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斜风 >

第249章

斜风-第249章

小说: 斜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的兄弟侄,宁可认旅人以任国宗,黄文金也不例外。
    只是黄文金,身边原本只有一个弟弟黄文英,这个弟弟虽然是黄文金一手养大的,可惜文武皆废,是出名的不能干,倒是侄黄十四十分争气,黄文金被人称为“黄老虎”,而这个侄因为勇猛不逊sè于黄文金,太平军都称“小老虎”,黄文金是把这黄十四当作自己的亲生儿来看。
    只是话不投机两句多,韦俊不由又喝了一口冷酒:“那是你的事情,我和姓杨的混不在一块,柳绝户不肯答应的话,我自有去处……”
    “不好办啊!”那边林启荣已经说了个颇为震惊的消息:“现在杨辅清与杨雄清这批人都已经到了江西了……”
    韦俊不客气地说道:“他们在哪里?”
    “在景德镇……”
    韦俊斩钉截铁地答了一句:“不是他们避着我走,就是我避着他们……”
    ……
    景德镇。
    这座瓷城的主人们,显然失去了以往的豪情壮志,一走进军营,你就能闻到酒味与脂粉味,对于太平军的嫡系部队来说,这是一件极少见的事,以往只有与他们合作的花旗军与捻军有这样的现象。
    大碗喝酒、大口吃两,一大群身名显赫的天国国宗现在脸上都带愁云,他们喝了几坛酒之后,终于有人一拍桌,大声问道一个大麻:“辅清,我们都听你,你说该怎么办?”
    被问到的麻大名杨辅清,他是广西桂平人,咸丰元年参加太平军,与杨秀清本来没有关系,但参加太平军两人关系越来越亲近,近干脆认作了同姓兄弟,成为杨秀清的股肱,而在这一堆杨氏国宗之中,又以他杨辅清资历深,能力强。
    杨辅清也喝了一口酒,苦笑道:“东王在的时候,以为他能成事,都是我们这帮兄弟替他打下来的江山,可是没想到,他一去,咱们兄弟就成了丧家之犬,想不到啊……我杨辅清又不是东王,凭什么叫你们听我们的!”
    事实上,他们这些杨氏国宗,本没有什么关系,能结合在一起这全都是因为杨秀清要多添臂助,到处与人结成同姓兄弟的关系,只是杨秀清一死,他们就只能流亡在外,根本不敢回朝。
    那下面有一个颇有份量的国宗杨雄清当即说道:“辅清,你兵多,主意多,我们就把事情定下来,你不同意,还是不行!”
    又有国宗杨友清说道:“雄清说得好,辅清,咱们虽然不是同父所生同母所产,但自从与东王结成了同姓兄弟,就是一家人了!你就说个实在话,现在霍虬的兵已经拿下了广信府,直逼饶州府,咱们在景德镇,总要拿个主意吧!”
    杨辅清把酒杯一摔,却是又抓起了一坛酒往桌上一掷,酒水浇了一地:“兄弟们,若是想干一番大事的话,都先给我把这酒戒了,军营里的女人给我扔出去,东王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定下来的规矩,咱们得守着!”
    杨雄清笑了:“没问题,这不就是大家rì过得太苦,放纵一下,要成大事,我们都听你的!听说翼王在天京来信了?”
    杨辅清在这群杨氏国宗可以说是首领,而且带兵多,因此说话也没有多少顾忌:“没错,翼王在天京来信,请我们带兵回朝。”
    杨雄清当即问道:“辅清,你的意思如何?”
    杨辅清一脸麻笑得狰狞起来:“翼王不是想我们回朝去,是想我们手下这几万人回朝对。”
    现在这批杨氏国宗手上有着三万多兵马,其中还有许多东殿旧部,虽然东王一去,军心涣散,但毕竟这两三万人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整个江西战局的变化。
    杨辅清这么一说,杨雄清却不同意:“七麻,翼王……翼王是个好人啊!”
    七麻是杨辅清发迹之前的外号,这些年来已经很少有人叫这个名字,杨辅清当即勃然大怒:“翼王是好人?难道我杨辅清就不是好人了,咱们这两三万人听翼王的,都回朝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心乱
    杨雄清也不客气:“辅清,我们都知道你有主意,可是你不能不明不白,就把我们这两三万人都拖给柳绝户了!”
    杨友清在一旁说道:“长妹是我们的亲妹子,我们自然疼爱,可是霍虬那边开出的条件不行,他只肯给我们编两个步兵团,按他们虹军规矩,一个步兵团顶多就是两千五百人,两个团五千人而忆,我们有三万多人,这么多人怎么解决去路!”
    杨雄清的胆气也壮了:“没错,咱们是两三万人,不是两三千人,而且广西老弟兄与两湖老弟兄也有两千多人,这样的实力怎么只编两个团。”
    “呸!”杨辅清也不客气:“你们不肯听我的意见就蛮干吧,不过到时候可不要后悔,我的要求也低,我一万人马我可以交给霍虬,但是给个团长就行了!”
