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有户农家 >

第84章

有户农家-第84章

小说: 有户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伟的事就让老大家的自个儿去想办法了。”

    江氏听了唐有根的话,呆了呆,什么也不说,和衣躺下,不知想了些什么。

    唐有根眼神呆愣地望着屋顶,半晌,久到以为都睡着了,才悠悠开口。“老二家,咱没怎么管,现在日子过得比谁都红火……不过,他那一家子,瞧着我们的眼神都悠悠地冒着绿光,防得紧着呢……”

    “白眼狼,日子好过了就不记得自个儿姓什么了……”田氏恨恨地道,这会儿已经回过神来了。对老二,田氏一直花费的心思小,只是没想到今儿个被老大给嫌烦了。这比挖她心窝子还让他疼。

    沛河镇,李府,二房。

    “夫人,你说这事儿……”周嬷嬷正拿着梳子,一下下地给李二夫人梳着头。

    李二夫人看着铜镜里的模糊的面容,缓缓开口。“嬷嬷可是多久没给我梳头了,还是嬷嬷梳头最舒服了……久到我都忘记了,这么快,瑾哥儿都快要娶亲了……”有些惆怅。

    周嬷嬷将舒顺的长发拢了拢,放下梳子。“小姐……小姐嫁进李家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少爷如今都十七了……”周嬷嬷也想起了刚刚随着小姐进李府的那会儿,现在总算也是熬出头了,不由地换了个称呼。

    “李云那儿怎么说,可问出什么来了?”李二夫人扶着周嬷嬷的手站起来,进了里间,坐到一旁的太师椅上。周嬷嬷端来了一杯茶,放在高几上。

    周嬷嬷垂首立在一旁,“少爷与那女子早就熟识,不过,却是已经有半年没见着过了……”

    “嬷嬷,你就这么袒护着谨哥儿,这都闯祸了,这会儿已经闹到府里的都知晓了,心里不定等着看好戏呢……”李二夫人说话一惯是柔柔的。

    “夫人,少爷本就是个好的,每次见着老奴,都生怕累着老奴了。也不怪老夫人那儿,就独独对少爷最上心。听说,今儿个,没等着少爷回来陪老夫人吃饭,老夫人只吃了几口,就不吃了。今儿个这事儿,大少爷那儿可没少凑事儿……”周嬷嬷作为管事嬷嬷,一直为李二夫人考量,很多事儿都是她去办的。

    李二夫人抿了口茶,嘴角带笑。“咱家的谨哥儿也就嘴甜,老夫人那儿可离不得他。这些年,可得了不少赏赐,都让我给他存着,说是以后娶媳妇呢。这皮猴儿,几年前就惦记着娶媳妇了……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吧,挑个好日子给抬进门来就行了,只要能让谨哥儿收收心,别再去那乱七八糟的女子那儿,抬个女子进来又何妨。那些个小厮,都发卖了吧……不知道谁是主子的,留着有何用……”

    “是,奴婢伺候夫人歇下了,便去办……夫人,少喝点儿水,晚上又得睡不好了。”周嬷嬷接过李二夫人的杯子。

    “这事儿哪用得着半夜去办,明儿个去吧,也给大房的人瞧瞧,给他们贴点儿戏……打发个人去瞧瞧二爷可回来了,这洗澡水洗澡水可备下了?”

    周嬷嬷应声出去,李二夫人也没再招呼人进来伺候着。

    “好了,我哪用你伺候,你身子骨又不好,今儿个可是又被那小畜生气着了?”李二爷对这夫人可一向疼得紧。如今的二房可没个半个姨娘通房的,李二爷也日日睡在正房里。

    难得的是,李家老夫人对此事也睁只眼闭只眼,足可见,李二夫人的手段。

    李家二房,除了李仁瑾,还有个嫡亲的妹妹。

    “爷,这事儿还能咋办,除了抬进来……谨哥儿一回来就去娘那儿求情去了……”虽说李二爷不用李二夫人伺候,但是二夫人还是伸手帮二爷拖了披着的外衫,放在一旁的红木架子上。

    李二爷坐在红木拔步床上,拉了二夫人也坐下,挑起一丛头发,凑到鼻子前,闻了闻。“今儿个洗头了?不是让你夜间就不要洗头了,这睡下了,头发也不会干,晚点儿头疼我又要心疼了。”

    ps:

    第一次写了大户人家的,感觉挺别扭的,不是这块料啊。。。我注定种田了

 第一二四章 丈母娘挑女婿

    “噗嗤, 爷这话听着怪像那么回事儿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泥捏的呢……”二夫人捂着嘴,偷乐。

    夫妇俩人笑闹了一会儿,二夫人才直起身子,说道:“明儿个我给哥哥去封信,问问宣节副尉的闺女的亲事,可还作数?行的话,咱就挑个日子,使个官媒去,换庚帖。这亲事也要提上日程了,不成的话,还得另外做个打算……给谨哥儿早点儿订下来,我也能早些抱孙子。”

