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封神榜逆天成圣 >

第17章

封神榜逆天成圣-第17章

小说: 封神榜逆天成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此去甚久,此翎羽便做信香,燃之,一时三刻必到。”张帝辛眼见桌边一尾碧羽,持于手中,却有一抹清凉,“他日登基,贤弟便与我一同上去!”
  “恭喜殿下!此是天将祥瑞啊!”忽闻有人大喊,张帝辛才注意到跪拜一旁之人,臃肿的身材,都颤抖起来,又大声道,“此漫天辉煌,四面皆彩,当是大吉之兆啊!”
  张帝辛自知费仲方才记忆,已被孔宣抽去,也放下心来:“才乃天恩,天降祥瑞,是利我大商!”
  “报,殿下!闻太师求见!”下人话未说完,闻仲便大步流星的走入宫中,也顾不上施礼,直接开口道:“我观天色明暗非常,却不知寿王宫出了何事?”
  “太师多心,此天降祥瑞,哪里有是什么事情。”张帝辛笑道,不留痕迹的收起桌上之物,顺手拿起费仲先前所带木盒,“费仲报喜有功,此物便予你了。”
  “多谢殿下!”费仲自是叩谢大恩,欢天喜地抱起木盒而去,待他离去,张帝辛才缓缓而言道:“此事非常,乃是仙人之战,却也是五光之色,若好利用,便是天赐之名。”
  闻仲一听此言,自知此事不可多闻,也不再下问,眼睛望着张帝辛却不由一怔:“殿下何时修炼,竟已至化神之境?”
  “此事稍后再提,倒是登基之事,还请太师多加在意。”张帝辛故作而言他,闻仲乃是三朝老臣,自知君王之事,不可多得听闻,急匆匆告退而出,安排登基事宜。
  第二日,沫邑城四处便张满告示,言:天降祥瑞,赐福大商,太子宏德,感动上苍,此命不凡,当晋天子,顺天之命,万世永昌!
  张帝辛自然深谙君王登基之理,无论如何,先制造舆论,只要天下相信,此人顺天应命,万心所向,便是成功之先决条件。
  只要舆论制造完美,谁人知道真相,纵使仙人大战,也能说是祥瑞落地,众人所见之物,不过表象尔!
  此八句箴言,一时间传诵无两,万民皆道太子登基,已是映照天命,此事不争,便在大商之中传诵开来!
  “顺天之命,万世永昌?”西岐城内,一老者手持告示,扔之于地,“你等观此事如何?”
  “禀父王,此流言尔,帝乙圣君尚在,传太子登基,恐非善解,怕是旁人所为。”台下一人,身长七尺,面如白玉,亭亭而立座旁,“若是多了一个反上之名,便多一个勤王之机。”
  “哦?你如何知帝乙未崩?三月之前,紫微星暗亏,已有隐落之势,时至此时,却又大明,你当真不知为何?”那老者缓缓而道,手中一枚铜钱落地,“平西侯,此事你作何观想?”
  自封侯归来,西伯侯便有意疏远,平时更是少有问话,姬发虽然不说,心中却难免不满,听侯爷问话,悻悻答道:“父王大才,想必已有知晓,儿臣若多加揣测,岂不扰乱众听。”
  “二哥此言差异,父王此问,必有难事,无论若何,我等兄弟当好生治理西岐,免生后顾之忧,也休枉了天恩,做了那早现之鸟,出头之椽。”姬发话音刚落,身后一人便起身说道,手指着天道,“天不变,西岐亦不变。”
  “罢了,都下去吧。”姬发刚要辩解,那老者却拂袖说道,众人听此,自是不敢多呆,纷纷起身而去。
  留下老者一人,手中仅仅捏着三枚铜钱,放在半空之中,却久久未曾放下,良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口中喃喃道:“沫邑城,此番却是不得不去了……”
  ps:推荐的第一天,还请给位看官不吝,看小弟辛苦,给小弟点点支持,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回家取钱捧个钱场(小弟玩笑,各位支持,就是小弟写书的最大动力,还请多多收藏,多多推荐)!


