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412章

重铸清华-第412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桂芬见到恭亲王皱眉,笑道,“太后这些日子必然是吓怕了,所以要先多些人守护才是,要我说,圆明园太大了,关防实在是难以严密,与其那么多人在这里守着,还不如王爷奏请回銮京中才是。”

“回銮么,”恭亲王复述道,“京中是关防严密,但是景致就不如这里了,咱们面见议事也不如这里头方便,再者瑛贵妃临盆在即,再有挪动怕也是不利,就先看着吧。”

。。。

“太后预备怎么处置东边的?”

“我不知道,”慈禧太后摇摇头,“一了白了,直接杀了就是,但是你是知道我的,若是能不杀人,就不杀人,昔日肃顺如此得罪我,我最后还是饶了他一命,只不过,我有些事儿,稀里糊涂的,实在是糊涂,还是要先问清楚吧。”

“娘娘请恕微臣直言,”高心夔听到了肃顺的名字,眉心微微一跳,若无其事得慢慢说道,“娘娘的心实在是太软了,当然,微臣是知道的,并不是什么妇人之仁,但是外头人看来,只会觉得娘娘软弱可欺,或者说,宁愿承担一定的风险做违法或者是叛乱的事,横竖娘娘最后还是会网开一面的,如此长久以往,人人都会知道,违法乱纪的代价很小,就算是犯上作乱,也不过是贬斥而已,可犯上作乱,一旦成功,可就是泼天的富贵啊,这样的代价,这么多的成果,谁都容易滋生出不轨之心。”

“吕后为稳固朝政,杀了韩信,汉高祖死后,扶持幼帝,更是接连诛杀诸刘,武后也是大杀李氏诸王,上位者,绝非是一手仁善可以维持的,若是无杀伐之心,果断之意,微臣可以断言,日后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只会越来越多。”

太后低着头沉默不语,或许自己的性格,还是一如既往的**丝吧,“伯足你说的极是,我就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疼,同治年以来,不,可以说是我入宫以来,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从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一步步到了皇后,生下了英宗皇帝,又代替文宗皇帝批折子,抵抗外敌,又顺利拿下顾命八大臣,垂帘听政,可以说,这半辈子都是顺风顺水的,顺风顺水造成我自大狂妄的性子,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太后托腮喃喃自语,“天下一切事我都可以掌控,什么事儿都不用担心,只要我发号施令,都可以有人做去,我只要等着看成果就是了,直到英宗皇帝的死,和这次的事儿,接二连三的告诉了我,我不是未卜先知的神仙。”(未完待续。)

四十六、不如意者(二)

“我既然不是神仙,有些事情也就要好好看清楚,认真想想,到底该怎么对待了,”慈禧太后长长得吐了一口气,对着高心夔说道,“不能继续出现这样的乱子,或者说,这样大的伤害我都经历了,将来任何事情都不能侵害到我了!”

“是,”高心夔默默说道,“此番叛乱,别的不说,世袭罔替的八位里头已经有三位牵扯在内,这不能不警惕,太后对于宗室十分器重,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人愿意叛乱。”

“无非是帝位空悬,”慈禧太后慢慢说道,“我明白,就是为了帝位空悬,人人都觉得可以分一杯羹,或者染指大位。”

皇太后或者皇后临朝称制,的确是可行的,但是从未有这样嗣皇帝未明的情况下来进行秉政,没有指定继承人,宗室不能安心,别有用心者就会兴风作浪,有人会观望,有人会动摇,有人也会景从。

“是,宫中女子难生产,世人都是如此认为,虽然有两位后宫有孕,但如何保证都能平安顺利生产,这是第一重关卡,腹中不知道男女,这是第二重关卡,就算诞下皇子,能不能平安长大,这是第三重关卡,有心人原本是蠢蠢欲动,太后一病倒,更是有了可乘之机,有了机会,又有了名头,就有了叛乱。”

太后默然,“皇后之子已经流产,瑛贵妃也马上要足月,到时候如何,自然就能见分晓,只是微臣要多嘴一句,瑛贵妃腹中的龙胎,不知道男女!”

