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备复汉-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时至半夜,曹操正在惋惜自己,却见有人传唤自己。
原来,那县令派了心腹人,暗中取出曹操,引至后院中审问。
待曹操坐定,那县令问道:“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
曹操不屑的看着眼前的这个县令,眯着眼说道:“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见曹操如此,县令屏退了左右,对曹操说道:“汝莫要小看于我。吾亦非俗吏,奈何未遇其主尔。”
曹操言道:“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间图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见曹操说的义正言辞,县令心中有些佩服,遂问道:“孟德此行,将行往何处?”
曹操答道:“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
这一番豪言壮语,顿时将那县令打动。
那县令赶紧上前,为其解开绑绳,扶了他坐到上位,俯身而拜,言道:“公真乃天下忠义之士也!”
曹操亦起身相拜,问及县令的姓名。
县令回答道:“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需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即便临头身陷死,奈何天公不招人。
当夜,陈宫收拾盘缠路费,便与曹操更换了衣服,各自背了一口宝剑防身,乘着快马,投奔曹操的老家而去。
奔走三日,两人昼伏夜出,专走偏僻小路,行至成皋县。
天色已晚,曹操指着深林,对陈宫说道:“此间有一人姓吕,名伯奢,乃是吾父的结义兄弟。今晚就往他们那里借宿一宿如何?”
连日奔波,陈宫自然也想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休息,便答应了下来。
来到庄前,两人下马,入内见到吕伯奢。
寒暄之后,吕伯奢言道:“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
曹操将前事陈述一遍,然后指着陈宫说道:“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
吕伯奢急忙俯身拜谢陈宫:“小侄若非使君,曹氏灭门矣。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在草舍下榻。”
说完,使二人稍作,便起身入内。
良久方才出来,对陈宫说道:“老夫家中没有好酒,且容老夫往西村沽一樽来相待。”说完,便匆匆骑上毛驴出门而去。
曹操与陈宫在厅中闲坐良久,忽然听闻庄后有磨刀之声。
岂知这曹操乃是多疑之人,见吕伯奢诸多可疑之处,心中便犯了嘀咕。
他对陈宫说道:“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十分可疑,不如吾等去近前窃听一二。”
现如今两人如惊弓之鸟,草木皆兵之时,陈宫自然倍加小心,便与曹操悄声捏步靠近草堂后面。
这时,那屋里正好有人说话:“缚而杀之,何如?”
话音只听一半,便拔出宝剑,对陈宫言道:“定然不会有错!今若不先下手,必然遭其擒获。”言毕,与陈宫持剑而入,不问男女,径直挥剑斩杀,连杀人家老少八口。
待搜寻到了厨房,却发现堂下绑缚着一头猪欲杀之。
陈宫惊诧道:“孟德疑心,误杀了好人呀!”
言毕,二人慌忙出屋,纵身上马,离庄而去。
行不到二里,却见吕伯奢鞍前悬着两瓶酒,手中提着果菜而归。
见到二人,伯奢叫道:“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
曹操答道:“被罪之人,不敢久住!”
伯奢热情留客,说道:“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哪知曹操竟然不顾,策马便行。
行不过数步,曹操竟然拔剑折回,叫伯奢道:“来者何人?”
听闻叫声,伯奢乍回头,竟然被曹操砍杀于驴下。
见状,陈宫大惊,问道:“适才误杀尔,今又何为也?”
曹操答曰:“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
听其争辩,陈宫教诲道:“知而故杀,此乃大不义也!”
曹操不屑的说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好一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尚不知这一席话,屏退了一名智谋之士。
陈宫心中黯然
第109章 曹操举兵得良助,玄德初拒徐州印
第109章曹操举兵得良助,玄德初拒徐州印
真倒是:设心狠毒非良士,操卓本是一路人。
且说那一夜,两人狂奔数里路,已到月明星稀时,隐约看到前方有个客店。
两人来到店门前,敲开店门,向人家投宿。
店家将他们让进里面,安排了客房。
曹操将马牵到后面,喂上了粮草,又饮了水,便倒头睡下。
陈宫看着睡铺上的操场,心中暗自寻思道:“初时见他言行慷慨,满腔豪壮,以为他是个英雄,便弃了官印,跟随他一路奔波。奈何他原来也是一个狠心之徒!今日若留他在此,日后必定为患也!”
