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之内-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不及映雪阁一半大。那院里也有一座二层小楼,却楼上楼下各只有三间房,我与你舅舅住在楼后后罩房内,后罩房共有五间,我住东次间,你舅舅和乳母住西次间,西稍间是厨房,东稍间住了使女丫鬟。那院子,二门之外只有一面西厢房,住了男仆门房。”
☆、第152章 知足
元嘉受到很大冲击。她从没见过、也从没想过,这世上还有另一种生活,可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可能身居茅屋、吃糠咽菜。
她本就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听了母亲这一番教导,竟不由自主生出惭愧之感,到用膳时,面对面前各色精致菜肴,一时竟觉吃不下去。
林木兰也不管她,等用过膳就叫人撤了下去,并不问元嘉有没有吃饱。反倒是延平有些担心,还问元嘉是不是不舒服。
“她没有不舒服,是我给她讲了讲民间的事。”林木兰不知道宋祯有没有教过儿子这些事,便问延平,“可听先生讲过‘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延平答道:“听过。晋惠帝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那先生有没有说过,晋惠帝此言,到底何处可叹可笑?”
延平一向聪明,听母亲先说给妹妹讲了民间事,又问起这个典故,妹妹又食不下咽,便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当下详细说道:“先生说,晋惠帝身居高堂,却不知百姓疾苦,为左右侍从蒙蔽至此,竟以为连土都吃得下去的贫苦百姓如他一样有肉糜可吃,故而可叹可笑。”
林木兰微微点头,又问:“那你可知,百姓为何会饿死?”
“遇灾荒之年,田产绝收,家无余粮,而朝廷不知赈济,仍一味追索赋税,百姓走投无路,自然饿死。”
林木兰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好孩子,你知道这些就好。你妹妹如今比那晋惠帝也并不好太多,我告诉了她一些道理,她正琢磨呢。”
元嘉听了母亲和兄长一番谈话,也对百姓疾苦有了更深理解,便起身道:“娘娘放心,孩儿知道道理了,再不敢不知满足、一味放纵自己。”
“那就好。这些道理你知道便罢,倒不用想太多,我也没想着叫你去体味百姓生活。只是叫你知道些民生之艰,不要一味穷奢极欲,须知你身上一针一线,所食一餐一饭,皆是由百姓供奉。凡事知足,才可长乐。”
这次连延平都起身与妹妹一同答应,等从母亲这里告辞出去,延平才问元嘉,为何会扯出这一番教诲。
元嘉垂头丧气的说了原委,延平听着也皱起眉头,觉得明玥这个姐姐实在可笑,竟至于因这点事心生怨怼,还说出来给二姐姐听。
“你吃了这个教训也好,以后遇上事多自己想想,别总是一腔热血。三姐姐为人古怪,你远着点。”
元嘉乖乖答应,回房闷着去了。
晚间宋祯来到,发现女儿蔫蔫的,问她怎么了也不说,就问林木兰。
“我今日教训了她一回,您别管她。”
宋祯惊奇:“她犯什么错了?”
林木兰并不欲提起明琪,是以也不细说,只道:“这是做娘的要教给女儿的,您就别问了。”
宋祯失笑:“是么?竟还有朕不能知道的事。”
“不是您不能知道,只是些许小事,实在不必惊动您跟着操心。”林木兰笑着解释,“您已经够忙够累的了。”
对于她的体恤,宋祯自然心中熨帖,自来他无论去哪里,嫔妃们或是为了让他关注孩子也好,或是想寻些亲近话来说也好,总是要说些孩子的事来让他帮忙指点教导,只有林木兰,自来都怕累着他,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了。
而他也相信林木兰,故而从善如流,并没再问,而是与林木兰随意闲谈,“过几日是郭玘寿辰,朕今日宣了他携子带孙来见。他老人家身子骨还不错,郭仪在殿前司也很精明能干,朕看他两个儿子都与琪儿年纪相仿,便将意思透了过去。”
郭玘是先太后的次兄,宋祯早就说要从他家择一个驸马,如今看来是说定了,林木兰就笑问道:“那官家选中了哪一个为婿?人品如何?”
“郭仪第三子叫郭识,今年十四岁,第四子叫郭诠,十三岁。朕看着郭识更好些,外表俊秀,谈吐也有大家子弟风范。不过此事不忙定下,过得两年再说吧。”
林木兰道:“是啊,琪儿才十三岁,等两年,及笄了再下嫁就好。不过明玥只比琪儿小一岁,是不是也该留意着?”
