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悍戚 >

第465章

悍戚-第465章

小说: 悍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不得兄长放心大胆的委派荀谌出任冀州刺史的职务,原来有沮授接手,倒是令人感到惊喜。

    论才干,沮授的能力无需质疑。

    他的才学和能力,非但不逊色于荀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前,沮授一直不肯出山,和田丰在燕京书院中出任山长的职务。刘闯虽几次邀请,但他都不愿答应。原因嘛,除了当初袁绍的一些原因之外,也有拉不下面子的缘故。几十岁的人了,三换其主,名声难免不太好听。可这一次,他为何会同意出山?诸葛亮也非常好奇。

    他才不相信,沮授来蓟县是巧合,更不相信,沮授只是为了来迎接刘闯。

    刘闯凯旋而归,沮授出现在这里本就说明了一切问题。

    “子翼前番在内黄大败,令公与先生非常不满。

    一方面公与先生是害怕子翼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丈人三番五次的劝说,世父在上个月还抱病前来,最终使得公与先生答应出山,为我幽州别驾,大将军府长史之职。”

    也就是说,沮授只是作为刘闯的幕僚出现。

    诸葛亮听罢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了沮授的用意……

    大将军府,而今正面临一场新老交替。诸葛亮、徐庶等人的崛起,已预示着他们将来会成为主力。沮授这次出山,只是为了辅佐刘闯,却不会参与大将军府里的争权夺利。而这,也是为了安抚诸葛亮等人,让他们不必担心,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会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只是一个沮授吗?

    诸葛亮隐隐感觉到,在这一场新老交替当中,大将军府必然会有一场巨大的人事变化……

    一俟这场人事调整结束,也将代表着刘闯在河北的统治地位,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想到这里,诸葛亮流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的表情……

    【第四卷终】

    ps:

    第四卷冀州风云动结束,第五卷即将拉开逐鹿中原的序幕!

 第368章 提亲(一)2/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刘闯熏熏然,站在大堂之上。

    屋外,不知何时下起了细密的小雨,也使得堂上众人,一个个诗兴勃发,轮流赋诗吟诵。

    刘闯趁着酒意,赋诗一首。

    此情此景,诗词倒是颇合意境,令众人齐声叫好。

    建安九年正月初一,吕蓝诞下一子。

    因为是寅时产子,故而为孩子起名为刘寅。他外祖父便是天下赫赫有名的虓虎吕布,所以刘寅的小名便唤作彪儿,意思是是希望刘寅长大之后,能如猛虎一般凶猛,可以健健康康长大。

    一个彪儿,也似乎表明了吕布的立场。

    他不希望刘寅长大之后,去争夺嫡子之位。

    刘寅的未来,应该是在草原上,驰骋北疆……吕布希望刘寅能够继承他的衣钵,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将军。

    而刘寅生下来便九斤重,似乎正合了吕布的想法。

    刘寅出生,也是一桩大喜事。

    刘闯自然非常开心,便在大将军府大摆酒宴,宴请众人。

    就连郭嘉和夏侯楙也受邀前来,似乎是要讨一些喜气。只是,郭嘉还好说,夏侯楙就显得有些尴尬。想当初刘闯在许都的时候,可是和夏侯楙有过冲突。当时幸亏曹丕出面化解,才不至于双方刀兵相向。但此一时彼一时,夏侯楙为败军之将,坐在角落里依旧格外尴尬。

    倒是郭嘉,神色正常。

    他眯起眼睛,忽然扭头道:“子林,这闯儿诗词如何?”

    夏侯楙一怔,诧异向郭嘉看去。想了想道:“格律颇有新意,倒也算得是一手好诗。”

    曹丕文采飞扬,未必就逊色曹植。

    同时,他也是开创五言诗的先行者。所以夏侯楙对此也有些研究。

    这家伙真不适合领兵打仗……别看他是夏侯惇的儿子,但实际上更擅长吟诵风月,诗词歌赋颇有造诣,若不然也不可能被曹丕看重。只是。个人有个人的际遇。夏侯楙诗词歌赋不俗,但是这领兵打仗就如同那只会纸上谈判的赵括。在这一点上,曹丕的确是有些走眼了。

    被送到燕京之后,夏侯楙就闷闷不乐。

    若不是有郭嘉陪伴。他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在这里生活。

    郭嘉见他闷闷不乐,不禁摇了摇头。

    “子林以后。莫言兵事。必有一番成就。”

    “先生何苦讥讽我呢?我而今不过是阶下之囚,哪里会有什么以后?”

    郭嘉忍不住笑了,摇头道:“所以我说子林你非统兵之人,身为大将哪怕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不能失了冷静。放心吧,用不得多久,闯儿就会放你回去。你大可不必在此忧心忡忡。”

    “放我回去?”

