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女之妻不可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药就这点麻烦,如果带着的东西多了,人负重很难深入密林深处;可如果带少了就常常望药兴叹,没东西装!所以,采药人基本都随时随地会在山中搭个窝棚临时落脚,这样来往运送也方便些。
石初樱把第一个落脚点安在刚才云雕落下的地方,这次回去后她就准备把小木屋现搭起来了。以后慢慢放些柴米,被褥,日用的锅碗什么的。
如此忙碌了半个来月,石初樱采下来的冻青已经足够了,她甚至还发现了少见的冻藓和冻蕨,这些可是能炼制出上好的伤药和解毒药的材料,石初樱当然不能错过,很是采挖了几大筐。
这些药材除了冻青卖掉一些鲜材,其他的都被石初樱自己炼制成膏药和丸散,毕竟有些药材用法不同,药效也不同。
她对山外的药材铺子和大夫开的方子真不怎么看好。
那些人最喜欢把药材晒干,又是煮又是晒的,好好的药性都弱没了。哪像她们师徒,基本都是尽量使用新鲜的药材,尽可能保持药材的天然药性,最大的发挥其功效。
不过,这也不关她什么事,人家爱怎么用怎么用罢。
处理完草药,石初樱又跑去抓了几袋子冻蛙,就是冬天冬眠的林蛙。
这些冻蛙繁殖得很快,又由于山林深处人迹罕至,这些蛙都快泛滥了,所以石初樱捉起来毫不手软,她甚至怀疑如果不是自己每年捉一些用掉,这些蛙是不是会成灾了。
好在这些红肚皮的冻蛙到了冬天油肥得很,肚子里还有籽,石初樱和无名道长都爱炸来吃,是她们师徒冬天的一大美食。
当然,除了吃,石初樱还把冻蛙的油配上花汁子炼制成玉容膏和养发膏。这些膏子晶莹细腻、香气淡雅,是石初樱冬春两季日常护肤和养发必备的。
今年石初樱做得格外多,都用玉盒和瓷盒装了起来,整整够她用上三年了。望云山下的林蛙一下子少了不少。
她想着最近一两年尽量减少在这些琐事上耗费的时间,现在就必须提前准备出来足够的用量。再忙她也不会委屈自己。
此外,石初樱还炼制了些冻疮膏、金创散、解毒丸、接骨膏以及用剩料炼制成的玉容膏等。
这些琐事其实很是耗费时间的,又不能假他人之手,一点一滴都得石初樱自己动手去做,当然,品质也是格外的好。
这些次级品石初樱是打算售卖的,虽然不打算开铺子,但在药房里寄售应该还是可以的。起码不用她每天耗在店铺里。
趁着一个阳光好的天气,石初樱背上一篓子药瓶药罐,乘着云雕到了山口,步行一段路又搭车进了县城。
这些药基本都装在一寸高的扁瓶里;玉容膏之类的倒是装在半寸的瓷盒里,不过七八钱份量,统一定价在五两银子。尽管价钱昂贵,但效果也是非凡的。
在望山县的仁和堂石初樱寄售了些,与药堂按老规矩三七分成。
仁和堂的掌柜老李与石初樱很熟了,详细询问了每种药的效果和主要药材后立刻摆上了柜台。
石初樱的药一直是他这里的招牌,以往石初樱师徒要用钱的时候,就来买些药材或自己炼的成药,这么多年来,都是老主顾了。
石初樱的药比他们自己的药还显贵,毕竟效果摆在那里。唯一的缺点就是货源太缺,一年就能卖上几次,实在是不够。
好在这次不但品种多,数量也多了些,很是能赚上一笔了。
当天石初樱又搭车赶往了建州城,经过几天的颠簸后,在建州城的万慈药行寄售剩下大部分药。约定好年前来结一次账。
办完事,石初樱又匆匆赶回山中去。
她的时间很宝贵,耽搁不起。
如此等到第一次结算的时候,两个药房的掌柜都苦苦哀求她多供些货,他们这些天都要被熟人给堵得家都不敢回了。
药太好,数量太少,狼多肉少,不够分啊!
