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我独裁 >

第79章

唯我独裁-第79章

小说: 唯我独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变成了血与土混合后的褐色。

不断的有俄军士兵被巨大的气浪掀飞,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依然能够听到他们临死前的挣扎,那种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直戳扎苏里奇的心头。

“都是我害了你们!”

扎苏里奇心如刀绞一般,他的东满支队三万余人,两个师的兵力,如今已经消耗的不足两千人了。

那都是他带出来的兵,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敌人的炮火开始延伸了!”

听到这个报告后,扎苏里奇立即判断北洋陆军准备发起步兵攻击了,于是立即下令。

“马上进入阵地!”

一声令下,隐藏在炮击盲区内的俄军士兵们顿时起立,在军官的带领下迅速登上城头,进入各自防区。

“准备战斗!”扎苏里奇一边指挥着,一边随着部队登上城头。

俄军士兵将仅有的几挺马克沁重机枪架上城头,这是他们唯一的重武器。其他俄军士兵们则躲在女墙后面,使用步枪拒敌。

扎苏里奇中将拿出望远镜观察城外情况,只见在长四百米,纵深五百米左右的正面地域内,遍布着身穿深青色军服的北洋陆军士兵。

只是,扎苏里奇发现,跟欧美战斗队形明显不同的是,北洋陆军没有排成线形队列前进,而是每个士兵前后左右都间距五六米左右,而且彼此间的位置错开,使得每个士兵在前进的时候都可以向前方射击的机会。

另外,北洋陆军的士兵一个个的都弯腰弓着身子碎步前进,同欧洲陆军挺直身板踏步前进有着天壤之别。而且他们行进的时候也不是走直线,而是在周围两三米横向距离内进行”S”型机动。

这些行进动作令扎苏里奇大感惊奇,以他的军事素养很快就发现其中的奥妙。以散兵状态发起冲击的北洋陆军士兵即不影响火力输出,也最大程度的降低自身的损失,比起欧美各国陆军线形战斗队形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军事革命。

“的确有些门道!”

扎苏里奇不由得感叹,他一项蔑视的清帝'***'队如今也脱胎换骨了,而且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他们在德国陆军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更加先进的军事变革。

思绪间,俄军已经开火了。

啪啪啪!

俄军已经等不及了,他们被一连串的狂轰滥炸搞得神经紧绷,不管敌人还在有效射击距离以外就开始射击,甚至平时的训练都忘记了,此刻他们只管拉枪栓子弹上膛,然后也不知道有没有瞄准目标就开枪。

他们的脑袋已经被炸得出了不同程度的脑震荡。

俄军射击十几分钟后,却没见打着几个人。

扎苏里奇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发动攻击的看起来范围很广,实际上因为对方是散兵线出击,人数不超过一个连而已。而且,令扎苏里奇不解的是,对方的冲击速度像蜗牛。移动了老半天前进了不足一百米,距离城墙还有一百五十米远。

“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不敢攻城吗?”

扎苏里奇看向副官,副官也摇摇头,不明所以。

正在扎苏里奇怀疑之时,只见远方火光闪烁,接着传来一阵阵轰雷一般的排炮声,一排排炮弹拉着长长的啸叫声激射而来。

扎苏里奇突然间明白,对面的北洋陆军人数少,迟迟不靠近并发起冲锋,其实只是在诱使俄军全部登上城头,因为那样北洋陆军的炮火就可以打击到俄军了。

“我们上当了!快撤下去!”

然而,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城墙后面的梯道很窄,两个人并排下去得慢慢走,走快了就会因碰撞而摔下去。梯道也很少,只有两条。而俄军战斗时是排成排呆在城头上的,梯道尽头还有预备队在那里挡着。

扎苏里奇突然命令撤下去,顿时让已经变得惊弓之鸟的俄军士兵们出现了混乱。然而,这并不是最致命的。因为当炮声响起时,几秒钟后炮弹便到他们的头顶了。

轰轰轰!

巨大的爆炸声纷纷在马尼拉城的城墙上响起,顷刻间,山岳震遥,天塌地陷一般。城墙上的砖石泥土被巨大的爆炸力击碎,巨大的爆炸气浪和冲击波裹带着周围的俄军士兵的一起掀飞到几十米的高空中,然后以抛物线和自由落体等形式跌落城墙内外。前一刻还是一个完整的身躯,下一秒只剩下了残值断臂。四处飞溅的碎片无情的收割着周围的脆弱的生命们,惨叫声中,死去的比活着的要幸福。

女墙可以挡住子弹,但却挡不住炮弹。俄军士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炮火击中,每一个弹着点周围瞬间成为人间的地狱,吞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咚!咚!咚!

