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强国梦-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瑾皱着眉头将纸团打开,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使劲眨了眨,嘴张成了O型,半晌才抬头盯着肖志华说道:“这,这还是一小份子,十万块的汇票呀!让你揉巴成这个样子。”
“总司令还存私房钱?”黄钟英也微微吃了一惊,旋即开起了玩笑。
“这是我的压兜钱。”肖志华摇了摇头,说道:“穷家富路嘛,出门在外,身上不带点钱怎么能行?”
“那,你这好几个兜——”秋瑾用手比划着,似乎还嫌不够。
“没有了。”肖志华笑着说道:“即便是这十万块钱,也不能以我个人名义捐,而是以琳娜的爱心基金会的名义。想想,我捐十万块,那钝初作为大总统应该捐多少,我这不是让他难堪吗?赈灾人人有责,不是比富争名。你想的应该是怎样发动各界民众的力量,怎样组织灾民生产自救,怎样形成一个最合理、最有效率的机制和流程。以后再有灾害,中央、地方、民众、军队就会有章可循,有办法可行。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明白了。”秋瑾点了点头,将汇票收好。
“抽空回家看看吧,孩子都长大了。”肖志华突然低沉地说道:“革命是需要做出某些牺牲,但革命者却不应该是冷酷无情、六亲不认的石头人。我们复兴会被历史推上潮头,但也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居心不良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人身攻击也会随之而来。我们,都要注意言行,不让别人有可乘之机。”
秋瑾皱起了眉头,她知道一些肖志华拒绝复兴会推选其为总统候选人的事情,那是不想在敏感的环境下,因为自己敏感的身份而对复兴会的大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此时提起她的家庭,让她颇有些异样的感觉。情不自禁地,她的眼前浮现起离开北京时,在车站送行的三岁女儿灿芝那一脸悲哀的表情,孩子直盯着无情地将要离去的母亲,火车开动了,孩子还在老女佣的怀中使劲挥动着小手。那一刻,两行泪水潸然而下,在记忆中,这是她最后一次落泪吧?或许不是,或许是,久违的被强压的记忆一旦释放出来,竟然牵动了这位坚强女性的心。说没有惦记和歉疚是不可能的,有首歌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滴,哦哦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滴。
种下一棵树,就不该挖掉它;生了孩子,就应该珍惜爱护他(她),这是一个责任的问题。为了革命,抛妻弃子;为了革命,倾家荡产;为了革命……,可当一切行为都可以借革命来作掩饰和借口的时候,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场景。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水上航程,在夜色沉沉的时候,军舰抵达了南京。虽然天晚,但众人却看到了满城的喜气洋洋。为了庆祝中华共和国成立,临时政府建立,大总统诞生,南京军政府组织了提灯游行。用前来迎接的联军司令徐绍桢的话说就是:“宁垣军学各界自悉各省代表举定宋大总统后,均眉飞色舞,互相庆祝,所有各商铺居民无不预备香花灯烛,以示欣喜。军政府门前,更用五色电灯,排成花样,其光彩焕然一新,虽白叟黄童,无不共称中华共和国万岁云。”
虽然有作秀和夸张之嫌,但此时正好可以大力宣传,以证共和深得人心,为民所拥护。肖志华边听边含笑点头,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赞成和夸奖的,吹毛求疵就太不合时宜了。
不过,他还是注意到了联军将领中的一丝异样,镇江军的林述庆听到这话,便很明显地撇了撇嘴,不知是对南京军政府搞庆祝活动不高兴,还是对徐绍桢个人不满意。原来真的象情报上所说是将领不和,而徐绍桢发来的自辞电也是别有用意,并不全是高风亮洁,视名利如粪土啊!
