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女帝师(出书版) >

第31章

女帝师(出书版)-第31章

小说: 女帝师(出书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竟生出一丝感动,连我自己都有些惊异。“心明眼亮,筹谋善计”这八个字,我是万万当不起了。我至今不敢将皇帝即将废后的猜想告知于她,分明是心有不明、眼不敢亮,兼之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我叹道:“娘娘谬赞,臣女愧不敢当。”
  皇后笑道:“你来为本宫戴花。”
  惠仙听了,忙去偏殿外端了一盘子月季和木芙蓉进来,我随手选了一朵水红色月季花,别在皇后的鬓边。皇后对镜端详片刻,不禁摇头:“你的学问固然很好,可是妆扮的功夫还需要多学学。”
  但见皇后鬓边的月季,俗艳突兀似红肿的痈囊。我双颊一热:“臣女向来不擅长这些,请娘娘恕罪。”
  皇后笑道:“你无罪。若总想着穿衣打扮,还怎么教导本宫的曜儿呢。”
  第二日,宜修果然没有被赶出内宫。锦素因年幼无知,被严厉申斥了几句,依旧做永和宫的女巡。然而杜衡却在掖庭属被狠狠打了五十杖,抛入掖庭狱中等死。不过两日,胫臀上的伤口溃烂至骨,终于热毒攻心,惨死在冰冷的黑屋中。
  那一日去向太后请安,太后说起北燕国都盛京被围多日,两国都已力竭,如今已经议和,皇帝十月初便可回京。当时锦素得了皇后的赦命,满怀日后与母亲重聚的希望与众人一道参拜太后,分享两国休战、皇帝回朝的喜讯。然而不过两日,便听闻母亲的死讯,顿时晕倒在地。又过了两日,史易珠的继母入宫禀告,说自从史易珠进宫,她祖母日夜思念,如今沉疴在身,特请旨接史易珠回家看看,恐怕要到明春才能回来。皇后自是无不应允。
  自从杜衡死后,锦素除了送高显上学,便不大出门。即使是清晨和午间短暂的会面,她亦不与众人交谈。对于杜衡的死,我心中有愧。我一心想保住锦素的官位,却挑动了皇后对杜衡的杀心。在九月剩下的日子里,我每天晚膳前都去永和宫看望锦素,锦素不是昏睡,便是闭门不见。比起如今的处境,也许她更愿意和母亲一道被逐出内宫,也许她心里正深深地怨恨我。
  我一心都在锦素身上,宫里是如何迎接皇帝回朝,如何大赦天下,如何歌功颂德,如何歌舞饮宴,我一概不曾留意。直到月圆以后,锦素才慢慢好起来。
  入冬以来,时日渐渐短了。晚膳提前了,人也睡得早些,我便弃了午歇的习惯。十一月初二这一日午后,趁高曜睡觉的工夫,我正要往永和宫去看望锦素,却见锦素携若兰来了。我又惊又喜,连忙迎上去道:“难得妹妹竟肯出来走走了。”只见她披着一件洁白的云锦大氅,内中仍是素服。
  锦素笑道:“闷了这些日子,也该出来走走了。”于是一道携手入内。
  灵修殿的正中摆了一只白瓷熏笼,炭火正盛,午膳时扔进去的香橙飘出甘香气息。小西上前揭开熏笼,用铁钳将烤熟的橙子夹了两个出来,盛在瓷盘中,笑嘻嘻道:“二位大人可要吃橙?”
  锦素笑道:“我从没见过这样吃法的。”
  锦素的手冰凉,我一面拉过她的手在熏笼上烤着,一面吩咐小西:“都切了请于大人尝尝。”又向锦素道,“香橙橘子一类的果子,烤过再吃,可以止咳。一到冬天,母亲便这样做——”
  锦素眼中一黯,我顿时说不下去了,于是讪讪地道:“我这里还有上好的滇红,妹妹尝尝。”
  锦素微笑道:“姐姐不用忙。我是特地来谢谢姐姐的,另外还有个消息要告诉姐姐。”
  我笑道:“若是谢我在皇后面前为你求情,你已谢过很多次了。”
  锦素勉强忍泪意道:“妹妹要谢谢姐姐多日来的关怀。”
  我鼻子一酸:“既知我担心你,为何十次去了,九次都不肯见?”
