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之婳-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大娘子飞速说:“再有两个月,御史中丞家的女郎就要入宫为良娣了。”
吴氏听到这句后眼中闪过一道冷光,她喘着气说:“我要好好查查身边的人。”
吴大娘子连声道:“我回去和阿娘说一声。”
等吴氏的姐姐离开后,吴氏简直坐卧不宁,一个劲派人打探太子在书房忙不忙。
太子那边正接了前线战报,说明远伯已经从西川潇潇洒洒地回来了,谢宁和云澜都立了不少功劳,可以说是赚了满盆满钵。
这边太子就听陈太监说太子妃似乎想找他说话。
太子心情不错,既然明远伯跑回来了,那就说明月氏那边的局势稳了,等镇国公再发力打一波,大小勃律恐怕就会认怂,战事控制在三个月完事,简直是最完美的状态。
太子收了奏折,晃悠到后面。
一见吴氏,太子吓了一跳,怎么大半天不见,吴氏的脸白成这样了?
吴氏屏退伺候的人,直接跪在太子面前,将事情一说,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事绝对不是她泄露的。
太子听后表情很微妙,他亲自扶起吴氏,小声说:“我知道。”
吴氏:哎?
太子无奈道:“是阿姽自己放出的风声。”
吴氏:“………………”
太子说:“她这些日子真是长进了,还找了外援,用这个消息扰得满城风雨,还压下了明远伯和镇国公无军令而私下串联的事,将种种中伤和矛盾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吴氏听后忍不住嘶了一声。
“那父皇知道这事吗?”
太子轻笑起来,语气中透着赞赏:“父皇刚开始的确不知道,但后来流言传成这样,父皇怎么可能不知道,阿姽和父皇谈了谈,父皇很满意阿姽的成长。”
吴氏听后表情很奇怪。
皇家的公主真是与众不同啊,对于女儿家再重要不过的婚事,对公主来说可能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吧。
吴氏长出一口气,由衷佩服起来。
她说:“公主也不容易。”
太子柔声说:“这一辈就我和阿姽两个,阿姽是我的左膀右臂,有些事她不方便和我说,你若有闲暇了,多和阿姽聊聊天。”
吴氏一愣,她惊讶地说:“可是公主前天就出宫去别苑了,这……”
太子淡定地说:“那你就和太皇太后说一声,也去别苑转转。”
他的语气很温和:“宫内规矩多,但是宫外不同,你入宫也有一个多月了,虽然上次我送你回府和吴夫人见了一面,可也没留多长时间。”
吴氏听出太子言下之意,顿时心中一热。
入宫前她就知道太子心中有人,嫁给太子时心中不是不忐忑的,可是身边这个男人并没有因此排斥自己,还对自己关爱备至。
身为太子,他能做到这一步,她知足了。
吴氏轻轻嗯了一声,笑的特别灿烂美丽:“好,那我就去找阿姽说话。”
有了太子的话,吴氏心中底气足了很多,哪怕未来太子身边还会有良娣良媛,吴氏也不心生担忧了,荣华公主说的没错,她才是太子妃,只要太子信她,她的位置就稳如泰山。
宫外的风言风语自然不会传到太皇太后耳朵里,吴氏用的是关心荣华公主在宫外吃住是否舒适为由,施施然出宫了。
荣华公主听说吴氏来看她,还有些惊讶。
她对身前的人说:“难道太子阿兄已经如此信她了?让她来和我传话?”