高心夔的声音不大,但是震的慈禧太后心里剧烈的一跳,她微微苦笑,“你也不用如此直白。”

“这是必然发生的道理,”高心夔毫不退缩,“诞下龙子,万事顺利,一切好说,若是诞下公主,”高心夔微微停顿,“太后还是要早作绸缪才是。”

慈禧太后点头,“你是说嗣皇帝的人选?”

“是,这是必然的。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受到外头的挟制,还不如提早做好准备,自己定好人选。”

“我知道了,”慈禧太后点头,这时候也只有高心夔才会戳穿自己的幻想,告诉自己要为未来做好打算,“接下去就等着瑛贵妃的喜信儿吧。”

“这番叛乱,宗室又要大洗牌,只是若是宗室贬黜废位的太多,未免遭人非议,”高心夔说道,“有三位世袭罔替的王爷牵扯在内,娘娘预备怎么处置?”

“你觉得要如何处置比较好?”慈禧太后悠悠问道。

“微臣不敢妄议。”

“杀人是一定的,”太后说道,“别的还不一定,总是要看瑛贵妃的龙胎,”她的眉宇之间露出了几丝煞气,“最好不要让我找到大发雷霆的机会。”

“世袭罔替的王爷空位许多年,微臣以为此举不好,还是要尽快归位,以安宗室之心,不然若是让人觉得太后用不袭爵的法子来亏待宗室节约银子,苛待宗室,臣以为,八旗和宗室都会有怨言的,这样的话,不利于娘娘继续垂帘。”

“恩?”慈禧太后看了一眼高心夔,“那怡亲王和郑亲王两位王爵,你觉得该发赏回去?”

“是。”

“发回去倒也不是不可以,”慈禧太后嘴角勾起了一丝笑容,“盛京来报,说是端华载垣时常上书请朝廷复发两位世袭罔替的王爵,在那里受苦了那么些日子,这惩罚也算是就够了,只是,”太后顿下了话语,不再继续说道,“如今我还没有发还大赦的想法,你跪安吧。”

。。。

“润芝,”恭亲王问着胡林翼,“你以为,为何有这样的叛乱之事。”

宝洌滔プ诳簧虾炔瑁忠砦⑽⑺妓鳎俺垂锿返脑蛑猓乙晕故且桶似熳谑艺庑┠杲戮辛吮ㄓ泄叵怠!�

“哦?”

“太后为再造八旗之英名,旧年下诏,在京之中八旗子弟,若不进学者,必须当差,或者是进讲武堂,这里头自然出了许多英才,但是也存在着八旗子弟宗室提拔过快的缘故,”胡林翼说道自己对着恭亲王歉意的告罪,“涉及八旗事务,我原应该不能多嘴的。”

“无妨,这也是问你这个局外人的缘故,旁观者清嘛。”恭亲王安慰道,示意胡林翼继续说下去。

“宗室子弟,一旦入新军,身上带着的爵位,立刻就提拔到了从二品以上的武官级别,而八旗普通人,和民人,需奋斗许久,终其一生也未能到从二品,这不利于新军建设,武云迪和荣禄都是旗下的,若是要他们一心重用这些人,也是不能,如此以来,宗室子弟已经有了怨言,他们瞧不起湘人淮人,再加上有心人的挑拨,生出这样的乱子实在不算是稀罕事,如今事后想想,叛乱之事似乎是匪夷所思,但是细究原因,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次事件之中,还有一事也需注意,王爷,”沈桂芬点点头,继续说道,“园子里头一旦遗诏出来,诸军,就连八旗护军营都不敢再动弹了,大军之命,只是维系在太后一人的身上,才有如今的祸事发生,皇后肚子里的孩子,也不会遭了叛逆的毒手,王爷高风亮节,不欲惹人口舌,昔日这兵部诸事都由太后一言而决,就连武官任命多数也不插手,臣以为,接下去绝不能如此了。”沈桂芬说道,“太后虽然是临朝称制,毕竟是内外有别,若是再有事端,王爷也不至于又要只身奔于外头。”

