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明上河图 >

第96章

清明上河图-第96章

小说: 清明上河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要会帐走人,却听得邻座不远有人道:“别的也罢了,西夏那边在调兵遣将,蠢蠢欲动,熙河那边原本没有什么驻军,枢相们没有办法,只得让关师古领兵回镇熙河,这样一来,咱们大宋禁军只能回缩后撤,想从潼关一步步打下东京的打算,已经落空了。”
    这件事正是费伦关心,不由得凝神细听。
    说话的那人显然是熙河人氏,话一出口,店内旁人立剔停住话头,只看着他发呆。
    这人也很是得意,当即先咳了两声,又接着道:“我就是渭州人,打从过了年,夏人就集结大兵,听说十二军司集结了五十多万,大半是骑兵,虎视眈眈,正对着咱们熙、渭、原、镇德军等地。他们在关南和咱们打了几十年,现下说要恢复神宗年间的失土,看这情形,稍有不对就要大打出手。”
    说到这里,原本的一点得意之情荡然无存,皱眉咬牙跺脚叹气。只道:“刚消停了几年,这些党项人又不安份,偏生在这个时候捣乱,当真可恶!”
    潼关用兵,荆襄用兵,准西江南用兵。太原之围耗时日久,朝廷拼尽全力。现下总算是把金人逼的左支右拙,处处起火冒烟,打下太原云中,则关陕再也无优,甚至占据形胜之地。虽然能和关陕配合,几路出兵,危胁真定大名,直接断女真人的后路。
    而此时此刻,夏人却如猛虎出柙,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要来趁火打劫了。如此一来,势必打乱了宋朝的军力部署和原有的计划。这小小铺子里虽然全是平头百姓,这些年来听多见广“比土里刨食的乡下农人到底要懂的多,一想到党项人地举措可能使得朝廷顾此失彼左右为难。
    各人都是心情沉重。
    费伦比较常人更觉焦燥,对外军情谍报原就是他的差使。只是这两年多来,行人司由百余人扩充到过千,金夏两国都用重金收买了不少中低级的官员,还开设了情报站点,就地收集,只是诸多消息如流沙一般繁密,却多半不关于真正上层的核心机密,而想打入夏金两国的上层来收取情报!又何其困难。
    前次谣言攻讦,行人司只是知道此事,消息的源头和目地,一时半会却查察不到。而此次夏国调集大军,直到熙河境外,还是由着边境堡寨地守兵报上枢密后,行人司这才知晓。
    两件事一出,费伦知道兹事体大,自己失爱于皇帝也还罢了,影响朝中大局,纵然皇帝不加责罚,在种极薛强等人面前,也势必没有颜面挺直腰板说话了。
    一想到此,再也没有心思在这小店里耽搁,急忙会帐,临出店门时因这店铺门首狭小,他又太过心急,不提防一脚踩在门首处一妇人脚上,听得对方“哎呀”一声,费伦急忙拱手致歉,只道:“在下鲁莽,大嫂要紧么?”
    那妇人看起来三十来岁年纪,容颜秀丽,满头青丝已经白了小半,适才众人议论时事,她也只是楞征发呆,并不插话,所以费伦也不曾在意门边就坐了一人,此时被他重重踩了一脚,那妇人脸上痛苦之色一掠而过,却是露出笑容,柔声答道:“并不要紧,军爷有事请行。”
    费伦心中着急去见皇帝,也不多说,只努一努嘴,他身后下属立刻上前,取出一吊钱放在桌上,向着妇人粗声道:“这位大嫂,拿了钱去看看跌打医生最好。”
    那妇人见他粗鲁,皱一皱眉,挥手将钱扫至一边,虽是面带笑容,语气却是坚决,只道:“并不曾真伤着些许,不必如此。”
    她衣着虽然朴素简陋,身上也没有什么值钱首饰,费伦等人只道是小门小户出来探亲访友的丛娘子,对方如此做态,应答间从容得体,显然不是寻常村妇所能,不由得都上了心,均拿眼去看她。
    各人眼光扫视,这妇人也不在意,只是将眼帘略为合拢,不与各人对视。
