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科举-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大嫂,三丫就麻烦你们照看了,学费我们会出,只要能让三丫高兴就好。”方二山绷着脸看了何氏一眼,对着方大山一家时扯开嘴角笑了笑,然后就闷头专心地大口吃饭。
何氏被方二山那一眼给镇住了,到底是干惯了苦力的庄稼汉子,真发起怒来也不是一般人敢对抗的。至于后来回了屋,方二山被何氏骂了个狗血喷头却不敢回一句嘴,又是后话了。
事情最后下了定论,幼清、小宝和三丫改日就由方长庚送到方启明那儿去,至于学费,方长庚是不打算拿的,他现在每三个月就能收地租和铺面租金,让三个孩子请先生没有什么压力。况且真到了那关头,方启明也不会问他要那点银子,总之,这件事上,对眼下他们家而言,钱是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73章 种什么
安排好了小宝和三丫,方长庚的心事又了结了一桩; 一时也没有心思再去思考别的; 直到第二天一家人吃饭时谈及村里许多村民宁愿荒田也不种蔬菜的情况时,方长庚才骤然想起昨天回来时方大年所说的话。
他略有些疑惑地问道:“按理说以往几年都是这么种的; 怎么就去年没卖出去呢?”昨天听到方大年的话,当时也不曾深想; 只是现在稍微一琢磨; 就发现问题了,就算去年产量再多,也不至于那么多蔬菜滞销,应该有隐情。
虽然不是自家的; 但老李氏也心疼那些烂掉的作物:“其实不是咱们村种得多,是隔壁镇的菜农觉得白菜/萝卜好种,成本低; 去年种这些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 而且人家土地肥; 比咱们种的要好,摘得也早; 就没人愿意买咱们的了。别说咱这小村子,咱们隔壁的大岭村也被影响了,只是没咱那么严重。”
方长庚默然; 村民们不懂种植技术; 一些技术门槛高的蔬菜很难大批量种植; 一不小心就要亏本; 所以几乎所有村民都只种白菜萝卜大葱这些易成活成本又低的蔬菜,但明显缺乏竞争力,这是没办法的事。而且由于交通工具受限,没办法扩张销售渠道,更没有及时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一旦遇到竞争就只束手无策了。
如果在现代,这些问题比较好解决,但在这里就行不通了。
方长庚看了眼自家那一大片院子,如今屋前大半块地都种上了葡萄,在春天雨水和暖意的浸润下已经开始萌出嫩叶,虽然只是一点,却给人无限的希望。
他顿时一怔,当年自己曾亲眼见那些种葡萄的果农将葡萄制成葡萄酒,现在想起来,顿时记起那时自己参观的一整个村庄的村民都种葡萄,而且作出了品牌,附近都知道这个地方出产的葡萄个头饱满,汁多味甜,甚至不用自己寻找销售渠道,就会有人来村里直接大批量购买用来自己吃或是送人。
小李氏原来也想过在地里多种些葡萄,但种这个比起种一般蔬菜精细了很多,要定期修剪,尤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到果实成熟的时候还要套袋,避免因大风或暴雨刮落果实,以及烈日将果实灼伤,等等,又不能保证出产,所以就放弃了。
但好处却是这些活虽费时,但不费力,不像种谷稻那么累,哪怕家中没什么劳力也能着手。最主要的是,整个永州目前都没有果农种葡萄这种水果,一旦发展起来,他们村自然就富裕了。
他脑海里瞬间又考虑了镇上人们能否承受葡萄价格的问题,随即就放松了。村民们生存受到威胁,还有一个人更急,那就是万兴县的许县令,眼看履职考核期就要到了,如果因为这事影响了政绩或是在百姓中的声望,不能升迁还是小事,要是还因此降级,那就该哭了。所以即使镇上普通百姓买不起葡萄,也可以求助官府找到别的销售渠道,不需要他们操心。更何况葡萄种植成本并不算高,价格并不会高到离谱,一般小康家庭完全能承受,他担心这个,不过是担心发生意外状况而已。
如此一想,似乎大多问题都能找到解决办法,接下来就是商量怎么在村里推广的事了。
方长庚立刻把自己的想法与老李氏他们说了,不料被小李氏断然否决了。
“你这个想法是好,可咱家也才种了几年,也就是种着玩玩,果子长得好不好全看它自己,要是让村民们跟着种,种出来了那是大好事,要是亏了,全村人日子过得更难,还少不了要骂咱们,我看这事行不通。”
老李氏和方万英明显持相同的意见,不是因为对自家没影响就袖手旁观看戏,而是这事实在让人心里没底,哪里敢轻易尝试?
