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门之有钱任性-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小楼老早就想给家里添点电器,可每次一提起这个话头,外公外婆就找各种理由说服她家里不需要这些。比如他们老了,电器买了他们也不会用,比如电器费电,买了他们也不开之类的。
加上她确实囊中羞涩,貌似外公外婆好想也不需要这些东西就一次次作罢了。说到底还是她缺钱啊,如果有钱,管他们需不需要会不会用,想买也就买了,哪里还要思前想后考虑那么多。
金小楼打开支付宝,把之前转到外公外婆□□上的四万块钱转了两万回来,今天她要先斩后奏大采购一番。
☆、第13章 终于到家
家用电器店铺的电器的款式实在乏善可陈,金小楼也没仔细比较什么参数,看着顺眼就买了。
洗衣机是一定要买的,家里的衣服都是外婆手洗的,而且从来不用热水,滴水成冰的冬天也不例外。金小楼没有吝啬金钱,直接买了一个全自动洗衣机。
冰箱也要买一个,虽然家里貌似并没有用冰箱的需求,但需求是可以开发的呀。
微波炉也要一个,热热东西比较方便。
电视也要买新的了,而且要买液晶电视,家里的超重量级彩电的显像管早就出问题了,图像色彩都失真了,亏得几位老人天天晚上看得津津有味。
煤气灶家里也要添一个,现在哪个农村家庭只用灶台啊,至于液化气罐她就不知道上哪买了。反正买了煤气灶外公自然会想办法买液化气罐。
空调就算了,买了他们也不会用,太费电了,就是自己都舍不得开,冷啊热啊忍忍就好。等自己攒钱给外公外婆老太爷盖了新房子再装空调。
买了一堆电器,花了一万还不到,不过在小镇上也是大单了,老板非常热心的把她买的电器装上皮卡,让她坐上副驾驶,送货兼送人到家。
在外混得久了,金小楼的防备心理也比较重,早就和同学约好了要打一个假电话。为什么不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呢,因为她怕外公会直接赶过来把东西退了。
不幸外公认识电器店老板的话,一个电话就能让她买不成东西。
电器店老板在等着金小楼上车的时候,金小楼给同学打电话道:“喂,二叔,我东西买好了,现在就从镇上出发,大概半小时能到家吧……哦,什么样的车啊?是一辆绿色皮卡,车牌号是xxxx”
坐到副驾驶上,看着老板憨厚的面容,金小楼有一点尴尬,深觉自己小人之心了。
车上,憨厚的老板打开了话茬子:“小姑娘,往哪开啊。”
金小楼:“下林村,过红砖石桥的那条路。”
憨厚老板:“小姑娘上班了吧,给家里买这么多东西,工作不错吧。”
金小楼:“一般般,就是过年了吗,才花这么多钱买点东西。”
憨厚老板:“你是下林村哪家的啊。”
金小楼:“李建军家的。”
憨厚老板:“李建军,我知道啊,熟着呢,他化工厂的工作还是我介绍的。怎不早说呢,幸好我没坑你钱,要不然亏心死了。”
金小楼:“……”她讨厌这个随便碰见哪一个人都是熟人的社会。
憨厚老板:“大侄女有男朋友没,叔给你介绍一个啊,也是大学毕业的,在我们村承包果林,长得俊着呢,浓眉大眼国字脸,就是有点结巴,不过这不碍事,男人话少好啊,能干就行……”
金小楼:“不用不用,谢谢叔,我有男朋友。”她讨厌这个每说几句话就要给人牵红线的社会。
在“村村通”计划实行多年的今日,下林村的土路现在依然是土路,本该覆盖一层美丽白雪的土路,因为人车践踏,早已脏污得不成样子。
皮卡在土路上有些打滑,左摇右晃的,金小楼用了极大的意志力才没吐出来。
当车终于到了家门口时,金小楼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深呼吸了好几下。
眼前是一个看着很破败的农家院子,但收拾得很干净。
坐北朝南是一座有三间屋子的小平房,金小楼还没出生时就造好的,据说是外公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自己盖的,西边那间是老太爷的房间兼粮仓,中间是客厅兼饭厅兼车库,东边那间是外公外婆的房间兼杂物间。
红砖小平房只有里面用水泥刷了一遍,外面还是显眼的红砖,有的砖缝都长草了。
小平房紧靠着西边搭了个低矮的灶房,原来是个茅草房,后来外公去临县做工的时候,每天捡一点拆迁后还算完整的砖头,时间长了,就自己买水泥,推倒茅草屋,紧挨着西卧室盖了一个砖头灶房。
猪圈、羊圈和茅厕也是外公一块一块捡了砖头、石头自己盖的。
原本外公还想在院子里铺一层水泥,后来因为太费水泥就放弃了。金小楼现在倒是铺得起一个院子,但铺院子外公肯定会亲自上手。
