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1243章

国策-第1243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简单点,共和国没有失去什公
    这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即在共和国与美国直接对抗的情况下。因为没有出现如同二战中的苏联那样的大国,所以共和国的霸权没有受到限制,即便欧洲想方设法的阻止共和国肆意扩张,努力的结果仍然非常有限。
    阿拉伯世界的复杂问题,也就成为了共和国利用的对象。
    相对而言,与阿拉伯问题连在一起的土耳其问题反而简单得多。
    作为《开罗协议》的一部分,共和国承诺放弃对土耳其的利益诉求。在保证库尔德斯坦与伊朗的主权利益的情况下,共和国不派兵占领土耳其,集约集团也不出兵土耳其。并且在“沾束点后从十耳其撤洲要做的,只是在十耳其十大选的时候,为共和国提供监弃权。
    也就是说,共和国把土耳其让给了欧州。
    当然,用“让”这咋。字,还是太客气了一点。
    对共和国来说,土耳其是个烫手的山芋。作为一个拥有一亿多人口的国家,就算共和国能够击败土耳其军队,也无法彻底征服土耳其人。别说长期占领整个土耳其,在中东战争期间。为了控制占领区,集约集团联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平均每天阵亡近千人。战争还没结束。包括伊拉克与叙利亚在内,好几个盟国都表示将在战争结束之后把派驻土耳其的军队撤回去,不承担占领义务。如果占领土耳其的义务全部由共和国承担的话,必然会对战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与巨大的付出比起来,占领土耳其的收获却微乎其微。
    在不考虑土耳其与欧洲国家关系的情况下,共和国当局就打了退堂鼓。
    对欧洲来说,土耳其同样是个烫手的止 芋。
    虽然在库尔德斯坦独立出去之后,欧州与土耳其的关系大为改善,至少法德意就再以民族问题指责土耳其,并且在大战爆发前解除了针对土耳其的武器禁运,但是受土耳其与希腊关系的影响,欧洲在处理土耳其问题的时候一直非常小心。
    要知道,希腊早就对法德意等国偏袒土耳其的做法感到不满了。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欲洲强国还不需要过分考虑希腊的感受。毕竟对于已经脱离北约集团、与美国分道扬镀的希腊来说,在共和国将触手伸入地中海之前,确实没有比留在欧盟内部更好的选择。
    问题是,现在不一样了。
    随着共和国在地中海东部站稳脚跟。希腊有了第二种选择,那就是脱欧入亚,以加入集约集团的方式脱离欧洲。真要闹到这一步,欧州别说向外扩张,能够稳住自家成员就很不错了。要知道,希腊西边就是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的前南地区,往北则是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以及经济不算太发达的阿尔卑斯国家。只要共和国在希腊成功登上欧州大陆,欧洲就别想安宁。
    希腊就是欧洲的死穴,欧州必须守住希腊。
    守住希腊,就得控制土耳其。
    受此影响,欧州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共和国不想收拾残局的情况下,不得不接下这个烂摊子。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不见得是坏事。
    从战略上看,这至少将欧洲在小亚细亚方向上的战略防线向东推了 四多千米,让共和国无法通过土耳其染指欧洲大陆。也无法充分利用俄罗斯的黑海出海口,从而使共和国在能够对欧洲大陆产生重大影响的地中海地区的战略空间大幅度缩
    更重要的是,欧洲获得了一个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机会。
    准确的说,欧洲强国获得了利用塞浦路斯问题来影响希腊的机会。
    虽然希腊与土耳其存在严重的领土与领海纠纷,但是两国矛盾的关键在塞浦路斯,即生活在这座岛屿上的希族与土族之间的冲突。
    只要充分利用塞浦路斯问题。欧洲强国就能让希腊留在欧洲,而不是投入共和国怀抱。
    当然,利用土耳其,还能提高欧洲在伊斯兰世界的影响力。要知道。如果以人口数量计算的话,土耳其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基斯坦的第三大伊斯兰国家,而且是伊斯兰世界里综合实力派在前五的国家。因为与伊朗接壤,所以欧洲还可以利用土耳其对这个伊斯兰世界里综合实力排第三位的国家产生影响。
    更重要的是,欧洲东面的战略防御空间非常有限,所以要想挡住共和国,瓦解共和国构筑起来的战略包围圈,欧洲的最佳选择就是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特别是伊斯兰国家。让共和国无法随心所欲的限制欧州的生存空间。
    共和国在为欧洲制造麻烦,欧洲也同样在为共和国制造麻烦。
    只有当共和国不得不关注于其他事情的时候,欧洲才有机会冲破包围圈,从一个局限于欧洲大陆与北大西洋地区的地区性力量发展成全球力量。    当然,这需要漫长的过程。
    如同埃及不会放下自身的利益,为别的国家卖命一样,那些有能力与大国对话的伊斯兰国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充当大国的打手。
    数千年来,中东地区就没有太平过。
    事实证明,即便共和国是二十一世纪最后四十年中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人类文明的统一大业还遥不可及的情况下,中东地区仍然不会太平。
    这处世界的十字路口,注定是大国的舞台!