方长庚倒不是多么热心肠的人,只是到这种关口,他只要有余力,能帮上多少就帮多少。到底自己也是村里各位叔伯婶娘看着长大的,眼见村民们唉声叹气,他心里也不好过。
他笑了笑:“我也只是突然想到了,那就再说吧,咱们县令总会想到办法的,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村民们吃不饱饭。”
小李氏还有些将信将疑,她知道她这小儿子是个闷声干大事的人,别人都是光说不做,他却是做了也不极少说。既然这回在全家面前开口了,说明心里已经有了想法,真能这么快就放弃?
察觉到小李氏带着点警告的目光,方长庚只能在心里哀叹,人家说知子莫若父,在自家却是知子莫若母,他想些什么,小李氏是最清楚的。
不过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他动动嘴皮子就能成的,光是葡萄苗木嫁接就不是他能做到的,还得请县衙里的治农官进行研究试验才行。眼下这么说,也是为了安抚家人,别让他们为此担忧。
过了两天,方长庚和袁丰就把家里三个孩子送去了方启明那儿。
刘嘉兰至今还未有身孕,看到幼清就十分欢喜地抱在怀里逗弄。也亏幼清从小懂事听话,也不爱哭,不然方长庚还真不好意思把那种倒霉孩子送到他哥这里,惹他哥和嫂子不和。
见刘嘉兰和孩子们聊得开心,方长庚悄悄拉过方启明,小声问道:“哥,嫂子是真不介意吧?要是相处以后嫂子嫌他们烦,你就告诉我,让他们住我那座在县城的小宅子去,请爷奶过来看管他们。”
方启明用手肘捅了他一下,瞪大眼不满道:“说什么呢?在你眼里我和你嫂子就是这么个人?”
方长庚立即赔笑:“那怎么会!我这不是怕嫂子不高兴,连累你受苦吗?”
方启明笑骂道:“少说场面话,你就看着吧!”
方长庚嘿嘿笑了几声,然后就和方启明提起了在村里种葡萄的事。
第74章 试验
方启明倒没有立即否定,他如今也算个农业专家; 对地里那些事比方长庚了解多了; 因此只道明日去县衙与县令以及专治农事的刘县丞商讨一番,然后才能对此事下定论。
方长庚与他所想一致; 当晚就和袁丰宿在方启明这里,第二天起了个大早; 跟着方启明去县城的药房参观了一圈; 这才发现方启明在县城还有一个占地不小的仓库,虽说也离不开刘嘉兰从娘家带来的助益,但方启明这几年来起早贪黑的努力也被大家看在眼里,因此知道的人也只是羡慕; 不会传什么不好听的话。
而且这几年下来,方启明为人处事确实成熟了许多,对此并未露出一点自得的神情; 相反更为谦逊有礼了; 估计也是在外面撞了不少南墙; 这才能有这样的改变。
之后两人就径直去了县衙,方长庚如今是举人; 可以直接进出县衙拜见县令,而他们两个的到来正好解了许县令的燃眉之急。
许县令在任已经八年,虽说这些年来万兴县风调雨顺; 上一次乡试又出了两个举人; 但对他而言却始终无法产生为民造福的成就感; 因此听到方长庚两兄弟的提议; 他是很心动的。
“这事还得好好计划,到时候少不了麻烦你们兄弟俩,要是能好生解决了,那就是造福百姓的大功劳,我一定把此事记到县志中,报请上头嘉奖!”许县令喜得眉眼飞扬,一拍桌子,就把此事定了下来。
方长庚和方启明对视了一眼,没想到能这么顺利,忍不住互相会心一笑。
不一会儿,刘县丞就匆匆忙忙小跑着进了议事厅,他大约四十上下,身材瘦削,肤色略黄,五官带着读书人的文气,看外表只觉得此人性格比较软和好揉捏,没想到一开口就让方长庚和方启明服气了,不愧是朝廷特派下来的治农官,谈起农事头头是道,不一会儿就把种植葡萄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都讲明白了。
但对于嫁接葡萄,他确实只从书上看到过,而从未尝试过,更没想到这边山里居然有野葡萄。按照以往的经验,需要采集葡萄株样本,还要在云岭取一块地试验,成功了才能正式投入大规模种植。
说到这个方长庚也有点汗颜,当初他随便折了几枝葡萄枝插到土里,虽然也查过扦插的书籍,但却是一知半解,没想到竟然成活了,但那到底是小概率事件,要在全村推广可不能这么玩笑。
大致讨论出了方案的雏形,两方尽欢而散,而方长庚也打算在家里多留一段日子,帮助刘县丞一同观察研究,解决前期一些问题。
为了不错过最好的种植时间,过了两天,两人就去山上找年份较久的野葡萄苗,剪了几十株符合要求的短枝,收到竹篓里,还剪了十几枝方长庚家的葡萄苗木。之后又在村里相对偏僻的地方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用篱笆围住。
