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名门淑秀:错嫁权臣 >

第38章

名门淑秀:错嫁权臣-第38章

小说: 名门淑秀:错嫁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得看您认为的不让人小瞧是指什么?”文无忧愤怒了。这算是对自进回京后,一长串子事情的解释?
  “爹爹带母亲和我回京,我相信您知道,本不愿意住进来。所以九房在内宅的屋子,我们没提过。住和月院,是您的招待,也因为出门儿方便,和老宅相隔的有距离,爹爹认为省心些,也却不过您的情面,我们才住下。”
  宇文靖颔首:“啊,你说的是。”
  “院子是您给的,绿二姑娘也好,她的姨娘也好,四老爷也好,有什么资格跟我们闹?手段若高些也高看一眼,实在恶劣。”
  宇文靖颔首:“啊,你说的是。”
  “整个事的起因,就是您这家规下的子弟,绿二姑娘太贪婪,四老爷太暴虐。红大姑娘也让引出来,因为她想和明三爷定亲事,相中我爹爹的威风,挑唆了一番。绫大姑娘就是个没头脑,红大姑娘怎么挑唆,她就怎么信。拿明家当个宝是她们的事,比她们生得美,比她们有威风的人,招到她们还是惹到她们?这就是您引以为傲家规下的子弟!不管我怎么解释,红大姑娘不相信我相不中明三爷。为了清静,我只能同她绝交。结果还是没有避开。您休想爹爹和我会为他们求情,该撤官就撤官,您是太师,大义灭亲人人称颂,包庇家人只有唾弃。您家规下的好子弟,犯法谁也不能宽恕。”
  文无忧小脸儿涨的通红。
  她可以帮宇文绿来说句话,却不能接受拿什么家规为宇文红等人当托词。
  “在这件事情上,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轻轻地笑声,似泛在湖面上的涟漪,把文无忧的恼怒徐徐推开。文无忧一番没上没下的发作,宇文靖却畅快的笑了。
  他越笑越愉快般,笑声越来越响,甚至笑出两滴子眼泪水。自己用手抹去了,接着再笑。
  猜不透他的心思,文无忧愣住。她说的话哪里可笑?是不是应该回头检视下?没有说笑话不是。
  “你这个孩子,呵呵,笑坏我了。”宇文靖带笑道:“我几时让你去说情,我的意思……”还是想笑,干脆的把抽屉打开,取出一件东西推到案几的另一边,离文无忧较近。
  “我和你看法一样,呵呵,老大的官职保不住了,老大媳妇也不能再管家。余下的人我看了又看,都不能管家。没有气魄是一回事,心地一般如你所说的,实在恶劣。但偌大的家不能没有人管,全家上上下下每天要吃饭要穿衣要会客要出门,我就想到你。从今天开始,这钥匙你拿着,对牌账册,另外有人送给你。这个家,你管吧。”
  黝黑的钥匙经过数代人的摩娑暗光晶莹,静静的摆在那里,隐隐有权势飘出。
  文无忧惊呆住。看看钥匙,再看看宇文靖。再看看宇文靖,再看看钥匙。
  宇文靖含笑:“咱们家的家规就是如此,唯有能耐者居之。你说他们心眼儿不好,我承认。你说他们行事不端,我也承认。实话对你说了吧,我不会去保永华,也没打算去保。想来你也知道,他们一落马,我眼前不会好过。外面,我对付的来。家里,我可再分不了心。给你,最合适。”
  文无忧心底浮出一句话,这就叫搬起石头给自己吧?早知道这样,她刚才就不把别的人说的个个不好。她应该留几个好的,比如……文无忧眉头微展,她还有以前跟随爹爹,后来失势的那些亲戚们可以提名。
  学着太师云淡风轻的一笑,文无忧提了几个名字:“这些伯母婶娘们可以当家。”
  宇文靖不费什么就反驳:“那你去打听打听,先从你父亲那里问起。自天儿离京后,他们有哪个房头是出彩过的?”