    “你是什么意思?”
    之前摆不平就是人事的分配,大家都是太平天国份量极重的人物,即使现在现在落难,但也是掌兵万余至数干人的大人物,不管怎么样,手里的本钱是确确实实,有这么两三万军,天下何处去不得。
    因此杨雄清就是一句话:“你的意思是把咱们这三万人都卖给柳绝户,让你换一个区区的小团长,七麻子,你也太没士气,一个小团长而已。”
    “一个团长,有两千五百精兵,足够了!”杨辅清站了起来:“谁愿意跟我去找霍虬的?”
    没人响应他,一群人看着杨辅清的眼神象看一个疯子,他杨辅清现在有上万兵力,居然跑去霍虬手上当一个小小的团长,他们可不愿意受这样的气。
    杨雄清却敏锐地发现杨辅清这一刻有恃无恐,仿佛是手上有什么底牌,他当即一拍桌子,大声喝道:“七麻子,有什么话就拿到台面上来说,你如果讲的有理,我跟你干!”
    “跟我干?”杨辅清的麻子脸这一刻显得十分凶恶:“不跟我干的,恐怕只要死路一条!”
    “为啥?”杨雄清问道:“难道我们这三万多人还足不自保吗?”
    “咱们这三万人,能不能与湘军三万人相提并论,能不能与僧格林沁、胜保的三万人相提并论!”
    一提到僧王与胜保的名字,杨雄清就明白过来了,想必是东南发生了什么剧变,他当即说道::“咱们天国最精锐的扫北军,也是败亡于僧格林沁与胜保这两个妖头的手上,咱们这支队伍人数不少,但是新附太多,比不上!”
    “那好!”杨辅清冷笑道:“胜保、僧格林沁加上和春统率的江南大营战兵五万,自丹阳南下,与柳绝户第一师万余战于漏湖之畔,知道结局怎么样?”
    看到杨辅清得意的样子,在场的杨氏国宗自然知道僧格林沁与胜保、和春显然是吃了一场大败仗,而且还有可能是一场掺败,但是杨友清抱着一点侥幸说道:“僧王有精骑万余,冇纵然不胜,也不至于吃了大亏吧?”
    “嗯!”杨辅清瞄了这群异姓兄弟一眼:“僧王精骑一万五千,匹马不得北归!”
    “这怎么耳能?”
    “这不可能!”
    “胡说八道!”
    “那可是马队啊!”
    虽然知道八旗与绿营马队的实际战斗力,但马队就是马队,怎么也是超越步兵的存在,而杨辅清现在说出一个恐怖的事实:“这不可能……”
    杨雄清大声说道:“是啊,一万五千马队,那可是一万五千,匹马不得北归,这大清朝要完了……”
    他们的眼睛睁得雪亮,相互之间都是不可议信的目光,即使不算僧王与胜保的部队,江南大营也是与太平军交战多年的部队,怎么可能败得那么轻松。
    而且根据杨辅清的说法,这一仗清军出动五万人,而虹军不过是动员一万人而已,最后的战争结局又是如此地出于人的意料之外。
    杨辅清冷冷地说道:“要跟着柳绝户干,那不简单,那边军纪极严,而且自有一套制度,我们过去不是什么国宗了,而是个小团长小营长,谁愿意跟我干的!”
    上一刻大家看着杨辅清的目光还向看着一个疯子,而现在大家巳经明白了,杨辅清作出的选择是最正确的。
    这一群杨氏国宗,本来就对太平天国没有多少忠诚,他们出来打江山不过是求个功名富贵而已,而在太平天国战争的末期,他们也纷纷做了墙头草投效清军,只有杨辅清这个辅王虽然弃军出走,却还抱着复国之念辗转于风雪之间。
    因此他们已经换了一种观点:“杨辅清,你才一万人,怎么能拿走一个整团,我们三万人才编了两个团!”
    “团长可以给你,但是营长顶多给你一个!”
    “七麻子,大家都是替柳绝户卖命,凭什么你作团长!”
    “辅清,这两个步兵团怎么分,大家好好商量。”
    大家在这一瞬间巳经完全转变了想法,虹军在丹阳附近击破了僧王、胜保与江南大营的主力部队,也就是代表着接下去他们已经无敌于东南,他们既是吸了一口冷气,却是抱定了投效虹军的想法。
    要知道,五万清军被虹军一日击破,景德镇这三两万太平军又能在虹军的攻势之下坚持多久?是一天还是两天。
    “大家莫着急!莫着急!”正在大家争议的时候,却有人站了出来:“具体怎么改编,不如听听我的意见!”
    “你是谁?”
    大家对冒出来的这人表示质疑,但是下一刻他就说出了自己的来历:“本人江西省长石景芬是敢,诸位来我故乡作客,我没好好款待诸位,那是照料不周了!”
