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阿十 >

第52章

阿十-第52章

小说: 阿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顺点点头:“主子本不让奴才来的,是奴才非要来的。”
      谢洵:“你来了也好,身边儿总归有个妥帖的人,我妹子也能放心些,你说是不是。”
      王顺:“九少爷怎么知道是王妃让奴才来的。”
      谢洵:“我这妹子不开窍则已,这一开窍一颗心就都扎你们主子身上了,若非军中不能有女人,这丫头说不准自己跟来了,既不能来,自要寻个妥帖的人,你伺候你们主子多年,自是最佳人选,让我猜猜,肯定是那丫头跟你说,男儿一辈子没上过战场不算真男儿对不对?”
      王顺愕然看着他。
      谢洵拍了拍他的肩膀:“虽那丫头忽悠了你,不过这话倒不错,好好干,没准这回就落个战功,也算给你王家光宗耀祖了。”
      82、第 82 章 …
      王顺忙道:“九少爷您打趣奴才呢, 奴才就是伺候主子的,哪敢奢求什么战功啊, 只要主子熨帖了, 奴才就光宗耀祖了。”
      谢洵:“有你这么个忠心不二的奴才, 还真是你们主子的福气,放心吧, 一会儿我陪着你们主子喝两口, 保证你们主子胃口好,对了,这个酒囊给你, 这边可比京里冷的多, 你总在外头站着,穿多少也挡不住寒, 倒不如闷口酒,一会儿就暖和了。”
      王顺接过酒囊看了看道:“这是狄人的酒?”
      谢洵:“这越往北边儿走越冷,咱们大晋的酒多绵软清甜,若在家品品滋味还成,如今这北沿子都能冻死人, 这酒就不是为了品滋味是救命的,冷的时候闷上一口, 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强,也难怪狄人酿的酒如此之烈,天冷,酒若不烈跟喝凉水似的, 不是越喝越冷吗。”
      自打狄人下了战书,狄人知道他们的酒能取暖,便下令严禁售卖,尤其不能卖给大晋,所以这狄人的烈酒变成了紧俏货,寻常兵将摸都摸不着,就算里头那些跟主子议事的将军们也偶尔才会弄来一些,看的宝贝一样,轻易不舍得吃,倒未想到,九少爷出手就是给了自己一囊。
      不禁道:“这可是好东西,奴才给我家主子收着。”
      谢洵:“这是给你的,你家主子还能缺了酒吃不成,跟你说吧,这不是狄人的酒,是我荣昌号下头的酒坊比着狄人的酒酿的,虽仍不如狄酒烈,也差不太多了,取暖是没问题的。”
      王顺惊喜的道:“这么说,以后兵士们都不用挨冻了。”
      谢洵:“这行军最苦,北疆又冷,冻还是要挨的,只是有酒终归能好些,狄人以为不卖他们的酒,咱们就没辙了,想什么呢,也不想想本少爷是做什么的,区区一个酿酒的房子就能难道本少爷不成。”
      王顺听他吹牛忍不住道:“哦,原来上个月,主子让奴才交给九少爷的那张纸上写得是酿酒的方子啊。”
      谢洵看了他一眼:“若没有本少爷,光你们主子的酿酒方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酿出这么多烈酒来吗?”
      王顺:“是,是,都是九少爷的功劳,没有九少爷,奴才连饭都吃不上呢。”
      谢洵点点头:“还算明白。”
      两人说话的功夫,帐内也散了,议事的将领们鱼贯而出,见了谢洵没别的事儿就是要酒,如今军中的粮食物资都是这位经手的,找他要最有用,生怕开口晚了,就要不到了,争先恐后的开口。
      谢洵道:“众位将军别急,酒有的是,在下已叫人送到了各位将军的大帐之中,照着人头送的,从上到下人人有份,只不过那酒性烈,将军们可得交代下去,让兄弟们悠着些,吃两口暖和暖和身子就好,吃多了一是怕误事,二也伤身子。”
      众人笑道:“这是自然,酗酒误事当军法处置。若不是这北疆实在太冷,兄弟们受不住寒,这酒是不许吃的。”
      待众人去了,谢洵方进了大帐,见睿王站帐内的地形图前蹙眉沉思,一张脸消瘦了不少越发冷峻,估摸阿十那丫头若是瞧见不定要心疼了。
      谢洵并未打断他的沉思,而是让小厮把提盒里的酒菜摆在桌子上,挥挥手让小厮下去,待睿王过来坐到桌前,才道:“这蒲城之外与北狄接壤,尽是一马平川的荒原,打起仗来唯有真刀真枪的上,可咱们大晋的兵士的骑射功夫本来就不如以狩猎为生的狄兵,加上不能适应北疆的寒冷,体力能力上都大打折扣,若真刀实枪的对战,对我军很是不利,且姜氏显然筹谋已久,对你知之甚详,知道你善用兵法奇谋,以姜氏的悍兵,一鼓作气连下数城不在话下,何以却老老实实的等在蒲城与你决一死战,正是看中了蒲城的地形之便,便你再熟络兵法,善用谋略,这一马平川的地方也施展不出,姜氏此一番可谓用心良苦,被北狄王如此费尽心机的对待,睿王殿下有何感想?”