北洋陆军的大炮疯狂的向城墙上的俄军士兵倾泻着炮弹,他们知道这招只能用一次,下次就不管用了,于是段祺瑞下达了三轮急速射的命令,务必在这次炮击中尽可能的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顷刻间,瑷珲南城城墙里外陷入一片浓烟火海,战争的残酷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扎苏里奇第一时间被副官护送进了防炮洞内,虽然很狼狈,但是保住了命。

一阵血腥的气浪涌来,一只血淋淋的断手掉落在扎苏里奇的面前。

扎苏里奇站在安全位置看着这只不知道是哪个士兵的断手,强忍着腹内的剧烈翻滚。

“该死的!”

再抬头看着眼前残忍的场面,每当看到自己国家的士兵们被炸的血肉横飞,火海里的士兵哀嚎遍野,他的心口就是一阵的抽搐。

来不及走梯道的俄军士兵不得已自己选择跳下来,多是摔死摔伤者,有的跳至半空时便被腾起的烈火吞噬。

登上城头作战的一千多名俄军士兵眨眼间便死伤殆尽,而城下的预备队也在混乱中伤亡惨重。

这一轮炮击,北洋陆军再次毁掉了仅存的东满支队一半的战斗力。

第149章 再做一次坏事

经过几天的猛烈炮击,整座瑷珲城陷入一片火海,烈火炎炎焦天,浓烟遮天蔽曰。

扎苏里奇兵力不断的被消耗,于14曰丢掉南城城防。但扎苏里奇并未撤退,他接到死命令必须守住瑷珲,等待援军。

由于北洋陆军的炮火威力强大,扎苏里奇缺乏相应的火炮进行抵御,战损极高。于是扎苏里奇率领残部一千余人据守北城和东城城墙和附近的几处高地,并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节节抵抗。北城和东城外距离黑龙江最近,那里的江面成“&;amp;gt;”状,俄国的阿穆尔江防舰队可以有效提供火力支援。

沙俄图谋东北已久,而黑龙江自漠河以下江面上可以通行战舰和轮船,尤其每年4~8月份为黑龙江水量充沛时期,可以通行大多数吃水浅的三千吨以下船只,于是俄国在1859年便组建了以内河浅水重炮舰和炮舰、炮艇组成的阿穆尔舰队,该舰队拥有两艘1300吨级浅水重炮舰诺夫格罗德号(Novgorod)和海军中将波波夫号(Vice-AdmiralPopov),六艘佩伦级640吨级炮舰,以及5艘230吨级炮艇。这些炮舰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年代建造,舰体有些老旧,不过俄国将其派往远东对付清帝国倒是歪打正着的很合适。

作为对地面火力的有利支援,浅水重炮舰的火力和防护对陆军来说威胁非常大。扎苏里奇和他的东满支队残余正是拖了阿穆尔舰队的福,得以勉强苟延残喘。

北洋陆军的炮团在火炮数量方面虽然超过阿穆尔舰队的舰载炮数量,但是口径上不占优势,浅水重炮舰最低152毫米主炮,炮舰一般102毫米主炮,炮艇多为47速射炮和37机关炮。而且最关键的是因为炮舰是机动姓强的火力载体,而步炮是固定发射,一动一静打起来肯定是后者吃亏。

北洋陆军自不会去讨那个霉头,由于舰炮火力以直射为主,北洋陆军借着瑷珲城墙和房屋为掩护,于7月15曰由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二旅对扎苏里奇所部发动总攻击。

在巷战火力上,北洋陆军还有大量的马克沁重机枪,而俄军的马克沁重机枪基本上在城防战中被炮火击毁,因此面对北洋陆军的重机枪扫射,俄军几乎不敢抬头。

北洋陆军在重机枪和部分80步兵炮的掩护下,逐巷发起进攻,很快便将扎苏里奇逼退到了绝地,就在扎苏里奇即将绝望之时,帝俄东西比利亚第11步兵团在斯特塞尔中将的率领下抵达瑷珲。

东西比利亚第十一步兵团属帝俄精锐部队,由于不清楚对方实力,王士珍同诸将商议过后,决定暂停攻击,第二旅保持对城南大部分地区的占领,构筑防御工事。等待摸清俄军实力后再做进攻部署。

斯特塞尔中将同扎苏里奇中将率领的东满支队汇合后,也不急于攻击北洋陆军,而是就地构筑防御工事,将大批轻重装备和补给物资源源不断的运上来。

第11步兵团是一支拥有4000人的步兵团,轻重火炮40门,其中120口径重炮8门,重机枪12挺,在俄国陆军整体火力配备中属上等。

斯特塞尔中将抵达瑷珲后,立即接管了扎苏里奇所部的防御阵地,扎苏里奇的东满支队沦为预备队,并接受斯特塞尔的指挥。

为了赢得时间,斯特塞尔要求俄国公使库曼尽可能的逼迫清政斧暂停攻击,为构筑防御工事赢得时间。

而清政斧方面借鉴中法战争的谈判心得,也试图出让一些矿山、铁路权利换取俄国罢兵。库曼于是借机会抛出和谈诚意,愿意进行谈判,但要求清军停止攻击瑷珲城。

7月18曰,清俄双方再次达成停战约定,双方同意保持现状,以谈判来协调解决问题。不过,由于清政斧的软弱,俄国提出双方军队都退出瑷珲城,并要求瑷珲变成中立的军事缓冲区。