  锦素低头道:“我累死母亲,无颜面见世人。”顿一顿,又道,“昨日听贵妃说,史……大人的祖母去世了,她要在家守孝三年,恐怕不能进宫了。”
  我点头道:“那是周贵妃体谅你,故意使她母亲将她接出宫了。”
  锦素道:“事到如今,我还是不能相信她向车大人告发了我。总是我太傻了,有时我倒想去问问她,难道服侍皇子真的这么要紧?若她出声,我未必不愿意和她换。”
  小西端了一盘子切好的橙子过来,我用银签子穿了一片递于锦素:“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锦素右手一颤,银签子叮的一声落在地上,小西忙弯腰去寻。锦素忽而含泪,“姐姐说得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姐妹会不会也有相害的一日?”
  我一怔,银签子上的香橙啪的跌落在熏笼上,溅出几丝淡黄汁液。随后挣扎滑落,重重地摔在地上。炭火啵的一响,一室飘香。
  自那夜始,汴城连日大雪。长宁宫执事白原本命人扫去积雪,无奈高曜不肯,只得作罢。初四清晨,推窗一看,庭院中的积雪足有一尺多深。高曜见了直叫好,晨起因贪恋雪景,险些上学迟到。午后又下起了雪,高曜想出去滚雪球,李氏怕他沾了湿气,不许他下雪时出去。高曜一时无聊,我便哄他到灵修殿来绘画。高曜坐在我的书桌前,我站在他身后,把着他的右手照着门外大瓷缸子里的红梅画了一树梅花。
  殿门大开,雪光照进灵修殿,血色红梅染上溶溶浮光。殿中静谧,只余紫竹羊毫笔在纸上掠过的含糊声响。高曜初时还有些不情愿,但见斜逸的枝条自他的手中随点随绽,遂渐渐安静下来。
  忽然清逸的梅香之中渗出一缕淡淡的龙涎香。我抬眼一看,一泓亮丽的明黄色缓缓走近。我连忙下案,行礼如仪。高曜丢了笔欢叫一声,雀跃着扑入父亲怀中。皇帝抱起高曜向我笑道:“你们在画梅花,倒是清雅。”说着在案前落座,将高曜抱在膝上。
  我从芳馨手中接过一盏滇红,亲手奉与皇帝。皇帝轻轻一嗅:“这是滇红?”
  我低头道:“是。”
  皇帝漫不经心道:“滇红产于西南澜沧江的高山峻岭之中,虽说并不是很难得,可是今年时气不好,御用的滇红不足,想不到你这里倒有。”
  今年滇红的确奇缺,除了太后与帝后宫中,便只有两宫贵妃还有一些,连升平长公主都不曾分到,更别说各宫女巡。长宁宫的滇红是入冬时节皇后专门从内阜院拨了一点赏给我的。我屈膝道:“臣女蒙皇后娘娘恩典,得了些许。”
  皇帝缓缓饮了一口:“好茶。”高曜听了,叉手叉脚地也嚷着要喝,皇帝笑道,“小孩子不可饮浓茶。”又道,“怎的朕一来如此淘气?倒不如朕不来的时候,还能安安静静的。”
  高曜哼了一声道:“父皇许久都不曾来看儿臣了。”
  皇帝笑道:“朕才回宫不久,朝中事情太多,一时分不开身。”
  高曜恭敬道:“玉机姐姐说,父皇上马治军,下马治国,每日里有许多事情忙碌,故此不得闲。儿臣只是太思念父皇了,失礼之处,还请父皇不要怪罪。”
  皇帝将高曜的小脑袋埋入怀中:“你这样懂事,朕怎舍得?”高曜的双臂环住皇帝的腰,将脸庞紧紧贴住皇帝的胸膛。
  好一会儿,皇帝看了看门外的天色道:“朕看长宁宫的积雪一点不曾扫过,是留着给你玩耍的么?朕陪你滚雪球可好?”
