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长风 >

第71章

长风-第71章

小说: 长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做好和战两种打算的准备,双方使者一时间来往不绝。
    这时候,前线又出变故,八月十五日,程旅再次偷袭汀泗桥镇,结果为湘军击退,湘军以此指责直军方面,直军连连称道:“误会!误会!”
    湘军方面倒不这么看,他们称,在战死的程旅军官上俘获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程云鹏打给自己兄弟说:“南人禽兽也,不可理喻,唯有杀尽无遗耳!彼以诈来,莫怪我以诈往,一面与之敷衍,一面因利乘便。以后务宜爱惜兵士,爱惜子弹,勿轻攻,勿浪战,凡事持重沉稳为主……”
    这封电报似乎是程云鹏教导他兄弟以诈和之策来对付湘军,只是电文真假难分,湘军把这封电报给转发了出去,一时间程云鹏是人人喊打。
    可湘军还是没有发起进攻的意思,他们一方面休整,一方面催促川军赶紧出川,顺江而下克宜昌攻武汉,到时候两路围攻武汉,必能一战而胜。
    川军方面明度明智,一听说湘军在羊楼司有所进展,当即通电出兵正式援鄂,可援兵到现在还没出川境半步,那是他们听说直军援鄂,又停下脚步,只是发了通电,要求将宜昌划为自治市,由川军驻守。
    宜昌是湖北的门户,陈云杰自然不愿让于川军,双方就在那里大打口水战,一方面说“宜昌自古归鄂”,另一方面则说“从长远发展看,宜昌当归川省为好”,又找出一堆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人文学家发表意见。
    至于驻于武穴的柳镜晓师,各方都非常重视,毕竟这支部队能打能拼,加入自己一方,必令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柳镜晓不得不开了三个招待所,分别招待三方的使者,这个允许柳镜晓的部队扩成一师一旅,那个同意柳镜晓的部队扩编成三个混成旅,军饷装备由他们负责就是。
    柳镜晓还清楚自己有多少份量,一律置之不理,就是加紧训练部队。
    这段时间又有一个好消息,司马勘的弟弟司马鸿带了一大批朱雀军校的毕业生来到了武穴投靠自己。
    柳镜晓一问才知道,燕傲霜一听说柳镜晓在羊楼井一线和湘军接火,当即把这批毕业生派往湖北,她说“镜晓此役必有大作为,你们南下当不会错”,一听这话,柳镜晓不由又有些思念起了燕傲霜。
    朱雀军校的毕业生这两届由于受禁卫军排挤,工作十分难找,上上届军校的毕业生主要随柳镜晓出关加入了定边军,这两届的毕业生却是连奉军的门路都走不通,除了少数人南下从军外,只好呆在北京坐吃山空,一听说老校友在湖北混出了模样,当即前来投奔。
    柳镜晓原想把这上百名军官补入补训营,没想到会如此抢手,四个团长都抢着要人,一百多干部立即瓜分干尽。
    这一仗,定边军时代的老干部伤亡太大,部队却扩大了建制,急需进行补充,虽然提拔了一部分人老兵和下层干部,但团长都觉得干部奇缺,至于鄂军来投的军官虽然为数不少,但团长们对他们还是不放心,另一方面,这些鄂军军官的素质,大伙儿也觉得不如定边军时代的老干部。
    当然四个团长还有另外一层打算,现在第一师的四个步兵团,除了慕容雪海团是两营八连外,其余部队都是两营六连的建制,而标准建制的步兵团是三营十二连的编制,所以大有扩充的余地。
    现在第一师如此吃香,四个团长都做着扩大兵力的美梦,但是扩成六连已经缺乏干部了,扩成十二连的话,干部恐怕打着灯笼都难找了。
    不过柳镜晓对此也很支持,毕竟都是朱雀出身的,对于自己掌握部队大有好处。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之后,柳镜晓又决定进行实战训练,一方面进行营级规模的对抗演练,另一方面武穴附近的土匪强人就遭遇了鱼池之殃。
    他轮流派两个步兵连携带山地榴一连,再附上少许特种兵,到附近围剿土匪,第一师兵强马壮,装备精良,这些土匪哪里是对手,不是破寨全歼,就是闻风而逃,一时间鄂东土匪宣告绝迹。
    武穴商民对柳镜晓的部队是愈发喜欢,一再要求柳镜晓留驻武穴。
    柳镜晓倒没这个打算,海阔天空,武穴这个地方养不活他的部队,现在他是遍地大撒金钱雨,可真要长驻下去,就不能现在这样坐吃山空,这么多官兵,每天至少要七八万军饷,武穴这一带提供个一两个月好办,长久下去,难说啊!
    所以柳镜晓也准备把全师押在一方身上,不过大局没有明朗之前,他绝不表态,整天就是:“好啊……不错……对,对,对……这个问题……我们慢慢解决……”,绝不说一句肯定的话。
    武汉方面的形势也不明朗,湘军方面派了代表向陈云杰提出五点和平提议,这五点分别是:
    鄂南由湘军驻军,但县长由鄂省任命;
    ;
    ;
    这四点要求,实际就是要求直湘瓜分湖北,但是陈云杰似乎突然失踪了,代表怎么也见不到他。
    
