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大教皇 >

第39章

三国大教皇-第39章

小说: 三国大教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艺学专业则主要学习绘画、音乐、唱歌等艺术课程,以备将来圣母教扩大宣传所用。
    学员入学后,享受食宿全免待遇,并免费发放教材和校服。3年学业结束后,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者,教会负责安排工作——或在教会任职,亦或济南国内神木教徒旗下产业务工。
    虽然教会学堂五大专业中有与工、医等低贱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但好歹能在学院里学个一技之长,将来还能谋份收入不俗的差事。容忍多数穷了一辈子,他们不求子孙闻达于诸侯,只求下一代比自己过得更好。因此,学院给出的条件对于贫民来说已经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于是乎,报名者云集,足有4000多名适龄儿童,远远超出意料。可惜的是,教会现在规模实在太小,最多容纳600人。平均分成三个年级,也就是200人。所以,考核排在200名外的报名者只得来年再行报考。
    栾奕寻思着这样下去不行,得给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便逐渐开始在县内各镇建立小型教堂,给镇内的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
    他越想越觉得这样可行,现在教会资金方面已经十分充足,除了济南国内栾家各产业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历城县内各大商贾也为教会送上充沛的奉献银。
    说起商贾奉献银两,中间还有段小插曲。在圣母教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里,有几名历城县内的商人经商遇挫,货物积攒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于是,他们便到教会里来,祈求圣母助他们脱离难关。结果在参加过两次礼拜之后,他们惊喜的发现自己商业上的问题竟然迎刃而解了。
    至于原因……卖木材的张财主,在教会认识了做家具的栾奕,图示囤积在库房里的木材就有了着落;开粮店的孙财主,在礼拜上认识了正大肆收粮,准备南下倾销的王财主;再有就是买卖宝石的黄财主,在礼拜上认识了很多富家妇人,推销一阵后,店内的宝石销量顿时翻了数番……圣母教每周一次的礼拜俨然成了商贾们的商业沙龙。
    商贾们当然知道买卖扭转并非圣母仙灵,而是通过礼拜结交了更多各行各业的朋友。不过,他们同样把生意扭亏为盈的功劳记到了圣母教的头上,毕竟若是没有圣母教,他们也不可能有如此好的机会打开这么多的渠道。
    于是,他们联合商定,每当谈定一宗生意都会抽出半成奉献给教会,支持教会一应事物。
    教会有了钱,能自给自足,栾奕腰杆也就硬了许多。当即拍板,历城县辖内,以县城为中心每30里建一所具备礼拜能力的小教堂。小教堂每个礼拜日由神仆主持对外开放礼拜。每个礼拜一、三、五,则用来充当学堂,以《圣母经》为教材教授附近适龄儿童最基本的识字课程。
    小教堂学名也叫圣母教分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具备教育职能,为圣母教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让圣母教在历城全县范围内扎了根。借着神仆们的口,越来越多的人忘掉了自己,将自己的全部交付给他们的神——圣母。他们越发觉得,当生活被圣母充满原来是这样的可靠而又富有希望。他们开始懂得一旦有心奉献,就能凭空生出力气,生出快乐来。
    历城县上上下下,已经很久没有尝过这种快乐的滋味了。于是,济南国其它县镇的人们在听闻了圣母在历城县内施展的种种神迹,再加上出入历城时的耳听目染,也开始信奉圣母教。
    只可惜因为官方不许圣母教传到历城县之外去,所以其它各县没有教堂,也没有神仆入驻。
    不过,正如孙孺之前所预料的那样。思想是没有边界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识字的外县信徒肩负着同乡的重托,不远百里从外县赶到历山总堂学经。学有所成之后,再返回原县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同乡。竟自发组织起宗教聚会来。
    为了避免给圣母教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些宗教聚会都是偷偷摸摸在深夜里进行的,对内称之为总堂在外县的查经班,并非传教,只是互相讨论《圣母经》的诵读心得。不过即便如此,参加聚会的人数仍在迅速增多,很多地方的热闹程度甚至赶过了历城县内各大分坛。