    新书《乱世英雄》已上传,书号 泌溉,请兄弟们多多支持。
    《国策》将在。月底完本,保证日更刃力字,请兄弟们谅解。,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肌,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政治决定战争
    波多黎各如此重要,肯宏是不的不打了六          ……
    毫无疑问,攻打波多黎各是政治需要。而不是军事需要。如果让军人来选择的话,别说不太热衷打的面战的华剑锋。就算是想让陆军再立奇功的袁晨皓,也不会选择在这座离古巴不到助千米的岛上与美军大干一场。从纯军事角度出发。在巩固小安德列斯群岛上的军事基地之后。最佳选择是用轰炸摧毁邻近岛屿上的美军基地,用舰队进行封锁,然后出兵古巴,再以古巴为跳板攻击美国本土。
    问题是,战争为政治服务。
    钥初,共和国与欧洲签署了《开罗协议》之后,共和国海军率先北上,按照计戈小进入加勒比海。封锁大安德列斯群岛东部海域,为攻打波多黎各做准备。
    母为美国海军还没有恢复元气,所以海上行动以前期部署为主。
    整个6月份。共和国海军都在加强前期部署。
    虽然修缘小安德列斯群岛的军事基地非常重要,但是在共和国海军的战略计戈小中,这些军事基地只有辅助作用。并不部署作战部队,所以共和国海军的前期部署以海上基地、特别是海上基地群为主。
    当然,作为支撑力量,还得丰虑运输船队。
    在无法保证能够在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占领巴拿马运河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即不的不走好望角航线。为此,共和国海军在上半年就调动了二十多支船队。随着中东战争以妥协的方式结束真正的结束时间是成年。月底。即最后一支盘踞在土耳其山区里的美军向欧州军队投降之后,共和国当局才承认中东战争结束,并且开始兑现协议中的承诺,共和国海军在6月份又向大西洋地区派遣了8支船队。到6月底,随着埃及宣布向共和国的军事船只开放苏伊士运河,加上共和国海军扫荡了地中海地区。大部分船队改走直布罗陀航线。
    因为走直布罗陀航线到古巴。仅比走巴拿马运河航线到古巴多 曲多千米,而两条航线的长度都在烈功千米以上,所以在打通了直布罗陀航线之后。要不要占领巴拿马、控制巴拿马运河都不太重要了。
    这也正是共和国海军把攻打波多黎各的作战行动放在攻打巴拿马之前的主要原因。
    必须承认。在陆战队登上波多黎各之前。共和国当局、包括元首裴承毅、海军顾问华剑锋、总参谋长袁晨皓在内的众多高层多严重低估了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甚至没有把这场政治意味强烈的作战行动当
    事。
    这也很好理解,当时美军已经溃不成军。
    拿美国海军来说,放弃小安德列斯群岛之后。在共和国海军北上进入加勒比海的时候竟然没有做任何抵抗。甚至连象征性的骚扰也没有。虽然美国当局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鼓动波多黎各人为美国而战,但是这些措施都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归根结底,美军缺乏战斗力是因为缺乏有经验的军人,缺少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
    更重要的是,守住波多黎各的关键不是有多少地面部队。也不是能够动用多少战斗机,而是能不能掌握制海权,把共和**队挡在千里之外。
    美国海军都退却了。留在岛上的陆战队与陆军能有多大的作为?