    一听说石景芬,大家都静了下来,这位石景芬就是江西景德镇人,大家没少祸害他的故乡,只是现在大家有着共同的立场,石景芬与杨氏宗亲都愿意避而不见,而是直接接触核心问题。
    石景芬也毫不客气:“既便杨辅清不过来,你们在景镇德这两万人,也不过我第二旅一日之功而巳……”
    他说这话是有底气,虽然说这支太平军占据了景德镇,但景德镇这个地方可是他石景芬的主场,各乡各村的豪强都素与他有联络,他登高一呼,足以召集万人。
    而杨雄清则是客气地说道:“石省长您远道而来,那是辛苦了,只是我们两三万人,才编两个团,是不是不够!”
    “那是看在杨娘娘的面子上,才给你们编了两个团,你们两万多人,真正的牌面有多少,牌面之中又有多少精壮?”不过下一刻却是峰回路回:“不过你们若肯听我石一句话,那我还可以在检点面前替你们争取。”
    在场的杨氏国宗都连连点头,感谢着石景芬的好意,在这之前,他们觉得改编成两个步兵团是一种压制,而现在在听说苏常落入虹军之手的情况下,他们却觉得两个步兵团恰恰合适。
    他们虽然号称众至六万,但是实数他们自己比较清楚,不过两万两千而巳,除去牌尾与牌面中的弱者,实际的能战者不过**千人,精锐者更少,而石景芬若是能替他们再解决一部分编制问题,那就太完美了。
    至于杨辅清与石景芬联手起来坑他们,他们没考虑过,杨辅清这个人大事从来不吃亏,也不糊涂。
    而石景芬心中得意,虹冇军入赣之后,虽然有所反复,但是好歹是拿下了广信府,接下去是准备拿下抚州府,加上景德镇这边的饶州府,局面一下子就对虹军有利。
    更何况这景德镇是他石景芬,这支太平军又是他自己收编过来的兵队,之前他只有一个省长的名义而巳,而现在他这个省长完全有机会抓住一部分兵力。
    只是他还有一点好奇,当漏湖会战的消息传到曾国藩耳朵里的时候,曾国藩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曾国藩稳若泰山。
    倒是他对面的赵烈文显得有些慌张:“侍郎,听说僧王在武进大挫,兵马折损两万有奇,是不是真的……”
    曾国藩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只是流言罢了,贼中故计,今日洪杨内讧,红贼又纠缠于苏常,乱我军心罢了……”
    赵烈文却说旨己的消息是有缘由:“可是僧王、胜保、和春诸帅败北消息,不但风传市面,而且还见于兵将之口……”
    “无妨无妨,只需我稳坐钓鱼台,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二十年后,你我或许会回首一笑,今日会为区区流言而,不如温故而知新,我这有船山先生的遗集,这可是抄本,世间或许只有这么一册……”
    曾国藩巳经凝精会神地看起了王船山遗集来,赵烈文瞄了一眼曾国藩,曾国藩看得入神,好一番云淡风清。
    赵烈文的眼神始终放在曾国藩的书上,而曾国藩看得越来越入神,他嘴里念念有词:“烈文,莫要着急,今日武昌巳复,水师有杨载福,陆师有李续宾,而且……”
    赵烈文终于开口了:“侍郎,你书拿倒了!”

第四百章 新军
    原创第四百章军
    “什么?”
    聚jīng会神看书的曾国藩一下被吓了一跳,他抬起头说道:“什么到了?红贼到了江西?”
    说话间,他已经把手上这本全中国都可能只有一册的船山遗集飞了出去,正好砸在了赵烈文的先生:“你说什么到了?”
    “我说……”赵烈文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但是看到曾国藩的模样,不由叹了一口气:“杨载福与李续宾的援军到了!”
    “是啊是啊!”曾国藩松了一口气:“鲍超的霆军也已经到了江西,现在江西人心大定,人心大定啊!”
    赵烈文没话说了,而曾国藩倒是想到了什么:“几十年以后谈论今rì,说不定会说我今天太过慌张吧?我赶紧给老九写封信去!”
    曾国藩说干就干,他站了起来,走到书桌之前,随手就拿起了笔墨纸砚,只是赵烈文在一旁帮他磨墨,曾国藩的手已经抖个不停,他甚至连一只笔都没抓住,就是整个人落了下来:“烈文,我刚说给胡润之写信吧?”
    明明是曾国荃好不好,但是赵烈文知道曾国藩的心全乱了,他只能说道:“听闻僧王与胜保已经退守丹阳了!”
    “丹阳?丹阳?僧王……”曾国藩好一会反应过来:“这一切就如我所料的那样,僧格林沁百战余生,哪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折失不算大吧?”
    “马队步队折损过半!”赵烈文却是不敢增加曾国藩的负担了:“侍郎,你就放心吧,正所谓屡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