肖志华心里想着,脸上却是不动声色,与各位南京的将领一一握手寒喧。
刘之洁,苏军第五、六两协协统,此两协军队,人数齐全,在江苏是武器装备都较好的一支队伍。刘善抚慰士兵,军事训练搞得也不错,军纪严明,此支劲旅被人称为“铁血男儿”。且刘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时即加入复兴会,所以才会留他镇守江苏,稳定地方。
林述庆,1908年加入复兴会,并统领镇江第三十五、三十六两标起义,自任镇江都督。在联军会攻南京之役时,身先士卒,异常勇敢。与清军血战于天堡城并克之,首先率军由太平门入城,并曾以临时江宁都督名义布告安民,后因招致联军不满而取消。从这点来看,属于年轻气盛,有勇少谋的类型,联军中不少人包括徐绍桢都很不满,认为他恃功自傲,过于霸道。在肖志华看来,也确实不够冷静沉稳。以为自己是复兴会会员,且有战功,便有凌驾于联军众人之上的心思。
徐绍桢,南洋新军第九镇统制,联军中资望最高,本来是联军司令的最佳人选。但从其起义的曲折过程来看,他表现得很是犹犹豫豫,说明他的性格优柔寡断。不过,这样的软弱性格也使他比较容易控制。
肖志华将南京各人的资料又从脑海里过了一遍,纸上的东西到底是有些片面,近距离接触会更清晰一些,而且他安排了单独会面的机会。那时候,估计这些人该诉苦的诉苦,该告状的告状,该表忠心的表忠心,他们的想法和性格会让他了解得更为深刻。
第二卷 大潮 第七十六章 计划的变更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7 本章字数:2154
革命之初,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希望。金钱、权势、名声等等,都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当大敌当前时,这些不和谐往往会被掩盖和压制,但当局势平稳时,早晚总会暴发出来。或者在某些关键时刻,这些不满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第九镇开办时号称征兵,实际上都是用保家卫国的号召,甚至以功名利禄的引诱,劝募而来的。当时科举甫停,一般读书的土子大都没有出路,一时投笔从戎者相当踊跃。入伍以后,气象亦颇振作,上自标营首长,下至队排领导,大都是朝气蓬勃、富有新思想的青年将校,战斗力也很不错。从名气和质量都不在第八镇之下,号称“南洋劲旅”,同时,复兴会成员假征兵制而源源不断地进入第九镇,革命风气迷漫全镇,是值得信赖的部队。即便将徐绍桢调走,估计也影响不大。
镇江军也是一支强军,林述庆和镇江军参谋长陶竣保又都是复兴会会员,本来应倚为重用,只是他急于争功,与联军将领搞得关系紧张。如果再将其部归属联军,恐怕于作战不力。
看来总参谋部制定的第一套军事计划应该稍做调整,还好,有第二套备用方案,倒是不太费自己的脑筋。只是需要再给沿津浦路进攻的联军再补充些兵力,本来驻沪的李燮和部是最近的,但对沪督陈其美,肖志华一直深怀警惕,不光是动用洪兴会的秘密力量进行监视,在吴淞也一直留着部队严加防备。
陈其美这位被同盟会又或国民党视为“革命先烈”的家伙,不仅是个习惯于有组织犯罪活动的青帮大流氓,一贯违法乱纪,胡作非为。还是个心狠手辣的暗杀专家,而且滥杀革命同志。谋刺李燮和,明杀陶骏保,暗杀陶成章、夏瑞芳、郑汝成,甚至连宋教仁被暗杀,他也很有嫌疑。由此可知,陈此人简直是个暗杀迷,不但杀正面的敌人,而且连革命同志都要杀。只要不是嫡系,在他看来是妨碍了他那个派系膨胀的绊脚石,都要无情地除掉。
所以,现在的肖志华最为警惕的就是袁大头和陈其美的一举一动,袁大头可以用军事和政治手段予以打击压制,而陈其美,他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他一直在等机会,等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
走神了,走神了,肖志华轻轻晃了晃头,目光投注到略有些局促的林述庆的陶竣保身上。刚才他的一番训斥,让两人都意识到了鲁莽造成了不良后果,正在向肖志华进行检讨。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正如你们所说,争夺宁督之位是出于对复兴会能更切实地掌握南京。所以,虽然你们有错,但我不想在此时追究,就给你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吧!”肖志华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坐下。
“谢谢总司令,我们一定戴罪立功,绝不会再犯错误。”林述庆和陶竣保郑重保证道。
肖志华笑着点了点头,指着摊开的地图说道:“本来总参谋部计划将你部归入联军由津浦路北伐,另调粤军一部由海路登陆烟台,两路会师济南后,直取京师。现在嫌隙已生,就改为由你部进军烟台,粤军归属联军指挥吧!”
