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忘川 >

第17章

忘川-第17章

小说: 忘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快散墟了,何来那么多事?”忽然间,一个声音在身侧响起,一把铜钱扔了下来,“孟密,太阳也快下山了,不如回去抱你老婆吧!这个女人可不好惹——看,她带着剑呢。”
  那个暴跳如雷的苗人退了一步,果然看到苏微的手里不知何时已经拿了一把出鞘的短剑,冷冷对着自己的小腹——若不是那个人阻拦了一下,自己只怕已经一步撞到剑尖上去了。冷汗瞬地涌出,他倒抽了一口冷气,气焰也低了下去。
  周围人哄笑起来,孟密站在那里抓了抓脑袋,嘴里嘀咕了几句狠话,狠狠瞪了那个女子一眼,便顺坡下驴,捡起铜钱收了摊。
  “既然收了钱,也该把衣服给人家。”那人又道。
  孟密无奈,只好恶狠狠地把那件筒裙摔过去。然而,苏微似乎是失了魂,也不开口道谢,也不穿起衣服遮蔽身体,只管定定地看着前头——那个说话的人穿着一件普通的旧葛衫,想来生意做得不如何,在天光墟也没有固定的铺位,只是挑了个担子到处走,上头挂着一些木雕的手工艺品,上面有各色木人木马、十二生肖,也有苗人的图腾和各类面具。
  仿佛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货物,他的脸上,也戴着一个自制的木雕面具。
  她直直地盯着他,嘴角动了动,似乎有一句惊呼冲到了唇边。然而,那个戴着面具的木雕艺人却没有停留,也没有多看这个满面灰土衣衫褴褛的外来女子一眼,就自顾自地挑了担子,准备散墟离开。
  然而,刚一转身,后襟却被人死死拉住。
  “师父?”苏微直直盯着他的面具,失声喃喃,“是你吗?”
  “什么?”那个木雕师愕然回身,眼里的表情起了变化,露出不解之意——然而她没有在他冰冷的注视下松手,死死拉住他衣角。他试着往后退了一步,却没挣开,于是再也难以掩饰眼里的不耐,低声道:“你认错人了!”
  他腾出一只手,摘下了脸上的木面具。
  只是一眼之下,她便是脱口啊了一声。面具下是一张年轻男子的脸,极其俊美,肤色苍白,嘴唇却天生淡红,看上去甚至有几分妖艳。然而那个人的气质却是疏离淡漠的,竟不似集市上那些普通商贾,反而像是洛阳城中那些醉生梦死的王孙公子。
  她的手下意识地松开,往后退了一步,喃喃:“对不起。”
  “哼。”那人冷笑了一声,摘下面具后的面色显得有些憔悴,身上带着浓重的酒味,行色匆匆,看了她一眼便转过了身,不耐烦地离开。
  是的,那,绝对不是师父。
  可奇怪的是,为什么她会觉得似乎在哪里看到过这个人呢?
  那一瞬,苏微只觉得不甘,下意识地追着那个人走了几步,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眼看那个人越走越快,地方越来越荒僻,她心乱如麻,不知道该追还是不该追。
  不知道走了多久,那人终于在一间竹舍前站住,转身不耐烦地对她道:“别跟着我!我再也没钱给你了。”
  “我……”苏微微微一窘,竟不知如何回答。
  看到她不答,那人更是坐实了自己的猜测,冷冷道:“没钱,自己出去赚。实在不行,看你年轻貌美,去南边的妓寨也能糊口——别总是指望别人施舍。”一语毕,他再也不理睬,自顾自歇了担子,上了竹楼,毫不犹豫地反手关上了门。
  苏微站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面对着一扇在面前冷冷关上的门,黑夜在头顶悄然降临,所有人都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家,每一扇窗里都有一盏灯,而每一盏灯火都等待着一个归人——可是,这满城的灯火,却没有一盏是为她点燃。
  她只是一个漂泊天涯的孤独者,至死都无处可去。
  那个瞬间,无助和失望铺天盖地袭来,她转过身勉强走了几步,连日的劳累和饥饿令眼前一黑,便再也支持不住地倒了下去。

第八章 醉梦之人
  “唉……你还小。外面天地广大,有着你从没有见过的人和事,”师父拍着她的脑袋,凝望着滔滔的黄河之水,遥遥指着看不见的彼岸,“看到了吗?那个地方,叫作‘江湖’。”
  梦很长。她在梦里,再度见到了久别的师父。
  在她的心里,师父永远是个神秘的人。她甚至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从何而来——她第一次看到他时,他从月下而来,戴着木雕的面具,穿着一身黑衣,从滔天的黄河之水里凌波而来,衣袖飘飘,宛如御风而行的神仙。
  那一刻,七岁的孩子目瞪口呆。
  他走过来,弯下腰,从面具后凝望了这个小女孩片刻,轻声地叹了口气,抬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对姑姑叹息:“你说的,就是她吗?”
