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姽之婳 >

第6章

姽之婳-第6章

小说: 姽之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镇国公交了兵权,无事一身轻,按照他的爵位品级,只需要参加五日一次的大朝会就行了。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来说。
  所谓简在帝心,镇国公身为重景帝的心腹,自然不可能被闲置,镇国公估计下一次大朝会上,他只要露一面,重景帝肯定会当众宣布他的任命。
  想到这里,镇国公忍不住心生烦躁,他在边关随心自在惯了,回京城总觉得放不开,去兵部当什么劳什子尚书也没意思,他又不是没当过。
  但既然是重景帝希望他回来,镇国公就本心来说也愿意留在重景帝身边,他自然不会在朝堂上说什么要镇守边疆的话来。
  镇国公想给重景帝看大门,当个皇宫近卫统领。
  重景帝觉得这太浪费镇国公大才,他更希望镇国公能为他分忧解难,而且有镇国公在兵部压着,镇守边疆的那些大将们也不敢耍花招。
  皇帝陛下和镇国将军之间就职位问题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这才是镇国公没在第一时间上工的真正原因。
  不过谁让皇帝天下第一呢?
  镇国公觉得自己坚持不了两天就会完蛋。
  林晞和谢宁自然不清楚镇国公心里这点让其他朝臣知道必然怒骂他矫情的小忧伤,在听镇国公说明天去定国公府后,林晞大喜。
  “姑父要来定国公府?那我今日回去就吩咐下人好生准备。”
  决定了,明天也要请假,不去国子监上课了!
  然后谢宁果然不愧是惯常捅他刀的小恶魔。
  谢宁笑着说:“国子监最近放假了吗?不会耽误晞哥哥的学业吧?”
  林晞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谢宁:“不劳妹妹挂心,我已经和舍监商量好了。”
  谢宁笑眯眯地说:“啊呀,说起来国子监内诸多师长和同窗照顾哥哥许久,妹妹是不是也要准备些礼物,以聊表感激之情呢?”
  林晞心里呵呵哒:“多谢妹妹挂怀,不过不用了,国子监师长向来不在乎这些俗物,若是送些金银之物,师长们恐会反生不喜之情。”
  所以你要是真敢送,我就敢捅到父亲面前!
  谢宁一副遗憾的样子:“原来如此,是小妹疏忽了,多谢晞哥哥教我。”
  嘿,居然没上当,那就算了。                        
作者有话要说:  orz才看到大家找出的bug。
的确要按照现在这篇文的设定来称呼,毕竟两篇文属性不同,一切以这篇为准,林晞的确要称呼镇国公为姑父。
今后有什么逻辑问题也请大家不吝指教。
==
大家族关系果然很复杂,写的头都要秃了……
谢谢大家提出来!鞠躬!

