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命-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骸澳忝钦馊夯煺硕鳎腋詹排扇巳ソ辛宋宄潜硭镜纳4蟾纾忝蔷驮谡舛人谰褪橇耍
在她身边的一个纨绔冷不防,给劈头盖脸打了几下,虽然不至于立刻头破血流,却也昏头转向,顿时跌在地上。
钱丽月却仍旧小老虎一样,跳窜着奋力乱打。众人见她这样凶悍,又听她说什么“五城兵马司的桑大哥”,这些贵宦少年当然知道桑岺的名声,顿时心下先怕了。
当下忙扶起地上倒着的少年,连滚带爬地逃之夭夭了。
钱丽月兀自提着木棒,指着众人背影骂道:“赶紧滚!下次再让老娘遇上,看不打断你们的狗腿!”
地上乔桀本已经给打的半是昏迷,听到钱丽月如此彪悍的叫骂,忍不住精神一振。
钱丽月把手中的木棍扔掉,俯身道:“你怎么样了?”
乔桀咳嗽了两声:“还死不了。”
钱丽月说道:“你先前不是小霸王一样吗?怎么今儿给欺负的这样?”
乔桀叹了口气:“你也不看看他们有几个人……”说了这句,头一歪。
钱丽月忙握住他的脸:“你可不要死!”
乔桀突地笑了:“谁要死了!臭丫头乱咒人。”
钱丽月见他还有精神骂自己,才拉住他的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架住乔桀,一边说道:“养真还没有回来,你可不能出事,你要是出事了,怕她会伤心。”
乔桀听了,低低说道:“我还以为你是关心我呢,原来是因为四姐姐……”
钱丽月皱皱眉,看着他鲜血淋漓的脸,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
****
且说赵芳敬离开了乾清宫,便想去钟粹宫看看养真。
不料乾清宫门口的小太监道:“奴婢送王爷出宫。”
赵芳敬眉头一皱,看看他,又往乾清宫内看了眼,终于还是随着小太监往外走去。
两人到了宫门口,小太监躬身止步。
赵芳敬带了青鸟出了午门,正要上轿,远远地瞧见几人策马而来。
一瞥之间,赵芳敬认出其中有大理寺寺丞,刑部一位主事,另外还有一人,却是五城兵马司的桑岺。
赵芳敬看这般架势,便先不忙入轿,只在旁边站住。
那边三人也瞧见了赵芳敬,纷纷下马前来拜见。
赵芳敬揣手含笑,点头还礼,又问道:“很少看见三司的人同行,可是京城里出了什么大事么?”目光转动,看向桑岺:“桑指挥使?”
桑岺给他轻声一唤,居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他不敢抬头,只轻声道:“卑职在!”
赵芳敬含笑打量着他:“真的有事吗?”
桑岺迟疑片刻,终于说道:“王爷才回京,本不该惊扰王驾,但是此事……的确是有些棘手,我们三司是奉旨追查此案,如今进宫禀奏。”
“什么案子?”
“回殿下,”桑岺眉头紧锁,终于说道:“是、是丹霞公主被杀一案。”
“你……说什么?”赵芳敬怔住。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70章
原来就在赵芳敬赵曦知等人于西疆的时候; 京城内也接连发生了两件大案。
其中一件; 是大理寺终于将先前一度引发坊间恐慌的劫杀少女案的凶犯缉拿归案了。
这件案子本来没什么可提的,毕竟案犯罪行确凿,该当凌迟处死是不必说的。
奇就奇在这贼徒给关押进大理寺诏狱后; 在审讯起他所犯案子的时候,他突然间主动招认,说是自己知道之前当街欲刺杀养真的幕后主使。
虽然不知真假; 但毕竟涉及宫中,大理寺不敢怠慢; 忙通知宫内。
慎刑司的人紧急提审,那囚犯自知必死,竟供认不讳地笑道:“我也听说那个乔家的女孩子好大的来历跟名头,本来想沾沾手的; 谁知道她深居简出的,身边还有好手跟着; 我自然不敢。不过因为格外留心的缘故,倒是让我知道了些隐秘之事。”
慎刑司的人也知道面前的是个死人了; 便不动声色地问道:“你知道动手的人是谁?”
囚犯道:“我听说那件事发生后,鬼市给翻了个底朝天; 动手的人不是都给你们捉住了吗?我当然不能知道,我只是恰巧知道出钱叫他们做这件事的人是谁罢了。”
“快说!”
囚犯才道:“之前我盯着乔家丫头的时候; 那一年他们一行人去玄武湖乘船,跟她同船的少年看着来头不小,你们可知道是谁?”
慎刑司的人消息灵通; 听囚犯说起此事,微微震动:“你提这个做什么?”