陈宫想罢多时,便欲拔剑斩杀曹操。
忽然他又转念一想:“我为了国家社稷跟着他来到此地,若是杀之,乃属不义之举。不如离开他投奔别的地方去好了!”
他反手将宝剑插入鞘中,来到后院牵了马匹,趁着天黑,投奔东郡去了。
一觉醒来,曹操发现不见了陈宫,心中寻思道:“此人见我说了那么几句话,便以为我为人不仁,弃我远去;此地不可久留,吾当急速远行也!”
他也不与店家打招呼,牵了马匹,趁着夜色赶往陈留。
陈留曹家。
曹操见到父亲曹嵩,便将以往之事诉说一边。
曹嵩问他日后准备如何。
曹操答道:“孩儿上承国恩,自当回报。意欲父亲大人商议,散尽家资,招募义兵,以行大事!”
曹父说道:“咱家财资短少,恐怕难以成就大事。倒是此间有位孝廉名曰卫弘。其人仗义疏财,且家境堪称巨富。若是能够得其相助,大事可图矣!”
闻言大喜,曹操赶紧在家中置办酒筵,又请父亲出面帮忙请来卫弘。
酒筵摆好,那卫弘恰与曹父同来。
曹操赶紧上前拜见。
卫弘素闻曹家长子素有才华,官居议郎;一见曹操,顿时心生敬佩。却听他说道:“久闻孟德非常人也。此番敢出如此惊天大事,真是令某敬佩不已!”
“多谢公之赞誉!”曹操赶紧请卫弘上座,又言道:“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
卫弘笑着说道:“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
得到卫弘的相助,曹操顿时心花怒放,席间频频向卫弘敬酒。
这卫弘果然富庶,家中财粮颇多,足以支撑曹操募兵使用。
拥有了这些财粮,曹操先发出矫诏,派出信使前往各州,又在陈留城中竖起招兵白旗一面,旗上写着“忠义”二字。
不出十数日,前来应募的人士,如同雨后春笋络绎不绝。
其中有名的勇士亦是不在少数。
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士,姓乐,名进,字文谦,此人身高七尺,容貌短小,行走之间利落干脆。他入营投兵,身带长枪,腰悬佩剑,与士兵相斗,三五人不能近前。
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士,姓李,名典,字曼成,此人身高不足八尺,面宽鼻挺,也是一个干练之人。他入营来,腰悬佩刀,身后追随者三五十人。
曹操见二人勇毅,遂留他们在身边落了个帐前吏。
后来,他的两个通家又来投奔他。
哪两个通家?
一个是夏侯氏,一个是曹氏。
别人家都是一个通家,为何他们家两个呢?
原来操父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子,后来过继给了曹家,所有他们有两个通家。
先说这夏侯氏一方来了两人,各引壮士千人赶来。
头一位夏侯敦,字元让,乃是夏侯婴的后人,自幼修习枪棒,年十四投了名师学艺,因见不得他人辱骂恩师,遂杀之,逃于方外。直到得知曹操起兵,他才与族弟夏侯渊来投。
夏侯渊字妙才,熟读兵书战策,颇具才能。
再说曹氏兄弟曹仁和曹洪各自引兵马千人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乃是曹嵩兄弟的儿子。两人自幼弓马娴熟,武艺精通。
得众人相助,曹操大喜,便在村中操练兵马;又将卫弘家财拿去,置办了衣甲旗幡,兵马势力初成。
回过头来再说徐州牧陶谦得到曹操的矫诏,找来糜竺商议。
他问及糜竺:“今天下已乱,老朽年迈莫说出兵洛阳了,便是此徐州之地亦当交与有能者居之!敢问子仲,可有合适人选?”
“下邳太守刘备刘玄德。”
听到刘备这个名字,陶谦笑着点点头,说到:“玄德自然当得起。先不说徐州诸郡,便是天下诸郡之中,怕是不会有哪个郡能够向他的下邳郡那样富庶、和平!只是,老夫曾试探过玄德。奈何此子为人忠厚,恐欲推脱呀!”
玄德忠厚此乃天下共知之事,糜竺也不例外。
他向陶谦建议道:“今天下欲乱,董卓祸乱天下,逼走袁绍,吓走曹操。现在袁绍在渤海聚兵,曹操在陈留举事,想必玄德也有起兵讨伐董卓之意!使君不如趁此机会将大印交给他,以助他出兵之义举!”
