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朱骏的命令,捷报沿着四通八达的驰道迅速的传遍九省,海商们也将消息送到了爪哇,如今爪哇的十几个港口正在翻修,所征伐的老公数以万计,当地的土人原本还略有不满,但听说了此事之后立即就压抑住了怒火,荷兰人统治了他们半个世纪,他们不敢反,因为荷兰人船坚炮利,如今明军到了这里打败了荷兰人,开始时还有些侥幸,利用了偷袭的手段占据了雅歌达,而后来歼灭荷兰舰队就不是这样简单的了,土人们想通之后也就没有了脾气。紧接着一批荷兰劳工在西班牙打手的监视下来到了爪哇,这些衣着褴褛的荷兰人在西班牙打手的监督下参与了港口的修缮,当地的土人一下子幸灾乐祸起来。
这些高高在上的红毛狗在几个月前还挥舞着鞭子欺压他们,现如今已经成了奴隶,吃不饱,穿不暖,干活不认真还会受到鞭笞。相比起来土人的待遇实在犹如身在天堂一般,虽然工钱不多,但是勉强填饱肚子还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也属于强制劳动,但是至少不会挨鞭子,苦不苦,想想红毛苦工也就觉得幸福了,土人们干活很带劲。
爪哇已经更名为定海省,定海省布政司姓刘,名川德,刘川德乃是崇祯九年的进士,后为钱塘县令,跟随永历南逃之后为翰林院侍讲,接着被吏部功考科大笔一挥,成为了镇守一方地布政使。如今定海省百废待兴,许多东西都需要重新修建,更何况这里扼守马六甲海峡,更是重要的军港和商业港口,海都的海商开始在这里建立分点,原本这里也有两百余阿拉伯、欧罗巴、汉人等组成的海商,这些人原本还有些害怕明军抢掠。过了一段时间见明军并无动静,于是也就放心大胆的继续做他的生意了。这样一来,每日涌到到雅歌达的商船便有数百之多,按照皇上所下地旨意,雅歌达必须建立一座大港口来与海都港口为犄角,两个港口之间只相隔了一日的水路,既方便水师来回巡防,又可使两港之间的商贸互补,并且控制马六甲海峡。另外海峡对岸的马六甲海港也要修建,那里原本被水师偷袭,烧成了瓦砾,如今荷兰人全军覆没,这个天然的绝佳据点也就成了马六甲海峡的一颗明珠,两个港口都需要兴建,国库也拨下了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下来,这样的巨大工程,人手却成了问题。
金碧辉煌的前爪哇总督府内,这里已经换上了布政司的匾额。在原有繁复地西式风格的装饰上又添置了几张东方特色的桌案、字画,倒是显得不伦不类,刘德川与定海省监察使杨文龙以及陆、海二营指挥使刘二、王秋二人分列坐在会客室内。
刘德川凝重的向同僚介绍了当今的局势:“如今各处港口需要修缮。雅歌达、马六甲二港需要修建。可定南一省的人口不过十万,其中精壮劳力也不过三万人。如今已经征发到各地修缮港口了,而雅歌达、马六甲二港是工部亲自批文逾期修建的。若是迟了工期,在座诸位如何向皇上交代?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两个大港的修建至少需要两万的工匠、苦力,本官就是变也变不出这样多的人来。”
杨文龙原是都察院地官员,如今调到了定海省也算是连升了几级,早就有了做出一番事业名垂千古的心思,没想到刚刚上任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也是大感为难,如今十省都在修建工程,原先地九省刚刚修建完了驰道,皇上又下旨搞开发区,谁知那开发区越来越大,原本只打算容纳二三百个作坊也就是了,可报名选址建厂房地商人越来越多,到了第二批就达到了三百多个,第三批时竟有五百多个商人报名,一些小富之家也是眼红的很,居然到处举债去办作坊搞实业,这样一来,北方九省地劳工原本就十分紧缺,根本就不可能抽调出来支援定海省,如今皇上又下了严令,务必三个月内在雅歌达、马六甲两个码头处修建巨型海港,而且还规定至少要容纳一千条大商船停泊,这样一来,定南省的官员可就倒霉了。
“哎,治大国如烹小鲜,国库原本就空空如野,好不容易从荷兰人这里收缴了五百余万两白银,皇上又如此折腾,这海港能就算建地再大又有什么用处?倒不如与民歇息实在。”杨文龙叹了口气。
“杨大人。”王秋脸色沉了下来:“皇上说过,爪哇与马六甲都是海运要塞,南洋与印度洋、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所有地海商要想做生意,就必须停泊在这两大港口歇脚,有朝一日,每日商船的税金便可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两白银,这是利国利民的事,你如此不恭,难道是对皇上有何不满吗?”
