高阳她们挑的女婿不好,嫌他们没本领?”

    李元婴道:“可那也太远了。”连他都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

    李二陛下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她父母也应允了,你何必再操这个心?”

    李元婴听出李二陛下解释得有点不耐烦了,也不再多问,独自回去琢磨这事儿。他自个儿想了一晚上,什么都没想透,第二天寻了狄仁杰、唐璿、李治、戴亭、媚娘和魏姝六人齐聚在千金堂的茶室,正儿八经地讨论吐蕃与突/厥的事。

    这几个人里,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面孔都生嫩得很。听说李元婴要和他们讨论正事,每个人都正襟危坐,等着李元婴开启话头。

    李元婴把带来的舆图摊开,把李二陛下昨天与他解说的东西告诉狄仁杰等人。他说道:“当初高昌会违逆大唐的命令,不纳贡,拦使者,截商队,联合突厥攻打大唐属国,就是因为长安离他们远、突厥离他们近。现在高昌虽然没了,位置却没变,那么面临高昌那种困境的就变成安西都护府的了。”

    狄仁杰和唐璿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清晰的大唐疆域图,静静地听着李元婴解说,没有贸然发表意见。

    媚娘看着夹缝中的安西都护府,想了想,说道:“一劳永逸的办法只有把安西都护府两边的地方都变成大唐的疆域,这样一来,周围都是自己人,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李元婴也觉得这话说得有理。

    狄仁杰应和道:“可惜我们还太小,要不然我们一准有办法把突厥和吐蕃都收归大唐所有。”他伸手指着高昌所在的位置,“就像高昌一样变成大唐的一部分。”

    唐璿是个比较实际的人,闻言摇头道:“真要那么容易的话,陛下就不用那么烦心了。”

    这个最直截了当的办法行不通,茶室内一时有些沉默。

    戴亭没有参与讨论,他把茶煮好了,一一送到每个人面前。

    李元婴招呼他:“别忙活了,你也坐下来说说。”

    戴亭应道:“殿下说要怎么做,我们去做便是。”

    李元婴知道戴亭向来如此,也就不再逼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看向没有吱声的李治和魏姝。

    李治憋了半天,还是没憋出话来。他不爱说大话,也想不出好办法,自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魏姝见李元婴望向自己,捧起茶抿了一口,把热腾腾的茶汤重新搁下,抬眸回视李元婴,说道:“既然暂时不能把吐蕃和突/厥收归大唐所有,那就徐徐图之。”

    上回魏姝提出可以用火牛阵破象军,李元婴觉得她的见识和巧思都和同龄孩子不一样,所以这次他没叫上高阳和兕子她们,却特意把魏姝邀了过来。

    听魏姝终于开口,李元婴立刻坐直了身体,很感兴趣地追问:“怎么徐徐图之?”

    魏姝道:“《孙子》里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现在束手无策,可能是因为还不够了解吐蕃和突/厥。”魏姝拿起李元婴带来的《吐蕃风物手册》,刚才李元婴已经简单给她们介绍过这册子的由来,她夸道,“这个就很好,我们把其他人了解的东西都掌握了。还有更多的,可能需要派人去吐蕃和突/厥那边再好好了解。”

    李元婴听得直点头,媚娘等人也齐齐看着魏姝,觉得这个年纪比李元婴还小的女孩儿很不一般。

    魏姝道:“比如你说孙老神医提到过,一般人深入吐蕃后可能会水土不服,不是土生土长的吐蕃人很可能会病倒。那么,为什么吐蕃人不会病倒?是他们饮食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我听说世间万物往往相生相克,一个地方有什么有害的东西,必然会有这东西的天敌,那会不会是吐蕃人有什么特殊的食物或药物可以应对这种‘水土不服’?要是找出应对之法,我们大唐的大军深入吐蕃便不会再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了!”