   
第三十章 以水代兵


    代表见不到口口声声爱好和平的陈云杰是正常的,陈副使一面放出和平的风声,另一方面,代表来汉前一天他视察前线阵地,当天又召集直系大将开会,把前线防务布置得滴水不漏,来汉第二天,刚好是海军第一舰队的战舰驶入长江抵达金口之时,他正忙着和海军的黄司令一起巡视江防。
    而湖南代表只见到新任督军南萧耀,只答应了赔偿军费一百万元,其余条件都没有答应,事实上他并不想蒋书宾出任省长碍手碍脚。
    当然了,陈副使并不是完全没有空闲,武汉市民和学生主动召开弭战国民大会,结果陈副使对一批记者大谈和平,私下却下令禁止开会。
    王子春时代,武汉特别市政府对处理这一套很有经验,一时间警队四出,捕获湘方匪谍甚多,一律关入大牢,湘鄂战事之后又全部无罪放出。
    实际上弭战国民大会与湘方毫无关系,湘方倒是策动湖北各界联合会函请陈副使,请他表明对湖北自治与湘鄂停战的态度,陈云杰均置之不理。
    等一切布置妥当,陈云杰就露出他的真实面目来了,他改任张来福为前敌总指挥,下令扣留湖南方面代表,同时向湘方提出两个反条件:
    湘军完全退出湖北;。
    至于其余条件,陈云杰一律否决。
    湖南代表事前得到风声,狂奔数百里窜回湘军防地,只有耳目不灵的一个代表为鄂方扣留,易恒赵在前线一听到直军翻脸的消息,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
    八月十九日,湘军召开前敌会议,下层军官和士兵主动推举代表参加会议,一致要求兵进武汉,和直军生死相搏。
    易恒赵,他心知事情已无挽回的余地,当即下达总攻击令,决定于二十二日向直军总攻击。
    湘军下层官兵对于湘军顿兵于前线,师老无功,原来就是极度不满,再听到陈云杰的反条件,心知不能取胜,非但耗资数百万劳师近十万未得一丝一毫利益,而且因为惩处两师长的问题,湖南内战必然难免。
    另一方面,鄂军一部在海军协助之下,朝嘉鱼一线的湘军进行反击。
    这支鄂军是许英杰师,这个许英杰原来是鄂军的混成旅长,后因和直军有些不清不白的关系,被王子春撤职,陈云杰在武汉一下火车,立即叫道:“把英杰叫来!”
    等见到许英杰,陈云杰不仅将他官复原职,还任命他为湖北陆军第二师的师长,让他收拢变兵。
    许英杰很卖力气,他的威望又较蒙定国为高,所以大部分变兵还得投靠了他的部队,当即收拢两旅四团的兵力,在海军的支援向湘军左翼进攻。
    至于前来支援的海军,则是黄阗厦的海军第一舰队,他事先没收陈云杰的钱,只是听说湘鄂战争爆发,便带几艘状态较为良好的军舰前来捞一把,陈云杰正担心湘军利用水上机动兵力,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至于报酬,陈云杰和南耀萧许诺此役过后,第一舰队可以在湖北驻兵舰数支,湖北省财政每个月补助五千元。
    二十二日,湘军发起总攻击。总攻击前,湘军官兵订立“生死不退”的誓约,军官退缩不进,可由士兵擒而斩之,士兵退却,由军官阵前执法,所有旅长以上军官都要到火线督战。
    直军方面,陈云杰亲自上火线督战,也组织有督战队的形式。
    当日,双方在汀泗桥一线展开生死相搏,湘军开始颇有进展,后来被阻于直军的炮火之下。湖南督军易恒赵原本已经上了火车,准备折回长沙,一见战况不利,立即跳下火车,高呼一声,亲自组织了五百人的敢死队,每人镐赏二十块大洋,冒着炮火冲锋,锐不可挡,当即捅破直军阵地,夺得大炮四门。
    直军见湘军如此豪勇,抵敌不住,被迫向后撤退,易恒赵一见战况稳定,才上了火车回长沙,准备调集援军参战。
    湘军方面则是一鼓作气,继续向前进攻,直军方面也不示弱,双方用尽全力相搏,部队前仆后继,战场上炮火连天,弹丸四飞,双方从早上战至晚上,未得片刻休息,仍是战至最后一刻。
    当夜,湘军故伎重施,以敢死队五百人,抄小道从汀泗桥侧翼出击,直军一时间没有防备,被打得手慌脚乱。
    直军连连后退,所有参战的两旅一团兵力都受重创,尤其是程云鹗的直隶第一混成旅因战前就伤亡很大,这时候几乎崩溃,而张来福的直隶第四混成旅,张来福亲自督战,结果身负重伤,被抬下阵去,这时候陈云杰调动武汉后方的第三师一团兵力参战,才压住阵脚。