第一批药卖出后隔了不到三天就有回头客来三盒、五盒的要货了,后来他们把价钱已经提高了一成,还是不到半个月就售罄。
那些没买到的达官显贵和熟客们更是直接给掌柜的打了招呼,价钱不在乎,来了货一定要给府上留着云云。
石初樱这段时间又炼制了些,县里各留了三十五盒,建州城里各留了一百盒。只是诺大个县城府城,这点药还不够打水漂的。
两边都要求提价,石初樱问了下售价情况,每种提了1两银子。而且,告诉掌柜的,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货了。
最后,万慈的东家和大掌柜亲自约见了石初樱,请求单独预留些上好的解毒药和金创药,玉容膏。
因为马上过年了,各府上按惯例都要送上一些;而且,各府上自己也要另外备上一些,或送人或自用。
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至少得给预备出几十盒的量,这样一来,柜台上根本就不可能有货了。
石初樱盘算了一下,只能答应正月十五前后送来各二十盒。她还得留些自己做嫁妆呢。
怀里揣着一大叠银票,背篓里装了一篓子的铜钱,石初樱短时间内倒不必再操心钱财,可以笃笃定定地开始了山外生活的准备了。
别的不说,她先去买了几百个玉盒和瓷瓶。要知道这段时间炼制的药太多,她储备地容器都用光了。
看着眼前一大堆的瓶瓶罐罐,石初樱望天长叹,恨不能立刻能使用储物袋。
是的,石初樱其实是有几个储物袋的。是她在摩云山上发现的。
只不过现在她的精神力修为还不够,只能察看到里面的东西,却不能运用精神力取放里面的物件。
无名道长说,如果她继续这样坚持修炼,十年后差不多就可以使用储物袋了。而他自己也许这辈子只能羡慕了!
这世上能有石初樱这样天生运气和机遇的人能有几个?反正他只遇到这一个。
第3章 第二章 望云村落户
有了钱财,别的都好说了。
根据石初樱的了解,在山外首先得有身份,也就是户贴。
石初樱原本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她三岁上了摩云山,户贴什么的自然也不在她手里,如今更是不知在哪。
与家人离散至今,去哪里寻去?
好在有钱能使鬼推磨。
包上十几个钱儿,官媒婆子的嘴最好说话,当下指点她:这年头,落新户能增加人口和税赋,再加上使点钱,到村里置办些田产,再没有办不成的。
望云村里的人听说这爷孙二人是采药为生的,爷爷年纪大了,想近山安顿下来,果然都十分欢迎。
要知道,这十里八村的有个大夫可不容易,哪怕不会看病,但懂草药也行啊!
谁家没有个病啊灾的,穷人百姓哪有钱看大夫。寻常自己寻觅些草药凑合一下也就是了,命好的活下来,命不好的死就死了,请个铃医都难得。
于是,师徒二人以爷孙名义在望云村买了田地落了户籍,总算是有了家业了。甚至为了给无名道长取个俗名用来办户贴,石初樱很是费了一番脑筋。
最后无名道长却说,早前很多人一辈子都没个正式的大名,只要不是狗蛋、二狗子之类的名,都可以。
石初樱记得《道德经》里有一段“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话,用来说“道”,便建议用‘同玄’做俗名。
无名道长想想不错,便点了头。
石初樱买了村里五十亩中等田,并买下一片带山头的荒地,有近八百亩。
有了田地,他们算是望云村的农户了。虽然师徒二人没打算在村子里常住,还是以采药的名字住山里,但没有房子也是不行的。
石初樱不喜村子里的泥房草屋,便自己在望云山一个浅坡上买了宅基地,使了钱请人搭建新屋。
这时节山外正是隆冬,天寒地冻也挖不了地基,只能等春天土地化冻了才能动工。
不过,这正好趁这个冬闲倒是方便先备料。什么木料、砖石、沙土都买来堆在跟前,房屋的舆图也找人画出来,建房子的人手也找好了,只能来年春天开工了。
大楚国开荒地不要钱,但要由县里的衙吏连同村长一起堪荒划地,前三年免税,三年后这些荒地和其他田地一样抽税。
而另外的五十亩田是来年就要交税的,包括人户各项税费一总从田亩里抽。
为了三年后的税,石初樱接受了村长的暗示,给了办事衙吏五吊铜钱,衙吏把八百亩的荒地算成六百亩出具了契书。
至于那五十亩的中等旱地石初樱佃了出去,她可不会自己去种这些田。
屋子还没建成,石初樱爷俩也不好住村里,便打着采药住在山里的名义,只隔三差五的来村里看看。
她雇了人看守房基材料,还出钱使了人手趁着冬闲把荒地和山头上的枯枝树木砍了,运下来做成烧柴堆积在房子附近。
不然,以后她和无名道长谁去砍柴啊?
在摩云山她们都是练功当砍柴的,在村里只怕不好施展。
安排好了房子和田地,石初樱又要进山去了。
这时一直跟在一旁的村长呐呐地开了口。他也不想说啊,可是村民们的托请实在推不得,他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不过,这位石姑娘真的不是很好说话的人啊!即便他是村长也是发怵的,人家可不欠村里的钱物和人情。
“村长大叔有事?”石初樱早看出这老头有事了,一直围着她转了半天了。憋到这会儿也不容易了。
当然有事了!原来村里人央求村长来说项,大伙儿想着,石家要是有草药,不妨在村子里卖些,大伙就近借个光是不?
