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女配逆袭记[快穿] >

第53章

女配逆袭记[快穿]-第53章

小说: 女配逆袭记[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几天,周玉兰就被唐里正找去,指点地方,两个儿子一直陪在身边,全村每户都要排人参加,就是打算在凤山村安顿下来的难民们也要派人参加,要不以后用水,他们是没有份的。
  周玉兰让唐家顺和唐家平都去参加,一人半天,家里的下人没有安排事情的,也要去参加。周玉兰不希望孩子们刚过几天好日子,就不记得以前的艰难困苦,还有唐家安也被安排到河边给大哥二哥送茶水。不能因为年龄小就什么都不干。
  远处的河床上热闹一片,到处都是人,挖起来的淤泥,都是运到一些人的田地里面,这些可是上好的肥料,周玉兰没有要这些淤泥,她不和村里人抢这些。大家都不容易,希望明年村里的村民们有个稍稍好点的收成。
  这条大河可是一条大江的支流,说起来大河干成这样,可想而知大江估计也没有多少水。明州府的人都是依靠这条大江和周边的小湖泊以及小支流的水生存,即使是家里打了井的,现在估计也干了,依然要靠沅江的水。
  作者有话要说:  每逢佳节胖三斤,说的就是我,唉……


第71章 一窝老实人16
  凤山村的大河,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周玉兰给唐里正建议; 既然是挖底下泉眼; 这么多人出工; 干脆一次性的,把大河的河堤也加固加高一些,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谁知道以后的大涝,厉害到什么程度。
  唐里正和唐氏的几位族老以及外姓的几位族老一商量; 觉得有道理; 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这可是先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是得趁现在做好准备。
  现在看到的是,河下河上都是人,都在干活; 这里火热一片; 好在今年天气异常; 到了现在天气依然不冷,要不河下的人可是受不了的。
  “啊,出水了; 真的出水了。”唐家康高兴的大喊起来,不过他人也浸泡在水里,上面的人赶紧的把下面的人拉上来,这一段的河床; 开挖的时候是轮流下去挖,这本是一段已经干枯的河床,上面的人手里一直拽着一根很粗的的绳子,另外一头是系在挖河床的人身上,虽然有挖台阶下去,可是挖的地方太宽,一但出水,不一定来的急爬上来,这是以防万一。
  “哦哦哦,出水了。”筑河堤的人也听到了,放下手里的活,跑下来跟着拉。
  下面的人拉上来全身都是水,只见很快就看到很多水把刚挖出来的那个又宽又深的大坑填满,还有水继续的往外冒。
  岸上的人都感激的看着唐家顺和唐家平兄弟俩,都知道挖泉眼的事,是他们的亲娘提出来的。
  在周玉兰看来这不叫泉眼应该是水眼,她相信明天开始,这段河流都会有水,村里人以后也用不着再逃难去。
  河边喧闹沸腾,大家伙都站在河边高兴的看着不断往外冒的水,还有人立即回去挑来水桶,打算等会儿挑水回去。
  “出水了,以后我们不用担心了,明年即使不下雨,也能种田。”
  “我不用担心明年不下雨要逃难去,哈哈!”
  “哈哈哈,出水了,这下家里保住了,看来真的要把这河堤筑的高高的。”
  “是得筑高,万一发大水,可就惨了。”
  难民们看到这里已经出水,也跟着高兴,里正愿意让他们留下来了,这次他们都出了力的。就是为了能留下来。
  现在至少不用担心喝水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水喝,还有这里有荒地,也可以开垦荒地,活下来。
  大家多了一份活下去的信心。
  岸边站了不少人,还有很多女人都是从家里赶来的,一时之间,这里人声鼎沸,热闹的像是赶集一样,只能看到人头攒动。还有小孩们拍手欢闹,也有老人们欣喜聊天,还有一些老人高兴的擦着泪水,有了水,久不用再逃难,远离家乡,去到一个未知的地方。对于已经垂垂老矣的他们,是件天大的好事。谁愿意逃难去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那太难了,不说别的,就说房子,在这里至少有房子,别看是土墙茅草顶的破房子,到了外地也不容易盖起来。
  周玉兰也就是好奇的看一下,之后就回家了,她不喜欢这么多人的热闹场面。
  以后不再担心村里人出去逃难,别的事情以后再打算。
  蒋灵珠最近每天都在绣嫁衣,还有要给婆婆,祖父祖母做衣服鞋子,还有给婆家的弟弟妹妹们准备礼物,很忙的。
  低头在绣花,外面响起脚步声,门“吱啦”一声被推开,进门的是她二嫂,正笑盈盈的望着她说:“妹妹,你到外面去看看,未来妹夫又送来不少东西,往日可能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现在可是好东西。”
  “二嫂,城门都关了,他是怎么送进来的。”
  “正在说这事呢,你去看看吧。”
  “嗯,这就去。”蒋灵珠把嫁衣小心翼翼的放好,随二嫂走了出去,她现在也觉得唐家顺是真的不错,就像她这样被退过婚的姑娘,一般稍讲究规矩的人家都不会再来她家提亲,现在自己嫁到唐家,日子不会很差,还有未来夫君对自己还不错,这比什么高门大户有钱人家都好,那样的人家即使自己没有被退婚,嫁进去了,也不见得能把日子过得舒心。
