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一门四姓 >

第51章

穿越之一门四姓-第51章

小说: 穿越之一门四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整天他的心情都有些低落。
  直到杨风和二王送人回来的时候他才恢复活力。
  不过,他已经趁着杨风不在,把他有意参军的事儿跟杨老爷子说了。
  当然了,宁王那边的事儿他是一个字都没提的。
  只是,虽然古代的军队他没什么实际认识,但考虑到封老头他们复杂的人际关系,他还是觉得杨风别去趟这趟混水的好。
  毕竟,皇子夺嫡,无论在哪个朝代,其过程都是非常惨烈的。
  更何况,封老头他们想让杨风去从军,绝不像现代服个兵役那么简单。
  说不得,分分钟是要拿命去拼的。
  江七他们是朋友,但杨风却差不多是他的亲人。
  虽然在所有人看来,杨家三口全靠他才能有今天的生活,但沈伯谦心里明白,对于初到这个世界,完全一头雾水的他来说,杨家三口必不可少。
  但,宁王?那对他来说不过是个陌生人。
  江七他们为了上一代的恩怨情仇,要去帮忙襄助,他无话可说。
  可杨风?要他为一个陌生人的未来去拼命,沈伯谦觉得太不值得。
  只是,但看杨风的态度,他却似乎很想去试试。
  也许不是为了帮宁王,只是想去闯闯,这倒也不难理解,他过了十月就十五岁了。
  这个年纪,正是叛逆少年时期,能像他这么听话,这么让人省心的男孩子真是不多。
  对外面的世界有好奇,想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最正常不过的想法。
  但小盆油,你想想清楚啊,那可是战场,打起来可是会死人的。
  再说了,这又不是什么正义之战。
  打来打去也不过是为一己私欲,这生意不能做。
  但杨风正是青春叛逆期,虽然还没表现出来什么叛逆倾向,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真要直接说不让他去,他别扭起来,跑了怎么办?
  所以他就想着组个联盟一起商量。
  在他看来,杨老爷子就杨风和小妹这两个亲人,肯定舍不得他去当兵吧。
  结果,老爷那叫一个高风亮节,那叫一个深明大义,简直就是长辈楷模,百姓标兵。
  因为,他听说杨风有意投军后,没有任何阻止的意思,反而十分大气的说道:
  “只要小风愿意,我也不拦着,男孩子去闯闯也好。”
  。。。。。。
  杨大爷,杨风是亲生的吗?就连象征性的稍微阻拦一下都不用吗?
  难道说,他对这个时代人的思想了解还有很大的偏差?
  但其实,这倒是他多想了。
  杨大爷虽然不识字,但毕竟是在外头闯荡过的,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点儿的。
  他并不清楚封宅到底住的是些什么人,江七他们又是什么身份。
  但相处了这么久,他起码能确定一件事。
  谭四、江七还有封老先生都不是一般人。
  小风是自己孙子,他的性情自己是了解的,他想从军肯定不是他想起来的,定是有别人提起。
  但这个人肯定不是沈伯谦,那就只有他的两位师兄或是封老先生。
  而他们既然向小风提了投军的事儿,那肯定是有什么门路。
  还是那句话,他看人还是很准的。
  封老先生虽然有些不着调儿,但小风的两位师兄他还是有些把握的,起码不会坑自己孙子。
  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办事。
  既然他们在军中有门路,又愿意举荐小风,可算是天大的好事。
  在沈家的日子,杨大爷当然觉得好。
  伯谦是天下第一等的好孩子,他们祖孙三个就算是粉身碎骨也难报他的恩情。
  但毕竟,小风是个男孩子,就算是要报答伯谦,也要长点见识才行。
  所以当初封老先生要收小风做弟子,他才会那么高兴。
  现在又有了这个机会,那还是要去闯闯的。
  不然,自己儿子媳妇的冤屈怕是一辈子也伸不了。
  既然杨风本人愿意,他家长也没意见,沈伯谦觉得自己还是别枉做小人了。
  人各有志,这事儿也难说。
  不过,杨风武力值是不错,不知道他行军打仗学的怎么样。
  光靠力气在军队里也过不好吧。
  算了,沈伯谦在心里叹了口气,自从来了这儿,两辈子的心都操上了。
  既然他早晚要从军,做好准备才是正途。
  现在那仨烦心的家伙也走了,自己正好亲自教导教导杨风同学。
  不过,需要他教导的可不是杨风一个人。
  村里的私塾现在已经有十六七个孩子了,本来还有江七和封老头帮忙,现在他们一走,沈伯谦不免有些受累。
  幸好,去年李孝正考中了童生,也算是能独当一面了。
  不过,这成/人学习班就先不办了。
  他把事实一摆,里正李思才当即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年一过,沈伯谦就出孝了,明年中的乡试他就可以下场了。
  李思才想,自己儿子跟他学了不到两年就中了童生,这沈伯谦亲自下场,相比考个举人也不是不可能的。
  乡间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
  尤其是沈伯谦,他的日子过得更快,白天教学生,自己学习备考,这是必须的。
  晚上他在沈家内院专门清了一间空屋子出来,摆沙盘让杨风模拟作战。
  还别说,这小子平时看着挺乖的,一说起打仗,还真有些天分,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喜欢。
  一进到摆着模拟沙盘的房间他能一天不出门。
  沈伯谦也没藏私,把他知道的古今中外的战争案例也没事儿跟他说说。
  杨风也都认真听,认真记,完了再自己去沙盘上模拟作战。
  连徐大姑都说他有点儿疯魔了。