林晞淡定地勾着面前的情报单子,他说:“不可能,也许殿下只是让公主帮忙安抚一下太子妃吧。”
荣华公主撇嘴,她道:“去个人,和弘毅侯府说一声,请吴夫人来别苑吃蟹。”
林晞无语地看着荣华公主:“公主,您真是……”
荣华公主挑眉,她嘴角噙着笑:“我怎么了?我如此善解人意,想必太子妃一定很开心。”
林晞曼声道:“您若真善解人意,不妨给我放两天假,我还要温书呢。”
荣华公主笑吟吟地说:“这可不行,太子阿兄还要你整理情报呢。”
说着,她若无其事地拿起了应该呈交给太子的情报册,啧啧称奇:“万万没想到,宫中内侍太监的老底都要被你掀光了,我说阿兄的消息为什么这么快,原来宫里的太监都是他的人。”
“您想多了。”
林晞解释说:“这是太子自己做的功课,还是陛下交代的,太子做了开头,后来找我补充后续,可即便如此,对于宫中一些老人,我们还是没资料,那些都是陛下的人。”
荣华公主若有所思:“我是不是也要注意一下宫女的资料。”
林晞提醒荣华公主:“您终究要出宫的,宫里留太多关系,对您不好。”
荣华公主等的就是这句话:“是啊,所以我留着你这条线就足够啦~”
林晞:“………………”
正说话间,如心过来禀报,说太子妃过来了。
荣华公主只能打起精神:“我去看看太子妃,你这边整理完了就自便吧。”
林晞嗯了一声,等荣华公主离开书房,他才慢慢放下手里的册子。
他摩挲着手上册子的封页,神情变幻莫测起来。
☆、第60章 有孕
半月前; 林晞被荣华公主找上门,说要将和亲的消息传遍满京城时; 他不是不震惊的。
能将自己也利用上,荣华公主为了暂时摆脱婚事,也算是用尽手段了。
犹记得荣华公主脸上自嘲的样子:“我和阿兄不同,阿兄身边有诸多人手; 而我只有我自己。”
因着这句话; 触动了林晞心中的柔软之处。
就好像他明明有父亲有妹妹,却还是住在空荡荡的定国公府; 成为孤家寡人一个。
他是林家直系仅有的男丁。
林晞因着这一丝同病相怜,再得到太子的首肯后,就跑过来帮荣华公主搞事了。
荣华公主的目的很简单:“父皇是绝对不会同意我入道的。”
林晞也告诉公主:“我帮您传消息这事是瞒不住的。”
荣华公主觉得可以绕个圈子:“先传出去; 等父皇问了; 我去找父皇。”
荣华公主明显深思熟虑过了:“就说我担心阿宁; 也担心边疆战事。我不懂朝堂博弈; 只知道前方将士战斗时,不管功过是非; 朝廷必须要稳。”
“明远伯的自辩折子还没送过来,御史台就蜂拥弹劾他; 这成什么样子?明远伯还在前线征战; 朝廷不能在这时候拆台。”
荣华公主的理由简直正的不能再正。
“与其让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明远伯身上,不如聚焦在我身上; 反正父皇不可能用我和亲; 不对; 父皇是根本不可能同意和亲的事,不如趁机转移大家的视线。”
林晞听到这里人不住想笑:“顺便让您的威名远播,再以避风头的名义入道逍遥吗?”
荣华公主也笑了,她笑眯眯地说:“我这主意如何?”
既然荣华公主全都想好了,林晞为什么拒绝呢?
于是他就挽起袖子帮荣华公主将和亲的事传遍了京城。
如今事情差不多了,林晞抖了抖手里的册子,有些心不在焉。
经过这一番乱传,将来公主的婚事更麻烦了。
公主她……
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夫婿呢?
这个问题也是重景帝在考虑的。
在得知女儿是为了转移朝臣视线,以减轻前方将领的压力时,重景帝心中非常欣慰。
这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和满足无以言表,然后重景帝很自然地想到了婚嫁的问题。
太子大婚了,阳晴公主也嫁出去了,鲁王即将成婚,接下来就是他的女儿荣华公主了。
荣华公主年方十五,翻年就是十六了,是时候定亲了。
想到这里,重景帝唤来太子,询问女儿有什么可心的人没。
太子想起自家胞妹的骚操作,淡定地说:“儿臣看她最近和林晞聊的比较投契。”
提起林晞,重景帝一愣,慢了半拍才回神,对哦,林晞是定国公府的世子,在军中也有一定影响,若是女儿嫁入定国公府……也不错嘛!
太子看着重景帝露出思考的表情,就知道这事有戏。
不过他毕竟没和妹妹通气,生怕妹妹不同意,太子就说:“只是林晞还在读书,好像打算明年下场考试,我琢磨着阿姽的年纪也等得及,不如看看明年林晞下场考的怎么样。”
“虽然本朝驸马不担任朝中要旨,但阿姽饱读诗书,若是驸马满肚子草包,和阿姽没什么可说的,想来阿姽也没法和驸马过下去……”
太子的理由冠冕堂皇,并成功说服了重景帝。
重景帝心中有了成算,也就不着急了。
随着京城中的流言愈演愈烈,边关大捷的战报一路进京,大小勃律果然认怂,吐蕃俯首称臣,并打算年底派遣使者进京朝拜。
重景帝大喜,正好鲁王即将成婚,重景帝就发了旨意,迁鲁王为云郡王,婚后前往幽州,世镇安东。