    李元婴两眼灼亮:“姝妹妹你怎么真聪明?我们先把能做的做好了,往后真要起了战事就不会吃亏了!”李元婴举起茶碗,学着他皇兄给人敬酒的模样给魏姝敬茶,“你给出了个顶好顶好的好主意,值得喝掉这碗茶!”

    魏姝没奈何,端起茶碗和他举着的那只轻轻地撞了一下。

    李元婴一口把茶喝光光,又招呼其他人集思广益,想想该怎么摸清吐蕃和突/厥的底细。

    媚娘端起茶碗说道:“这不就有现成的法子。”

    李元婴一看,懂了,卖茶啊!

    这吐蕃与突厥都身居草原,整日吃肉,腻到不行,正好把茶叶卖它们!不仅要卖,还要好好卖,变着花样卖,有针对性地卖。

    李元婴给小伙伴们分任务:“我们每人拿一本小册子回去研究,分别写一份适合吐蕃的卖茶方法,下回带来大家合计着看看谁的法子最好,谁最好用谁的,或者多管齐下!”他说完后又转向一旁的媚娘,吩咐道,“媚娘,你再想办法弄一份有关突厥风土人情的小册子出来。”

    媚娘点头应下。

    商量完初步策略,几人便各自归去。

    狄仁杰和唐璿是一个方向的,都没让李元婴派人送,一起步行往回走。

    唐璿和狄仁杰感慨:“从前我觉得自己挺聪明的,今天却觉得自己不如两个女孩儿。”不管是武媚还是魏姝,他瞧着都和寻常女子不一样,不管是见识还是学问,她们都远胜于同龄人,更别说心思的灵巧和机敏。

    狄仁杰道:“能让元婴看得上眼的,自然都不一般。”

    唐璿点头,认同狄仁杰的话,心里不仅没有因为李元婴请他们和两个女孩儿、一个内侍坐下商量事情而不高兴,还隐隐有点骄傲:他们也是李元婴看得上眼的,要不李元婴不会把他们一并找来!

    两个半大少年有志一同地加快了脚步,随后在前头的分岔路相互话别,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住处准备认真琢磨如何打开吐蕃突厥茶叶市场、完成收服吐蕃突厥伟大计划的第一阶段。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小王爷:我有好多个臭皮匠,怕不怕!

    更新辣!

    今天足足三更!!!

    足足一万字!!!不短斤缺两!!!

    甜甜春是不是很厉害!!!

    有妹子说我这个性格不可能养老!什么意思!不就不要脸了点吗!不就看到啥榜单都想爬一爬吗!怎么不养老了!

    所以,如此良辰吉日,难道不值得浇灌点营养液吗!!!

 69、第 69 章

    下一次会面约在葵园; 还是李元婴逐个去把小伙伴接上; 顺便还叫上李承乾、太子妃和李象。

    冬天太冷; 建房不容易,但为了赶早让暂时分散安置的高昌来客们安家落户; 李元婴还是花重金请人来把山下的房屋建好。他出钱大方; 又给发冬衣和米粮; 许多人为了过好这个冬天都愿意过来干活; 竟真的赶在开春之间把山下一圈房子建了出来。

    不仅高昌人; 葵园的庄户也搬进了新房子里。原先那些房子就真的单纯做学堂用了,媚娘准备年后扩招一批学生; 把十里八乡的庄户子女都招过来搞搞基础教育; 所以冬天里头谁都没闲着,搬家的搬家、修葺的修葺,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又充满期待的笑容。

    最近长安没下雪了; 远处的山头渐渐染了点青意,李元婴便想叫小伙伴们一起过来看看葵园的新面貌。

    可惜冬天刚过去,周围有些光秃秃; 看起来不怎么有趣; 李元婴只能带她们去逛逛未来的“树屋基地”。新老庄户们的落脚处解决了; 春耕时节过去就能抽调人手全力建造图纸上剩下的部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在这个树屋基地里尽情玩耍了!

    这也是李元婴把李承乾一并请来的原因,他拉着李承乾跑到一处空地上比划了一通,问李承乾:“承乾你觉得这个地方学你造个大火炉怎么样?葵园这里人多; 将来还会更多,什么烤全牛烤全羊全都能吃完的,用上的次数不会比你那边少!”