    见到这种情况,湘军使用高处的开花炮队向直军轰击,直军终于支撑不住,退出汀泗桥一线,陈云杰闻讯,飞马奔来,逮住一个率部先撤的直军营长,然后亲自挥刀将其枭首,将他脑袋提在手中,大声叫道:“今日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谁再敢后撤一步,以此为例!”
    说毕,把首级朝天一掷,鲜血飞溅,陈云杰又亲自带着卫队率部反攻。
    见到这种情形,全军震动,一时间豪勇无双,人人拼命反攻,陈云杰大喜望外,这时候一发开花炮弹放在陈云杰附近,陈的卫队掺呼连连,几乎全军尽没,陈云杰稍稍离了六七米,否则也是一炮毙命的结局,当真是幸运之极。
    好一个陈云杰,脸上没有一丝一毫慌张的意思,从容不迫,站在原地继续督战,似乎湘军这发炮弹就没有落下来过。
    部下官兵见他满身血污,全是卫兵受伤飞溅的血迹,又有一些炮弹落下时炸飞的尘土污泥沾在身上,就连脸上也是血迹点点,却是奋力督战,也没有一丝移动位置的打算,这一来就把官兵们的士气振奋起来,个个舍生忘死拼命向湘军进攻。
    湘军方面也不示弱,个个和直军血战到底。
    战到后来,竟演变成为团级规模的白刃相击,双方手持刺刀拼杀到死,杀出血性来,一个小小的战场之上竟然遗尸上千具。
    激战数小时之后,直军方面终于动用第三师主力进攻,湘军最终还是抵敌不住,汀泗桥车站再度易手。
    这两日战况极度掺烈,直军虽然取胜,但伤旅长一员,阵亡团长团副各一员,营长两员,连排长更是数不胜数,则湘军方面亦伤亡官兵七八千人,时人声称:“共和开国以来,内战之掺烈第一恶役!”
    所有交战情况,早已由驻在双方的联络代表报告柳镜晓。
    湘军下总攻击令后,又派了人来武穴拉拢柳镜晓,希望柳镜晓“沿江而上,光复三镇”,给的报酬也是空前之重,湘军把湖北督军的宝座让给柳镜晓,并承诺只要柳镜晓一出兵,当即由湘方控制的“湖北自治政府”发表为湖北督军。
    如果这个事实成立的话,那也是共和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了,一月之间从团长之职一步登天到湖北督军,统掌一省军民两政,恐怕共和历史上再也出不了第二个。
    不过柳镜晓仍是未做最后决定,不过他现在是敲诈勒索的好手,当即派了慕容雪海和李何一的两个团朝武汉方向前进。
    前线战事虽急,第三师却要在武汉城内保持一个旅左右的兵力,即使汀泗桥报急电文如同雪花一般,陈云杰仍不愿调动这支防备柳镜晓的预备队。
    何况湘军方面给的是空头承诺,柳镜晓曾希望他们能把周再之团奇袭失败后被俘的六百多俘虏送回,湘军方面颇有为难之色,后来才知道夏刚的鄂军团在此役之中伤亡掺重,这些俘虏早已经被补入鄂军团了。
    而柳镜晓觉得战局仍然难以预料,柳镜晓分别往直鄂双方派驻了联络代表,这些联络代表亦在前线观战,直湘双方招待都很热情,还拼命地向联络代表透露已方战事如何如何有利的消息。
    但要命的是,驻在两方面的联络代表都不认为这一方有十成胜算,驻湘军的联络代表说:“直军战力勇悍,确为天下之冠……”,驻直军的联络代表也大谈湘军的优点:“湘军较直军为多,战力亦强……”
    湘军虽然败了一阵,可又添了一支生力军,川军方面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现在再不出手,就抢不到肉,全军终于沿江而下,巴东告急。
    所以柳镜晓还真是犯难了,这时候直军又派了代表来拉拢柳镜晓,随船而来的还有完颜玉琢。
    两人分别已是将近二十日,情思正浓,可惜有这样一桩大事,见面之后只能先接见直军代表。
    直军代表的态度并不强硬,他只是说:“我军此役有十成胜算,请柳师长加入我方……以免到时后悔不及……”
    直军方面给的报酬比之湘军轻下许多,却是实实在在的报酬,补发军饷三十万元,任命柳镜晓为长长上游总司令兼鄂西镇守使,由柳镜晓师负责防守沿江而下的川军部队。
    任务也比较轻,只要求柳镜晓设法拖住川军,至于运送部队辎重的船只则由直军方面向招商局征借,保证将柳镜晓师全部送到长江上游。
    柳镜晓倒不急答应,他请直军代表给他一段的时间才给予答复,直军答应给两个小时的时间给柳镜晓考虑。
    他首先想听就是完颜玉琢的意见,毕竟完颜玉琢在武汉呆了一段时间,亲身接触过直军,两人只是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