    这一瞬间,费伦只觉得对方虽然并不是二八少女,而且脸上不施粉黛,却仍然美艳动人,自有一种寻常女子难得的气质。
    他看的发呆,对方大是不满,从鼻孔里冷哼一声,费伦老大的脸红,眼睛余光扫过,只见桌面上摆放纸张,上面隐约写着:“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弱。见此大号令,不能妄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
    仓猝之间看不真切,只胡乱说道:“大妓原来尚会写诗,失敬。”
    见对方不再理踩,费伦心中尴尬,不再多说,只得带着从人鱼贯而出。适才奉命给钱的那部属还老大地不高兴,口中嘀咕道:“好大架子么,看她那样穷困潦倒,怎么一吊钱还不放在眼里么。”
    “不要胡说。”
    费伦神情郁郁,摆手道:“她必定是南渡流离,家业败坏,看气质神情,必定是官宦人家的娘子。”
    说到这里,他神情一变,对着众人斥道:“凡事都要留心,我怎么教你们地?别的不知,她桌上的诗稿,还有说话的口音是开封官话,听不出来么?”
    被他如此训斥,各人知道费伦最近心燥,均是吓了一跳,均道:
    “属下们知过了!”
    费伦又横众人一眼,终骑上马去,带头往皇宫方向而去。
    他是奉上命差遣办事的大员,并不需要对任何部门负责,行人司表面上归枢府统管,其实不过是公文往来罢了。到得宫前已是艳阳高照,二月中地天气要么冷酷如冬,要么就是热气袭人,恍然初夏,费伦一路急行过来,只觉得额头上汗水淋漓,这一身棉袄穿在北方时还成,等回到了长安,已经觉得有些闷热。
    守门的郎官拿得费伦的鱼符信牌,直入内宫禀报,过不多时,便有内侍省的几个小宦官出来,向着费伦拍手笑道:“费将军可回来了,官家早起时还在念叨。”
    不等费伦示意,立刻有人上前,将几吊铜钱送将过去,口中只道:
    “请几位小公公喝茶。”
    几个小太监笑的合不拢嘴,他们等闲不敢收外臣的馈赠,倒是费伦这样的天子近臣没有什么忌讳,时不时打赏一番。
    当即都向费伦笑道:“官家早朝后练习了一会骑射,现下刚用了早膳,现下正往清漏阁去,已经有人前往禀报,将军随咱们先进去,不必再宫外等了。”
    费伦微微一笑,知道这也是小小照顾,这样一会皇帝知道他来到而传见时,自己可以即刻就到,省了不少等候的时间。
    当下信步而行,随着几个宦官往大殿右侧地清漏阁而去。他本人就是御带器械的皇帝侍卫,并不需要班直侍卫们的检查,身上的佩剑也无需解下,沿途行走时,过百名站在明里暗处地侍卫们面露微笑,熟识的还拱手行礼不提。
    待到了阁外,却见折彦适环甲佩剑大步迎上前来,两人相视而笑,费伦抢先问道:“官家今日心绪如何?”
    折彦适面露诧异之色,他们几个人都跟随赵桓多年,极受信重,象这样刻意打听皇帝情绪地事,对费伦来说完全没有必要c见他如此,费伦摇头苦笑,只道:“最近行人司屡屡受挫,一会官家斥责时实在下不来,五郎可不能坐视不理。”
    “这说的哪里话。”折彦适皱眉道:“官家不是拿人发作出气的人,况且过不在你,又何须如此。”
    费伦犹自苦笑,折彦适略一犹豫,便道:“官家刚进了阁内,召见朱大人说话,听说你来,必定要见的。”
    “哦?如此最好。”费伦神情转为轻松,这朱大人就是秘书少监兼侍经筵的朱震,有名的经学大家,皇帝在召见这样儒臣的时候,都是客气到如临大宾,断然不会当着朱震的面发作他,而解释过后皇帝怒气少息,自然可以从容请罪认错。他倒不是胆小怕事,只是觉得这两年来辛苦做事,却屡负皇帝所托,心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惭愧和惶恐,以致如此紧张。
   