    李承乾哪懂营造?不过他看了看李元婴腾出的那片空地,点头说:“这位置应该可以了。”李承乾还是很懂李元婴的,不等他开口便主动说,“回头我让人过来帮你把火炉造出来,要是到时你手底下没人会做烤全羊的话,我再给你拨几个人。”

    空手套了火炉的李元婴非常高兴,这就是他喜欢大侄子的原因了,大侄子太大方啦。

    正事什么的,李元婴没想着马上谈,先带着李象他们在葵园里转悠了一圈,跟着葵园的孩子们玩了小半天。到李象玩得小脸红扑扑,再也玩不动了,李元婴才让几个小的先去吃点心歇息,自己拉着狄仁杰他们坐在一起接着讨论这几天思考的结果。

    李元婴把前情给李承乾讲了讲,李承乾有许多突/厥友人,虽都是归降大唐的突/厥人,生活习性却和眼下活跃在草原上的西/突/厥相去不远,这是李元婴把李承乾拉来的第二个原因。

    当然,李元婴没有张口就说他们想要把吐蕃和突厥收归大唐所有,那样口气太大了,讲出去指不定还会被人说这说那!

    李元婴只把初衷和李承乾说了:他担心文成在吐蕃过得不好,又举目无亲、诉说无门,所以他想要派商队前往吐蕃、吐谷浑这些地方,多多往来,及时把那边的消息传递回来。

    李承乾听完李元婴的打算,说道:“你们是准备先把南边的茶叶卖到吐蕃和突厥去?”

    李元婴道:“对,吐蕃那边我已经和那禄东赞提过了,再讨论几个法子出来应该不难卖过去。商队往来得多了,我们才能及时知道最新的消息,文成在吐蕃,弘化在吐谷浑,这两边肯定要派人去。突/厥那边我觉得也该派些人过去,所以找你过来一起商量。”

    李承乾道:“这怕是不容易。商队在大唐境内行走尚且有盗匪之忧,何况是去吐蕃、吐谷浑和突/厥?”

    李元婴道:“所以我们得好好计议。”

    李治这次卯足劲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插嘴道:“茶利若是能起来,肯定有人愿意冒险。”

    如今长安隐隐有饮茶之风兴起,周围各地肯定会陆续跟着长安学,如此一来,南边定然会兴起种茶风潮。茶这东西并不是百姓的必需品,百姓平日里可饮可不饮,到那时,茶叶市场会迎来短暂的过度饱和期。

    狄仁杰几个人回去后冥思苦想数日,得出的结果很一致:长安这边的千金茶供应仍走少量及高价路线,把千金茶的价格继续炒起来。剩下的产出,他们派商队带往吐蕃和吐谷浑开拓茶叶市场。过个两三年,跟风种下的新茶陆陆续续进入市场,大唐境内的茶价被大大压低,他们再把这些茶商引向吐蕃和突/厥,用茶叶从吐蕃、突厥那边换回牛羊马匹和其他金银财宝。

    这样的好处有两个:其一,他们的商队混在普通商队里面没那么显眼;其二,茶利是要纳税的,市场大了,朝廷收的茶税会大大增加。

    要怎么开拓吐蕃等地的茶叶市场,他们也都列出一二三点,汇集起来大致是这样的:首先当然是培养一批肯吃跋涉之苦的茶艺师让他们去传播茶文化,狄仁杰提出可以让僧侣去,吐蕃那边也有不少人信佛教;其次是要给茶叶因地制宜地套几个容易被当地人接受的传说故事,这个李元婴身边的人可以搞定,只要给个背景设定,戴亭一天就可以收集回十个八个像模像样的传奇说法;至于茶价怎么定、茶叶怎么运输,这些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媚娘这次没有发言,她和魏姝在旁边将每个人的意见整理记录下来,汇总成了一份看起来可行性极高的茶叶外销策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