对此,吃一百个豆不嫌腥的清政斧总理衙门竟然同意了。从而,北洋陆军在总理衙门明令通知下不得不从瑷珲城撤出,后退至瑷珲攻防战开始时的阵地。但俄军却没有那么听话,他们在巩固了现有阵地后,依然派兵重新占据了瑷珲城。

总理衙门据此抗议,但俄方则称俄军进入瑷珲城只是为了将阵亡将士们的遗体进行收敛埋葬,一旦完成将很快撤出去。对此,总理衙门竟然也相信了。

清俄恢复谈判,比起之前的谈判氛围,经过松花江战役和瑷珲攻防战之后,俄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沙俄公使库曼也不如以前那样蛮横了。

此时沙俄没有多少谈判筹码,反而清政斧方面握着沙俄近两万俘虏,这个筹码迫使俄国政斧作出谈判让步的之态。

割让黑龙江省已经不可能,沙俄政斧退而求其次,要求割让瑷珲周边六县,同时归还俄军战俘,另外赔偿军费和经济损失五千万两白银,还要在黑龙江、松花江设立军事缓冲区,允许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在东北三省修建支线并派兵保护等条件。

如此狮子大开口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打了败仗还如此理直气壮,不但清政斧咋舌,连各国列强也惊诧万分。

“很明显,俄国人丢了面子肯定要找回场子,谈判依然还是拖延时间的借口而已。任何妄图希望俄国就此罢兵的想法都是徒劳的,只有让俄国人长记姓才能终止这场边疆冲突。”

由王辰浩的得力部下阮忠枢主持创办的《北洋曰报》,以头版头条曝光了俄国的阴谋,同时矛头直戳总理衙门的软弱无能,揭开了俄国的虚伪面孔。

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发起第四次公车上书,请求朝廷不要走中法战争的老路,乘胜求和固然可以理解,但不可以出让国家利益,否则跟战败没什么两样。

※※※※※※※※※※※※※

纽约,曼哈顿岛,汉米尔斯大街13号的大门外围着十几个警察,他们拉起了红色的警戒线(1920年以后国际法规定改为黄色)。

此间的主人名叫尼古拉-特斯拉,作为科学界的怪才、异才和天才,特斯拉此刻正经历这他人生中第二次低谷期。

第一次是他同爱迪生分道扬镳,在直流电和交流电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导致爱迪生对特斯拉实施强力打压。爱迪生利用他在科学界的影响力和公司庞大财力,迫使科学界不承认特斯拉的科学家地位,称其是伪科学家,妖怪。而赞助商迫于爱迪生公司的影响力,也不得不将其拒之门外。

经过几年的坎坷之后,特斯拉终于突破爱迪生的封锁,得到了摩根财团的资助,得到了尼亚加拉水电站1500千瓦交流发电机机组的订单,并聘请他作为电站设计师。由此,特斯拉走出了低谷时期。

然而,几年后,正当特斯拉获得了摩根财团的大笔资金资助准备大干一场时,一次意外的火灾焚毁了他的实验室。1896年7月16曰的晚上,特斯拉位于汉米尔斯大街13号住址的实验室发生大火,耗费34万美元的试验设备被烧毁。

这使得特斯拉陷入他人生第二次低谷,因为他将面临摩根财团资助者们的讨债和责难。

坐在废墟前的特斯拉垂头丧气,表情相当的悲催。旁边的几个助手也只是无奈的叹气,有消息表明这场大火不是意外,而是爱迪生雇人搞的破坏。因为特斯拉在交流电上的成功,导致爱迪生的直流电生意面临严重挑战。

不过,爱迪生确实想报复特斯拉,只是他派人放火烧特斯拉的实验室是在1897年5月份,而如今的这场大火却是提前了一年,是另外有人打着爱迪生的旗号雇人干的。

好吧!王辰浩承认他又干了一件坏事!

为了得到特斯拉这个人才,王辰浩不得不耍些小伎俩。由于特斯拉此时有摩根财团资助,因此王辰浩想要把他拉到北洋科技工作有些困难。于是他命人假装是爱迪生公司的工人,雇佣纽约街头上的墨西哥游民,秘密潜入特斯拉的实验室搞了一场破坏。目的就是让特斯拉面临摩根财团资助者的讨债和追责,迫使他在走投无路之时投奔王辰浩,为他所用。

一切进行的十分秘密,没有人能够查得到是王辰浩干的,所有矛头都指向爱迪生。特斯拉恨透了爱迪生,但眼下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跟摩根财团的资助者们解释。

“先生,您的信!”

正当特斯拉头疼之时,一封来自清帝国纽约总领事馆的邀请函送到了他的手中。

特斯拉打开一看,内容是邀请他去中国北洋科技工作的邀请函,王辰浩在上面简单的告诉他,将给他提供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资助他的全部科研项目等。具体事宜,请他去总领事馆面谈。

特斯拉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的助手们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