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闻听星行圆寂的消息,反应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悲痛欲绝。
七尺高的汉子,个个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沈伯谦大概能理解他们的感情,当初外公去世,自己也是哭的差点儿昏过去。
要不是碍着星行的命令,他们恐怕已经快马冲回京城吊唁了。
他们虽然没有离开李家坪,但墓冢的事情他们暂时也帮不上什么忙。
倒不是他们不想,而是悲伤之下,他们的脑子实在不怎么好使。
沈伯谦安顿了特使,招来几个工匠首领,问他墓冢的进度。
来人迟疑许久,最后无奈直言道:
倒不是他们有意拖延,这墓冢的外形和雕饰皆以完成,只是这墓穴选的是块风水宝地,下面都是山石,开挖甚是耗时,故而工程尚需些时日。
但这是万万不行的。
沈伯谦从特使那里得到的消息,星行遗言,他死后火葬。
故皇帝已经颁下明旨,将遣御林军护送星行的骨灰前来下葬,并赐起墓冢为“护国冢”。
这些都没问题,但问题是——
第一,星行的骨灰最迟半个月后就会送达,墓冢必须在十日内完工才能赶上。
他将此事跟工匠们说了之后,几人顿时面无人色。
都言道除非是有鬼神相助,否则想要在短短十日内完工,那是断无可能。
沈伯谦听完,心中有了计较,这件事自己或许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但另一个问题就比较棘手。
据那位特使私下向沈伯谦个人透露了一个消息,星行大师临终之时,向皇上请旨,收了一位义子供奉香火,
只不过,他的义子跟沈伯谦原先预想的有些差别。
原本他们都以为星行是要在他的儿子里面挑一个供奉他的香火,但却没料到,他临终时,请旨收的义子却是沈伯谦本人。
。。。。。。
初听到这个消息,沈伯谦整个人都是懵傻的。
无论如何他也没想到这个老秃驴临死还要将他一军。
而且自己还不得不承他这个人情,因为他只是收的义子,自己还孩子们都不必改姓。
这在皇权社会也算是很留余地了。
但这事儿他就没跟人提起,反正说跟不说结果差不多,真的话早晚大家都会知道。
当务之急还是先把星行的墓冢完工。
幸好,他为了边疆的事情,早就收集了不少的硝石、硫磺,先拿来开山就当是实验吧。
只是,这事儿风险极大,毕竟造火药自己不是专业的。
一个不小心就是诺贝尔了。
可眼下形势逼人,不做也是不行的。
再加上星行遗蒙的刺激,他深思熟虑后,觉得有必要冒一下险。
安抚了妻子还家里的老人,也向金一山等人表达了自己哀悼之情后,沈伯谦仔细询问了工匠们剩余山石大概需要凿开到什么程度。
然后他以星行大师圆寂为名,勒令停工一天,为大师送行。
几位工匠苦劝无果,简直是心如死灰。
皇家的工程,要是无法完工,他们这些人,一个都活不了,上边的贵人真要发起火来,诛个三代或九族那都是可能的。
所以他们想着,先应承下来,偷偷开工,能多干点儿就多干点儿吧。
结果。。。。。
这位沈大人平日里不管事,不乱指挥,可怎么到了这时候,反而糊涂了呢?
把他们赶下山不说,还非要自己一个人留在工地上看着,说是要先提星行大师查勘一下。
这下子,他们想偷偷干点儿活都不成了。
工匠们个个惨白着脸下了山,你看我我看你,个个愁眉不展。
也只能在心中苦求佛祖保佑。
结果没成想,还真成了!
中午十分,山上传来连声巨响,似是晴天霹雳一般。
金一山和工匠们迟疑了片刻,都往山上冲去。
却不料半路遇上一路狂奔着冲下来的沈伯谦,不仅如此,他一边跑还一边高喊着:
“佛祖显灵了,阻着大师墓穴的石头刚才都自己炸得飞上天了!”
说着引众人去看。
一看果然如此,原本巨大的山石已经碎成拳头大的小块,几个老匠人急忙合计起来,这下子,不用十天,有五天就能完工了!
顿时工地上跪倒一片,都喊着佛祖保佑,星行大师保佑。
拜完之后,几个人向沈伯谦、金一山等人说明工程五日后就可完工。
沈伯谦心中暗喜,略一沉吟道:“必定是今日我等向大师祈愿上达天听,才有此神迹,你们还是快快下山为大师送行,明日一早开工!”