      大军行了数月,谢洵一得了闲就会来自己的大帐消磨时间,即便之前还不大清楚这位大舅哥的性子,如今也知道了。
      睿王不得不佩服老国公,虽说谢家这一辈儿上没出带兵的将领,可也都不是孬种,先不说前头几个,就是这位外传最不成材,跑去做买卖的老九,说起当前两军战势也是一针见血,的确,姜氏在蒲城外按兵不动,为的就是防着自己,若姜氏连下数城,战场自然就会移往别处,而除了蒲城之外,任何一座城池,都能借地势而行兵法,如此,便劳师以远也能以逸待劳,胜算将会大上许多,如今姜氏把战场摆在蒲城,对自己极为不利,如何能在极不利的前提下胜了这一仗,是睿王这一路都在想的难题。
      如今,谢洵既说了出来,莫非他又什么妙计,想到此开口道:“九哥可有对策?”
      谢洵执壶倒了两杯酒,自己拿起一杯抿了一口,那股子辛辣顺着舌头嗓子眼一溜下去,热辣辣的,顿时就觉暖和了不少。
      谢洵把酒杯放在桌子上:“睿王殿下这一声九哥叫的我这心里直打颤儿,先前被你几句话诓了来,还当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呢,如今才算知道,这便宜可是真不好占啊,这商道通了,也得你打赢了仗才行啊,不然岂不白费了功夫,还要你答应我的蒲城的商铺,说的倒是好,可惜是画饼充饥,你说要是这一仗败了,蒲城都成了北狄的领土,哪还有我的商铺啊,所以,跟殿下商量个事儿,以后能不能别叫九哥,你这一叫九哥准没好事儿。”
      睿王:“你是阿十的亲哥,自然不能失礼,这声九哥是该叫的。”
      谢洵挥挥手:“可你一叫我就心慌,要不这么着,你以后有事儿就说事儿,这九哥还是等你打完了仗回去跟阿十成了亲再叫也不晚。”
      睿王忽想起阿十跟自己说过她九哥最是抠门,除了对她这个妹子大方,旁人都别想占他一点儿便宜,活脱脱就是个奸商。
      虽说这次瞧着是自己说动了他,其实睿王心里比谁都明白,若自己不是谢府的女婿,谢家绝不会让谢洵随军,谢家这些年不插手军务,就是想避嫌,谢家毕竟不是自己,自己是皇族是皇上的叔叔,这大晋的江山是他慕容家的,他带兵出征名正言顺,也没有功高震主之说。
      可谢家就不一样了,世代簪缨名声在外,便如今各国提起谢家也都得竖大拇指,赞一声谢家满门英烈,这文官坐到顶头也无妨,不会让君王忌讳,武职就不一样了,若谢家手握重兵,便再忠心也是皇上的一块心病,所以老国公当年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军职为由,致休在家乐享天伦,谢家这一代的子女只有老大老八在朝为官,老八还是皇上凭着同窗的情意,请回来当了户部侍郎,巴不得甩手不干呢,可见谢家隐退之意何等坚决。
      如今却因自己成了谢府的女婿,谢家重新插手军务,为的就是保自己万无一失,这个睿王比谁都明白,而此次行军之所以如此顺利,也多亏了谢家鼎力相助,即便谢老九嘴上说的不大乐意,可大军这一路上的粮草供给却极为充足,没了后顾之忧,自己也轻松了不少。
      睿王不理会他的话,而是直接开口道:“这些日子我倒是想到了一计,姜氏陈兵蒲城,求胜心切,可佯装退败诱狄兵进入蒲城。”
      谢洵:“这十万狄兵,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杀尽的,若等援兵一到,里外夹击,岂非又是混战,只怕我军占不到半点好处,反倒被狄兵牵制。”
      睿王:“故此,不能等北狄援军到来,必须速战速决。”
      谢洵拿起酒杯把杯中剩下的酒,倒在炭盆子里,顿时轰一声窜出老高的火苗:“速战速决的话唯有用火,如此一来,蒲城百姓的安置变成了大问题,而且,姜氏多疑极为狡猾,若想取信于他,让他认为大晋的大将军王的确不敌败退,而非诱敌之计,必要有一场实打实的苦战,伤亡在所难免。”
      睿王皱眉:“正是有此顾虑,才迟迟不能下决断。”
      谢洵:“我是商人,商人谋利无可厚非,但有时为了后头更大的利润也需做赔本的买卖,端看值不值了,战事一起伤亡在所难免,我倒觉得,若能用伤亡能换来大晋万千百姓的安和太平,也是相当值的,况,便不用此计 ,直接真刀真枪的来去,只怕伤亡更为惨烈,只是,蒲城的百姓并非都是大晋子民,身份庞杂,难免就有北狄的细作,这计虽好,却万万不能泄露,若泄露出去丁点儿消息,此计便功亏一篑,而,如此一来,蒲城百姓如何安然撤走,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83、第 83 章 …