金小楼现在一心要给家里盖个新楼房,到时候铲掉院子的话,外公的心血就白费了。
她这辈子最佩服的人一是老太爷,二就是外公了。
为什么老太爷排前面呢,不是因为老太爷是老子,外公是儿子,而是因为老太爷打过抗日战争,虽然最后复员了。
金小楼曾经很好奇地问老太爷以前的事,可她一说打仗两个字,老太爷就默默地流泪,问了两次,她就不再起这个话头了。老太爷孤身一人在下林村安家,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想必有着极惨烈的往事。
外公说老太爷在战场上被炮弹震坏了耳朵,所以才早早地就开始耳背。
老太爷因为耳朵听不见,就不太乐意跟别人唠嗑,平时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做事,或者对着河对岸的大榕树发呆。
金小楼没有告诉外公外婆她今天回家,所以回到家的时候院子里只有老太爷,老太爷坐在小板凳上,带着老花镜,面前摆着个装花生的口袋,一把一把地把瘪花生和烂花生挑出来放簸箕里,好的花生放在搪瓷盆里。
“太爷,”金小楼高兴地大喊了一声,没办法,声音小了老太爷听不到啊。
老太爷听到声音,抬头看见金小楼,牙都掉光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金小楼的这一声大喊,也把灶房里忙着做饭的魏淑芬震了出来,没错,金小楼的外婆就叫魏淑芬,那个“俺叫魏淑芬,今年二十八,未婚”的魏淑芬。
据外婆说,这名字还是他爹特地请念过书的人取得呢。
魏淑芬又高又壮,天天家里地里地忙活也没瘦下来,貌似农村劳动妇女都这样。满头花白的齐耳短发用小黑发卡别着,长长了就自己用剪刀剪短,不想其他老太太那样扎个小揪揪,身材也没像其他老太太一样老了就干瘪了。
“你说你回来咋就不说一声,这没人接你是咋回来的……”魏淑芬又开始了她的唠叨大法。
金小楼连忙打断:“外公呢,都要过年了还不在家啊。”
魏淑芬:“去厂里了,今年最后一天,去打扫卫生。”
外公不在真是太好了,金小楼连忙招呼电器店老板把货卸下来,哪知回头一看,憨厚老板正和老太爷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呢。汗一个,老太爷只是耳背,又不是聋了。
金小楼只好自己在外婆的唠叨声、惊讶声中上车卸货,还好憨厚老板十分有眼色地过来帮忙了,十分钟不到,金小楼已经把东西全部搬进了屋。
“小楼,这些东西都是你买的?这得多少钱啊?能退不?”魏淑芬很是心急,不住地望向皮卡上的老板。
憨厚老板也是个不憨厚的,嘴上说得好听,一见魏淑芬挑起这个话头,连忙开着车一溜烟跑了。
金小楼从屋里拿来剪刀,把纸箱全部拆了开来,“这些加起来也没多少钱,反正迟早都要买的,你们要是不想用,以后就给我用呗。”
魏淑芬:“行,给你当嫁妆,最近有没有什么看好的男孩子啊。”
金小楼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又来了。
☆、第14章 农家生活
魏淑芬嘀咕了半天,发现金小楼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气呼呼地接着做饭去了。
金小楼乐得耳根清净,脱下新风衣,换上旧的羽绒服,开始摆弄电器,新电视摆在旧电视的上面,微波炉放到堂屋的桌子上,洗衣机放外面水池子旁,纸箱子留着装杂物……
收拾完东西,金小楼也闲不下来,找了家里的脏衣服,一股脑地扔进洗衣机,随便倒了点洗衣米分,开始试用新买的洗衣机。
虽然她没用过洗衣机,但这种东西光看着上面的按钮、旋钮、指示灯就会操作了,连看说明书都不需要,。
没一会儿,外婆的饭就做好了,金小楼把洗好的衣服挂在院子里拉的绳子上,满意地拍了拍手,从箱子里掏出护手霜抹了点,才上桌吃饭。
今天中午煮的是玉米红薯粥,配着一盆子馒头,估摸着还是萝卜丝馒头、豆沙馒头、干菜馒头这老三样。每逢过年外婆都要做一大堆的馒头和年糕,能吃到正月十五。
因为金小楼回来得突然,家里也没来得及杀鸡,买的年货也没解冻,只简单做了个辣白菜。白菜是家里种的,那味道和她在外面吃的天差地别,又鲜又辣,十分开胃。
桌上还有几个咸鸭蛋,因为金小楼喜欢整着吃,所以魏淑芬也没切开来。
咸鸭蛋腌制得恰到好处,金小楼磕了一个,咬了一口,不是很咸,蛋黄都流油了。她没忍住诱惑,直接干吃了一整个蛋黄,然后才用筷子把剩下的蛋白挑进碗里,配粥吃。
玉米红薯粥也很香,里面的红薯是切成条的红薯干,口感软糯,又香又甜,金小楼三两口就干掉了一半。
