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差价为王 >

第70章

差价为王-第70章

小说: 差价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知道这高产的粮食种的好了,吃饭再不用发愁不说,还能卖给各家的百户,千户换钱,给家中起屋子,这些人自然一个个心下立马打着将这些番薯的种子弄点回去的心思。
    这也是因为第一次王大宝太小心,只用了十亩地来培育种子的缘故,故而即使到了如今已经两茬种完了,这番薯的普及依然有限,多办都集中在周边的一些卫所村镇中,就是京城那些大佬们那边也只有零星的一些,自然不用说那些隔着省,隔着防区的其他总兵麾下了。
    不过他相信,稳妥不代表不蔓延,这一次开春后种植的范围一下子就会大很多,等到这些收获了,即使是为了将这些东西卖出去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那些兵将们自己也会帮着宣传,如此一来,这大明北面,西北的兵镇卫所中,必然是番薯遍地可见的景象,而有了这些东西,在加上些野菜什么的,他已经可以想见,这一个个兵丁们欢笑着吃饱饭的样子了。
    吃的饱,穿得暖,住的宽敞,有了这么三条,人自然而然就会激起上进的心思,想着给家中争夺些战功,好升官,光宗耀祖,这是很自然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卫所,多少还保留了一些血性,当年戚继光带过来的那些兵们也给这日渐颓废的卫所注入过一丝新鲜血液,在这一股子悍勇尚且没有完全消融的情况下,这些军户们又有了念头,有了战功的渴望,那么这战斗力的提升也就是必然的了,这些世世代代的军户们,别的不说,一些战场的经验,一些基本的操演其实各家都知道的不少,只要能捡起来,在王大宝看来,即使比不得那些天生在马上的蒙古人,也比不得那些日日勤练的人家,可是也绝对不会太差。至少不会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想着这样的念头,王大宝在各家找过来问询他这边有没有多余的番薯种苗的时候,很是干脆利索,痛快的给出了整整一屋子。少说也有好几千斤的量,他期待着这样的传播,能快一点,再快一点,让这个国家能恢复一些元气。
    即使他对于朝廷的那些贪婪的所谓清流,所谓阉党一个个都不怎么看好,甚至有些厌恶,可是这老百姓和他可没仇。这些世世代代守卫着边疆的军户们更没仇,自然是想着他们好的。
    也是因为他的大方,这些找过来的人们倒是有大半都选择了回去,当然回去的多半都是有田地的人家,那些已经没有了田地的,又壮劳力缺乏的最终还是留下了,谁让王大宝这边收野菜蘑菇之类的呢,这样的活计,就是老弱妇孺也是能做的,可是给了这些已经不知道怎么活的人家一个活路了。
    冬小麦终于收割了,欢声雷动,那百户又一次来到了这个村子,他想要亲眼看看这高产的小麦到底能收获多少,若是也能翻上十几二十辈,他感觉自己那就是坐在金山上一样了,想想若是自己辖区内所有的卫所都能一年又是番薯,又是冬小麦的轮着种上,那该有多少收成?他可是在这军户们交纳的税赋公粮中占了一半的哪一个,除了上缴的部分,自己能截留的可真心不少,可往年还要往上头讨钱粮,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个儿了。
    在想想,若是自己将这吃饱饭的功劳往上一递,再交纳上一定的税赋,那上头又会是什么样的脸色?必定是看着自己分外的顺眼,如此一来,甚至连着自己的官职,说不得都能往上动一动。
    他这边还想着这些,却不知道,就在他的身后,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汉子,也一眼不错的看着那地头,嘴巴里不住的在嘀咕,那就是这个百户所谓的上头派下来的人,还不是千户,千户自己已经在过来的路上了,却是他上司的上司,总兵大人派来的眼线。
    就是再无用的总兵,在自家的辖区里,整整一年,出来那么些个高产种子,还分到了他手上不少的情况下,会对这样的东西不在意,不好奇?怎么可能,自然是要多加关注的,而关注了,那么知道的自然就多了,比如这几日就要收割冬小麦的事儿,和这个冬小麦也是高产粮的事儿。
    连小麦都是高产,他能不动心?那番薯说白了就是度饥荒用的,是个没饭吃的人吃的东西,是贫苦人家的过冬粮,可是这小麦却是实实在在的北方人日常食用的粮食,是他们眼中的正经粮食,自然更加的看重,最要紧的是,他心里很清楚,即使冬小麦产量比番薯低,可是只要比那原本的产量高上三成,那种子就能卖出好价格来,要是像是他们说的那样是五倍,十倍,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绝对是抢着要的价格了,那时候他能得多少钱?给手下奖赏的时候,又能给出什么样的后赏?这一切都是关乎到他自己的前途,钱财,家底的大事儿,能不上心?
    王大宝经历过几个位面了,对于在这样的时代什么东西能拿出来,什么东西不能拿出来已经有了一定的底气,这一次也是这样,这麦子一上来,他就让人直接将麦子放到了那一个看着丑陋却十分实用的机器中,那是脱粒机,靠着人力用脚踩来转动的脱粒机,除了创意,其他的所有工件这个时代都能搞定,他可以很放心的将这东西拿出来,甚至还让这村中的工匠们仿造了好些,一并排开的放到了田地边上。只求在最快的时间将这些麦子脱离麦秆,一来是方便称重,二来也是为了尽早将这些亩产算计出来,给大伙儿信心。
    那总兵派来的人也看到了这个吃进去麦子,吐出来麦粒的东西,又是一阵的心动,这真是好东西啊,要是把这个东西推广开,那又是多少钱?不过这个东西不好寻摸,听着说是那个道士的私藏?那道士路子颇广,在各处都有人脉不说,看看他能拿出那高产的种子,又能拿出这样的物件,就知道不是个简单的,说不得真是什么针头真仙下凡呢,可不能随便得罪了去。
    有了这个念头,这人也不过是一个错眼,就不再去想这个机器的事儿,反而是将注意力放到了一边称重的东西上,人多力量大,才不大一会儿,这一亩地就收割完了,所有人都把视线放到了那另一边称重的人身上,看着他们红光满面就知道肯定是好数字,好收成,可是数字呢?他们真的是想知道啊,只要知道了,那么他们也就能知道自家到底能收多少了,这可是能做参考的。
    “一千一百零三斤。”
    哄,所有人都乐的欢呼起来了,果然,真人没有骗大家,又是一个高产数字,这小麦,特别是冬小麦,他们从来就没有收获过超过两百斤的,这一次足足翻了五倍有余。
    “老天爷爷。。。”
    那人也傻眼了,听到和看到从来都是不一样的。