      睿王:“这个我倒想到了, 蒲城地处北疆,一年中半年都是冰天雪地的, 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会挖地窖储藏过冬的菜蔬食物, 起火之时避在地窖里应会安然无恙, 只怕有人不在家中,就麻烦了。”
      谢洵:“这个主意妥帖, 若是撤走了百姓, 难免打草惊蛇,至于那些不在家里的,正打仗呢还往外跑着看热闹, 纯属找死, 与旁人无干,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只要能赢了这一仗,北疆至少能得二十年太平,北疆的百姓再也不用忍受狄人的烧杀抢掠,也不会再有离散之苦,如此想来, 便多死几个狄人这笔买卖也是相当值的,狄人天生好战野性难驯, 我阿爹曾说过,跟狄人讲道理根本没用,他们唯一认得的道理就是拳头,谁拳头硬, 谁就是道理,打疼了,打怕了,才会消停。”
      睿王点点头:“老国公不亏久经沙场,这几句正道出了狄人的秉性。”
      谢洵嗤一声笑了:“你刚叫我九哥可是叫的挺顺溜,怎么这会儿倒称呼起国公了,难道不该称呼一声丈人吗。”
      睿王也笑了:“是,岳丈大人高见。”
      谢洵:“这才是,跟你说在我们谢家嘴甜的最吃香,不信你瞧阿十,这丫头凭的就是一张巧嘴,哄死人不偿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把阿爹阿娘跟我那些兄嫂哄的啊,就算她要天上的月亮,都能给她摘下来。”
      睿王目光温软透着浓浓的思念,想起那丫头的一张小嘴,他倒不是想那张小嘴说什么甜腻的话,而是想起了那张小嘴诱人的滋味儿,曾惹的他一尝再尝,如今远隔千里,这入骨的相思如何排解。
      谢洵见他那神色,还真挺佩服自家小丫头的,竟能把这位有名的冷王爷勾的如此情绪外露,那眼神估摸这会儿要是阿十在跟前的话,真能一口吞下去,能如此也不枉那丫头往这儿捎东西了。
      想着,把后头的包袱拿过来丢了过去:“这是我家阿十让荣昌号的商队捎过来的,这么老大一个包袱,真不知里头装的什么宝贝?”
      睿王接过包袱刚要打开,却见谢洵脑袋探了过来,又把包袱合上,搁在身后,伸出手:“书信。”
      谢洵缩回脑袋,从怀里掏出一封厚厚的书信来搁在桌上:“也不知有什么可说的,每次都是这么厚厚的一封,这丫头还真是重色轻兄,给我的信就是薄薄一张纸,写得还都是问我要东西的,亏得我这么疼她,活脱脱一个小白眼狼。”
      见睿王看着自己,摆摆手:“别瞪了,虽说那丫头没良心,可我这大舅哥却最是知情识趣儿,绝不干讨嫌碍眼的事儿,这就走。”说着站起来走了。
      等谢洵走了,睿王挥挥手遣退了账内服侍的军校,先把信拆了,展开里头的信纸逐字逐句的看,小丫头的信里写得都是平常小事,看了什么戏文,瞧了什么新奇的话本子,跟她八嫂讨论戏文里的才子佳人为什么都会在后花园相会,然后写了句,看了许多戏文,没发现一个跟他们一样的,由此可见那些编戏文的都是凭空捏造毫无根据。
      看到此处,睿王忍不住轻笑出声,完全可以想象的出小丫头拖着腮帮子跟她八嫂抬杠的样子,不禁想起了南越的时候,本来留在番禹城只是为了稳住南疆,让夜郎不能趁机作乱,却不想竟遇上了这丫头,让他对南越多了一份挂念,等仗打完了,回去成了大礼,可以带着她故地重游,想必她会十分欢喜。
      长长的一封信写得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可在睿王看来每个字都能化成那张让他朝思暮想的脸,让他百看不厌。
      王顺进来添炭,日头落下去就更冷了,西北风一刮打在脸上跟刀子割肉似的,厚厚的牛皮帐子也挡不住夜里的寒气,得把炭火烧的旺旺,要不然这一宿,到明儿早上,眉毛都能冻上。
      一进来,就瞧见坐在桌前看信的主子,脸上的神情温柔之极,寻不到平日半丝冷硬,尤其那目光仿佛能滴出水来,明明是冰天雪地,可他家主子眼里硬是萦起一片暖融融的□□。
      王顺早已见怪不怪了,只要是王妃来信,主子便会如此,自己如今就盼着这一仗早早打完,回京之后成了大礼从此王爷王妃甜甜蜜蜜的过起小日子就齐活了。
      忽见王爷撂下 书信,把身后的包袱放在桌案上打开翻找。
      王顺过去:“主子找什么,奴才帮您。”话音未落就见王爷从包袱里翻出一个小包袱来,外头裹了两层包袱皮,真不知是什么东西,见王爷解开外头的包袱皮,王顺好奇的看过去,不禁道:“好丑的……”鞋没出口呢,就被主子比刀子还利的目光直接噎了回去。
      王顺忙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