    夏侯楙闻听一怔。

    郭嘉点点头,便不再与他交谈。

    今日高朋满座,来得不是刘闯的心腹,便是河北名士。

    除了郑玄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有能赶来道贺之外,就连黄承彦、胡昭和孔融这样的人物,也都从辽西赶来为刘闯庆贺。

    吕蓝虽然不是刘闯正室,但是受到的宠爱,丝毫不逊色旁人。

    甚至连麋缳和诸葛玲,对她也是极为喜爱,宛如小妹妹一样对待。更不要说那荀旦,简直和她如同姐妹。在刘闯众妻室里,可能除了曹宪之外,其他人和吕蓝的关系都是非常亲密。

    而曹宪之所以不似其他人那样和吕蓝亲密,也不是因为她和吕蓝有矛盾。

    事实上,当刘闯和曹操开战之后,曹宪就提心吊胆,不知道如何自处……

    她心事重重,哪有心情与人交往?

    郭嘉看着在大堂上满面笑容,醉态可掬的刘闯,忽然间心生感慨。想当初,这个没有人看好的小子,而今已经成为一方巨枭,再也无人能够阻拦他的势头。主公而今虽然未丧元气,但接连败于闯儿,只怕也是士气低落。可惜我不能为主公出谋划策,为他分担身上压力。

    不过,我也有一个儿子,这次却让你在黎阳吃了一回苦头!

    郭嘉身在燕京,虽足不出户,却也听说了郭奕在内黄大败张郃,后来更撤往黎阳,令刘闯束手无策的事情。

    一晃,他被刘闯俘虏已两年。

    儿子在迅速的成长,以至于当郭嘉听闻消息的时候,竟喜不自禁起来。

    刘皇叔,你和主公之间的争斗才刚开始……你虽然说是人才济济,但主公那边也在不断壮大。你俘虏了我,杀了程昱又能如何?相信用不得多久,我的儿子就会成长起来,让你大吃一惊。

    想到这里,郭嘉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就在这时候,刘闯却来到了徐庶面前。

    “元直,随我来!”

    他伸手一把将徐庶拉起来,脚步踉跄的来到了孔融面前,“文举先生,今日大喜的日子,我有一件事想要拜托先生,还请先生不要拒绝。”

    孔融正琢磨着刘闯那首《春夜喜雨》,见刘闯到跟前,连忙站起身来。

    他性子倨傲,但也要看人。

    刘闯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是,只能靠着他老子名头的毛头小子。从建安二年他立足北海,到如今他雄踞河北,一晃七载光阴。到如今,谁还敢再小觑刘闯?当日强盛至极的袁绍,已成了冢中枯骨。而刘闯则取而代之,手持大将军印,成为袁绍之后的河北之主。

    论声威,尤胜袁绍。

    他在冀州开设书院,推广儒学,甚得孔融欢喜。

    想当初他孔融在北海也曾如此做,但论声势,远远比不得刘闯而今所为。

    唯一让孔融不满的是,刘闯在书院中除了教授儒学之外,又推广兵学和杂学……不过,人不能太过贪心。能有人支持他编撰儒学经典。能够传授儒学与天下,孔融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皇叔休这般客气,有什么事情单请说来。”

    “先生,汝观元直。如何?”

    这一下,不仅是孔融愣住了,便是徐庶也觉得莫名其妙。

    至于其他人,也都发现了这边的状况。一个个止住了交谈。颇为好奇的看着这边,有些不明白刘闯的意思。

    “主公,你喝多了!”

    “诶,我哪有喝多?铃铛儿为我诞下麟儿。我高兴还来不及,又怎可能喝醉?

    文举先生,你先说。元直为人如何?”

    孔融的目光。无意中从诸葛亮的身上扫过,见诸葛亮面带笑容,心里不由得一动。

    “元直,自然出众。

    他才学过人,虽无诗书传世,但却难掩其功绩。他为皇叔之栋梁,这在座之人皆知。皇叔又何必问我?”

    刘闯顿时笑逐颜开,“可如此大好男儿,至今仍孤身一人,没得家世。”

    话到这地步,徐庶的脸顿时通红。

    他那还能不知道刘闯的心思,即感动,又有些赧然。

    “主公……”

    “元直休要多嘴!”刘闯大声道:“当初我曾在老夫人面前保证,要使元直你功成名就,早日成家立业。可是一直以来,你为我四处奔走,忙碌奔波,以至于我当年的保证,一直无法实现。

    你别慌,我知道你有心上人,也知道你们两情相悦。

    文举先生,如此大好人才,做你女婿如何?”

    原来,蔡琰到幽州之后,便认了孔融做义父。

    也没办法,她而今是孤苦伶仃,也只有一个妹妹,是孔融的儿媳妇。正因为这么一层关系,孔融对蔡琰也颇为照顾。后来在郑玄的见证之下,蔡琰干脆认了孔融做干爹,也算是有了一个家。

    孔融,笑了!