村长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此时求个大姑娘有些不大自然。
“大叔估计也知道我们爷俩不是大夫吧?草药是有,但是我们不会看病,开不了方子的。”
石初樱说的也是实情。
她们师徒二人识草药,会炼制药,不等于会看病。而且,他们修炼的人,最擅长的是治疗内伤和外伤,对于寻常的病痛还真不是最擅长。
他们手上自然也有传承下来的古方典籍,再根据摩云山的药材药性,酌情炼制些丹药出来,自是凡俗世间难求的妙药。只这些却是不能流入山外的。
“那是,那是,这个大伙都知道。”村长急忙澄清,“只求些寻常的伤药,救急药,咱们都听说了,姑娘的药在建州城里都是上好的,咱们也不求别的,只望姑娘看在同村的情分上,给村里备上些草药也好。
即便一时没钱给上,咱们用劳力或者粮食抵上。石姑娘,你看这……”村长搓搓手,实在难说下去了。
人家药是好药,村民需要却没钱买才是关键。空口白牙的求人呐。
“我想想吧。”石初樱才不打算这样便宜任何人呢,她从来不认为谁比谁更值得同情。人心难测,在她看来,山上的猴儿都比山下的人要强些。
回到山上,石初樱跟师傅唠叨了这事。
“今个儿给了这村里,赶明个儿别的村里来人了给不给?给了这个,不给那个?这个村那个村都是亲连着亲的,哪是个头儿,合着最后落不是的肯定是咱们。”
石初樱认为好人最是难做。
做一百件好事,只一件没合了别人的意,以往的九十九件都被人忘记了。她既不打算作什么好人,也不刻意去做什么坏人就是了。
无名道长捋了捋胡子听完徒弟的牢骚,睁开了眼,说到:“咱们入了村子,难免与人打交道。既如此,你寻些常用的头疼脑热、外伤之类的草药就是。
这些草药本也不值几个钱,全当白给了,也不必收钱。每个月定下数量,用完就等下月。这样先来后到,谁也说不出什么。”
石初樱眨了眨眼睛,赞叹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样可再赖不上咱们,自然有村里人自己争去。唉,徒儿我就受点累吧。”
隔了几天,石初樱挑了些寻常用的草药背下了山去,放在村长家,说了都是什么草药,每月白送这些个,就再不管了,只凭村长决断。村长连声的感激。白给的啊!
转眼到了过年时候,山外的人家都热热闹闹的过起了年,而山上的师徒俩却没这个习惯。
抓紧一切时间修炼才是他们的正事。
正月十五前石初樱又下了一趟山,按照约定送了最后一点药去给万慈,顺便结回了全部钱款。
自打有了这些家底,石初樱着手安排的事项也多了起来。
想到成亲以后她必定不能像以往一样常住山中,眼下就得提前安顿好山上的一应事务,尤其是无名道长的日常生活。
摩云山是不能给外人知晓的,而山上特有的‘云谷’的种植和收获,‘云露茶’的打理和采制和师徒特制的丸散药物、果子酒、药酒的酿制等等都有自己的季节和时段,不可错过。这林林种种都计划好、安排好哪是容易的事。
这其中云谷这类特产所在地界是只有石初樱运用精神力才能进入打理的,旁人根本无法窥见门路,连无名道长也没办法。如此一来,石初樱的时间就很紧张了。
尽管如此,石初樱还是耐心地计算着,安排着,她甚至做了个挂图,把一应想到的、安排的事务按年、季节、月份、日子排列了,什么时间段要做什么事都细细标注了,随时想到再添加到图上去。
最后甚至连无名道长的衣食住处都准备了至少供他一年使用的物品,并作了个图给他,让他按照图标示随时可以找到需要的东西。这些琐事花费了石初樱不少时间。
直到安顿好了这一切,石初樱算着就是自己三两个月不在,师傅也饿不着,山上也不会出大问题,才算定下心来研究嫁妆。
这姑娘是个极有计划性的人,她从村里和县城里弄到几份嫁妆单子,又找了几个有好名声的官媒打听了个明白才动手。
她先是列了两份嫁妆单子,一份按照村镇上富户人家的标准,一份按照州县大户人家的标准,分别是十六抬和三十六抬。
东西名目只列诸如酒、茶、果子、四季衣物、各色布帛、田产、首饰这样的名目和数量,并给官媒塞了一串钱,请她帮忙看看合适与否,修改再三,才定下了了两份嫁妆单子的内容。
连建州的官媒也说,这样的嫁妆即便是嫁到京城一般人家也使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