刘二也是一脸忿然,军官与朝臣不同,朝臣多少会反驳皇上的观点,希望从皇上身上找出施政的错误,而军官却都是新始帝的死忠派,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谁要是敢和皇上对着干,丘八们第一个不答应。不过刘二与王秋不同,王秋鲁莽,刘二内敛,就算是生气,他也不会表现的太过激动,只是横瞪了杨文龙一眼。
“咳咳……”布政使刘德川尴尬的咳嗽一句,作为一省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不得不出面调解:“王将军不必生气,杨大人也不过是口不择言嘛,他对皇上也是赤胆忠诚的,只是不能理解皇上的本意,更不能有皇上那样高远的见识,这才如此,大家同省为官,一起为皇上办差,为我大明江山效力的,要的就是和和睦睦嘛。咳咳……这个嘛,嗯,当务之急,是大家要想出个法子出来,如何将皇上交代下来的海港建好才是正理。”
刘德川和了会稀泥,气氛虽然缓和了一些,但仍然有些尴尬,只好继续发言道:“本官估算了一个大概的数字,要在这三月之内修建出两个港出来,至少需两万劳工和五百的工匠出来,工匠倒好凑齐,朝廷已经拨下了一批荷兰工匠和劳工下来,可是这缺口仍有一万五千的劳工,如今爪哇能征召的精壮都已去了修缮码头,爪哇一地,单码头就有二十七座,哎,杨大人,两位将军,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王秋、刘二二人对望了一眼。说到这政务还真非他们所长。让他们想出办法确实是难为了他们。倒是杨文龙似乎有些眉目。他端着茶盏凝神不动。许久之后。道:“办法并不是没有。只是于兵部那里不好交代。而且还需两位将军配合才成。”
“哦?杨大人请讲。”刘德川支起了耳朵。
“北方九省是再也抽调不出劳工了。爪哇也征召不出。倒是驻守爪哇地陆战师和水师正有一万五千名青壮。刘大人。两位将军。我们可上呈一份折子上去。请皇上批示。若是皇上答允。我明军也可加入建造海港如何?”杨文龙道。
“不成!当兵地不是苦工。如何能够让他们去挑担挖石?”王秋连忙否决。驻守在爪哇地明军共分为两部。一部为王秋下属地陆战混编营。共有五千人。另一部为南洋水师营。由刘二统帅。加上水手共有一万余人。
杨文龙据理力争道:“王将军。本官平日也会抽空看你们操练。无非是站姿和长跑还有战斗集训而已。这些都是训练士兵体力地吧?既是如此。让士兵们去修建海港。又何尝不断锻炼体力?再说这也只是三个月地事。三个月后。当兵地仍然当兵。谁也不会干涉你们。士兵们既能领取军饷。而且做工之后布政使大人还会拨下工钱。士兵们一日双饷。岂不是件美事?如今皇上严令修建海港。我等为君分忧乃是份内之事。不若这样。平日里士兵体力训练时便让他们到海港做事。待实战训练。舞蹈弄枪之时你们便可将各部召回去自行整训。这样一来。皇上地港口修建了。士兵们地训练也没有耽误。又能额外多出一份工钱。这是皆大欢喜地事。王将军为何反对?”
上首地刘德川也是连连点头。觉得这个法子不错。各方面都有所照顾。他瞥了王秋一眼。见他脸上也是犹豫。似乎又有些不愿服输。于是连忙道:“杨大人地法子可以斟酌。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在座地各位都做不得主。今夜本官便写好折子。让人连夜送往京师。由皇上御览。”
王秋点了点头,既然刘德川搬出了皇上出来,他自然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那此事便依刘大人了,若是皇上朱批同意,末将绝不反对。”
刘二也是点了点头,商量完了海港的事,两文两武之间倒没有了什么共同的话题,寒蝉了几句之后,王秋与刘二首先告辞而去,杨文龙想着还有公务要办,也起身告别而出。
刘德川不敢怠慢,连忙让皂隶取来笔墨折书,将今日所商议的事一一写成了奏折,吹干之后,叫来一名皂隶送了出去。
“哎,两座大海港啊。”刘德川忙完了一切,叹息了一声。
第一第一百五十二章:倭人带着友谊来了
转眼又要入夏,南洋的夏季异常燥热,寒冬阁外的知了渐渐活跃起来,啾啾的叫了不停,小桂子一手提着袍子,一手抓着长杆带着几个小太监撵着这些讨厌的昆虫,大家的声音都很低,就连脚步都是轻的。
寒冬阁内,朱骏穿着凉衫靠在藤椅上批阅着奏章,自从荷兰人溃败之后,位于爪哇北岸隔海相望的满剌加国立即上表称臣,满剌加为了取信大明,还特地遣王子入朝为质,表示永不背叛,请大明加满剌加国为永不征伐之国,世代友好。满剌加与爪哇隔海扼守马六甲海峡,乃是南洋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朱骏如何肯轻易放过他们,更何况这些墙头草在洪武年间入贡称臣,可是百年之后却又惧于荷兰人的威势与大明断绝了关系,若是不敲打敲打实在说不过去。