新出炉的云郡王以将来回京之日遥遥无期为由,趁着大婚之日,他直接在京城里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云郡王不仅将自己过去认识的三教九流小伙伴们全都招待了一遍,还诚恳地邀请他们一起去幽州。
云郡王的大手笔非常成功地吸引走了京城人家的注意力,倒是变相地帮荣华公主减轻了压力。
荣华公主也参加了云郡王的婚礼。
只不过她当时在后院看新娘子,靖侯的小女儿是个言辞温婉性格腼腆的人,荣华公主打趣了几句,郡王妃就脸色发烧,再也不肯抬起头了。
婚礼结束后,荣华公主坐车离开昔日的鲁王府。
在车子走动的瞬间,她掀开车帘,回头看去。
车马喧嚣,宾客满棚。
她有种预感,以后将很难再见到鲁王了。
云郡王成婚三日后,辞别重景帝,带着新婚妻子离开了京城。
太子亲自送云郡王于城外十里地,荣华公主不欲让太子为难,就没亲自去,却派遣了如心送了不少财礼。
云郡王拜别了太子,遥遥看着巍峨的城墙,露出一丝怅惘的笑容。
从此天高海阔,京城的一切就和他没关系了。
云郡王走后,整个京城都安静了下来。
内务府连着办了三场婚事,婚事结束后,内务府彻底累趴下了。
重景帝似乎也知道大家都累了,于是今年的中秋佳节就不打算开大宴了,他表示中秋节本是家人团聚之节日,朝臣们都可以休假三日,回去和家人好好过节。
荣华公主自然是要入宫过节的,不过这次中秋佳节注定过不安生。
中秋,吃双黄月饼,宫里人吃饭都是分小碟,每样装一点,尝个味罢了,有宫女将分切好的双黄月饼送到太子妃身前。
吴氏正笑着和荣华公主说话,看到上月饼了,也没让宫女伺候,直接捻起一块放嘴里,吃下肚后还笑着对荣华公主说:“我小时候在南边过节,南边的月饼都是酥皮的。头一次跟着母亲回京吃月饼,看这边的饼皮和南边的不一样,还很奇怪呢。”
荣华公主从没去过南方,听吴氏这么说自然很好奇,她就连声问:“那边的酥皮好吃吗?”
吴氏点头:“入口酥软,就是馅料可能比这边稍甜些。”
皇室人口简单,今日中秋家宴只有重景帝,太皇太后,太子,太子妃吴氏以及荣华公主五个人。
本来人就少,若是再分开,这家宴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重景帝也没让人摆屏风,而是摆了个圆桌。
太皇太后坐在最上手,重景帝和太子一左一右,吴氏挨着太子,荣华公主坐在重景帝下边,这样吴氏和荣华公主正好凑一起。
两人说话声音虽然不大,但桌子小,坐在荣华公主身边的重景帝自然听到了。
身为皇帝老子,想吃南边的月饼,那还不简单?
于是重景帝就对蔡太监说:“去御膳房那看看,有会做南边月饼的厨子没。”
吴氏听了连忙起身拜谢,荣华公主抱着自家亲爹的胳膊嘴巴甜甜地说:“谢谢父皇~”
重景帝心情愉快,抬手让吴氏起来,还笑着说太子:“太子妃想吃什么就让人去采买,别太节俭了。”
太子笑着应了,吴氏心里泛甜,太皇太后看着一家和和睦睦,心里也高兴。
就在此时,吴氏为了掩盖脸上的燥意喝了口鱼汤,再然后……就没然后了。
厨子没来,倒是太医隆重登场,摸了摸太子妃的脉搏,向皇帝一家子道喜:“这是喜脉。”
重景帝大喜,太皇太后大喜,太子大喜。
吴氏还没回神,荣华公主虽然也高兴,却是第一个回神,看着三个开心地似乎忘记了太子的长辈,只能让蔡太监给太医包了个大大的红包。
蔡太监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没等重景帝开口就去包金元宝了。
重景帝也没在意,他不断点头,脸上全是喜意,看着吴氏的表情极为满意。
“很好,非常好,昭儿,既然吴氏身体重了,你就陪她回去休息吧。”
太子心里也高兴,不过面上还是要装装样的:“她只是刚有了,父皇和皇祖母这边……”
太皇太后连声道:“你这孩子,平时怪精明,怎么现在犯蠢了?还不快回去?家宴何时开不行?我还等着明年家宴再多口人呢!”
太子这才嘿嘿笑了,他扶着吴氏回东宫,尽管中秋宴没吃好,但重景帝和太皇太后都很高兴。
荣华公主也表示要回去给没出生的小侄子抄两卷经书,希望他能平安降生。
宫中终于有怀孕的人了,这意味着将有新生命降生。
吴氏回东宫后才回神,她和太子温存了一会,然后就被当头一棒了。
她有孕了,自然不能和太子同房。
正好时候也差不多了,御史中丞杨家的女儿也可以进宫了。
看着伺候的宫人将太子的日用品全都搬出去,吴氏心中五味杂陈,之前的狂喜消失的一干二净。
太子妃怀孕两个月,杨良娣入宫和张良媛入宫,再过半个月,之前定好的三个侍妾也全都被抬入了东宫。
看着东宫后院瞬间被塞满了好几个院子,吴氏再也忍不住了,顿时吐的昏天黑地。
☆、第61章 有点过了
中秋过后; 荣华公主早早搬出了皇宫。
楚朝再度迎来大捷,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