  文无忧聪明的反问:“您冲着爹爹才给我?那您不如去和爹爹说。”
  “我是长辈,我先同你说有什么不对吗?这个家本来就是交给你父亲。而你父母近来让你管家。”
  文无忧哑口无言。
  她一直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但面对宇文靖,一时半会儿说不出好主张。
  宇文靖这个人,大多稳如泰山,他往那里一坐,先就能让别人消失一部分底气。
  文无忧还能在他面前叽叽喳喳半天,就宇文靖来看已经是胆量高,也是宇文靖相中她的原因。
  自然的,也有文天的原因。
  文无忧还有犹豫,太师心平气和等着。祖孙对峙着,隐隐有股子暗劲碰撞又碰撞,
  直到文天从外面进来,瞅一瞅,也不点灯,夜色中一老一少跟个木雕似的,案几上钥匙发出幽幽的光。
  “这是怎么了?晚饭都不吃了?”文天把灯掌上。
  看到钥匙就心里有数,但是文天忽略掉,不等太师再说什么,说声请快用饭,带着女儿走开。
  回去的路上,文无忧巴巴儿告太师的状:“红大姑娘也好,绫大姑娘也好,她们听不懂我说话的根儿,原来都从太师开始。爹爹,我说不管,太师也是听不到。”
  “这是他们最强的能耐。”文天帮女儿取笑着。
  ……。
  太师的话雷厉风行,第二天文无忧还没有起来,老宅里的管事们来请示早饭做什么,今儿谁出门备车马轿子,坏的车要修,计费多少钱。中午哪个房头有客人,要添什么菜等等等等。
  小青进来,文无忧正在和顾氏吐怨言:“这么大的家,中午添个菜也要问当家的人?还有这些田租子怎么是按月收,这太繁琐了。”
  小青倒能解释:“你刚接手,细些你才能知道旧例啊。或者提醒你去查旧例。有些田是水菜,几个月就长成,可不是按月收钱的事儿。”
  试探的走近些:“不然,我来帮帮你。”
  对着小青不好发脾气,无忧直到今天也不相信她,哪怕她看似来守着自己不再出事儿呢。这一个上午,无忧姑娘忍气吞声的管了家。
  不到三天,宇文家成了京里的闲话源头。宇文大老爷的刑部尚书让撤,从四老爷开始,在刑部里任职的人,凡是宇文都丢了官。
  据说奏章呈上,皇帝大怒,单为这个案子召开朝会,都看得出来,这里面有郭公公不少身影。太师宇文靖当殿请罪,皇帝对他倒还抚慰,但没有一丝顾念到太师以前的功劳,官职不是降也不是停,全部一撸到底。
  不管怎么看,宇文家苦守的衙门——刑部,从此不再。撤下来的官儿关在狱里,还有短至一年,长则说不好多少年的在任循私官司要打。
  空出来的官职,郭公公的人占去一部分,余下手快的人占去一部分。他们的欣欣然得意,更衬出宇文家门庭的萧条,和宇文九房的荣耀。
  宇文永华等过第三回 堂的那天,郭公公上门宣旨,命文天重回刑部,担当宇文永华一案的主审。
  ……
  云刘氏彻彻底底的迷茫,外面的消息经由仆从、经由亲戚们,纷纷到她的耳中,弄得她白天想夜里想,觉也睡不好,眼睛很快塌下去,也没有想出头绪。
  由丈夫作主,给儿子定了一门还算门当户对的亲事。但一进京,什么都变了。
  原本是丈夫衙门里的书办先生,摇身一变,成了刑部尚书,据说这官职是太上皇许给他。摇身一变,成了宇文家的长公子。摇身一变,成了断送家中一大批官员的人。
  大家宴那天她不在,她又不出大门,能听到的全是文天父女嚣张猖狂,回来谋取宇文家的家业。
  亲戚们中冷言冷语出来:“十几年前为了女人私奔出京,不然能怎么样?他在宇文家的名头如日中天呢,换成谁舍得走?云祝媳妇,你眼力界儿高,寻到一个好亲家。难怪你房里没有妾,这一手儿跟亲家母学的吧?不是狐婿子,能系得宇文天走的头也不回。十几年没生下儿子,仗不成儿子回家逞威,就让丈夫同自家兄弟争斗。这倒好,倒了一批的人,独他升了官职。云祝是多有福气,能把个尚书人材儿当书办用。”
  女眷们的小天地,往往就那么大。云刘氏又不是手段高的,也不是娘家在京里,另有消息来源的人。她眼前是婆家人,听的是婆家话。包含嫉妒、泄愤的话,每天折磨着她。
  头一天听,她问丈夫:“你对亲家说说,脸面儿要紧,让他不要逼迫自家兄弟吧。”
  云祝严厉斥责她,不许她相信这些话。
  一个人面对全家大部分的人,云刘氏想不听也不行。
  和丈夫说不通,她又去问儿子:“浩然,这些话多难听啊。还有你岳父,他为什么不要家,却又回来争?”
  云浩然比云祝温和的多,也相对体谅母亲在家里听话。他劝道:“这三月里了,下个月殿试,再领过官职咱们就走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吧。他们胡说呢。”
  他又看书去了,近来让郭公公隔一天或连续几天来看望的“骚扰”,余下的钟点,云浩然争分夺秒。
  云刘氏独自去坐,对儿子的话不满增加。
  她是小城里的人,是云祝放过外官后,在任上定亲任上迎娶。民女嫁官,因此对云祝百依百顺,不敢违抗一件半件。这不代表云刘氏没有自己的心思,只是以前没有值得流露自己心思的大事。
  她的独子,是她眼珠子一样的人儿,又是整个云家唯一中举的人,对云刘氏来说,这是大事。
  一层层不如意,渐渐的化成一层层的对抗。
  初进京,云刘氏把云家当成大家,在她眼里确实是。她没有娘家为依靠,但婆家人多,可以当儿子的依靠。
  为什么要离京呢?