    他目光落在徐庶的身上,笑呵呵道:“有皇叔出面提亲,老夫焉有不满?

    却不知,人家是否愿意娶我那苦命的女儿。”

    若在以前,孔融说不得还会有些顾虑。

    毕竟蔡琰曾嫁给卫仲道,那河东卫氏又是何等强横?哪怕是孔融,若面对河东卫氏也要退让三分。万一卫氏家族的人不答应,蔡琰岂不是更加悲惨?只是现在,孔融再无什么顾虑。

    河东卫氏?

    卫家人已经被刘闯赶出了河东,虽说有曹操扶持,但再想要恢复以往的家声,绝无可能……

    卫氏不再成威胁,孔融焉有惧之?

    刘闯一把搂住了徐庶的脖子,“元直,你告诉我,愿不愿意娶蔡大家为妻?”

    徐庶面红耳赤,期期不知如何回答。

    “你别有顾虑……你只说愿不愿意。

    只要你愿意,天大的事情我为你担下……这里的所有人都可为你出头,看天下还有谁敢反对。”

    “元直,答应了吧。”

    “是啊元直,可莫要让蔡大家等久了。”

    刘闯这一开头,诸葛亮等人便立刻起哄。

    荀谌、沮授、田丰、黄承彦、管宁、邴原等人也都是面带笑容,看着徐庶,等待他的回答。

    徐庶和蔡琰的事情,他们也都知道。

    对于蔡琰,大家都抱有同情之心。想蔡琰才学过人,才华无人可比,偏生这一世悲戚坎坷,历经磨难。所有人都希望蔡琰能够幸福,而今刘闯出面,也让大家心怀一分期许之情。

    徐庶面红耳赤,突然挣脱了刘闯的胳膊,噗通便跪在孔融面前。

    “庶甚爱昭姬,此生必不再负她。

    若是让她再受半分凄苦,必为千夫所指,不得好死……请老大人大发慈悲,让昭姬便嫁于我吧。”

 第368章 提亲(二)3/4

    “请老大人成全!”

    伴随着徐庶这一跪,刘闯在他身后向孔融躬身一揖。

    与此同时,诸葛亮卢毓诸葛均等一干年轻人也纷纷走出来,站在刘闯身后,洪声道:“请老大人成全!”

    徐庶眼睛发红,回头看了刘闯等人。

    却见刘闯朝他眨了眨眼睛,示意他不要起来。

    孔融这辈子,也算是经历过不少风浪,可是却从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同时为一个人向他提亲。他连忙上前把徐庶搀扶起来,又看了一眼刘闯等人,突然间放声大笑,眼中透出赞赏之色。

    蔡琰是二婚了,而且还有两个孩子。

    她被匈奴人掳走,经历了无数磨难……若再嫁人,便是三婚。

    如果徐庶不声不响的娶了蔡琰,倒也没什么大碍。可徐庶而今官拜军师中郎将,刚主持了凉州之战,绝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样的人,怎可能没有操办?便是徐老夫人怕也不会答应。至于孔融,蔡琰虽不是他亲女,却终究是蔡琰的亲人,也不可能看着蔡琰无声无息的嫁出去。那是什么?那是妾室的做法!他孔融好歹是天下名士,怎可能丢了这面子?

    可问题是,三婚……

    蔡琰定然会惹来不少的非议。

    不过现在,刘闯亲自为徐庶提亲,这情况便不同了。

    有了刘闯的撑腰,蔡琰就算是堂堂正正嫁给徐庶,也不会有什么人跳出来说话。

    毕竟,刘闯而今是天下巨枭,谁敢薄了他的面子?至少有眼色的人不敢站出来说话,而那些没眼色,想要靠这种事情来获取名声,刘闯又岂能放在心上。了不起,老子祭起屠刀!

    数月前,辽东那一场血腥屠杀,还让人记忆犹新呢!

    大堂上的一番吵闹,也惊动了后堂。

    女眷们正在后堂吃酒,蔡琰姐妹也参加了酒席。

    忽听前面一阵大乱,众女也不禁有些奇怪,于是连忙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不过,结果却让人颇为吃惊。

    蔡琰羞红了脸,低着头半晌说不出话。

    而蔡贞姬则笑嘻嘻道:“却要恭喜姐姐,贺喜姐姐……”

    “贞姬,休要取笑我。”

    “我可不是取笑……嘻嘻,姐姐你虽经历了不少苦难,可如今总算是得了一个真心待你之人。

    我看那徐中郎待你也是真心实意……听说他此前之所以主动请缨前往凉州,也是想建一番功业,才好求主公出面提亲。这次主公当众提前,姐姐可算是风光的紧,以后定会否极泰来。”

    “是啊,要恭喜姐姐,贺喜姐姐!”

    一干女人上前,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也使得蔡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