匠人们绝处逢生,都是喜出望外,闻听此言,都连连点头称是,排着队下山继续为星行大师诵经超度。
而金一山等人却与沈伯谦一起留在山上为大师送行。
临走之时,沈伯谦装作无意的看了看崩坍的山石处,似乎是十分诧异的惊叫了一声:“这是什么?”
金一山等人闻言聚拢过来看怎么回事儿。
顺着沈伯谦的手指的方向,他们看到一小撮黑色的粉末。
那当然就是他故意留下的未燃的火药。
火药的成分并不复杂,加上有个十分懂行的金一山和星回,自然也少不了沈伯谦插科打诨般的提醒,几个人很快就分析出其中构成。
三日后,首次测试成功。
金一山等人都欣喜若狂,有此神物在手,何愁夷人不灭!
只是,他们一想到这是星行大师死后显灵留给他们的,不免又是一阵悲痛。
沈伯谦就不管这些了,只要火药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又跟他关系不大的出处,那就能放心用了。
他也悄悄的跟星回提出,看看能不能把这个跟□□结合在一起。
十七日后,浩浩荡荡的行星灵柩送至李家坪,或者,今后此地都应该叫护国冢了。
来的还是上次来的那位天使。
随行的除了御林军,都是星行的弟子,皇室中人并无一个,听说这也是星行的意思。
沈家大院的人呼啦啦的跪在沈伯谦后面又接了一次圣旨。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大家都镇定了不少。
那位先行特使说的没错,星行的确是收了沈伯谦为义子,皇帝还赐了他个清水侯的封号。
只是,他这个侯爷只能在此地守墓。
不仅如此,他们沈家后辈长子嫡孙都要在此地看守护国冢。
所以,他清水候的封号也是世袭的。
这下子,陈老爷子真是喜的都不知道说啥好,这老在戏文了听说侯爷侯爷的,想不到如今他的宝贝外孙也是个侯爷了!
不但他外孙子是个侯爷,听圣上的意思,他还不满月的重外孙子,将来也是侯爷!
这真是祖宗保佑,祖坟上冒了青烟了。
大院里的其他人自然也是喜不自胜,只是毕竟此时还是星行大师的哀期,无人敢表露出来。
沈伯谦对此并不以为意,按照之前准备好的,与天使、特使和金一山等人一起将星行的骨灰下葬,并封闭了墓室。
天使本不欲多留,只是见护国冢如期完工,就招来几位匠人赞许了几句,却听他们说起当日佛祖为星行大师劈开墓穴的神迹。
天使倍感好奇,又找来沈伯谦、金一山等人询问。
最后还让沈伯谦亲手拟了一份奏折,让众位工匠都按了手印,表示要将此事奏请陛下,以弘扬星行大师的德行。
送走了皇家天使、特使,沈伯谦又吩咐下去,沈家斋戒三年,为星行大师祈福。
此时,金一山来访。
原来,此次送葬队伍中,他们留在京城的一位师弟混了进去,带了大师临死前的口信儿给沈伯谦和金一山等人。
口信儿非常简单,只有四个字:可信宁王。
沈伯谦心说,废话,他将来是要当皇帝的,江七、杨风也在他那儿,我不信他行吗我?
不过,星行能捎这个口信儿,说明他生前就已经看中了宁王。
难怪,宁王不声不响的就登了大位。
原来还有这位的手笔。
其实,谁当皇帝对沈伯谦来说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只是,如今这么多熟人都在他手底下卖命,这贼船是不上不行了。
随后两年,他除了被金一山等人摔打之外,几乎足不出户,整天也不知道他都在干些什么。
与此同时,宁王部属屡建奇功。
战场上有传言,说宁王一心向佛,即便是身在军营,初一十五也必定茹素,这都是为了给他的部属祈福。
所以他的部属受佛祖保佑,刀枪不入。
这当然不是真的,这个时代除了高级将领有铠甲之外,低级军士穿的都是布甲。
说是“甲”,其实就是普通的衣服,根本没有任何的防护功能。
沈伯谦根据原先看过的一些古代军事轶事,摸索着做出了普通箭矢都无法射穿的纸甲。
首先是用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纸,这种纸质柔韧。
再将其加工捶软,迭厚三寸,再辅以桐油、丝帛等,后以铁钉、木钉固定,经过多次测试,连□□在百步外都无法穿透。
当然的,他通过江七和杨风,将这玩意儿送给了宁王,一时间,宁王声名大噪。
本来沈伯谦还担心他功高震主,皇帝找他麻烦。
结果直到两年后,宁王登基,他才知道,皇帝早已是有心无力。
自星行大师圆寂后,皇帝噩梦缠身,一病不起。
宁王以军起家,逼入朝堂。
后又借四皇子的手,拿出太子当年陷害谭家军,勾结夷人的证据,一举扳倒太子不说,又使四皇子因兄弟相残被皇帝厌弃。
皇帝临死前,立下遗诏,着宁王继承皇位。
这一世,宁王差不多提前了七年登基。
这一次,宁王登基后,却不像上一世修养生息,辅一登基,即着边疆将士戒备,通令各州府,准备粮草,欲与夷人一战。