    不看别的,这个观点没有错。
    孤岛难守,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支耸队守住过一座孤岛,而且守军在绝犬部分情况下要付出比进攻方更加惨烈的代价。田多年前,美国打赢了太平洋战争。非常清楚守卫孤岛的难度有多大。
    问题是。共和国当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战争的政治特性往往会对战争本身产生很大的影响。就拿旧够年前的太平洋战争来说。在必败无疑的情况下,日军在硫黄岛上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让志得满满的美军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从而对美国的战略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让美国当局在考虑该如何结束这场战争的时候,不得不放弃登陆日本本土的打算。虽然两枚原子弹给日本留下了永久的伤痛。但是比起美军登陆对日本造成的破坏。这点损失根本算不了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大军临境的情况下,美国当局必须考虑本土作战。
    对美国来说,最好的结果无非是在本土变成战场之前结束战争。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像当年的日本,在本土外围防线上打出点样子来,让共和**队尝到苦头,也让共和国当局放弃登陆美国本土的打算。
    毫无疑问,波多黎各是美国当局最后的选择。
    如果守不住波多黎各,美国就将失去做最后挣扎的机会。说得直接峦点共和**队攻打波多黎各的目的是为了给犹太人一个交代。接下来。共和国就将进军古巴,用成千上万的轰炸机,以及数以亿计的炸弹将美国变成焦土。就算美国能够坚持到最后。迫使共和国打地面战。在本土成为废墟的情况下。美军的战斗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到时候。不但会被炸回石器时代,还
    美国没有退路,也没有其他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低估美军死守波多黎各是共和国高层犯的低级错误。
    战略层面的低估,带来的就是战术准备方面的严重不足。
    虽然在陆战队登上波多黎各之前。共和国海军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前期火力准备,光是出动的战机就超过了两万架次,但是受后勤保障等因素影响。前期火力准备的强度一直不是很大,而且没有形成系统,往往是今天炸了,明天就被修7月初,也就是准备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时候,岛上仍然有半数以上的军事目标没有被摧毁,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军防御部队具有完备的战斗力。
    与前期火力准备相比,陆战队的准备更不充分。
    虽蔡当时共和国宣称准备了百万大军,就算除掉舰队、航空兵与后勤人员,陆战队作战部队的兵力也在约万以上,但是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到7月初的时候,到达前线的陆战队只有个旅,战斗单位的总兵力不到旧万。
    要知道,当时岛上的美军兵力不低于 凶万,战斗人员占半数以上。
    准备如此不充分,结果可想而知。
    7月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共和国陆战队的先头部队登上了波多黎各。
    海滩上的战斗打得非常惨烈。虽然共和国陆战队选择了立体登陆战术。绝大部分作战部队都是乘坐垂直起降运输机到达岛上的,只有少数超重与超大装备需要由气垫船、或者登陆艇送上岸,但是在兵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共和国陆战队没有使用较为擅长的大纵深突击战术,而是把兵力集中在了海滩上。
    这场登陆作战,可以说是共和国陆战队在大战期间打得最糟糕的一次。
    不管有多少其他理由。谁都不能否认,过于草率的决策,严重欠缺的准备,让冲上海滩的陆战队官兵成了美军射杀的对象。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共和国陆战队就损失了近联够官兵。
    要知道,上一场让共和国陆战队在一天之内损失刃为名官兵的战斗发生在4年前的塞班岛上。与4年前相比,共和国陆战队不但拥有了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还拥有绝对的战场主动权。在几乎掌握了全部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打成这个样子,肯定不是军人的问题,而是决策者的问题!
    肯定得有人为之负责,只不过这人不是裴承毅。
    承担责任的也不是袁晨皓,而是华剑锋。
    波多黎各战役之后。华剑锋就主动提出了辞职请求。因为需要有人来背这个黑锅,所以裴承毅没有挽留。只是以暂时没有更合适的海军助理人选为名,让华剑锋在辞职之后继续做远来的工作,直到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
    当然,这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依靠巨大的伤亡。陆战队在岛上站稳了脚跟。虽然共和国海军的准备很不充分,但是实力上的巨大优势是无法改变的。登陆作战的第二天,共和国海军舰队就赶到战场。用大口径电磁炮为陆战队官兵提供了强大的炮火支援,也让才刚看到希望的美军彻底绝望。在猛烈的炮火面前,不管是人、还是装备,都没有幸免的可能。
    这一天里,共和国陆战队把2个旅的3万多名官兵全部送上了海滩。
    随着兵力增加,滩头阵地得到巩固。陆战队开始向内陆推进。战线拉开之后,美军的劣势就暴露了出来。说得直接一点,在无法确保部队在战场上灵活运动的情况下,战线拉长之后,美军就丧失了主动权,共和**队则可以选择美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下手,让美军不得不被动防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