正在两人商议之时,有人禀报:下邳太守刘备求见。
陶谦大喜,赶紧让人传唤。
不一会儿,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从外面进来。
“玄德,老夫正欲派人找你,你便来了。坐,坐!”陶谦十分客气的对刘备说到。
每次陶谦都十分客气,刘备道了声谢,这才坐下,问道:“使君大人找刘备可有要事?”
只见陶谦从座旁的柜子中取出一个木盒,让糜竺拿到刘备跟前。
陶谦将盒子打开,说道:“此乃徐州的大印,老夫想把它交给你来保管!”
闻听此言,刘备吓得慌忙站起,便欲倒身磕头,被陶谦拦住。
“使君大人,万万不可呀!备不过是下邳太守,岂能掌管一州牧使?”刘备连连说道。
见刘备推辞,陶谦指的把大印放到一旁,叹了口气说道:“哎!玄德呀!你有所不知,如今天下又祸事蜂拥而起,老朽年事渐高,恐难以胜任呀!老朽死于其中倒是无妨,奈何徐州百万百姓也要备受涂炭呀!”
“使君大人过虑了!今天下不过是董卓作乱而已。备听闻袁绍在渤海练兵,曹操发矫诏给诸镇,想必大家都想前往洛阳除贼!只要大家合兵一处,定能够将董卓贼子除去!到那时,天下太平,大人尚可做几年太平牧守!”刘备劝慰道。
听到刘备一番说辞,糜竺说道:“玄德,曹操矫诏所言,你以为何?”
其实刘备也是为这事来的,听到糜竺问道,便说道:“备前来,也是为了此事!备以为董卓麾下兵马四十余万,非那一州、一郡所能抗衡也!曹操发矫诏,也是想召集大家共同除去贼子董卓。吾想请教使君大人,当如何?”
说到这上面了,陶谦笑着说道:“老夫将徐州交给你的目的,便是想让你代表我徐州出兵。老夫年迈,舟车劳顿,恐怕已经难以承受了!”
“大人此言差矣。备受使君所辖,便是备自引兵而去,亦当以使君之名也!”刘备赶紧说道,“下邳虽然拥兵数万,奈何境内尚有残余贼寇,是故,备欲留兵马万人镇守下邳。若是使君不便,可否遣大将与备同往?”
看到刘备确实不肯接受,陶谦也只好作罢,遂说道:“既然玄德决议如此,老夫便派遣大将宗保引兵马万人随你同往!”
“多谢大人。”刘备起身,向陶谦附身拜谢。
当日,刘备便带着关羽、张飞二人,随同陶谦在徐州点起兵马一万名,伙同徐州大将宗保一起返回了下邳。
下邳城中,陈登、乐隐、臧霸等人见到刘备果然从徐州借着兵马,都在城外相迎。
待众人回到下邳郡府之中。
刘备对陈登、乐隐二人说道:“今曹操矫诏已发,想必袁绍定然引兵前往。某不能落了他人后尘,不日也将出兵。常言道:兵发万里,莫舍根基。吾出兵在外,家中不得误了发展。元龙随我出征,元奇先生,留守在家,一切大小事情你自当斟酌!”
“是,主公!”
“若是有事不决,汝可向陈老先生问询。”刘备对乐隐说道。
接着,他又吩咐黄忠、魏延、周仓、孟凡、裴安、希杰、张继等人留守下邳;使关羽、张飞、臧霸、昌郗、尹礼、吴敦、孙观、孙康等人点起下邳屯田兵两万余人会同宗保的一万兵马,前往陈留,寻那曹操会盟。
于此同时,渤海太守袁绍得到矫诏,也聚集麾下文臣武将,引了兵马三万,离了渤海来与曹操会盟。
三人汇集一起,商议之后,使曹操做了檄文,传往诸郡。
檄文大意如下:“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发出之后,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
大军齐聚洛阳城外。
都有哪些诸侯呢?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兵马两万人;
第二镇,冀州牧韩馥,兵马三万;
第三镇,豫州牧孔宥,兵马三万;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兵马三万;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兵马一万;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兵马一万五;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兵马一万二;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兵马一万六;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兵马两万;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兵马一万五;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兵马两万;
第十二镇,下邳太守刘备,兵马三万;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兵马两万;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兵马三万;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兵马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