  虽然这是进京前早就说好的。
  亲家宇文天都当上刑部尚书,却没想过提拔女婿?他眼里还有浩然吗?还有老爷呢,还有自己吗?
  还有亲家的人品,亲家母的人品,无忧也让带坏了吧。
  亲事不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好,云刘氏的心摇摇欲坠。
  “二弟妹在做什么?”严氏走进来。
  自严氏不满亲事大闹以后,看出郭公公重视浩然,第二天收敛脾气,和云刘氏有说有笑。
  明知道云祜有病,也依约出嫁,严氏永远得到家里人高看一眼,云刘氏也敬重这点。和在外省相比,有个妯娌走动不冷清。刘氏和严氏恢复旧交。
  请严氏坐下,两个人状似亲密的说起话来。
  严氏满面春风,不住点头:“二弟妹可听说了,你的亲家如今是尚书。这官儿可不小。”
  云刘氏笑一笑,并不怎么喜悦。
  “我这就放下心。”
  云刘氏提高警惕,这是严氏大闹后养成的习惯。凡是严氏夸亲家的话,云刘氏都心生异样。
  “大嫂的意思是?”
  严氏含笑:“你们一家就不用走了,咱们两房就浩然一个孩子,我舍不得你们,更舍不得他。”
  喃喃着,又有一句低不可闻:“差点儿把我吓死。”
  偏偏,云刘氏听到。面色变了变,强笑道:“又哪里吓到大嫂?”
  严氏欲言又止。
  云刘氏沉下脸。
  严氏苦笑:“好吧,我的心事不说出来,你会一直怀疑。我实说了,你听出来是实话,可不许恼。”
  “实话,自然不恼。”
  严氏低声道:“本来我怕宇文天教坏浩然,让他两袖清风出京扮清高。”
  云刘氏气的脸通红:“大嫂你又胡说。”
  “弟妹别生气,我怕的很。浩然是家里的根,又聪明又伶俐,我一步也不肯放他离开。但弟妹也知道你的亲家厉害,当年他为扮清高离家,你也看到,谈了这些年的条件,一回来就把稍有权势的兄弟全送到牢里。如今就他一个人光彩。整个宇文家都离不开他。”
  严氏转为哀求:“弟妹,家里长辈找我说了说,我们都看重浩然,你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满意你就提。千万别扮这种清高啊。你家和宇文天家当邻居好些年,你自己比一比,留在家里的好,还是出京绕一圈子的好?”
  ------题外话------
  错字再改哈。


第一卷 第六十九章 ,流配一千里 
  刘氏的面容煞白如雪,严氏的话对她不像劝说,倒成一记又一记的掌掴,为她轰然打开一道门。
  这足以说明名动京都的宇文大公子弃富贵去外省,藏身于民巷之中。
  不然呢,在刘氏的心里哪还有合理的解释。
  从严氏嚷嚷你的亲家原是那十公子之首,原是害长兄的大仇人那天,就扎下疑惑的根源。
  不要家大业大,反肯小衙门里当差,谁敢说这不是傻子,他自己一定是傻子。刘氏这样的想着。
  原来,他为了个女人一时情迷,因此离家出走。
  刘氏张口结舌:“这这这……”她说不出口下半句。
  严氏把她神色的变化看在眼睛里,她说了出来,又是一声叹息:“唉,是啊,聘则为妻奔为妾。”说过,又摆出满面的关切:“不过,宇文天让她迷的不清,听说,他们在外省正经的成了亲?但但但…。”
  学着刘氏吃吃过,严氏摇头,不齿的道:“在我们京里的风俗里,这依然不是正经夫妻。没有长辈之命,也就不存在三媒六证。”
  刘氏的脸青一道白一道。兴许别的人家会说夫妻相得就行,但刘氏根深蒂固的在乎。因为她和云祝成亲的时候,也没有长辈之命。
  云祝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在京里定亲,而是拖延到外省的任上才定妻子,刘氏没有多想,她只以为自己运道高,
  在她进京以后,严氏因为有了浩然这个侄子可以养老的缘故,热心的帮她张罗拜见长辈们,送得体的东西,也收见面礼,算补了回来。
  从布衣之家,娘家都不能算依靠,到婆家的房头连房头,刘氏极快的融入大家族,并且很倾慕。
  如果她不能嫁云祝,她曾见到过的最大财主家,也没有这种人多气势众。妯娌们的谈吐,妯娌们的一颦一笑,都让刘氏很在乎。
  这跟她的见识有关,也是她和严氏不同的地方,也是严氏苦思几天后,很快接近她疑惑的手段。
  严氏再添上一句惋惜:“哎呀,亲家母其实不算正经妻子,浩然媳妇也是个可怜孩子啊。”
  刘氏的嘴唇嚅动几下,眼神更加的混乱和惊慌。
  云浩然看书要安静,隔壁房里为他单独加了布幔。他听不到这间里的动静,但感觉到什么。出来一看是大伯母到了,云浩然也警惕心大作,不过他的警惕与母亲刘氏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