第二十七章 四侯来京,张帝辛智服文焕

  十日之后,太子登基大典终于准备妥当,各路诸侯从四面八方朝沫邑而来,此番朝贺,自是极为重要,四大诸侯行动虽早,却物资繁重,来时比及众人,便是慢了一些。
  先前所谓八百诸侯,张帝辛自然没有精力接待,直接交与闻仲、比干、商容等人,自己所要等的,是诸侯中的四大首领——东伯侯姜桓楚,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
  四侯之中,北地新挫,南方贫苦,自是难以成患,西面野心,东向虎视,却是不得不重视。
  最先往沫邑而来的便是北伯侯崇侯虎,张帝辛上前慰问一番,便把众人接往驿馆,随后便是南伯侯,南地湿暖,北方干寒,未及鄂崇禹觐见张帝辛,此人便已病倒,匆匆进驻沫邑之中。
  “报,太子殿下,东伯侯已到城门。”这日,张帝辛正安排封禅事宜,却听下人来报,眉角一扬,东地距沫邑城甚远,为何来之如此迅速?
  张帝辛带人出迎,却见蔚旗冗立,百马齐喑,阵鼓甚是浓重,为首一人,跨家枣红烈马,相貌英武,形容甚是伟岸,见太子出迎,急忙施礼道:“东伯侯姜桓楚,拜见殿下。”
  张帝辛见东伯侯施礼,连忙搀住:“侯爷乃是泰山,岂能如此施礼?”姜桓楚见此,心中自是大喜,遇天子不拜,这便是难得殊荣,起身之际,更觉腰间气魄多了一分:“小侯来此,遣一二使者便好,哪敢劳烦太子大驾。”
  姜桓楚说完,却未听到回应,抬头一看,却见张帝辛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身后那人,此人英气勃发,身上湛蓝七宝虎头甲,胯下西风追烈马,手持一挽长戈,腰间龙虎佩剑,眉宇虽是英俊,更多一丝豪气,正是仪表堂堂,自然非凡!
  那青年望着张帝辛也不住上下打量,眉角一挑,却不施礼,开口问道:“早闻太子英武,飞云阁托梁换柱,显庆殿力能扛鼎,小臣不才,还望殿下指教一二。”
  “放肆!此乃太子,九五之尊,哪里是你能冒犯的,还不快快赔罪!”姜桓楚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不肖之子,竟会如此莽撞,直接提出要和张帝辛比试。
  “指教不敢当,倒是此处非常,待稍后,必足了你的念想。”不用旁人说,张帝辛也知此是谁,大商军中,早有闻黄姜焕的称号,所谓的黄便是闻太师座下黄飞虎,那姜便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子姜文焕,也便是太子妃姜文蔷的亲弟。
  “多谢殿下!”姜文焕闻之大喜,施礼道谢,姜桓楚见张帝辛并无怒意,便把此事揭过,一众人往沫邑城去。
  四方诸侯统御四方多年,所属二百诸侯,也都尽力听命,所在之地,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若想瓦解他们势力,却不是朝夕之功,更不必说杀了四人便能解决问题。
  若非前史费仲的馊主意,将四方诸侯邀来朝歌,一一杀之,惹得四方大怒,起兵反商,商朝便不会灭亡,这样的历史,张帝辛万万不想再来一次。
  姜文焕与姜文蔷本是姐弟情深,两人又许久未见,此番刚落好住处,便急匆匆往寿王府赶去。
  一路之上,姜文焕心想太子殿下亲迎,必是对姜家之人,极为重视,眉宇见喜色更多一分,待见到姜文蔷,两人更是泪眼婆娑,交谈甚久,彼及姜桓楚至,已是酉时,张帝辛见天色已晚,便在宫中设宴,为两父子接风洗尘。
  酒席之间,张帝辛早知姜文焕为军中数一数二的大将,自是有意拉拢,天文地理、人文军事,更是卖弄了不少,却不料自己小舅子,根本不吃这套,只是饮酒,却少言语……
  “报!殿下!姜文焕求见!”翌日清晨,张帝辛还在酣睡,便听到下人通报,姜文焕不是对自己不感兴趣么,今日怎么反倒找来?
  “太子殿下,昨日你假借醉酒,可是怕我?”张帝辛刚一露面,姜文焕便出口挑衅,顺手将长剑扔了过去,“盛名之下,可有勇夫?”
  张帝辛一听,不由哂笑,昨夜见姜家之人,所谈甚欢,姜文焕又多次不为理睬,咱们的太子殿下才“不胜酒力”提早离席,却没有想到,在这人眼中,竟成了“畏战”!
  别的说张帝辛不行,还可以忍,但是畏战,岂不是辱没了军人的身份!
  张帝辛一脚踢起长剑,收在手间,也不开窍,只等姜文焕来攻,姜文焕眉头一皱,也不客气,长剑一挺,直杀而来。
  张帝辛见长剑袭来,却不躲闪,只端起剑鞘顺势一拨,便将剑锋躲开,姜文焕来势甚猛,却不料轻轻一拨,便失去了方向,脚下趔趄,方才止住身形。
  “太子小心!”姜文焕心中自然不服,回手便是一剑,却不料剑未落下,便感觉腰间一硬物顶住,却是一挽剑柄,剑的那头,张帝辛正满脸笑意的盯着他:“你这一剑,却是慢了。”
  姜文焕自认骄子,在军中更是没吃过如此之亏,见屡攻不中,心中自然羞恼,退后一步,长剑武功如花,脚下步伐行云,紧逼张帝辛而来。
  姜文焕武艺虽然不凡,却远远没有到大师风范,在张帝辛眼中,更是破绽百出,自是站立原地,也不动作分毫,任由长剑挺刺。
  姜文焕步步紧逼,见张帝辛不攻,也不防守,步步进攻之下,竟是难以伤到分毫,却己身消耗巨大,额头多出一层细汗。
  张帝辛见时机已到,长剑一挺,剑鞘直落姜文焕小腹!
  姜文焕本以为张帝辛不会反击,却没料到突然来这么一下,自是难以躲闪,被剑鞘打了一个正着。
  “世子小心!”张帝辛大喝一声,脚下闪动,直逼得姜文焕步步后退,待他惊慌,猛得往后一退,背对便将长剑甩出!
  长剑如风,“噗!”得一声,直透衣袖而过,姜文焕心中一慌,脚下一落,便跌倒在地。
  “兵者,诡道也,敌虚击其实,敌实击其虚,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方为诡道。”张帝辛一边说着,一边将姜文焕拉起,“你尚年幼,当多加磨练,待日后必有大成。”
  “多谢殿下教诲!”姜文焕见张帝辛学识渊博,心中更为服气,“太子所言虚虚实实,却不知虚实之间如何看之真假?”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张帝辛长袖一甩,也不管姜文焕,边说边走。
  姜文焕看听之,只觉大悟,脑海中,更多思路,却如泉流般,急流入心,太子非凡,真乃神人也!
  待转弯绕过姜文焕,张帝辛不由得一抹额头之汗,方才所说“诡道”,也仅仅是咱们的太子殿下,知道这么一句而已,至于更层深意,却是一窍不知。
  若被姜文焕问住,岂不丢人,张帝辛随口诌了一句,便赶快逃离现场,电影小说之中,真正的高人,好像都应这样。
  “殿下,殿下!西伯侯来了!”张帝辛刚出来不久,就听到下人急匆匆来报,身子一怔,该来的终于来了!
  仇敌相见,到不知怎样一番场景,张帝辛心中默默思考这西周文王会是如何模样,“文王有四乳,二十四妃,生九十九子”这是原著中对于姬昌的描写,别的不说,这四乳却是难以置信,不知是否为真。
  张帝辛出午门外迎,却见一袭车程由远而来,数十之众,既无旌旗冗立,也无军马开道,更无笙箫齐鸣,一路风尘仆仆往沫邑而来。
  为首一人,须发皆白,虽领队在前,却乘了一条黑驴,脚程甚慢,众人跟在身后,自是不敢僭越。
  这人便是姬昌?张帝辛望着那人,不由皱眉,西周文王竟是一堪堪近倒的老头?
  “殿下来迎,自是天恩浩荡,便是黎天万民,也深感太子厚德。”那老者一边说,一边跪拜在地,“西伯侯姬昌,便见太子千岁。”
  “侯爷客气,快快请起。”张帝辛靠上前去,却觉此人身材不高,模样古稀上下,一身粗布长衣,生得慈眉善目,怎么看,也不像有野心之人,“却不知平西候,如何未来?”
  “殿下恕罪,小子进染重疾,邑考在家照料,故二子未曾前来。”姬昌回答,却根本未提姬发之名,一副忧虑的样子,“却不知害了什么病,何时才能痊愈……”
  痊愈,哼!怕是姬发根本没病吧!张帝辛早知此人如何,姬昌此话自是相蛮不过,好好先生一般的人,往往才是最要命的毒蛇,你如此低调,让我可怎生放心!
  “平西候此恙,必当不久便好,方请侯爷不必在意。”姬昌听此连连点头,刚要感谢,却不料张帝辛又继续说道,“便是危矣,西岐一百之子,自可优中选优,坐那世子之位。”
  一百子,他是如何得之?姬昌闻之,心中不由一颤,自己所生之子,从未与他人说起,却不知张帝辛如何知道如此清楚:“殿下所言极是,小侯膝下有子,自然不忧西岐。”