☆、第76章

  75…病来山倒
  不过,杨风对于模拟作战的投入却让沈伯谦略微心安了些。
  他现在多学一点儿,以后真上了战场,胜算就大一些,现在也就是累点儿,可真打起仗,那可是要命的。
  所以对于杨风的疯魔,他完全没有任何阻止。
  而且,他也没精力管,因为他病了。
  沈伯谦这场病来的突然。
  经历了又一个夏天,随着温度的下降,秋天到了。
  沈家后山各色果子又是大丰收。
  除了自家吃的,送两位姑姑家的,送刘家的,送村里乡亲们尝鲜的,
  余下的的果子跟往常一样,做了不少的果脯、果酱、蜜饯、糖粘,当然也少不了酿的果酒。果脯果酱那些东西做好,都是拿去刘家铺子寄卖。
  还有那些花木,也做了不少的花茶、香囊,也在刘家寄卖。
  沈家的出品,质量味道都是上乘,销路一直不错,如今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而沈伯谦却没一个人独占。
  按照平日里大家管理果木花草的贡献,每人都有分成,就连杨小妹都有。
  只有一条,杨风和小妹的钱都是记个数,并没发到两个人手上。
  用沈伯谦的话来说,小孩子有零花钱就行了,这些等他们大了再拿。
  现在给他们,万一乱花怎么办?
  自然,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沈家众人已经习惯了沈伯谦的话全部有理,不管他到底有没有。
  今年,果子花木的收成都处理完,家里刚分了红利。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大吃了一顿,庆祝又是一个丰收年。
  结果第二天,沈伯谦病倒了。
  第一个发现他生病的人是杨风。
  深秋清晨,沈家大院的人陆陆续续都起来了。
  照旧杨大爷和姥爷牵结伴去外头溜达,顺便看看地里最后一茬儿的菜,该摘的就摘些回来。
  除了当天吃的,剩下的就是做成腌菜、菜干、泡菜之类的。
  自从第一年沈伯谦带着大家做了这些,这两年一入秋,家里人不用他提醒就自觉行动起来了。
  毕竟,冬天有这些吃还是挺好的。
  两位老爷子一出门,家里这些也动起来了。
  如今家里洒水扫地这事儿杨风已经从杨大爷手中接了过来。
  他扫完地,劈了点儿柴,又把昨晚收起来的晾制的菜干什么的搬出了摆好晾好。
  这时,厨房传出香味来了。
  他看了看沈伯谦还没起床,就去叫他。
  这段时间,家里事儿多,伯谦哥虽然干活不多,但操心多,也是够累的。
  叫了几声,都没人应,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儿。
  杨风顿时就急了。
  直接上手把门卸了下来,闯了进去,一眼就看见沈伯谦还躺在床上。
  他走到床边又叫了一声“伯谦哥”,但沈伯谦还是没有回应。
  他伸手一摸沈伯谦的额头,吓了一跳,这额头都能摊鸡蛋了!
  “大姑,陈姥姥,小妹,你们快来,伯谦哥他发烧了!”
  他这一嗓子所有人都听到了,几乎是眨眼功夫,人全部到了沈伯谦的房间。
  七手八脚的一通忙乱,杨风跑出去请村里的大夫;
  小妹端了凉水,拿了毛巾。
  姥姥和徐大姑一人一头坐在沈伯谦床边,一个给他擦脸,一个给他擦脚,降降温。
  不一会儿,杨风带着人一溜小跑的回来了,后面还跟着李孝正。
  大夫给看了看,也给开了方子,让杨风去镇上抓药。
  不过,他也特别说明,说要是三服药吃下去还不见好,就让他们去镇上或是去县里请大夫。
  刚说完,沈伯谦醒了,一张嘴却发现自己哑了。
  陈老太太扶着他,给他喂了两杯水,他才勉强能出声:
  “请青山大哥去抓药,杨风你抄份方子,带着去刘家,就说我病了,请刘老爷帮忙找个大夫来帮忙看看。”
  说完一抬头,看着大夫道:“叔,不是信不过你,家里一大摊子,我病不起啊。”
  大夫连连点头:“是是,我也想着最好能去县里找个大夫看看,不然我自己都不放心。
  你可不能病,咱村里孩子们还都指着你呢。”
  说完又交代了陈老太太她们别给沈伯谦吃油腻东西什么的,之后杨风带着方子送他出门。
  这时候,姥爷和杨大爷回来了。