“我知道了,”恭亲王不置可否,沈桂芬和恭亲王相处久了,岂不知道恭亲王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暂时不想讨论这个话题,沈桂芬暗暗一叹,只有宝洌в行┌素裕幻庑酥虏巴跻谖鹘寄抢铮业教蟮氖焙颍黄鹚盗耸裁椿澳兀俊�

恭亲王尴尬的一笑,“还能说了什么,无非是如何处置乱党的话儿罢了。”

宝洌从行┮苫螅按蠹叶妓低跻墒呛吞竽锬锷桃榱艘灰梗庑┡言羲坪跻簿筒挥么χ谜饷淳冒伞!�

沈桂芬有些尴尬,胡林翼闭上眼不再说话,恭亲王忍无可忍,“好了,扯这些做什么,”他生硬的转移了话题,“咱们如何把接下去的事儿办好才是正理!”(未完待续。)

四十六、不如意者(三)

高心夔退下了,慈禧太后还在沉思,显然高心夔有关继位者的话,说到了她的心里,是的,鸵鸟心态自然是要不得,必须要未雨绸缪。

小朱子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垂手站在慈禧太后的边上,慈禧太后结束了沉思,伸了伸懒腰,“什么事儿?”

“珣嫔来了。”

“叫进来吧,”慈禧太后说道,珣嫔一直在帮忙伺候皇后,慈禧太后对着小朱子吩咐道,“你去西苑,把宣礼处的人都找回来,暂时先帮忙料理一下吧。”

小朱子苦着脸,“奴才不会那个,主子还是派给别人罢。”

“先学着办,”慈禧太后瞪着眼,“哪有人什么都会做的?你总要学起来的,我身边的人能用的人不多,除了你们几个,别人都不放心。”

珣嫔进了来,跪下行礼,太后让她起来,她却不肯起来,就跪在地上无声的哭泣,慈禧太后皱眉,偏过了脸,似乎不想看到珣嫔的哭泣,“怎么回事?”

“太后,皇后娘娘身子实在是不好,每一日都不吃不喝,就连药也不肯吃,这样继续下去,如何是好啊,”珣嫔到底是和皇后是亲戚,这时候真心关心皇后身子的,大约也只有她一个人了,珣嫔又伤心自己的父亲,居然不得善终,横死在圆明园内,“臣妾请太后娘娘亲自去瞧一瞧皇后娘娘吧,宽慰皇后娘娘几句,大约她就肯好起来了。”

慈禧太后慢慢的说道,虽然是三月时光,可天气还是那么的冷,隔着玻璃照进来的阳光泛着惨淡的白光,软弱无力,慈禧太后掖了掖锦被,“我心里只有比她更伤心的,她肚子里的孩子,是本宫的亲皇孙啊,我不心疼,不心痛?我不会去见她的,”慈禧太后摇摇头,“见到了,我怕自己更伤心,更难过,可如今这伤心难过还有什么用?你去吧,要皇后她自己个调剂,谁都帮不了她。”慈禧太后漠然的看着坑桌上的宝石花摆设,闭上了眼不再说话。

珣嫔没法子,只好退了出来,垂着眼泪走回到了镂月开云,牡丹台里头的牡丹开的越发热烈,似乎知道了这是它们最后的花期了,似乎在用尽所有的精力,不辜负众人的期待,她刚到隆恩堂,皇后的贴身婢女鸣翠惊喜的跑了出来,对着珣嫔说道,“娘娘肯吃药了,这会子还说要传膳呢。”

珣嫔擦了擦泪水,惊喜的说道,“这可是真的?”