☆、第86章

冬小麦的丰收一时间引得各处震动,这一次可不是番薯刚刚开始收获的时候了,一来那番薯人们不认为是正紧粮食,权当是灾荒年间,或是青黄不接时候的补充,这样的东西即使产量再好,再让人动心,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看看这东西的售价就知道一二了,可是麦子却不一样,北方人吃麦子,那就和南方人的稻米一般,是作为主食的,如今这主食居然也能有这样高的产量,可不就是让人欢天喜地?在一个上一次番薯大丰收,那时候这卫所实在是不起眼,就是有了好消息,传出去速度也慢的很,可这一次这周边的好些村子都跟着种,产量很有些吓人不说,就是这上到总兵衙门,都已经知道了这地方高产的事儿。自然引起的震动越发的大些。
    老庞家两口子直接跪在了地上,捧着那些麦子嚎啕大哭起来,他们前些年若是能有这样的收入,那怎么也不至于一无所有的来了这里求食,前些年的时候,他们家那也是有着五亩田地,还租种着十亩旱地的,若是那个时候有了这样的收成,不但老娘不至于饿死,就是他家大伯一家子也不至于因为山上打猎遭了大难,一家子一个都没活下来。
    可是他也知道,这都是命,到了如今,能有这样的收成,这样的希望,那就是他们老庞家一家子开始转运了。
    “他娘,等卖了麦子,咱们就去道观,给老君磕头,给真人磕头,还要给上一份功德香火钱才是,咱们能活下来,能有好日子,那都是真人给的,是老君慈悲,是玉帝爷爷慈悲。”
    若说以前这一家子信佛,想着菩萨什么的,那么这会儿,别说是他们家,就是这附近村子的其他人家,一个个也绝对是一门心思信了道了,佛家慈悲是不假,可是佛家却没本事吧他们从贫苦中拉出来,把他们引导到生路上的是道家,是真人,自然他们是要跟着这能带给他们好日子的道家走的。
    “应该的,应该的,无量天尊,真人真的是圣人一般的大好人呢,一千斤,一千斤啊,他爹,咱们除了种子,其他的都卖了吧,咱们就吃番薯过日子,好节省些,那钱留下给真人送束脩去,听人说,真人准备在道观里办个学堂,咱们家两个小子,哪怕是每日去上一个时辰,听上一两年的教导,将来那也必定比咱们出息些,能读书写字的,就是不能去考什么大官做,将来也能有好活计。”
    当娘的想的更多的是孩子,她一听这消息,心下就有些心动,只是家中这麦子都还没有收获,已经就算好了要花用的地方,实在是不知道能挤出多少钱来,如今算算,这出息这样的好,只要自家再多努力一二,还是能办的到的。
    “这事儿还用你说,我已经去询问过了,真人说了,不用咱们掏钱,也不用什么束脩,他也不是什么正紧的夫子,只是每隔上三日抽出一日的时间来,教导些常用的东西,像是识字,算数什么的,好让各家的孩子将来能自己能读能写,不至于连个契书都看不懂,能给自家算账,免得钱都数不清而已。”
    说起这个,老庞脸上都是笑容,他们家那也是军户出身,这样的出身想要科举什么的是不现实的,想要出头,总是要在武将里头寻摸路子,可是这武将和武将也是不一样的,能读能写能算的,总比什么都不会的更容易出头些,真人这样的说辞对着他们反而是最合适的。他们又没有指望家中小子当什么大将军这样的高官,能有个总旗百户的,已经是祖宗积德了。
    “啊,连束脩都不要?这怎么能成?这可坏了规矩了。”
    老庞家媳妇却一脸的不赞同,虽然她当家是俭省,却不是光知道往家里巴拉不知道礼数的人。
    “他爹,这可是不成的,不管是不是正紧的夫子,也不管这学堂是不是能教出能科举的东西,好歹那也是本事,是手艺,就是拜个铁匠当师傅都要给点束脩的,怎么能什么都不给?真人心善,不想给咱们添负担,咱们却不能不懂道理,该给的总是要给的,就是真人不要,咱们也该多添些香油钱,免得真人吃亏,人家真心真意对咱们好,咱们也该用真心对人才是。“