金小楼挑了一个萝卜丝馒头,先把里面的萝卜丝吃掉,在专心致志地往里面填辣白菜,汗一个,这古怪的爱好。
等她填完辣白菜,准备开啃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碗里多了两个蛋黄,金小楼抬头一看,老太爷和外婆正在啃蛋白呢,不由得热泪盈眶,想起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孔融让梨的典故,然后迅速把两个蛋黄吃掉了。
一连吃了两碗粥、两个馒头后,金小楼摸着小肚子,坚决拒绝了外婆给她再盛一碗的提议。
一下午金小楼都在教外婆使用新电器,等外公回来的时候外婆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李建军还没来得及为孙女回来高兴,就被一屋子的新电器震着了,这得花多少钱哪。
与金小楼所料不多,李建军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她把电器退掉。
金小楼只能无奈地表示,这些东西是她从县城买的,货已售出,概不退换。
李建军恨铁不成钢地教训着大孙女:“你赚点钱不容易,留着自己花,或者攒着当嫁妆,结婚了不带点钱过去也难看……”
金小楼老老实实托腮坐在小板凳上受训,眼睛望着远处田野的皑皑白雪,感觉心胸都开阔了,大城市不好的一点就是太压抑。
“建军,搬柴,”老太爷发话了。
金小楼知道这是老太爷救她于水火呢,忙端着小板凳凑到老太爷身边去,一起剥花生,一边剥一边往嘴里扔几颗,估摸着剥的花生还没有她吃得多。
李建军得令去院子边上搬柴,那里有一个大草垛,上面顶了厚厚一层雪,下面的稻草、玉米杆和玉米棒子却还是干的,十分神奇。
不过金小楼是万万不敢过去搬柴禾的,那里的土壤是昆虫繁衍的天堂。
天色昏暗的时候,金小楼和李老太爷在堂屋剥花生,魏淑芬在灶房里炒菜做饭,李建军在烧火,十分温馨。
嗯,这个是干辣椒炒萝卜干,金小楼闻着飘过来的香味就判断出来了。
咦,这个是黄豆小鱼干。
哦,这个是白菜米分条肉圆子。
……
晚餐十分丰盛,金小楼再一次吃到撑,不由得感概外公外婆真不会养孩子,也不知道节制下孩子的饮食,生生把她养成了小胖子。
晚餐过后,大家关上了门,一起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看的自然是新电视,旧电视被李建军放在了桌子下,打算过年后去卖掉。
老太爷拄着拐慢腾腾地到了自己屋里,然后拿着一盒牛奶慢腾腾地回到堂屋,把牛奶递给了金小楼。
牛奶是李建军买的,他一向孝顺老爹,日子过得再难也要给老爹买点诸如牛奶、豆奶米分、芝麻糊、藕米分之类的营养品,老太爷却总喜欢拿给金小楼吃。
金小楼也吃习惯了,顺手地就接了过来。喝着牛奶突然间想到自己带回家的礼物,一整天忙忙碌碌地差点把这事忘了。
于是金小楼把行李箱拖到堂屋,从里面一件件拿礼物出来。
有三件羽绒服,有茶叶,有系在自行车把手上的手套,有洗碗用加绒橡胶手套……
李建军先是帮老太爷换上了羽绒了,才穿上自己那件,双手插兜里,“这衣服拎着轻,穿起来还真暖和,要不少钱吧。”
金小楼嘿嘿笑道:“不贵不贵,才一百五。”
魏淑芬也在喜滋滋地试衣服,闻言惊讶道:“这还不贵,镇上差不多的衣服才六十。”
金小楼给外婆理了理衣服,“镇上的衣服有这么漂亮吗。”她买的是暗紫色的羽绒服,最适合外婆这样爱俏的老太。
魏淑芬却不认同金小楼的审美:“你看这衣服,颜色都没镇上的鲜亮,以后别买这些乱七八糟的了,又贵又不好看。”
金小楼想象了一下外婆穿红着绿的场面,敬谢不敏。
她自然不认为这是外婆的真心话,她知道这是外婆怕她乱花钱故意说的而已。
看了一会儿抗日神剧,老太爷就发困回去睡觉了,小平房只有两个睡觉的地方,金小楼回来的时候,都是和魏淑芬睡,至于李建军只能去和老爷子挤了。
等她再攒钱点,盖个小洋楼,外公和外婆就不用两地分居了。
第二天外面还是黑咕隆咚一片的时候,外公外婆和老太爷就起床了。金小楼拢了拢被子,享受着难得的睡懒觉的机会。
回笼觉本就不是深度睡眠,外面稍有点声响就能惊醒,更何况外面说话的李婶是个大嗓门,外公自己盖的房子隔音质量又实在不咋地。
李婶:“你家丫头今年过年还回来不。”
魏淑芬:“她没时间。”
李婶:“再没时间也不能十几年不回家啊,你说生女儿有什么用,还是要生儿子,我们家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