  一听沈伯谦病了,俩人跑去看了后,当下决定一个跟着去镇上抓药,一个跟着去县里请大夫。
  两边都很顺利,上半晌药抓回来熬了,沈伯谦吃了就睡了。
  他刚睡着不久,一辆马车到了沈家门口。
  下来了风尘仆仆的四个人,除了杨风、姥爷和刘管家外,还有个老大爷,相比就是大夫。
  一下车,杨风直接背着人就进了内院,一路跑着到了沈伯谦的房间。
  老大夫诊了脉,看了看沈伯谦的情况,说:“只是普通的伤风,他年轻,少生病,这才显得特别突然,也特别严重。
  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保证退烧。”
  老大夫这话一说,沈家上下才算是放心。
  家里几个人才算是有心情提大夫安排住处。
  刘管家说,这是他家老爷的意思,让大夫先住下,等沈伯谦大好了再回去。
  沈家几个人自然是没有意见。
  既然来了客人,总得招呼一下,况且他们一早起来也都没吃呢。
  几个人忙了一通,总算是吃了饭,也大夫安顿好。
  刘管家看问题不大,打算回去给刘老爷说说。
  他刚走,陈家大姐带着儿子来了。
  原来,杨大爷和王青山去元宝镇抓药的时候,被马家的邻居看到,陈大姐一听就急了。
  还以为是她爹娘病了,急匆匆就赶来了。
  结果一看,居然是自家外甥病了,这下子她更心焦。
  让儿子回家抱个信儿,她就住下来帮忙。
  不过,刘家请来的老大夫眼光的确有够准,第二天一早沈伯谦的烧就退了。
  人也清醒了,一早上起来就嚷嚷着饿。
  就着小磨香油拌的爽口凉菜,一口气喝了两碗小米地瓜粥,才算是没那么饿了。
  他也知道,刚好不敢猛吃东西,就没再继续喝下去。
  不过,也不能老躺着床上,可出去别说姥姥姥爷,就是杨风一个人就把自己盯的死死的。
  这一生病,家里个个都把他当成小孩子来管了。
  沈伯谦也是郁闷,早上吃了粥,洗漱之后在沈家内院转转。
  刚走了几步,就看到二姨一家急匆匆的进来。
  也是昨天她们村有人到元宝镇,看到陈家大姐一脸焦急的往李家坪方向走,告诉了二姨。
  她也以为是老爷子或是陈老太太不舒服,急得很。
  昨晚一家人忙大半夜,今天不到三更就出门了。
  大姨、姥姥她们先把二姨一家安顿了一下,吃着饭说了说沈伯谦突然生病的事儿。
  虽然他现在好了差不多了,但这场病毕竟是来的突然。
  几个人都不放心,说改天要去庙里面拜拜。
  好让佛祖菩萨多保佑沈伯谦,保佑沈家上下平安。
  她们几个说的诚心,听的人也听到心里去了。
  起码沈伯谦是听进去了。
  这段时间他都在考虑一件事,但又担心实施起来家里人受惊吓,这次生病也算是个机会。
  倒不如一步到位,省的以后麻烦。
  想到这里,他去厨房转了一圈,不过很快就被沈家现在的副厨师长,杨小妹给赶了出来。
  但是他还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看着他吃了早饭,起色越来越好,沈家人高兴。
  村里几位熟的也来看他,看他好了许多都很高兴,不过也都说让他好好养身体,别着急想学堂的事儿。
  结果,到了中午刚吃完饭,沈伯谦就说不舒服。
  一家人急忙把他扶回房间躺下,老大夫也过来,看了看舌苔、看了看眼睛,都没事儿,可一切脉,老大夫吓到了。
  急忙问他们村里是不是也有大夫,说想让他一起来看看。
  沈家人一听就有些急,这可是刘家请来的,听说是县里有名大大夫啊。
  李家坪的村医一到,也给沈伯谦切了脉,也是有些愣住。
  俩大夫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的,不知道说啥。
  这脉象也太奇怪了,时有时无,时大时小,还偶尔跳脱一下,这分明是病入膏肓之象啊。
  可这人除了说难受,也看不出什么不对的,这实在是奇怪。
  俩大夫又各自切了一次脉,还是老样子,俩人有些严肃的请沈家人外面说话。
  他们把刚才切脉的情况一说,沈家人都傻了。
  什么叫做脉象不稳,时有时无?
  没了脉那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