这个时候,沈伯谦受到江七的密信,才知道为何宁王为何如此。
那一晚,做梦的并不只有李家坪的自己和金一山等人,宁王也是其中之一。
☆、第109章
108…超越时空
当然,江七信中并没有提及此事,沈伯谦猜想他并不知情。
之所以断定宁王是做梦大军的一员,完全是他的推测。
但沈伯谦对此事非常肯定。
因为,不管是江七的信中,还是为了给他送信儿专门回来了一趟的封老头,都不约而同的提及宁王自星行去世后,性情似乎有些不同。
他对夷人的态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硬。
边疆蛮夷各族素来凶狠残暴,历朝历代都与他们多有纷争,大兴自然也不例外。
自兴太/祖聂战立国以来,历经高祖聂国林、太宗聂广元、宁王父亲高宗聂弘邦四朝。
其间虽偶有小祸,但几位皇帝都是勤谨之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大兴自太/祖、高祖之后,日渐兴旺。
自然的,也就引来了边疆外族夷人的觊觎和窥探。
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且不说内部朝堂争端,单就国势而言,大兴堪称风调雨顺,国安民康。
边疆百姓的日子自然也是越来越好,引得西北蛮夷羡慕不已。
才会有夷人常年骚扰边疆,危害百姓,掠劫财粮。
宁王少年时便往驻守边疆,二十多年来一直与夷人交锋,少有败绩,在军中素来享有盛名。
将士们提起他,没有不称赞的,只除了一点——
宁王为人太过仁慈。
这是自然的,宁刀刀自小是将这个儿子当做未来皇帝培养的,当然不能让他有滥杀的名声。
所以,对被俘的夷人,宁王一向宽大为怀,少有杀俘虐俘的行为。
除了少数有身份的夷人会被自己的部落赎回去,其他的夷人一向都是被押送到盐场、石场等地为奴。
这样既能保全他们的性命,又能让他们没机会再危害大兴百姓。
但世事两难全,即便宁王仁心,其间还是有几处盐场出过事,损了一些兵士和百姓。
但是,自星行大师去世之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宁王性情大变。
不仅在朝堂上逐渐强硬,对战俘也不再似往日般仁慈。
所有俘虏来的夷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他下令秘密处死。
不但如此,原先那些被俘的夷人,也无一幸免。
只是,此事他做的极为隐秘,下手的也全部都是他心腹中的心腹,外人根本无从知晓。
否则此事传到朝堂,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直至他登基前夕,朝堂上都罕有人知晓此事。
但江七却是清清楚楚。
原因很简单,他就是负责处决夷族俘虏的那个侩子手。
不只是他,还有谭四,亦是如此。
这些事,他们并没有向沈伯谦隐瞒,封老头带回来的信中,说的清清楚楚。
沈伯谦并不想责怪他们什么。
不管在什么时候,即便是在现代社会,战争都是难以想象的残酷。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沈伯谦不想让他们做圣父圣母,更何况,他早已经没有立场去责备任何人。
这两年来,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也曾试图找出别的方法来化解未知的灾祸。
但最终,他不敢冒这个险。
要绝对的避免自己的妻儿遭受魔鬼屠戮的方法,就是自己成为那个屠魔者。
即便,这要他自己化身为魔,沈伯谦也决定赌一把。
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尝试了。
两年多来,他跟最金一山等人一共去过边疆两次,打的都是给杨风送东西的旗号。
当然了,他这个清水候并没有出面。
毕竟从明面上来说,他无旨是不能离开青州府的。
但这不妨碍他偷偷的出来。
每次给杨风带的东西也都是好东西。
防刀箭的纸甲、粮食肉糜、草药衣裳,沈伯谦从不吝啬。
如今,边疆众多年轻的将领中,就数杨风在低层军士中最吃香了。
没别的原因,跟着他,不但能打胜仗,吃穿也比别处的好。
当兵的也大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基本上最认可的就是两件事:
一是主将勇猛,能打胜仗,这样才好有机会往上走。
论这个,杨风当仁不让。
他天生神力,又得封老头亲自教导,还有沈伯谦专门给他打造的趁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