囚犯说道:“出钱买杀手的就是此人。”
“胡说!”慎刑司的人变了脸色。
囚犯笑道:“我就算没看见他的样子,却也记得他腰间的佩玉,我自然是识货的,当初盯着乔家丫头的时候,就看到那佩玉是名贵东西,本想偷偷拿到手的,只是因为他们人多,我怕坏事才不曾靠前。后来在鬼市厮混的时候,就看见过此人,头戴照笠……若说我胡说,除非是世间有两块相同的龙形玉佩。”
这囚犯说了此话,众人无语。
囚犯想了想,又道:“我索性都说了吧,那天晚上那艘船之所以会沉了,是有人故意动了手脚。嘻嘻,看样子那乔家丫头招了不少人恨呢。美人儿就是美人儿,总是会惹是非。”
沉船的事情,只有养真赵曦知赵崇等当事人知道,并没有往外传扬。
囚犯居然知道此事,可见他并没有说谎。
慎刑司得到这消息,不敢做主,无奈只得先回头禀告了皇帝。
皇帝闻听后惊怒,立刻就命把六皇子赵崇拿了审问。
慎刑司的人还算客气,也并不敢先为难赵崇,只是询问他是否知道养真遇刺之事等等。
赵崇先是愕然,立刻义正词严矢口否认。
慎刑司众人无可奈何。
然而过了两天后,毫无预兆的赵崇竟改了口,他承认了此事,且说是自己一时冲动,所以才犯下大错。
慎刑司的人震惊,虽然觉着赵崇的态度前后转变的太快,可既然他已经供认不讳,又有玉佩为证,当下便向着皇帝陈明了此事。
皇帝听说赵崇竟承认了是他所为,意外之余龙颜大怒,立刻叫把赵崇带到乾清宫。
当着皇帝的面儿,赵崇依旧坦诚如故,他态度诚恳,只恭恭敬敬地承认是自己想不开才做了错事,又伏底身子,恳求皇帝宽恕。
皇帝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见赵崇这般,虽然恨铁不成钢,但毕竟是自己儿子,何况不幸中的大幸是养真没有在那件事中受伤或者别的……
皇帝自然是个威严的人,心里虽不想为难,面上却还疾言厉色地将赵崇狗血淋头地骂了一番。
赵崇始终乖乖地认罪,声泪俱下,可见真心悔改。
皇帝见他这样,正欲外严内宽地处置了了事,谁知赵崇的母妃严妃忽地到了。
原来严妃因为听说儿子给慎刑司的人拿了去,审讯了两日,早就惴惴不安,竟也随着来至乾清宫。
恰好在殿外听见了皇帝痛斥赵崇。皇帝的语气自然不好,外人听来,就仿佛要将赵崇推出去砍了似的。
严妃关心情切,难辨真假,只吓得魂不附体。
当下竟忙冲了进来,跪地求情,又道:“那件事跟崇儿并无关系,是臣妾迷了心智,唆使人去做的。”
皇帝呆在原地,匪夷所思:“你说什么?”本以为是赵崇所为,谁知竟又是一重内情。
赵崇那边着急要拦着严妃,已经晚了。
原来六皇子赵崇是个游手好闲的性子,不爱参与朝政,却最喜欢钱,他也有这种头脑,暗中在京城各处也有些赚钱的买卖。
可是在严妃看来,自己的儿子自然是最出色的,先前皇后跟贵妃因为养真而频频起争执,严妃知道这是神仙打架,自己又没有家世,也没有依仗,自然不便参与其中。
但是心里却毕竟是不服气的,后来因为有传言说皇帝看中了赵尚奕……又加上赵芳敬要娶王家的人,严妃便认定了事实的确如此,皇帝将选赵尚奕为东宫了。
本来若是皇帝选了赵曦知,严妃还是服气的,毕竟是皇后嫡出,没有人可以争锋。
可居然是给了贵妃之子,而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儿子,加上贵妃又跟严妃向来不睦,严妃面上不敢如何,心中却十分不忿。
一念之差,严妃便命近身的太监去鬼市上买通杀手,意欲暗杀养真,这也是自己得不到谁也别想得的心思。
那近身内侍身上佩戴的玉佩,的确是龙纹,只是跟赵崇所佩戴的有些差别,但却都是严妃宫中之物。
所以先前赵崇给慎刑司的人询问是否是幕后主使,他没做过,自然否认。
可是很快赵崇便想通了,既然有目击者认定了那块玉佩,那玉佩又不是别处可有的,那么此事……必然是自己母妃所为。
赵崇心惊之余,于是毅然决然地挺身承认了,不过是想为严妃顶罪而已。
严妃含泪承认后,皇帝半天没言语。
终于过了会儿,皇帝看向赵崇:“此事你可知情?”
赵崇还未回答,严妃含泪道:“此事是臣妾自己所为,臣妾对天起誓,六皇子一丝也不知情。”
皇帝仍是看着赵崇。
赵崇无奈磕头:“父皇圣明,儿臣的确并不知此事。”
“既然不知,你为何承认?”