第八十四章 君臣协力


    两人没说上几句,只见阁内匆忙跑出一个内侍,在阶上叫道:“官家传见费伦。”
    “费伦在此。”
    见他大呼小叫,费伦急忙上前,答应一声。
    那内侍一打眼看到费伦,脸上已经带出笑来,急忙弯腰躬身,将费伦往着阁内左厢引去。
    此阁是赵桓召见官员处理政务之所,虽然不是正殿,却也是堂皇高大,阁分五间,除了赵桓每常办事见人的左厢,其余各间也有不少翰林学士或是中书舍人知制诰在偏殿侍候,等候皇帝咨询备问,正堂侧墙上,挂有地图,其下沙盘上营盘城池林立,标识明白,有几个枢密院的参议随时顾问,向皇帝解释各地的战局。
    看到费伦进来,阁内诸人都有事在身,况且皇帝在侧也不便行礼,便各自向着费伦微笑点头,以示友好。
    费伦知道这阁内日常办事的官员非比寻常,虽然官位都是中下级的小臣,其实权势极大,也极受皇帝信重,当下也不敢怠慢,也是点头微笑,还礼不迭。
    待到赵桓所居侧室门前,他停住脚步,略整一下仪容,然后大步而入。入内之后,也不及细看,只在赵桓每常坐定的座椅之前,从容跪下,一面行礼,一面大声道:“臣费伦见过陛下。”
    “哦,是费伦来了,起来坐下吧。”
    费伦一面起身,一面只觉得赵桓声音如常,并没有什么愤怒的感觉,当下放下心来。
    起身之后,却只见阁内不止是朱震一人,在皇帝身体右侧,还有一个青年官员。身着紫袍,手中却拿着几份文书。正在低头阅读。见费伦瞧向自己,便微笑致意。费伦也急忙还礼,此人就是签书枢密虞允文,普天之下谁不知道,此人最得皇帝信任,诸多机密军务。连几个枢密使都不知道,此人却是参与其中。
    他一面向着虞允文点头致意,待内侍送来椅子,便小心翼翼坐下,刚一坐定,就听赵起缓缓说道:“朱卿。你的奏议朕已经知道,此时建国公尚且在襁褓之中,再过几年出来讲书,朕一定选卿为讲官,现下就不必多说。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儿,立什么皇太子!”
    费伦吓了一跳,知道这朱震今日求见,原来又是提及立皇太子的事,便急忙扭头去看皇帝,只见赵桓虽然皱着眉头,倒没有什么怒色。
    朱震却不象费伦那样,顾忌着赵桓情绪。等皇帝说完,便又以自己的思路答话道:“建国公虽然年幼,不过史书上常有皇长子一降便立为太子的,此时天下战乱不休。长安及各地又有很多传言,臣以为。为安天下计,还是早立太子最好。”
    赵桓摇头苦笑。
    他地儿子,他当然喜欢。如果前世感情失败,今世女人唾手可得而不论感情的话,他地骨血,他自己的亲生儿子,仍然是他的感情寄托。
    自从赵敦降世后,赵桓公务之余,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逗弄儿子,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从哇哇啼哭的小儿,到可以蹒跚行走。
    而与时同时,天子的家庭又不能与寻常百姓相比,这个儿子一落草,就受到了全天下地关注。赵桓在东京为皇太子时,有两子一女,只不过东京陷落,几个孩子都是自小娇生惯养,哪里受得了几千里颠簸的痛苦,几年时间先后夭折,如此一来,赵敦就是整个宋朝皇室嫡脉的唯一继承人,其肩上承担的重责,已经不是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儿可以承受。
    赵桓知道,以他一已之力,并没有可能在短期内改变亲亲相传的封建法统,也不可能转帝制为共和,虽然他常常以百姓般地慈父眼神和作法来疼爱这个儿子,心里更是明白,赵敦再过几年,就要负担起他该负的责任。
    而此时此刻,他宁愿让儿子多享受一点童真乐趣,而不是如真正的赵氏皇族,自小生活在龚笼里。
    有着这样的心思,按惯例封长子为建国公后,赵桓就再也不肯更进一步,封赵教为皇太子,纵然是能在安定人心上有着助益,而他雅不愿将这种权衡天下度量利弊的权术,用在自己儿子地身上。
    扫一眼满脸倔强之色的朱震,赵桓心里明白,虽然对方不过是个秘书少监,品位不高,确又是侍经筵的讲官,按惯例可以向皇帝进言而不受斥责,而朱震本人又是经学大家,将来宋史儒臣传里必定会有他一个,这样的人,是不可以用权势威压斥责,或是用行政的手段来打击的。
    纵然是威名赫赫的学习班,对这样的大儒正臣,也是起不到什么恐吓地作用。
    “唉……”
    赵桓难得的叹一口气,苦笑道向朱震道:“卿的意思朕明白毛,且再过些时日,如何?”
    身为帝王,如此说话已经等若同意,朱震虽然是饱学大儒,也不为已甚,当即跪下一礼,道:“是,陛下既然如此说,臣不敢再言。”
    “好,你退下吧。”
    “是,臣告退。”朱震伏地一礼,起身退出。
    他虽然劝说得赵桓立太子一事,脸上却并没有什么欢欣之色,亦不向费虞二人招呼,就这么告退而出。
    看着朱震从容退出,赵桓却是一笑,随口道:“儒臣们也是分真儒和假儒,有的人满嘴孔孟,为地却只是他自己。歪曲经义,来卖他私货,这样的人,朕很不喜欢。朱震这样地,没有治世之才,身边也不能缺乏,敢顶君主,敢说实话,没有浩然正色,不成的。”
    其实赵桓心里明白,朱震适才有些意犹未尽,便是在立太子之余,想请自己立后,以杜绝天下人的闲话。只是对方是饱学大儒,立后又与立太子不同,是标准的帝王家事,所以朱震犹豫再三,终于还是不曾提起,转身退走。
    他这么感叹,虞允文也是正经的儒学弟子,听也只是一笑,费伦却是老大的不自在,当即起身道:“臣有负陛下所托,原本以治世之才自诩,现下也绝不敢当。还请陛下重重治罪,臣愿意交卸下行人司的差遣,去好生读两年书。”
    “糊涂!”
    与费伦对答,赵桓却不象如对朱震时那般客气,只待他说完,便顿脚斥责。
    “是,臣糊涂无能。”
    “不,不是你的过错,也不是你糊涂,朕的意思你不懂,你也不敢想,所以朕刚刚有感而发,其实说的就是你。”
    赵桓站起身来,到得费伦身前,目视着这个穿着普通禁军棉袍,满脸疑惑不解之色的近卫心腹将军身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