  高曜欢喜道:“好!”说罢跳下皇帝的膝头。守在门外的李氏连忙拿了一件厚实的棉袍赶上来道:“好殿下,穿上件袍子再出去,小心冻着。”
  皇帝却脱了一件外袍,拉着高曜出了灵修殿。我慢慢踱出殿去,只见父子俩一人团了一个雪球在雪地里滚来滚去,不一时,已有一人来高。皇帝将大雪球推到场心,让高曜骑在自己肩上,亲手将小雪球放在大雪球顶端。又摘了许多梅花嵌入雪中,父子俩一上一下,一一将雪团拍实。两人笑成一团,那两个雪球活像两颗巨大的玫瑰汤团。
  忽听定乾宫的执事良辰笑道:“自回宫以来,陛下还从未如此开怀过。”
  副都知李演接口道:“今天倒也奇了,竟来了长宁宫。”
  芳馨听了低声道:“自打二殿下搬入长宁宫,圣上还没有独自来过。奴婢记得上一次来还是四月里和周贵妃一起的呢。这一来已经半年多了。”
  我垂下眼帘以遮挡刺目的雪光,轻呵一口气,霎时冰冷了舌尖:“事出反常。”
  芳馨觑着我的神色道:“圣上来看殿下是好事,姑娘怎么不高兴?”
  我拢一拢氅衣,转头一笑:“谁说我不高兴了?”
  不一时,皇帝回到廊下,将高曜交给李氏,一面吩咐李演摆驾。高曜正在李氏怀中擦汗,听说摆驾,挣扎出来,拉着皇帝的袍角道:“父皇才来了没一会儿,这就要走么?”
  皇帝笑道:“朕要议政。你就在宫里和朱女巡读书作画,不许淘气。”
  高曜虽不情愿,也只得恭恭敬敬地行礼:“儿臣恭送父皇。”
  皇帝一怔,蹲下身子将高曜拥入怀中,柔声道:“曜儿很好。”
  我拉着高曜的手将皇帝送到长宁宫门口,皇帝向前走了几步,忽而驻足回首:“日后仍要劳烦朱大人多多费心。”
  高曜上有皇后,下有太傅,我一个从七品侍读女官不过是闲时塞责而已。“多多费心”这四个字,实不知从何说起。我心中一跳,仓促应道:“臣女遵旨。”皇帝一笑,转身沿东一街缓缓向南而去。不知不觉又飘起了雪,明黄色九龙袍在点点雪光中化作一笔模糊的石黄色。
  高曜扁起嘴道:“父皇为何不肯多陪孤一会儿?”
  我捏捏他的小手道:“陛下不仅是殿下的父皇,还是全天下的君父,身系江山社稷的万千人事。殿下要多多体谅才好。”
  高曜双眼一红:“孤怎能不体谅父皇?孤只是太思念父皇了。”
  晚上有家宴,高曜早早便跟着李氏去了定乾宫。难得晚间不用陪伴高曜写字,我带着绿萼等人念了两句书,便坐在榻上临帖,绿萼和小西她们仍是坐在下首习字。天色暗沉,窗纸透出清幽的雪光。炭盆中埋下的栗子裂了几颗,漫出清郁的香气。热气腾腾的奶茶早已温凉,我端起甜白瓷碗,一口饮尽。绿萼见状放下笔,端起瓷碗道:“姑娘怎么不用滇红兑了牛乳来做奶茶?这茶虽好,怎比得上滇红?”
  我的笔端未有丝毫凝滞:“奶茶是北疆草原上的游牧部族用青砖茶和以羊奶、马奶,加了酥油烹煮而成的,据说滋味很是腥臊。如今有这样的红茶和鲜牛乳可用,已是相当美味,何必再用滇红?滇红虽好,但性浮,用多了只会增添暴躁之气。”
  绿萼笑道:“奴婢不过说了一句,姑娘就说了这么一大篇。”
  我侧头笑道:“贫嘴。去沏一杯绿茶来。”
  绿萼拿起空碗,正要出去,忽听外面锦素唤道:“姐姐这里好香。姐姐在做什么?”