“烟台已光复,正可以此为基地,进取济南胜算甚大。”陶竣保很有把握地说道。
“不可轻敌。”肖志华很郑重地提醒道:“山东旧官僚组成的反动势力还很强大,且袁世凯在山东有一批追随者,旧属部从甚众。据情报显示,他们正互相勾结,成为一股颇有势力的反独立派。第五镇驻山东的一个协及巡防营反动军官均参加了“山东全体维持会”这一反动组织,还有一部分劣绅地痞,散布流言,蛊惑无见识的村究,公然组织自卫乡团。并发布公告称,凡遇有剪发之徒,格杀无论等语。所以,你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当然,山东也有很多革命党人可以依靠,另外,我们的情报部门也会给你们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资料。”
“反动军队倒是好对付,可无知村究该如何处置?”林述庆犹豫着问道。
“乱世用重典,不见雷霆之威,便不会醒悟明白。”肖志华充满杀气地瞪起了眼睛,“特别是那些反动派的头领,绝不放过,就用他们的人头来杀一儆百吧!”
林述庆和陶竣保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怪不得原计划是调粤军行动呢,原来还有这样一层目的,这岂不是说镇江军若是干得好,在总司令心目中的地位将大大提升,将同粤军一样得到信任和倚重。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对了,依你们看,我若将徐绍桢调离,对第九镇会有多大影响?”肖志华摸着下巴询问道。
“徐绍桢性子软弱,优柔寡断,没那个胆子作乱。”林述庆不假思索地下了断言。
陶竣保轻轻踢了林述庆一脚,微笑着说道:“总司令,颂亭之言可作参考,但徐绍桢在第九镇官兵中还是很有些威望的。”
肖志华沉思半晌,笑道:“算了,既然他是这么个性子,我又何必多此一举。成立参谋部,将指挥权夺过来,也就可以了。林陶两位同志,你们马上开始准备吧,等广州军火运到,即刻北伐。但要记住,行动计划要保密,全体官兵上船之后才能公布。”
“是!”林述庆和陶竣保立正敬礼,告辞而去。
四路北伐,我看满清与袁世凯如何应付?肖志华走到窗口,望着南京城内还在游动的灯火长龙,轻轻抿起了嘴角。以烟台为基地,既可进取济南,又可以烟台为进军东北之跳板,乘船渡渤海,在辽东半岛登陆,进军东北三省。可是,日本鬼子会对此置之不理吗?他们将以何种行动来干涉革命军?我们又该如何处置?
一个问题解决了,更多的问题又涌了上来,肖志华不由得又紧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
第二卷 大潮 第七十七章 世界反响
更新时间:2010…9…5 21:37:07 本章字数:2410
中华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当选临时大总统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兴高采烈,一片欢腾。南方各省或举行各界集会,或张灯结彩,或提灯游行,以示庆祝。海外侨胞则是“自总统选举以来,南洋、澳、欧美各地贺电为日盈尺”。旧金山、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地,由复兴会各支部组织,当地华人纷纷举行集会游行,一方面庆祝祖国获得了新生,一方面向各国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任何列强不要干涉中国人民自主选择建立一个新政府的努力,并要求列强政府尽快承认中华共和国。
复兴会刚刚在此之前发起了请求国际援助活动,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慈善团体和个人的关注和支持,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形象。现在更是借临时政府的成立,掀起了社会舆论的高潮,对列强政府多多少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尤以美国最为热烈。
出于对民主价值观念的信仰,美国民众和舆论表达强烈的声音,他们热烈欢迎用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认为这是一场受美国价值观念和理想影响的革命,是一场“发生在中国的美国革命”,憧憬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为西化的国家。
波士顿《电讯报》欢呼己酉革命是一场由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领导的革命;圣路易斯的《全球民主报》认为中国的革命,是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华盛顿、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人的民主共和理想在中国的实现;华盛顿《时报》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新闻》杂志,则赞扬中国人民和他们领导人的能力;《美国亚洲协会杂志》将己酉革命看作是“中国复兴过程中一个必然的事件”;《明尼阿波利斯日报》将广州临时政府的成立,比作美洲的发现、罗马帝国的灭亡;纽约《商业》杂志称“这是所有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此外,圣路易斯《邮报》、圣保罗《先驱报》、纽约《商报》和其他许多报纸都希望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在美国颇有影响力的教会也对革命普遍持赞成态度,他们认为革命标志中国的觉醒和对进步的追求,希望革命的成功将有助于基督教事业的发展。同时,美国民众极力呼吁美国政府承认和支持中国的革命。在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国务院收到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它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共和国。
在美国民众和舆论的影响下,1910年2月2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威廉·苏尔泽的提案,“对中国人民实行代议制制度及其理想的努力深表同情”,“对其执掌自治政府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表示祝贺”。随后,塔夫脱总统在年度国情咨文中阐述美国对中国问题的中立政策时,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是接受美国民众的意见,指出:“1909至1910年的中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