  “去年黄河大水,顺手救了回来。”姑姑回答,淡淡道,“已经在这里熬了两年了,我觉得是块好料子,所以才叫你过来看看——你觉得如何?”
  “我喜欢这双眼睛。”那个黑衣戴面具的人却说着不相干的话,一直凝望着她。
  “那你是同意了?”姑姑推了她一把:“去,拜见你的师父。”
  师父?这就是她的师父了吗?她愕然地看着戴面具的黑衣人,却不敢违逆姑姑的意思,老老实实地走过去磕了一个头,道:“师父。”
  “你叫什么?”师父问。
  她犹豫了一下,小声地回答:“姓苏……没有名字,家里排行第九,大家都叫我阿九。”已经过去两年了,自从被姑姑带来后,她就再也不曾记起过自己的家人。此刻一说到自己的本姓,七岁的孩子又觉得心里一阵难受。
  “苏……不是舒?”师父沉吟了一下,摸了摸她的柔发:“那么,就名‘微’好了。不是血薇的薇,是微笑的微——但愿你这一生能多些微笑,不要再和她一样。”
  她?她是谁?童年的她茫然地想着,却不敢问。
  “都过去几十年了……人世沧桑变幻,回想起那时候的事情,真像是前世的梦境一样。”姑姑在轮椅上叹息,抬起头来看着夜空,停顿了片刻,只道,“进来坐坐吧。我知道,你是来看血薇的。”
  后来,她趁着姑姑心情好的时候问过她师父的来历。姑姑却在黄河边的日光下摇了摇头,淡淡地笑着,似是想起了多年前的往事,只说,当年第一次认识师父是在洛阳,那个时候,他易容成一个乞丐,在她经过的路上埋伏刺杀,她受了重伤,差点死掉。
  “为什么?”她震惊了。
  “为了报仇,”姑姑冷笑了一声,“七年之中,他先后十六次刺杀于我。”
  她啊了一声,脱口:“那……你们谁更厉害呢?”
  “你说呢?”姑姑却忽地笑了,“这么多年了,他杀不了我,我也杀不了他。打着打着,就渐渐都老了……”她低下头,轻轻抚摸着手里的那一把剑,眼神辽远,喃喃:“后来,他也明白了,就算不杀我,我活着未必就不痛苦。”
  姑姑叹了口气,凝视着血薇:“我们两个的一生,都已经被这把剑羁绊了。”
  她听不懂,只是茫然地问:“可为什么他想杀姑姑,却又答应做我的师父呢?”
  “自然也是因为血薇,”姑姑笑了一笑,看着她懵懂如水的眼睛,喃喃,“我们都老了,说不定哪一日就要走了……这一身的武学,都想传给同一个人,让血薇寻到一个不辱没它的主人。而你——”
  姑姑罕见地揉了揉她乌黑的头发,温柔地叹息:“就是那个幸运的孩子。”
  幸运吗?七岁的她不知道。
  此后,每一个月圆之夜,师父都会准时出现在风陵渡,教授她吐纳、内息、武学——和姑姑不同,他精通的并不是剑法,而是暗器、毒药和刺杀。虽然教的东西毒辣可怖,但师父却温柔而耐心,一直叫她“我的小丫头”,就算偶尔她跟不上进度也不责骂。偶尔她做得好的时候,他就会点头赞许:“很好,很像她。”
  她?她是谁?女孩满怀不解,却无从解答。
  有时候她也会忍不住地想,这个师父到底是什么来历,他嘴里的“她”又是谁?是不是他还有另外的弟子,要比自己更聪明进步更快?
  “厉害啊……我的小丫头!”十四岁的那一天,当她一口气破了师父的六十四式折梅手后,师父飘身后退,凝视着自己袖子上的裂痕,面具后的眼睛里露出了惊喜,第一次盛赞了她,“阿微,你姑姑果然没挑错,你在武学上真的是个天才!”
  她粲然一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欢喜,扯住他的袖子:“那师父你要做好吃的给我!就上次那个淮山鸭羹好了……哦,平桥豆腐也要!”
  “好好好。真是一个小吃货,”师父刮了一下她的小鼻子,接着却叹了口气,看了看黑沉沉的风后祠,“不过我能教给你的都已经差不多教完了,接下来,你应该可以开始学你姑姑的压箱底本事了——骖龙四式,不能久绝于江湖。”
  “骖龙四式?”她有些愕然,“为什么姑姑从没有提起?”
  “笨丫头,你以为谁都可以学血薇剑谱吗?”师父笑了笑,忽然凝视着她,“阿微,你有想过去外面看看吗?——你已经十四岁了,很快就要及笄了。到时候,听雪楼那边的人一定会来迎接你的。”
  “听雪楼?”她茫然,“那是什么?”