  ☆、太皇太后

  如果说谢宁和林晞之间的兄妹情是塑料花,那么荣华公主和太子之间的兄妹情就真挚且深厚了。
  这对兄妹感情极佳,很多不能对外说的话都可以互相转述。
  在得了谢宁的心意后,荣华公主就打算将谢宁的意思透给太子。
  荣华公主心中百般思绪,琢磨着怎么说话会更委婉一些,省的自家兄长伤心。
  第二天清早,荣华公主就离开了别苑,回宫了。
  她回宫后没有回自己居住的琼华殿,而是先去了太皇太后的仁寿宫。
  荣华公主去的正是时候,太皇太后刚梳洗完毕,正准备用早膳。
  听说荣华公主回来了,太皇太后露出一丝笑容,让身边的夏嬷嬷搬了个绣墩。
  绣墩刚放好,远处就有人禀报:“公主殿下来了。”
  随即荣华公主踏入殿门,她的笑容明媚张扬,眉宇间彰显着公主特有的尊贵和傲气,只是看着就觉得心里敞亮。
  “阿姽见过曾祖母。”
  荣华公主笑盈盈行礼,太皇太后眼中笑意加深:“快起来吧,你之前得了你父皇的别苑,好不容易能出宫玩,怎么没几天就回来了?”
  荣华公主起身,笑着凑到太皇太后身边,她坐在绣墩上,握着太皇太后的手。
  “自然是想念您啊~阿姽以往住在宫里,虽说课业繁忙,却也能每日都来向曾祖母请安,这几日出去住,一时竟有些不适应。”
  她歪头,像是有些不好意思。
  “这不,我索性就回来见您啦。”
  太皇太后失笑,她摇摇头,拍了拍荣华公主的手,眼神落在了跟着荣华公主身后的婢女身上。
  荣华公主的婢女如心手里捧着一个白瓷瓶,瓷瓶里插着几株杏花。
  荣华公主笑眯眯地说:“父皇赏我的别苑里有一片杏林,近日杏花竟相开放,我看这些杏花绚烂多姿,就想让曾祖母也看看。”
  太皇太后听后脸上笑容加深,如心很有眼色地上前几步,太皇太后身边的夏嬷嬷连忙伸手接过瓷瓶,亲自捧在太皇太后面前。
  瓷瓶里插着的花枝明显是精心选择过的,粉嫩的花朵开的极为艳丽,花瓣舒展的姿态清丽脱俗,花蕊微微颤动着,散发着幽幽香气,恍惚间仿佛看到了阳春三月的绚烂景色。
  太皇太后的心情极好,她欣赏了一会后,就让夏嬷嬷放在旁边的紫檀矮几上。
  恰在此时,有小太监过来低声禀报,说早膳备好了。
  荣华公主自然也听到了小太监的禀报,她立刻用轻快的语气说:“啊呀,看我来的多是时候,曾祖母,我大清早就回来了,点心都没吃上一口,您就收留我吧。”
  太皇太后轻笑起来,她就喜欢荣华公主身上这种爽利,她笑着说:“你这丫头,也忒精了,行了,少不了你一双筷子。”
  话音落下,立刻就有婢女上来为荣华公主摆放碗筷。
  太皇太后用的膳食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御膳房为了照顾太皇太后的牙口,做的东西大多以软绵为标准,也不敢放太多调料,入口颇为清淡。
  太皇太后担心荣华公主吃不惯,就想让夏嬷嬷再去御膳房要些吃的。
  荣华公主却道:“不用那么麻烦了,曾祖母这里的膳食虽然口味淡了些,却胜在鲜美,完全将作料本身的味道体现了出来,吃着也挺好的。”
  太皇太后莞尔,就不再说什么。
  食不言,太皇太后的年纪大了,虽然吃的少,但吃的极慢。
  一顿早膳花费了大约两刻钟,吃完早膳,撤了桌案,上了春茶,荣华公主坐在太皇太后身侧,笑吟吟地开始讲述着别苑里的趣景和花会时发生的事。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可谓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荣华公主说的景色于太皇太后来说,也不算什么。
  老太太只是喜欢曾孙女身上那股鲜活劲,听着女孩轻快的言语,仿佛自己也跟着年轻了起来。
  太皇太后笑吟吟地听着,在荣华公主吃茶润喉的瞬间,冷不丁开口:“说了半天的花会,除了在花会上,你可有再见到其他什么有趣的人?”
  荣华公主心里微微一颤,面上却一如既往,没有丝毫变化。
  她笑着说:“正要和您说呢,镇国公府家的阿宁回来了,我昨日见了一面,几年没见,真没想到她变化那么大,居然比我还高一头。”
  太皇太后仿佛来了兴致:“哦?那丫头长高啦?”
  荣华公主点头:“是啊,比我高一头呢,跟着镇国公舞刀弄枪的,据说战功累计到校尉了。”
  太皇太后脸上的笑容略微淡了些:“女孩子家去舞什么刀枪?镇国公也太疏于管教了。”
  荣华公主垂眸,继而笑吟吟地说:“您说的是,要不让阿宁继续进宫陪我吧~有您教养,阿宁一定会变得知书达理、贞静娴雅的。”
  太皇太后看了一眼曾孙女,露出微笑:“阿姽长大了。”
  能不动声色地接她的话,又立刻能想出不错的理由来搪塞她,她这曾孙女真是不错,看来读书没读傻。
  荣华公主闻言露出羞涩的笑容:“阿姽为楚朝公主,自不敢有分毫松懈。”
  她脸上的笑容从一开始就没变过,带着贵女独有的骄矜和烂漫,仿佛随意似的说:“而阿宁上面无人教导,又出身不足,怎可与我相比。”
  太皇太后绝对不会亲自教养一个舞刀弄枪的公府庶女,镇国公府没有名正言顺的女主人,谢宁无人教养,还可能被封为宗室。
  太子娶妻自然不会娶无教之女,种种条件和因素综合起来,荣华公主连消带打,试图让太皇太后明白,谢宁并无入宫之心。
  太皇太后淡淡叹息:“你和她的感情倒是挺好。”
  这么多年没见,荣华居然还帮谢宁说话。
  荣华公主微微垂头,她抬手抚了抚耳边的发丝,依旧笑容得体:“我和她毕竟也有生死之交,纵然分离多年,可最初共面刀兵和叛乱时,终归是她站在我身侧,从未退却。”
  听到荣华公主如此说,太皇太后沉默不言。
  当年重景帝登基时,朝内发生动荡,被废为李庶人的李皇后和她所出的齐王谋逆,暗中害死了上任皇帝宣明帝,并试图围杀当时尚为太子的重景帝。
  重景帝当时下落不明,如今的太子,当时只有十一岁的祁昭阴差阳错躲在了隐秘之处,东宫内只有六岁的荣华公主以及谢宁。
  叛军围困东宫,试图寻找下落不明的重景帝。
  东宫嬷嬷本来试图带着公主逃跑,□□华公主却厉声拒绝:“我为太子女,岂可抛弃东宫卫士,独自求生?”
  她带着仆从和卫士亲自站在东宫墙头督战,稳固东宫两卫兵马士气,拒叛军于宫墙之外。
  谢宁手持短剑,始终随护于公主身侧,不曾退后半步。
  正因荣华公主于动荡之际挺身而出,亲自督战,功不可没,所以才以稚龄加封荣华这一尊号,并颇受重景帝的喜爱。
  而谢宁也因此得养于宫中,由皇后亲自教导,直到五年前皇后病逝,这才随镇国公前往边疆。
  知道这段内情的人并不多,但太皇太后并不在此列。
  想到当初宣明帝去世时的心痛,太皇太后发出长叹息,她拍了拍荣华公主的手背,轻声说:“既然她当年就很忠心,体谅上意,那就希望她今后能一如既往。”
  荣华公主唇角迅速下撇,但马上又扬起,她微微抬头,一双黑色的眸子明亮极了。
  她的声音轻柔明快:“曾祖母,我和阿宁向来亲近,有我在,您就放心吧。”
  太皇太后闻言笑了起来,也罢,小辈自有小辈的福气,她都一把年纪了,何必管那么多?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笑着说:“对了,我昨日宣了你大姑姑和临川姑祖母,还让她们带了你表妹和表姑来,你且看看吧。”
  荣华公主听后心思急转,她之前还在懊恼没见到临川姑祖母家的卢大娘子,也还没向太皇太后撒娇痴缠,太皇太后居然已经宣她们觐见了?
  难道太皇太后知道她的想法了?怎么可能?她会怪罪太子兄长,恼怒阿宁吗?
  荣华公主心中忐忑,脸上却流露出欣喜之色:“啊呀,大姑姑和临川姑祖母要来吗?阿姽之前还下帖子给临川姑祖母和堂姑,却无缘得见,很是懊恼呢。”
  荣华公主和太皇太后说了一会话,就有太监来禀报,说阳和公主携小郡主过来拜见。
  太皇太后笑着道:“宣她们娘俩进来吧。”
  荣华公主起身,从太皇太后身侧离开,站在下首。
  没一会,一个身穿公主品级礼服的女子缓缓进来,她身边还跟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女孩穿着粉色短衣,下身穿着淡绿色褶裙,胸前挂着金项圈,秀雅中透着一抹富贵。
  这就是阳和公主和她的女儿。
  阳和公主是宣明帝的大女儿,被宣明帝指给了扬威伯世子陆珏,夫妻成婚十余年,育有两子一女,日子过的和顺美满。
  可即便如此,阳和公主带着女儿进宫,依旧十分谨慎,生怕触了太皇太后的霉头。
  如今进宫一看,呵,荣华公主竟然也在,阳城公主顿觉这时间将万分难捱。
  毕竟……
  谁让她的母妃,当年的孟淑妃跟着李皇后一起谋反呢?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主角的确是公主啦,但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