朱骏倒也爽快,干脆遣使要求他们割让北接定南省(泰国南部。)南临马六甲海港共四万平方公里的走廊,这样一来,马六甲港的陆路就与定南省接壤,隔海相望便是爪哇、苏门答腊二岛,不但使中央控制爪哇得到了加强,而且也能使的内陆的定南、定北、定西、定东各省海域增多,利用马六甲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
四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对于朱骏或许已算不的什么了,但是对于满剌加国却等于失去了近三分之一的领土,而且这条走廊都是满剌加地水路要道。鱼米富庶之地,一旦割舍,满剌加就成了大明名副其实的属国了,不但要仰人鼻息,恐怕连王国的自主权也将渐渐被大明剥夺。
可形势比人强啊,缅王、暹罗王这样的南洋巨头都已成了大明皇帝的刀下鬼,不可一世的荷兰人全部成了苦工。昔日雄踞南洋的西班牙人也成了大明脚下地打手,安南、柬埔寨、澜沧、苏门答腊各国纷纷依附,不敢有丝毫逾越,大明君临南洋已是大势所趋,满剌加若是想与这个庞然大物对抗,不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会被碾成粉末。
满剌加国几乎没有任何考虑,立即表示献上满剌加西部以及南部走廊与大明交割,并且还送上大象二十头,象牙三百支。珍珠玛瑙各一箱,黄金一千两,白银十万两为贡,根据协议,大明有义务保护满剌加的安全,同样,明军有进入满剌加各海港、城镇驻扎的权利,整个满剌加基本上已成为了大明的附属之国。
交割的土地被户部分为了两部,北部划给了定南省管辖,而南部包括马六甲港由定海省管辖。大明不动一刀一兵,就得到了一大片辽阔的土地。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关于西班牙总督赫查金的问题了,赫查金在攻占爪哇之战中带着西班牙军舰与明军一道行动。如今荷兰人已经完全溃败。赫查金便开始请求明军帮助收复吕宋了,根据情报。吕宋还驻扎着近两千名荷兰士兵,没有任何军舰。再加上吕宋燃烧了近一年地战火,早已被打成了废墟。荷兰军队的火枪和火药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补充的修缮,这样的军力实在不堪一击,问题是,西班牙的残余实力也不过两条破损的战舰另外加上了两千名士气低下的士兵,虽然堪堪一战,却没有必胜的把握。
朱骏打算将这个问题缓一缓再说,理由是大婚将近,不宜妄动刀枪。其实朱骏所考虑的正是分赃地问题,明军不可能跟着你们西班牙人去免费打仗,如今朕才是南洋霸主,既然你们想在朕的一亩三分地上夺回吕宋,那么一些条件必须讲清楚,不过碍于颜面,朱骏并没有先提出分赃的问题,这种事他怎么好意思说?那就拖着吧,拖到你们这群西班牙人明白了朕地意图,许诺了利益地归属再说。
朱骏闭门躺在銮椅上养了会神,随即拣起御案上一份奏章,看了起来。
“微臣定海布政使刘川德面北而拜,恭请吾皇圣恭金安,臣……,如今定南省劳工匮乏,臣请陛下应允征调营兵…
朱骏眯着眼。征集营兵倒是一举三得地事。可是这事却又涉及到了体制问题。今日若是应允。若是将来又有工程需要征调营兵怎么办?子孙后世都有样学样。那这当兵地岂不是变成了民夫?从前明军卫所地士兵之所以战斗低下。就是因为他们平时都以务农为生。及到战时。这些丢了锄头扛起了刀枪地民夫就算如何旗家鲜明。恐怕也是被人追着砍地份。
问题是马六甲与、雅歌达地海港必须迅速地建起。这里扼守马六甲海峡。一来可以为军事要塞。二来更是海运商贸地转折点。任何进出南洋地商船都必须在此歇脚。早建一日。国库便早一份收银子。整个大明地海商流量也会增加。开发区地那成百上千地作坊生产出来地货物就可以凭着这个转折点运往南洋各地。打开销路。
朱骏踟蹰再三。最后还是拣起御案上地朱笔在奏折上写了可。下不为例。五个字。
现时都管顾不过来。朱骏哪里还有心情管子孙后代地事。这个下不为例也算是给了后世一个警醒。至于他们是否有样学样。朱骏可不管了。
“皇上。内阁周慕白周大学士求见。”小桂子不知什么时候碎步走了进来。低声道。
“啊?哦。让他进来吧。”朱骏失神地啊了一声。随即面色如常地挥挥手。
“微臣周慕白叩见皇上。”周慕白连日来操劳的事实在太过,不知不觉间竟苍老了不少,三十多岁的年纪两鬓间竟生出了些许白发,他仍是那副笑吟吟的样子:“皇上龙体安健,微臣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