61二美来访
    圣母教在短时间内如同澎湃的浪潮一般横扫整个济南国,并以燎原之势向与济南国紧邻的泰山郡、渤海郡、陈留郡……兖州、青州、豫州东部、冀州南部等地扩散。
    建教四个月,有5000人宣决志誓言,认圣母为主;50000余名积极分子,期待符合教会标准后决志认主。另外,还有200人因表现突出,破格提前受洗成为纯正的教徒,吴家堡的吴天夫妇和刚刚迎娶完儿媳的吴彪,以及铁匠李壮均在此列。
    这一数值仍在疯狂增长着。
    五个月后,决志人数达到2万,受洗人数增加到了800,积极分子的数量加上历城县以外郡县的圣母教信徒达到了10万多人。
    春日里的一个午后,历城县通往历山的大道上响起一阵清脆的车轮声响。
    一辆外观朴素,内里却十分舒适的马车,在两批高头大马牵引下向历山下圣母教历山总堂疾驰而去。十二名雄壮的骑士护卫在马车周围,其中有五人穿着圣母教洁白的神仆长袍。为一人体格强壮,虎背熊腰,足有八尺多高,就是长相难以恭维,凶神恶煞的,让人望而生畏。不过沿途遇到的路人却并不怕他,很多人主动上前来热情的跟他打招呼,“典骑士,好啊!”
    此人正是典韦。
    他向问候之人点头致意,拱手回礼,“这位兄弟好!”一路之上足有二十人问候典韦,典韦则总是以礼相回。
    坐在马车里的两个人觉得好奇,笑问典韦,“典大哥,没想到你人缘这么好!县里的人难不成都认识你?”
    典韦连连大笑,“不是某家说大话,赖教主赏识,县里的人十之**都知某家之名。”接着,他跟车内二人讲述去岁年末教会举行决志礼时的盛况。5000多人聚集到历山下的大空场上同时宣誓认主。之后,栾奕在大庭广众之下,在所有人的注目中向所有人宣布,任命典韦为圣母教第一位护教骑士。
    典韦对此颇为自得,话匣子就此打开。他告诉车内二人护教骑士身份光荣,是全教上下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位武职神仆。负责用自己的双拳维护圣母的荣光,云云。
    车里的人儿听了典韦的叙述愈发好奇。脑海中不由浮现出来济南路上发生的情景——及至济南国境内,无需刻意大听,便可闻知很多关于圣母教的事。听过看过问过后,他们为之震惊。在他们看来,济南国人们的生活仍然贫苦,但是嘴上却总挂着笑,眼中充满温柔和希望。他们知道,济南国人正发自内心的幸福着。
    其幸福程度甚至远超长居洛阳的达官显贵。
    惊奇过后,他们询问当地老乡,“你们过得如此贫苦,为啥还总是乐呵呵?”
    老乡一听这话,不乐意了,气呼呼地说:“这是啥话!啥叫清苦,现在日子可比过去好多了。乡里乡亲每天都能吃足两顿饱饭。过年过节和礼拜天,有时候教会和财主还会挨家挨户的送粮送粥舍窝窝,让大家改善伙食。这样的好日子乡亲们过去做梦都不敢想啊!就这还算清苦?”他揪着所穿灰袍的衣袖,激动地说:“瞅瞅,这衣裳……新的!棉布的,多好的料子啊!教会免费发的。说个不怕笑话的话,俺爹,俺爷爷,爷爷的爷爷……一辈子都没穿过这么好的衣裳。小老儿今年快60了!没想到去天国前,也能世上穿一遭这样的衣裳。”
    远来济南的那两个人永远忘不了老人家说这番话时的表情,眼眶里充盈着泪水。但是这泪水并不苦涩,而是甘甜的激动之泪。在这泪水里,有幸福,有快乐,有感恩,有希望……恍惚间,他们觉得,只有能流出这样泪水的人才是真正活生生的人,而以往所遇到的那些死气沉沉,得过且过者都是阳光下行尸走肉。
    车轮咕咕噜噜的脆响,将马车里的人们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其中一人掀开车帘,问:“典大哥!快到了吗?”
    “貂蝉姑娘!呶,就在前面了!”
    没错!正如典韦所说,马车里的来者正是蔡琰和貂蝉。
    她们二人与栾奕一别两年有余,心里颇为想念。于是,在貂蝉撺掇下,两个人一起结伴不顾路途遥远东出洛阳,竟千里迢迢找到了济南国来。她们直奔历城县衙,却在衙里扑了个空,没找到栾奕,而是恰巧碰到了来县衙取东西的典韦。问过之后这才知晓,原来不但栾奕这会儿不在县衙,就连未来的公婆栾邈、栾刁氏也不在。一家子的人从大上个礼拜开始,全搬到与工厂、教会比邻的庄园里去了。
    顺着典韦手指的方向,蔡琰和貂蝉眺望远方。只见,视线的尽头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山峰郁郁葱葱,满盖朝气蓬勃的植被。山上飞鸟莹莹绕绕,来回盘旋,一派蓉蓉美意。“这大概就是栾郎信中所说的历山了吧?”
    “应该是了!”
    历山之下是延绵不断的良田。此时,正值春种时节,地里的农人们一边挥舞着手中锄头,一边用浓浓的济南强调唱着歌颂圣母的歌谣。