    “舅兄这些年可是这官可是越做越大了……明儿个你好好说,可不得让舅兄为难。”李二爷拿着块棉布,笨拙地给二夫人擦头发,很是仔细,一撮一撮地擦着。

    “我晓得的,哥哥为了姨娘和我,几番出生入死,才有了今日……”李二夫人说着便红了眼眶。

    二爷搂着二夫人,轻轻地拍着。“嗯,我都知道,舅兄要是又用得上咱李家的,只管说,咱定然不推托。我们二房就瑾哥儿一个独苗,大房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都想来算计咱谨哥儿,是瞧我们二房太过和善,太好拿捏了吧……”

    老夫人的嫡子只有一个,是二爷。还有个嫁到灵州城里的嫡长女。

    “咱谨哥儿就是心太软了,还差些磨练呢。成家立业,咱先得让谨哥儿把家给成了,也给他收收心,他的亲事可拖不得了……”做娘的当然只觉得自家的是好的。

    自然,李二夫人说的亲事,自然跟唐秋月无关。抬个人进来,这种事儿可算不得什么事儿。抬个人出去,也甚是便利。全在一念之间。

    “那账房的存了什么心思,咱心知肚明,设计了谨哥儿,这事儿可没这么容易了了,这事儿等我空出手来,慢慢跟他算。

    既然那女子。谨哥儿自个儿开口跟母亲那儿求了情了,母亲也应下了,倒也不好驳了母亲的情面。只是不知道舅兄那儿……”原本这抬个人进来倒也是小事儿,只是李仁瑾还没娶亲,这亲事还是他们高攀了,李二爷怕被人觉得不太好,要是这亲事因这不成了,这唐秋月可是死不足惜。

    李二夫人娇嗔地点着二爷的胸膛,不依道:“母亲那儿说了,咱谨哥儿还不是像足了你。等娶了媳妇儿就好了。你当人家是看中咱这商户人家什么……那女子。过不了几日。等新鲜劲儿一过,谨哥儿便会抛到脑后了,到时候,随便打发到哪个庄子上去就得了。让人看好了,也出不了什么事儿……”

    “听你这么说,我也心里有底了……这账房无非图的是钱,到时候好解决的很。等抬进来了,就是咱李府的人了,这亲爹亲妈可没权利了……”

    唐秋月的后半辈子,就这么几句话被定下来了。只是如果唐秋月知道了,会不会后悔之前做过的一切。

    不过,陷入爱情中的女子是盲目的。总是幻想着。可惜,十之*,事与愿违。

    唐大海托了唐二叔找起房子的,没个几日,唐二叔就有了回信儿。还带着唐大海去瞧瞧了给别人家起的。

    至于为什么去别的村子,很简单,因为小河村近几年来,没啥人家起房子了。小河村,人越来越多,却越来越穷。

    二人结伴去了河口村,各村有各村的习俗。小河村和河湾村就甚少有爹娘还在世就分家的,而河口村就不同了,只要老大娶亲了,就会请了族里人见个证,一一分家。等其他几个儿子都成家了,就把原本属于那几个儿子的都分给他们。分得干脆利索。这娶媳妇的银子,都是自家出自家的。

    是以,河口村,大半的房子都是近些年新起的。

    夏竹曾一度怀疑,这分家了,日子都能好过了,不得不承认人都有私心的。不过小河村很多人家却是因为家底薄,还不够几个儿子分的。这娶媳妇的银子更是负担不起,不得不一家子凑合着一道过。

    “二叔,我瞧着挺好的,就这个吧……”唐大海随着唐二叔走了好几处,都是瓦房,倒也看不出多大的讲究来。

    唐二叔倒是有些犹豫。“要不去镇上的问问看?这也是都是在村子起起房子的,可比不上镇上的见得多……”

    “不用了,我瞧着挺好的,到时候用青砖起房子,就都挺好的……本就是庄稼人,哪讲究那么多……要不是春兰她们都大了,我那院子住住还是挺舒服的。” 唐大海这话倒是真心的,要不是这春兰出嫁,怕不好看,也不会想到要起房子。

    唐二叔边走边说,“找了好几个,听口碑还是这个挺不错的,有七八个人的一队,加上请些短工,也快的……喏,前面就是领头的他家……”

    等唐大海辞了夏木匠出了门,约上了明日去小河村瞧瞧。

    不过,等夏意武得了信儿, 唐大海已经都快走到村口了。扑了一场空。

    “小武,你可有多久没来大伯这儿了,可有啥事儿?”夏大伯看着在那儿猛灌水的小武,举着水壶,等碗里的水空了,就及时给他贴上。

    小武直喝了三碗,打了饱嗝,才摆摆手。“大伯,你少装糊涂,你知道我是来干嘛的……”

    “嘿,你倒是够直接的啊,不过我还真不晓得小武你今儿个是来干嘛的,我这人老了,脑子不好使哦……”

    小武瞪着夏大伯,抿着嘴不说话。突然,朝着灶房的方向,叫道:“大娘,大伯说他藏了银子……”