    你还别说,往日里这家里的事儿都是老庞做的主,可这话说到了这份上,老庞却一下子显出了怕老婆的底子来,一脸的尴尬,随即笑呵呵的点头。
    “还是你说的在理,咱们人穷却不能没有礼数。该给的,确实该给。“
    不说这老庞家两口子,就是村子里其他人家,只要是跟着种了冬小麦的人家,这会儿都一家家欢喜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好些人家家中忍不住将外头的麦子的价格那是算了又算,就怕自己算错了,只是这一次他们又不用自己算计半天了,因为这一次的冬小麦除了他们自己留下的种子,其他的又一次让上头给全部包圆了去,不用说必定是各家的将军们消息灵通的知道了产量,寻摸着将这些收了去,到了冬日,好在自家所辖的地方全部种上,一来添储备粮,二来也能多挣些钱。
    因为这高产的种子在王大宝还不知道的时候,已经被人传出去是太上老君保佑,这才能有这样的收成,沾染了迷信的色彩,如此一来,倒是少了些强买强卖的事儿,虽则依然是外呕吐的价格,没能因为高产而像是王大宝在其他地方那样卖出比寻常高的粮价来,可就是这样,也已经是让这些农户们感激不尽了,一个个难得开口说了上官几句好话,说他们公道什么的。
    这些话在那些武官们听来或许有些不以为然,可是心底未必没有自得的,感觉自己干的事儿积德还赚口碑,心下没有不满意的,这些武官虽然性子粗鲁的多些,可是越是这样的人,性子越是直接,好坏都在脸上,不会给人下什么阴招,既然已经是想好了,要对着这个神物一般的种子慎重对待,生怕触怒了神明,将来这种子在自己的田地里长不出来那样的产量,自然一手一脚的做事儿都想当的上心,连着往日常有的克扣分量的事儿,也少了好些,倒是真的难得公道了一回。一时间这卫所附近到处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气氛。
    麦子卖了之后,王大宝已经可以预见,这周边十里八乡的估计又是一阵起屋子,娶媳妇的热潮到来,心下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些时日,只怕是让他算吉时吉日,合八字的要多上好几倍,可不想这事儿还没有开始,送礼的人到是先来了,也不单单是他这里,那总旗,百户,甚至是千户家,难得的在这不年不节的时候,受到了下头送来的各色的礼物,虽然都只是一些山野之物,却真的是全心全意的很,没有任何的敷衍。
    前头也说了,各家都感觉这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时候,能冒出来一个王真人,能有这高产的种子,那是老君的慈悲,是王真人的仁善,大家伙儿如今彻底安心了之后,自然是想要来感激一二的,只是这毕竟是道观,是出家人,他们不知道送什么好,所以最后给的都是山里的东西,都是亲自去采了来的货色,虽然不一定值钱,却是最能代表他们心意的东西,这让王大宝很是感动。
    而给上头军官们送的礼或许看着值钱些,可是这里头的含义却又不一样,这是感激他们这一次公平收购,没有强行征收的感激,将原本应当的事儿看做开恩,这在王大宝看来,那是相当的悲哀,可是不管是农人军户们,还是上头的军官们却一个个都感觉理所当然,甚至那些军官还觉得这些人还算是懂道理,知道自家对他们好。由此可见这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