“唔,她不急,过两年再说吧。孩子们接连长成,你我就要每日都思虑着嫁娶之事,真是头痛。”
林木兰笑道:“我还以为官家这时候应是满心欣慰呢,想不到竟是头痛。”
宋祯叹道:“欣慰也是有的。不过这等事操办多了,朕又有些不胜其烦,只好都交给你。可你也不清闲,朕倒怕累坏了你。”
自从宋祯那次因风寒病倒后,两人之间相处起来,竟渐渐就有了些老夫老妻的意思。宋祯一方面放心把事情交给林木兰,另一方面又怕她累坏了,似当初刘婷一般不得长寿,夫妻两个不能相伴相守到老,便格外对林木兰多了许多体恤之心。
林木兰因年岁渐长,也开始担忧宋祯的身体。本朝历代皇帝都不算长寿,只有太宗皇帝是到了花甲之年驾崩的,而宋祯已年过不惑,她深怕夫妻之间不能久待,延平又还未长成,便也多方提醒宋祯注意保养,一应饮食起居都比从前更尽心关注。
两个人都有为彼此打算之心,也都感受到对方的心意,相处起来自然更为和谐,互敬互爱之处,是从前都没有过的。
而最近这两年,宋祯只宠幸两个小贵人,其余上了年纪的嫔妃,不管有子无子,都熄了争宠的心,宫中反而更为平静。大家串串门,养养花,种种草,竟都心平气和了起来。
似张德妃这种的,养子都有了孩子,便更无所求,整天心宽体胖,还有了心思出来串门,与姐妹们结交,并隔三差五吃斋念佛,给官家和康国公全家祈福。
在这种情形下,林木兰便也稍稍松了各种管制,反正大家都安分守己,有些事情也就没必要管了,深居宫中,能松快一点也是好的。
甚至到第二年上元节赏灯时,她还许了嫔妃们打发人出去买些小吃食小玩意,让大家欢喜一日。
宋祯也在这一天牵着延平的手站到了城楼上,一同接受万民朝贺,与他指点城中景致,让他体会一下身在高处,受人膜拜的震撼之感。
此时的延福看到这一幕仍不免心生艳羡,延寿心里想的却是,“明年咱们应该就能在外面赏灯过节了吧?”
他的婚事定在今年冬,延福却定在明年春,所以延福回过神来就说道:“我怕是出不去,你可以找姐夫或二哥陪你。”
延寿正待点头,他身后的光兴却贼忒兮兮的笑道:“五哥就别操心了,到时四哥自然有四嫂嫂相陪,哪用得着二哥和姐夫?”
重瑞嘻嘻笑了起来,延寿回手在光兴头上弹了一下,光兴捂着头“啊”一声痛叫,回头就奔向林木兰告状:“娘娘,四哥又欺负我!”
“必定是你自己先去惹了四哥,快给我消停些吧!”胡充仪先开口斥道。
陈晓青闻言便笑道:“你别急着骂他,光兴莫怕,叫重瑞帮你收拾你四哥去,若是重瑞也不成,还有你二姐姐呢!”
孩子们笑闹起来,林木兰也不禁着,只叫人看好了,别磕着碰着就行。
另一边元嘉已经加入战团,帮光兴讨伐延寿,“等四嫂嫂来了,咱们定要去告状,把四哥做的坏事糗事都说一个遍!”
延寿双拳难敌四手,连连告饶,讨了林木兰的许可,拉着延福下城楼放焰火去了。重瑞和光兴也想跟着,林木兰却不许,只让他们在城楼上看。
等宋祯与延平回来入座,见座次已经彻底混乱,也不由失笑:“这都闹哪去了?”
林木兰一一说给他听,宋祯便叹道:“幸好今年延寿就开府了,明年咱们躲个清净。”
“就怕过几年孩子们都出去了,您又嫌冷清了。”陈晓青在旁笑着插嘴。
宋祯回道:“不怕,过几年把朕的小皇孙们接进来,就不冷清了。”
众人都凑趣,说“官家说的很是”,恰好此时延寿和延福的焰火放了起来,大家就都移步出去观赏。
宋祯一直牵着林木兰的手,等焰火放完了,眼睛望向外面辉煌灯火,忽然说:“今年就把延平挪出来吧。”
林木兰并不意外,低低应了一声,就听宋祯又说:“然后给他加封端王,二哥他们也好顺理成章封郡王。”
“官家做主便是。”
宋祯侧头望着她一笑,“孩子们都长大了,这宣德楼的灯火却一如从前,灯火中的你,也从未变过。”
☆、第153章 立储
似乎人一旦上了年纪,时光就会像生了翅膀一般转瞬飞走。林木兰总觉得,延平封王、延寿成婚就在昨日,可是一转眼,延平竟就也到了该娶妻的年纪了。
嘉祐十三年冬,端王宋怿在宫中行加冠礼。次年春,魏帝宋祯祭告天地太庙,册立第七子宋怿为太子,同时委任东宫臣属,并开始择选太子妃。
太子既立,几个开府的皇子也都由郡王而封王,二皇子宋慎封康王,四皇子赐名宋恒,封庆王,五皇子赐名宋忱,封英王。另两个未出宫的八皇子九皇子分别赐名宋恪、宋恺,并加封郡王。
“幸好有你帮衬着,不然叫我一个忙这些,还真是有些顾不过来。”林木兰笑着向陈晓青道谢,几个孩子都封王,又有明玥要下嫁,还有最重要的选立太子妃,她这里事务繁多,几乎忙的晕头转向。