  自从五岁经历过黄河水患后,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小的风陵渡,连故乡是什么样子都已经记不起,更不用说外面的世界。
  “唉……你还小。外面天地广大,有着你从没有见过的人和事,”师父拍着她的脑袋,凝望着滔滔的黄河之水,遥遥指着看不见的彼岸,“看到了吗?那个地方,叫作‘江湖’。”
  “什么江湖,还能有黄河大吗?”她却不服气。
  “那当然。很大很大……大到你无法想象。”师父微笑起来,抬起手,在虚空里画了一个圈,却又叹息,“其实人心就是江湖啊……你说它有多大?师父无法告诉你,只能留待你将来自己去体会。”
  “我……我一定要去那儿吗?”她有些退缩,“我不想离开你和姑姑。”
  “是的,你一定得去。这样的一身本事,足够你纵横天下。你是血薇的主人,不该就此埋没——而血薇也一样,”师父的声音充满肯定,一字一句,“你要去那里,替我们、替血薇的前任主人,再度君临这个江湖!”
  他指着远方,眉宇间似乎有电光映照。
  那一刻,她呆呆地看着师父,第一次从他以前波澜不惊的语气里听出了不同。这一刻,师父的心里,似乎有巨大的波澜涌过,令他的语气透出了面具都难以隐藏的渴望。
  “好吧,”十四岁的她低下头,“那我去就是了。”
  “我的小丫头,”师父回过头看着她,眼里有一丝担忧,低声道,“江湖很大。但愿你不会在那里迷路。”
  她抓着他的衣袖,殷切地看着他:“如果迷路了,师父会来找我吗?”
  ——少女的眼神明亮干净,如同小鹿,收敛了一贯的冷锐,流露出罕见的依赖来。师父转头看着她,面具后的眼神似乎微微变幻,最终,只是揉着她的头发,长长叹了口气。
  “会的,”他轻声对她许诺,“我会找到你,找到血薇。不要怕。”
  她舒了一口气,笑了:“嗯,我不怕!”
  那一年,她十四岁。没有朋友,没有玩伴,在孤独和严苛中长大,渐渐地也变得沉默,性格倔强而内向,不讨人喜欢。如果不是除了姑姑之外还有一个师父,曾经给予她在严酷教养之外的一点温暖,她觉得自己肯定是撑不下去的。
  十五岁生日那天,姑姑说这是女子的及笄之年,让她歇息了一天。那一天,师父也来了,亲自下厨,为她烧了一桌子的菜——师父做菜的手艺很好,擅长做的竟然是极其费工夫的淮扬菜系,这几年来她只吃过四五回,却念念不忘。
  那天师父破例喝了一点酒,然后从怀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锦盒,放在她手心里,道:“阿微,我刚从滇南回来,给你带了一件礼物,正好今日送给你——这是绮罗玉,中原再难见到的宝贝。”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锦盒:黑色的丝绸上,是一对翠绿色的耳坠。在暗淡的星月之下,玉坠子发出盈盈的光,如同两泓春水在缓缓流动,看得她几乎忘了呼吸。
  “喜欢吗?”师父声音温柔。
  “喜欢。”她情不自禁地回答,却又转过头看着姑姑,小声,犹豫着问,“我……我可以拿吗?”
  “凡是师父给你的,你都可以自己拿,”姑姑没有看她,只是淡淡回答,“记住,除了我,世上你只可以听师父的话。知道了吗?”
  “知道了。”她把那一对耳环握在手心,爱不释手。
  师父弯下腰来,柔声:“小丫头,你有穿耳洞吗?”
  她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从小到大,她每天除了练武还是练武,哪里还有穿过耳洞、戴过一件首饰?
  “那我帮你穿,”他捏着她小小的耳垂,“别怕,不会痛的。”
  “嗯。”她闭上眼睛,点了点头——师父的手指温柔而温暖,有一种童年在父母怀里才有的感觉。然而,刚想到这里,耳边忽然微微一痛,仿佛有蚊子叮了一下。
  “好了。”师父放开了手,那一对碧绿的耳坠已经在她面颊旁摇曳,幽幽映绿了少女柔嫩美丽的脸颊。
  “你这一手凝气之术已经到十层了吧?”姑姑看着她耳上那一滴细小如针的血珠,忍不住道,“你不是已经退居幕后、不再管事了吗?怎么进境还那么快?”
  “闲来无事而已。”师父淡淡,“就如你一样。”
  “闲来无事,你也该在北邙山待着,怎么就去了苗疆?”姑姑看着那一对绮罗玉,淡淡地问,“去南边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
  “去看看她去过的地方。去了一趟沉沙谷,又去了一趟灵鹫山月宫。还见到了一个故人,他托了我一件不能推辞的事情。”师父喝了一杯酒,停顿了一下,低声,“这些年来,我陆续把她生前在中原走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也就剩下苗疆没去了。”
  “……”姑姑沉默下去,许久才叹了口气,“都过去那么久了,你还放不下。”
  “你又何曾真的放下?”师父的语气似乎也有些萧瑟,带着苦笑,“你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