第二十八章 登基,不做纣王做武王

  子嗣多,也是一种依仗,更何况姬昌膝下百子,其中更是有伯邑考、姬发、姬旦等德才兼备之人,此来沫邑,西伯侯却是一子未带,想必做了十足准备,正是自信满满,心中不慌。
  “哈哈哈……西伯侯尚在壮年,自当亲治西地,哪里容得别人插手。”张帝辛大笑道,言语之中,更是讽刺,却不料姬昌更不上当,也不反驳,反而低头称是:“西岐虽是亲治,却也是大商之地,天若至此,又有何别人。”
  好一个文王姬昌,果真是八面玲珑,张帝辛心中感叹,脑中却灵光一现:“早先听闻,西伯侯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寡人登基,还不为我大商卜算一卦?”
  “这……”听此,姬昌却面露难色,缓缓从袖中伸出双手,却见手指之上,紧紧缠了一束丝绵,将手掌包裹的严严实实,“殿下有命,本当顺从,奈何小臣前些时候烫伤了手掌,如此,还请太子恕罪!”
  姬昌说完,急忙跪拜在地,张帝辛白了他一眼,也不好多做难为,遣人将西伯侯送回。
  落在驿馆,姬昌早早的便将早先三位诸侯,一一拜访,会面之后,方才回至馆中,眼睛盯着双手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此番幸好早有准备,不做便少了一个借口,自己便更安一分。
  西周文王,果真是老奸巨猾,张帝辛回至寿王宫,心潮依旧难平,此番一再试探,却始终抓不住老狐狸的尾巴,此贼果真狡黠,留之必是大患。可张帝辛却不敢轻举妄动,姬昌在此,所行不过数十人,就算将他留在沫邑,对于西岐来说,依旧不会有什么损失,反而是加快了姬发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