    在肥沃的土地中央,是一片片鳞次栉比的建筑,青砖灰瓦的房舍在阳光照耀下泛着光。
    一段段高大、厚实的外墙将这片建筑严严实实包围起来,外墙上的小型角楼里站着手持长弓的护卫,远远的见来访者中有典韦的身影,连连挥手致意。
    典韦大声询问:“李壮……教主现在在新庄园吗?”
    全副武装的李壮摆了摆手,“木家(济南方言,‘没有’的意思),教主今儿门(意为今天)在厂里唻!”
    “哦!知道了。圣母保佑。”典韦右手捂住左胸高声致意。
    “圣母保佑。
    典韦调转马头,绕外墙行走,直向位于建筑群南头的工厂区策马而去。
    须臾,工厂大门映入眼帘。典韦正想让门人将蔡琰、貂蝉抵达济南一事报予栾奕,却被蔡琰拦了下来。
    她说:“典大哥。我姊妹二人既然悄无声息而来,何不再悄无声息出现子奇面前,给他一个惊喜?”
    典韦含笑,未作多言,问看门人,道:“教主现在何处?”
    门人回答,“教主正在铁匠铺教导铁匠铸造兵器唻。”
    “嗯,知道了。愿圣母保佑你!”
    “圣母保佑!”看门者同样右手捂胸回礼。
    引着蔡琰、貂蝉直奔西院。这所原本用来生产金银首饰的院落,一改旧貌,转而变成了铁匠作坊。成块成块的金饼银砖存入库房,一筐筐的铁石拉了进来。
    巨大的熔炉里铁水翻滚,黑乎乎的燃烟透过烟囱直飞云天。
    一堆一堆尚未来得及送进库房的兵器。刀枪剑戟,弓矢盔甲立在墙边。
    站在院子里的小翠看到典韦带着两个人走进院门,定睛一瞧,这俩人自己还见过。面露惊喜之色,兴奋大叫,“咦……蔡姐姐,貂蝉姐姐?你们来了。”撂下这句话便风一样的闯入厂房大屋,嚷嚷个不停,“教主,少爷呐!蔡姐姐,貂蝉姐姐来了!蔡姐姐,貂蝉姐姐来了啊!”
    片刻间,小翠又从大屋里钻了出来,栾奕则跟在她的身后。
    此时的栾奕,面庞被焦烟熏得乌黑,只露出一对眼白来。身上乳白色的长褂沾满碳粉,黑漆漆的不成样子。若非仔细辨认,蔡琰、貂蝉险些认不出他来。
    看到栾奕这番滑稽模样,儿女禁不住一阵咯咯大笑。
    栾奕尴尬咧嘴,露出满嘴显眼的白牙,接来小翠递过来的帕子,抹一把脸,惊喜道:“二位怎地来前也不打声招呼?”
    貂蝉说:“这不想给栾郎个惊喜嘛!”
    蔡琰上下打量栾奕一番,笑道:“子奇你现在好歹是有着数万信徒的一教之主,怎地还到这污秽之处来,弄成这幅样子。”
    “蔡小姐有所不知。”小翠解释说:“俺们这圣母教讲究人有职位高低,但身份却是人人相等。教主跟工匠、农人同吃同住是经常的事情。”
    蔡琰惊愕,反驳说:“那岂不是乱了常伦?照这么说,皇帝陛下也跟工匠、农人、商贾平等?”
    “皇帝高居九五,当然不能与平民等同。不过……”栾奕稍稍一顿,又说:“不过陛下若是也信了圣母,那便会自主的与我等普通人看齐。”
    在院子里,寒暄一阵,说了一番贴心话。栾奕便将蔡琰、貂蝉引出厂房,返回位于厂房东侧的别院。
    命小翠给二人收拾房间的工夫,栾奕回房洗漱一番,换上新衣。正准备再去寻蔡琰和貂蝉。却见貂蝉主动找了来,此时的她已经换回了女装。
    时间的流淌,让这位美丽的姑娘愈发显得成熟、妩媚,一双勾人的眸子变得更加充满魔力,反射出来的光,仿佛能透过人的肌肤、肌肉,直达内心深处。她身上粉红色的裙是那样的合身,将凹凸有致的身材勾勒的淋漓尽致,直看得栾奕一阵热血沸腾。
    “栾郎!你是不是有什么瞒着我们?”貂蝉及至近前,开门见山的问。
    “蝉儿怎会有此一问?”

62山雨欲来
    “蝉儿怎会由此疑问?”栾奕心尖一凉。他不明白貂蝉是如何看出端倪来的。
    貂蝉担忧地说:“刚才相见之时,栾郎在不经意间露出一丝忧虑神色,虽掩饰的很好,但终被奴家发现。此外,之前栾郎给奴家的信里说,工厂西院是用来雕饰首饰的所在,如今院子里却堆满兵器,显然成了炼造兵器的铁匠铺,如此反常,岂非有异?有此两点,蝉儿才觉得出了问题。”
    栾奕暗暗自责,心想自己活了两世,连个小姑娘都能透过表情看出自己心中所想,这城府还是没修炼到家啊!
    不过,他却不知,貂蝉身为他的狂热爱慕者,自是对他的一举一动格外关注,这才能从中看出端倪。若是换做是一般人,定不会发现他刚刚一闪而逝的情感流露,至少蔡琰就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貂蝉又道:“栾郎可否把担忧之事与奴家说说?奴家愿为栾郎分忧!”
    栾奕缓缓回应说:“其实即便蝉儿不问,奕等你和蔡姐姐安顿下来,也会告知你们。”他停顿了一下,正色道:“最近,济南国不太平!”
    去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