她连忙进了隆恩堂,见到太监宫女们正在布菜,皇后穿着一件淡紫色半新不旧的旗袍,青丝垂地,头上一点珠翠都没有,脸色木然,似乎万事不能牵挂于心,只是沉默的看着太监宫女把一样样的佳肴美味端上膳桌,珣嫔又惊又喜,又带着一丝伤感,“娘娘您终于起来了。”

皇后慢慢的点点头,看着珣嫔,“你回来了?一起用些吧。”

珣嫔坐了下来,担忧的看着皇后,皇后似乎和往日没什么不同,依旧端庄大方,她默默的夹了一块翡翠豆腐吃了,“瑛贵妃的肚子怎么样?没什么问题吧?”

“太医院说一切正常,瑛贵妃似乎心思轻,所以想必再过些日子就能生产了,”珣嫔斟酌着字句慢慢说道,“两位太妃看着那边,必然是没事的,娘娘放心。”

“那就好,”皇后喝了一口桂圆汤,用手帕擦了擦嘴角,“我没有给先帝诞下皇子的福气,如今就巴望着瑛贵妃能有这个福气了。”

皇后语气冷漠,似乎在说着一些和自己不相干的话儿,珣嫔心里听着阵阵心酸,跪了下来,“娘娘,您可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子啊,”珣嫔跪在地上泪流满面,“阿玛可是为了娘娘捐躯的,您若是不保重自己的身子,阿玛在九泉之下,如何心安?您是阿鲁特氏的荣光,是大清的皇后,别的任何人,都是取代不了的,就算瑛贵妃有福气诞下皇子,您也绝对是独一无二的皇太后,这是太后对娘娘亲自说的,娘娘忘记了吗?”

“谁说不是呢?”皇后拉起了珣嫔,“我只是有些伤心,不能为先帝诞下属于我和先帝的孩子。小姑,”皇后对着珣嫔冷漠得说道,说了入宫成为皇后之后第一次喊珣嫔,用家里的称呼,“你告诉我的阿玛,一定要为我报仇,为他的外孙,原本大清的嗣皇帝报仇!”

“娘娘还是要保重身子啊,”珣嫔说道,“臣妾只是嫔位,什么忙都帮不上承恩公的。”

“是啊,我也应该保重自己才是,”皇后慢慢说道,“所以我这不是起来用膳了吗?”

珣嫔伺候皇后用了饭,已经是掌灯时分,她还准备留下来陪着皇后,皇后拒绝了,“你这几日必然是累坏了,还是早些回去歇着吧,到了日间再过来,也是一样的,免得你日里夜里都这样熬着,你的身子也受不了。”

珣嫔见到皇后的精神头还不错,于是也就安心回自己的住所去,皇后坐在暖阁里,叫鸣翠从柜子里把旧年和同治皇帝一起弄的诗集拿出来,皇帝虽然不会作诗,但是皇后会,时常都是皇后作诗了,皇帝再亲自把诗抄写在册子上,这也是两人难得的闺房之乐,皇后呆呆的看着那些诗集,鸣翠有些不忍,“娘娘,夜深了,您的身子还没好,还是早些安置吧。”

皇后点点头,合起了诗集,“是该安置了,你叫底下的人都退出去,这几日闹得我耳朵疼,就留着你一个人伺候就罢了。”

鸣翠于是伺候着皇后洗漱躺下,鸣翠就盘膝坐在皇后的榻前伺候着守夜,只听到皇后在床上辗转反侧,过了许久似乎才睡着,到了二更的时分,鸣翠朦胧之中突然听到了皇后喊自己,“鸣翠,我有些渴了。”

“奴婢给你倒碗茶来。”

皇后慢慢摇头,“不想喝茶,嘴里发苦,你去瞧一瞧小厨房,有没有什么甜的,这时候倒是想喝甜的润润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