    “嘘……怕了你了,可别给你大娘晓得了,我还留着买酒喝的,你知道你大娘的,他总不让……”夏大伯贼兮兮地跟小武打着商量。

    小武只盯着他,啥话儿都没说。“好了好了,怕了你了,是找我去给他家起房子,明儿个去他家瞧瞧,哪块地合适……”

    “大伯,你带我去吧……”夏意武可是许久没去小河村了。她娘说了,都请了媒人提亲了,倒是不好经常往那儿跑,人家会不喜的。

    夏大伯忙不迭地摇头,“不行,这事儿可没得商量。等看好地了,起房子了,你再去帮帮忙,倒是可以的……”小武也知道是这么个理儿,不过总是希冀能成行。

    没坐一小会儿,小武又跑回去了。

    夏大娘坐在大伯对面,看着小武的背影,长长地叹了口气。“你们夏家人都是痴情种,小武这孩子更是像极了,执拗地紧……”

    有些话夏大娘不好说出口,但是夏大伯却是能说的。“这唐家,是没这个结亲的意思啊,不然,这唐大海定然不会找上咱家了……”

    “是啊……也不知道小武这孩子,到时候可受得住,又偏偏是执拗的性子,要不咱推了这活儿?”夏大娘想着,这少接触总是慢慢地忘了吧。

    “你还没听弟妹说吗,就算没这活儿,小武还不是找个借口往小河村跑。听说,最近请了媒婆去提亲了,才好些,说是避嫌,免得坏了姑娘家的名声。”

    夏大娘一时间无法,半晌,才深深地吐出一口气。“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小武不是个福薄的,有后福的……”

    自是放下不提,只是,小武可是热了心头。

    唐大柱他们倒是轮着夜间管铺子,两人一日一轮,却也刚刚好。也能隔日地回村子,也不误事儿。自是皆大欢喜。

    这日,唐大路和钱书明回村子。原本,是唐大路和李土生一道儿回来的。只是吕氏托了他们打听的事儿,这两人又是在铺子里跑堂收银的,自然比其他二人清楚地多了。

    唐大海一家子早早地用完了饭,正坐在院子里乘凉。

    “大海哥,都在乘凉呢……”唐大路还没进院子,都大声喊着。

    吕氏一见唐大路两人特意过来,就晓得打听的事儿有眉目了。吕氏打发了春兰回房,只是夏竹死活要跟着,吕氏也急着要知道信儿,也懒得理会她了。

    让着去了堂屋,刚一坐下,唐大路就噼里啪啦地倒竹篓子了。

    “嫂子,那周家的三少爷,咱打听过了,确实是个好的。他那母亲,也是个和善大度的,否则也不会为了个庶子求娶咱家的闺女。

    这三少爷,倒是没个乱七八糟的习性,听说对下人也是和和气气的,一心只知道读圣贤书,倒是甚少出去那个啥啥的……”

    夏竹听唐大路那支支吾吾的语气,脑补。喝花酒?

    钱书明在旁补充,配合地倒是相当默契,这些日子以来在铺子里倒不是白做的。“我们也是听周府的几个下人说的,这三少爷风评还算不错,不过他的姨娘就有些不靠谱了……不过,听说周府的前面几个年长的分出府去,这姨娘都是不跟出去的。”

    吕氏点点头,了然。

    “这人处事怎么样?会不会没啥主见?就算出府了,也撑不起……”方氏倒是一针见血。号称盐吃多了。

    这下子,唐大路结巴了。“这,大娘,又没相处过的,性子处事咋样的,毕竟不太清楚……”

 第一二五章 不欢而散

    听说这周府的三少爷月例是五两银子,周家老爷也甚是看重这秀才儿子,但凡是笔墨纸砚,书籍啥的,都走公中的账的。但是这三少爷却是囊中羞涩地紧,有时候连打赏下人的银子都拿不出。”

    “钱叔叔,你们连这个人家府里头的事儿都能打听地到?嘿嘿,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没?”夏竹忍不住插嘴。夏竹有些小八卦,做不到不识人间烟火。

    吕氏瞪了眼夏竹,让钱书明继续说。夏竹这一问,倒惹得钱书明有些不好意思,本来这打探这些消息的都是女子做的,现在他一个男子居然打探这些别人府里头的事儿。

    “咳咳咳……这不碰巧遇上了周府的下人,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咱接着说,接着说。

    要说这周三少爷囊中羞涩,倒不是他自个儿花掉的,每日也就是书院、周府二处,甚是节俭,从不讲究排场。

    不过都是他那姨娘,今儿个要让三少爷带点什么,明儿个也是一出。总让个小丫鬟去传信,这要是三少爷没买回来,甭管是忘了,还是囊中羞涩,总会在三少爷的院子里哭闹,扰得人清净不得。

    这日子久了,周家老爷也知晓了,狠狠地责罚了一顿那姨娘。责罚过后,那姨娘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