堆好土,每隔一米半左右开一个浅浅的小塘,把苗木垂直插/进去,铺上一层稻草,同时安好篱架,然后就等苗木长出根须。
春天太阳不算大,但晒久了皮肤还是微微灼痛,方长庚搓搓脸,和刘县丞撅着屁股埋头干活。
接下来一个月,方长庚白天就和刘县丞去村里一块试验田观察记录,防止苗木在扎根过程中出现腐烂等状况,偶尔除除草,浇浇水,休息的间隙翻翻农书,到了晚上就继续学习,不敢贪懒。
种下半月后,绝大部分苗木就发出绿绿的叶芽,长得极快。还有一些则发得较迟,但满一个月后,所有的苗木竟都发了芽,给了方长庚和刘县丞很大的希望。
*
葡萄地里,方长庚刚给苗木喷完药剂,龇牙咧嘴地扶着腰站直身子,暗道总算是体会了一遭真实的农民生活。
刘县丞朝他一笑:“这两天是不是累着了?本来嘛,你一个读书人,应当与笔墨纸砚为伴,这一个月下来人都晒黑了,明天就赶紧回去念书去,这里还有我呢。”
方长庚哈哈笑:“书读再多也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造福于民,这不也是刘县丞的想法吗?”一个月相处下来,他和刘县丞已经十分熟悉了,而他另一个收获,确如他所说的,除了想通过读书提升阶层外,也越发能体会到利用知识造福于民带来的幸福感,这在无形之中使得他更加享受读书这件事,并且隐隐有了新的目标。
“哈哈哈!”刘县丞乐得直点头,“你说的没错,读书不就是为了造福于民,光知道在屋子里摇头晃脑说一堆大道理,对百姓们来说和放屁没什么区别,我看大多数读书人就没你的觉悟。”
方长庚笑着不说话,走到水缸边洗了手,看着在春风中摇摆的翠绿的手掌似的葡萄叶,还真有些不舍。
下一刻他就像想起什么似的,转身进了临时搭建的小木屋,平时是叫上袁丰/他爹还有二叔几个人轮流值夜的,就怕苗木遭到不可测的破坏。
出来时,方长庚手里已经多了一本薄薄的册子。
“刘县丞,我把这一个月种葡萄的心得都总结在里面。农事上你比我在行得多,我也不敢班门弄斧,只是不舍得这些东西就这么扔了,也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刘县丞略有些惊讶,接过那本册子打开,入目就是密密麻麻端正精致的小楷,仔细一看,记的都是极关键的要点以及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可见方长庚实在是心细如发的一个人。
越看到后面,刘县丞眼睛越亮,最后合上册子,拍拍方长庚的手臂,语气有些激动:“怎么没用,有些地方我都不曾注意到,没想到被你发现了,我真是惭愧……”
方长庚莞尔:“有用便好。”
刘县丞回过神,这才想到一事:“你这一走,打算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看?”
方长庚道:“等葡萄结果了一定回来,若是中途出了什么问题,就劳烦县丞送封信去我哥在县城的药房,再让药房的人送到府城去,我回来与县丞一同想办法。”
刘县丞连声说好。
傍晚回了家,老李氏欢喜中带着埋怨:“忙活了一个月,人弄得又黑又瘦,你老师都要不认识你了!”爱八卦的村民早就来家里打听过方长庚他们在地里神神秘秘忙活什么了,一听是为了以后在全村推广种葡萄,顿时激动不已,把方长庚和刘县丞当成了救世菩萨,老李氏能不高兴吗!
方长庚揉揉耳朵,拖长了声音:“哪有这么夸张,再说了,我又不是姑娘家,黑点瘦点有什么,不胖就该谢天谢地了。”
老李氏气笑,瞪他一眼,转身就去厨房端菜。
就在这间隙,院门口进来几个住在附近的婶婶,知道方长庚就要走了,连忙来打听情况。
“长庚呐,那葡萄种得怎么样了,有戏不?”
“我远远看了一眼,叶儿都抽出来了,对了长庚,这东西好不好种?”
“……”
方长庚又想去揉耳朵,心说问这么多干什么,到时候该知道的都会让你们知道,这些问题他们都还没弄明白呢。
幸好小李氏这时从厨房用围裙擦着手走出来,做赶人状:“瞎打听什么呢!咱们长庚是给县衙里办事,能乱说嘛?出事了就找你们晦气!”
几位婶婶顿时就不敢再问,推推搡搡开始说玩笑话。
方长庚也十分理解,到底关系到生计,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婶婶们就放心吧,我家葡萄不长得挺好的,就是最后成不了,官府也会想到别的办法替咱们解决眼前的问题的。”方长庚笑道。
几个婶婶得了方长庚的保证,自然安心了不少,见方长庚家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