  ☆、宗室女

  阳和公主的母妃是先帝宣明帝的淑妃。
  孟淑妃和李皇后合谋,虽然在最后关头见势不妙立刻倒戈了,却也死于那场政变之中。
  阳和公主觉得当今重景帝没借故削了她的封邑和俸禄就很不错了,至于太子妃之位?
  不不不,扬威伯府没这个兴趣,真的没兴趣!
  “阳和见过祖母。”
  阳和公主带着身边的女儿向太皇太后行礼。
  太皇太后满面笑容:“起来吧,你许久不进宫了。”
  阳和公主起身后笑着说:“只是怕扰了祖母的清净。”
  荣华公主站在旁边,阳和公主见礼完毕后,她上前向阳和公主行礼:“荣华见过阳和姑姑。”
  “快别做这些虚礼。”阳和公主可不敢让荣华公主真的拜下去,连忙上前扶起荣华公主:“前儿听说皇兄赐下一座别苑,我还以为你在别苑踏春呢。”
  荣华公主笑着说:“之前倒的确在别苑赏花,只是荣华想念曾祖母,今日就回宫了。”
  两人谈笑了几句,这才落座,这次荣华公主并未坐在太皇太后身侧,而是坐在了阳和公主下方。
  太皇太后笑眯眯地看着姑侄聊天,她扫了一眼跟在阳和公主身后的女孩。
  “这是你家大女儿吧?”
  阳和公主立刻笑吟吟地说:“回祖母,这丫头虽是我和世子的长女,但陆家这一辈女孩颇多,按照序齿排下来,她正是五娘。”
  听到说起自己,跟在阳和公主身边的陆五娘立刻出列行跪拜礼,她开口,声音平稳,口齿清晰:“五娘见过太皇太后,见过荣华公主。”
  太皇太后微微点头:“赏。”
  站在身侧的夏嬷嬷立刻端着盘子上前,陆五娘看了一眼自家母亲,得到首肯后才收下盘子上放的盒子,同时再度拜谢赏赐。
  这算是太皇太后第一次正式见阳和公主的女儿。
  虽说公主女自然是郡主,可实际上阳和公主身份多有尴尬之处,她有一个谋逆的母妃,虽然淑妃最后倒戈了,可从太皇太后和重景帝的角度来讲,依旧不待见阳和公主。
  所以即便陆五娘有八岁了,却也没得到朝廷的封赏,只是陆家的五娘子。
  阳和公主深知宫中对自己不待见,也从不曾上书为女儿请封,逢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