  我忙搁笔道:“妹妹来了,快请坐。绿萼,再去端一碗奶茶过来,请于大人也尝尝。”
  只见锦素穿了一身梅红色和合如意镶白狐皮的长袍,一张秀脸裹在雪色风毛之中,更显娇小清丽。脱去外袍,露出牙白色长衣。她施施然坐下,随手翻了翻我的字帖,笑道:“姐姐喜欢颜体?也是,颜体间架匀称,笔致柔韧,和姐姐的性子相合。”
  我在花鸟眉纹砚上重新蘸了墨,笑道:“前次看妹妹抄写《庄子》,用的是秀逸的柳体。但延襄宫匾额上用的却是汉隶之体。妹妹于书法上的造诣,我是追赶不上了。不过练几个字,省得教人笑话。”
  锦素道:“书法一道,练的是心手一致,字好不好倒在其次。况且,姐姐的字,颇为挺秀,自有一段傲然风骨,又偏偏含着颜体的珠圆玉润,甚是与众不同。妹妹临帖颇多,但说到自然而然的风度,可是远远不如姐姐了。”
  我笑道:“妹妹究竟有何贵干?还没开声便说了这么一大车子奉承话。”
  锦素笑道:“姐姐对我好,我才奉承的。只因殿下去了家宴,我无事可做,因此来与姐姐谈讲谈讲。”
  正说着,红芯和小西已写完了当日的功课,各自拿来请我检阅。锦素扫了一眼道:“连红芯都写得这样好了。还是姐姐有恒心,若换了妹妹,可懒怠教人念书写字。”
  我向红芯指出一笔写歪之处,又向锦素道:“一日不过念几句书,写两篇字而已。反正我和二殿下总是日日都要习字的。”
  红芯道:“这半年来奴婢们随姑娘读书,也知道了很多做人的大道理呢。”说着收起那几篇字,行礼道,“于大人请宽坐,奴婢去做些点心来。二位大人是要下棋还是看书?奴婢去外间选两本书进来?”
  锦素掩口一笑:“红芯果然有学问了,都能替姐姐选书看了。”
  我点头道:“红芯,去外间将我近日新得的两本书拿过来,把围棋也拿进来吧。”
  锦素看红芯领着众丫头出了南厢,忽然似笑非笑道:“说起书,我想起个有趣的事情,姐姐可要听么?”
  我瞧着她口角一丝妖异的笑容,顿时警觉:“妹妹请说。”
  锦素站起身来,用铁钳子拨了拨炭火,拣出一枚开裂的栗子,轻轻吹去炭灰,剥出嫩黄色的果子递于我。我伸手接过,放在桌上。
  锦素道:“昨日我奉贵妃之命去文澜阁选书,恰巧碰到定乾宫的李公公从起居院出来,怀中抱了许多册子。行经小池边,竟然掉了几本到水中。李公公急得什么似的,我便帮着他检视了一番。原来掉进水中的是今年四五月份的三本内起居。李公公便遣人将其余的先送去御书房,自己却将弄湿了的几本送回起居院。偏偏那会儿执笔誊抄的供奉官都不知去了哪里,我只得与李公公一道,将内起居注烤到半干。李公公也是识字的,他念我写,直抄了小半本,那两个供奉官才来呢。”
  四五月的内起居注。我心中隐隐觉得不好,却又说不上来。只听锦素接着道:“姐姐,我听那李公公念着念着,便念到了死去的宫女曾娥。”
  我心中一跳,右手不自觉将桌上的栗子捏在手中,手心滑腻,碎屑簌簌而落。锦素又道:“姐姐可知道那内起居注上,说了曾娥什么?”
  一瞬之间,心中闪过千般念头,也想到了那个最荒谬的答案。“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