陈晓青回道:“左右我也无事。四哥不用我管,琪儿那里也不用我操心,八哥又迁出去住了,幸亏姐姐这里还有些事给我忙,不然我成日就剩昏昏欲睡了。”
延寿成婚三年,与妻子朱氏恩爱如初,且已经生有一子,陈晓青自是万般满意。明琪去年下嫁郭识,改封燕国公主,她性情温和,一向谦逊,对婆家人从不拿公主架子,小日子自然过的合合美美。
所以这几年陈晓青的心态也彻底平和下来,宠爱不必争了,孩子们也都过得好,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再想想当初入宫时无足轻重、战战兢兢的自己,如今能身居高位,三个孩子还都顺利长成,倒多是托赖木兰姐姐,便更羞愧自己那段时日的鬼迷心窍,索性主动挺身来为她分忧。
“你现在还真是万事顺意,也不知多少人羡慕的眼红心热。”
陈晓青笑道:“其实人贵知足,这过日子还不就是那么回事?有您执掌宫中,必定不会亏待任何一个,能有什么过的不好的?至于说位份高低,只能说,没吃过那样的辛苦,能享着现在的富贵,也不亏了。”
这话倒是透彻,如今身在高位的,谁也不是轻轻松松就爬上来的。林木兰微微一笑:“要是人人都能早早想明白,这世上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争斗了。”
两人边闲谈边处置了几桩事情,林木兰又把明玥的嫁妆清单交给蔷薇去核一遍,便与陈晓青休息喝茶。
“太子妃的人选,可定好了?”
林木兰道:“有几个备选了,我想着过两日召进宫来见见,也想看看太子的意思。”
陈晓青想起当初延寿自己选了朱氏,便点头赞同:“是啊,最好是他自己看中的,婚后才能更恩爱。”
“就怕他不开窍,只由得官家和我做主。”
其实林木兰真不知道该给儿子选个什么样的妻子。想想宋祯当初与向颖,亲表兄妹,青梅竹马,感情那般深厚,最后还不是不得善终?
若说选个柔善贤淑的吧,又怕来日她管不起偌大的后宫,坐不稳皇后的位子,反而叫儿子忧心。可是这人又没有十全十美的,两个孩子婚后是否能和谐美满,也不只是儿媳妇十全十美就能保证的。
她思来想去,竟没有定论,只添了烦恼,倒是宋祯听说之后,只一笑道:“你也不必想那许多。只挑个懂事明理听教导的,以后你慢慢教便好。就算不能与太子相谐也不要紧,以后另纳妃妾就是。”
“这可不行,万一以后延平有了爱宠,冷落太子妃,太子妃心生怨怼,又有什么好处?”
宋祯却道:“所以才要选个明理大方的。太子自不会做宠妾灭妻之事,那太子妃若仅因太子另有爱宠就心生怨怼,又怎配选作太子妃?”
林木兰听得默默叹息,不过转念一想,也觉有理,在这宫中不就是这么回事么?她不能保证儿子以后会有多少嫔妃,也不可能硬拉着儿子只宠幸太子妃,那便只能选个心宽的了。
过得几日,她下旨将备选的几个小娘子召入宫中,仔细查察之后,选定了灵武军节度使、安西宣抚使莫霄勤之孙女莫蕴茗。
宋祯也很赞同她的选择:“莫卿于收复灵武一战立有大功,又宣抚灵武多年,实是朝廷柱石。你既选定了莫家女儿,想来很是出众,便这样吧。”
林木兰之所以选定莫蕴茗,对她父祖的功勋倒没有想太多,只因入选的几个小娘子,皆是家世显赫,她只是觉得这个孩子性情阔朗,与元嘉有几分相似。且莫蕴茗曾随父外放做官,在小娘子之中算是见识广博,言谈得体,应能与太子有话说,便选中了她。
帝后二人在此事上达成一致,便很快下旨册封莫氏为太子妃,择定十月十六日为大婚之期。
宫外的康王、庆王、英王听到消息,一同进宫去庆宁宫恭喜太子。
太子这几年一直贪长高,如今已是兄弟们里面最高的一个,几乎都快超过他父皇陛下了。也因着一直长高,身材便十分清瘦,他容貌与宋祯有七分相似,尤其是眉眼之间的清贵文雅之气几乎如出一辙,再穿着一身窄袖红袍,几乎就是年轻时的宋祯一样。
兄弟几个先见了礼,说了些恭贺的话,才各自落座。康王一贯话少,庆王便先笑问道:“太子可见着太子妃了?”
“在娘娘那里遇见过一次,不过并未看清。”太子面上并无羞涩之意,反而大方回道。
庆王一向与他亲近,便满脸促狭的追问:“真的没看清?那可糟糕了!我听元嘉说,嘿嘿,我不告诉你了。”
太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