“因为……”赵崇却也知道自己的父皇虽然年迈,但精明异常,贸然说谎恐怕会弄巧成拙,于是道:“父皇恕罪,儿臣因为想到此事可能跟母妃有关,所以大胆认下罪名,因为儿臣知道父皇虽然严厉,但实则还是疼爱儿子们的,只要儿臣诚恳认罪求情,父皇不至于会对儿臣如何,必然会给儿子悔改的机会,但是母妃……”
赵崇欲言又止,只是眼红红地看了眼严妃:对皇帝而言,皇子是一回事,但是妃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宫内的情形本就是母凭子贵,所以赵崇先前才不惜冒着给皇帝厌恶的风险,揽下罪名。
此时皇帝听了六皇子的话,冷笑道:“怪不得你十三叔常常夸你机灵,你果然不错。”
赵崇含泪磕头:“求父皇网开一面,不要怪罪母妃!一切罪罚儿臣愿意替母妃领受!”
皇帝虽然讨厌他先前意图瞒天过海的行径,可是从另一方面想——赵崇却也还是至孝之心。
千不念万不念,也念在这一点上吧。
此事,皇帝仍是选择了隐秘处置,并没有昭告天下。
只是将严妃贬为贵人,自此冷落。
而赵崇,因为毕竟受了牵连,就给皇帝远远地发封到了西疆,此事不必多说
至于另一件案子,自然是丹霞公主被害一案。
原来丹霞公主性情有些跋扈豪放,虽然有了驸马,但私底下行事却不如何检点。
有一日公主出城,借口拜佛,便在城外过夜。
直到次日,跟随的人见公主久久不起,入内伺候,才发现公主居然死在了屋内。
据仵作查验,公主是给人掐断了脖颈而死。
本来跟随公主的那些随从都不敢胡言乱语,直到皇帝下旨命严查,查不出的话便叫他们一同陪葬,那些贴身之人才纷纷供认。
——那日的确有人陪着公主,而那男子不是别人,赫然正是王驸马的“至交好友”,也是桑岺长姐的夫婿陈姑爷。
起先接手此事的是大理寺,查到这里后,当即先将陈姑爷捉拿归案,去拿人的时候,陈姑爷正抱着个丫鬟肆意调笑,似乎不知道大祸临头。
在接下来的审讯之中,陈姑爷被问到如何暗害了公主,先是惊直双眼不能相信,醒过神来后却始终不肯承认是自己所为。
他倒是认了当日的确跟公主约定了偷/情……这种事他们之前也做过几次,但是次日一早天不亮他便离开了,因为怕走的迟了给人发现。
据陈姑爷所说,他离开的时候公主还是好端端的。
线索虽然在此断了,但是皇帝因为得知此情,知道皇族居然有这种丑闻,龙颜震怒,便命将陈姑爷囚禁于大理寺诏狱,只等到案情水落石出后即刻处置。
***
赵芳敬回京之后,又过了十数日,便听说连王驸马都给大理寺带去问了话。
原来五城兵马司又查到,当日公主被杀的前夜,王驸马在城门关前曾出过城,却在次日天明之后才回城,还在陈姑爷之后。
如此连驸马也有了嫌疑。
案情悬而未决的时候,宫内皇帝却病倒了。
原来皇帝年纪渐大,加上年轻时候过于操劳,此时不免体弱多病,每到了秋冬季节,症候便更重一些。
又因先前赵崇母妃作乱之事,心中难免有些郁结,不料这边还未消解,突然间又生出丹霞公主之事,却比严妃之事更加的曲折离奇。
皇帝心中气滞,这一场病来的更加厉害些。
连日来,皇帝无法理政,便暂时把朝政种种都转给内阁辅臣们料理,且特意吩咐,若有难以料理的事情便同赵芳敬商议。
这天在内阁之中,朝臣们为户部拨款修建道观之事争执的不可开交,工部跟户部反对此事,因为这笔银子是用作应付来年南边桃花汛的,吏部尚书却道:“如今皇上有恙,自然是龙体安康才是当务之急,难道两位大人觉着,百姓的命比皇上还要矜贵吗?还是你们不想为皇上祈福?”
这话虽是歪理,可是却让工部户部两位简直无言以对,毕竟皇帝的确病着,此刻倘若一个言差语错,给扣上心怀不轨的帽子,谁受得了。
大家无法处置,便都看向在上位坐着的赵芳敬,请他决断。
赵芳敬笑道:“各位说的都有道理,虽然修建道观为皇上祈福的确是当务之急,但是预备着明年的桃花汛也是重中之重,本王私心想,皇上自然是心怀天下的,而且若是能赶在桃花汛前把那些堤坝桥梁修缮妥当,岂不是造福万千百姓?能够拯救万千百姓于水火,才是真正的为皇上祈福。”
众人一听,心服口服。吏部尚书虽还想多说两句,可毕竟发话的是赵芳敬,王爷既然态度如此,自己自然不能唱反调。
说了此事后,礼部尚书道:“另外还有一件事,皇上龙体欠佳,近来黔州的宁王殿下上表想要进宫探视,不知各位觉着如何?”
本朝律例,亲王没有封地就罢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