  什么勾心斗角没有,还是这样的人家适合自己,还有婆婆保证的,三十五岁无子才允许唐家顺纳妾。爹娘也很满意这条,她也没有异议,总不能自己生不出来,还不许人家要一个后代吧。
  她不是不讲理的人,要真是那样,她虽做不到不心烦,但是也能忍下。
  想到这些,她觉得自己被退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唐家顺派人送来了四桶活鱼,还有一些做好的年糕,还有五盒娘做的面脂,据说比外面卖的面脂好很多,他听妹妹说起就记在心上了,这次求娘给了自己五盒。一并送来,他不能多跑蒋府,不合规矩,只能让薛大跑一趟。
  薛大手里还拿着一个盒子,一直拿着,就是等未来的少夫人来,见到蒋灵珠,才把盒子递给蒋灵珠:“公子让小的把几盒面脂给蒋姑娘,是我家夫人亲手做的,比外面卖的面脂要好些,是大公子特意求来的。”
  蒋灵珠在父母兄嫂的注视下,脸红的收下了面脂。
  薛大告辞离开以后,蒋家人都好笑的望着蒋灵珠,他们看到唐家顺对蒋灵珠的态度,知道以后蒋灵珠或许不会是什么诰命夫人,但是小日子过得绝对舒心,还有他们在,也会给她撑腰。
  蒋灵珠脸红彤彤的,当着父母兄嫂的面,打开盒子,里面放了五瓶面脂,都是瓷盒子装的,上面还有一个盖子,轻轻揭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淡雅的花香味,还有细腻的面脂,瞧一眼就知道是好东西。
  不用想也知道,为什么是五盒,蒋灵珠先是给了娘一盒,早就是两位嫂子一人一盒,剩下的两盒都是她自己的。
  女人就没有不爱这些东西的周玉兰做的面脂确实很不错,即使现在灾荒,也不能阻止有条件享受的人家对食物,水之外的这些东西的追求。
  凤山村打通地下水的事情,县府是县令也知道了,也缓解了县城缺水的问题。县令可是大大赞扬了凤山村的村民们。
  再过不久估计禁闭的城门会打开,一些难民也会得到一部分安置,这对曲县未来也是有好处的,人多赋税收的就多。极少成多,朝廷前不久各府各县张榜,大灾年间不收各种赋税,帮助农户们度过灾年。
  商户们却是一份赋税都没有少,该交的还是得交。只有农户们才不交赋税。
  整个明州府辖区范围内,现在能说保证日常供应水的也就是曲县附近,大户人家都是每天用马车到凤山村附近取水。
  一天三次的取水,可是河水依然不见少,慢慢的干枯的河床上又溢满了水。不过也就是刚刚盖住干枯的河床,水位还是很低,不过即使这样,也是够让人高兴的。给了周围的人生活下去的勇气,周家住的村子离这儿也不远,周玉兰家里有两头牛,借给自家兄姐一头牛,让他们合着一起用牛车运水回去,周家的父母还是住在这里,减轻周大哥的负担,多两个人就多两份口粮和水,也是一种负担,那比得上周玉兰家里,后面多的是水,井里的水都用不完。还别说有一个池塘。
  周玉兰吩咐不许大家到池塘洗衣服,都是在池塘边上的两个用石头砌好的水坑里面洗衣服,在池塘打水,在水坑洗衣服,这个水坑的水会流进周围的牧场和菜园,田地里面去。三处分流,很快就会流完。也不会污染池塘里面的水。
  十二月,冬天才正式来临,冬风忽起,大风呼呼,落叶缤纷,到处都是飘散的落叶,门几户不敢开,只要开门,不一会儿家里都是尘土,外面到处是尘土飞扬,风沙满天。
  薛大带着前来卖干柴的难民进来,把干柴搬进柴房,现在一处院子全部码的都是干柴,周玉兰不是不忍心,是没有办法,也是不想让难民真的活不下去动歪脑筋,这个口子可不能开。
  一但开了,以后会面临很多麻烦,大部分的难民们都齐心协力,盖了两间土房子,勉强住呗,想多盖几间只能等来年,现在他们就是靠卖柴火,打零工为生,周玉兰不给他们银子,都是换成粗粮给他们的,土薯家里多,换了不少出去,还有另外一些粗粮也换出去不少。
  明年的春耕,肯定不用自家人再去忙活,请难民们就行。
  薛大有身手,一些对外的很多事都是他和他兄弟去办的,外面还是很不安全。
  只是曲县要比外面好很多,至少这里有水,比明州府都好了不少。
  周玉兰在家里捣鼓泡菜,自家院子里面种了不少的菘菜,用来做酸菜泡菜,还有酸萝卜,现在有新鲜菘菜的人家绝对少见,几户没有。之前水都没得喝,哪还有水浇菜园的。即使废水也是少的可怜。
  唐家顺学习许久,从书房走出来,在院子里面准备转转,看见娘和妹妹在院子里面做事,也走了过来。
  “娘,我帮你们。”唐家顺伸手要帮忙,周玉兰也不是要做很多,那用他帮忙,抬头看了一眼唐家顺,“不用你帮忙,明天一早给你大舅小舅大姨他们家送些新鲜的菘菜和萝卜过去,最后再去蒋家一趟,给他们也送一些过去,估计他们家也没有新鲜的菘菜,往年这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今年可不一样,这是好东西。”
  “嗳,知道啦。”
  “下午别去学习,带着两个弟弟给你大伯二伯小姑家里送一些去,别送太多,他们离的近,等吃完了再送。”
  “我这就带着家平和家安去。”
  作者有话要说:  决定从十月一日开始辟谷十天,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坚持,给我力量吧?


第72章 玄幻奇幻女配逆袭记'快穿'
  周玉兰对待唐周两家的亲人都是一样的; 从不偏心。好在两家人都没有什么极品奇葩; 她这个人不是一个小气的人; 只要这些人不来惹事; 她就会一视同仁; 什么别的缺点只要不天天在眼前露出来; 她也不计较,谁也不是完人,谁还没有一点脾气性格,她自己也有很多别人不喜欢的缺点。
  只要这些人不气她不惹她; 她都可以不在乎,也乐意这样不近也不远的处着,至于对待老人的态度; 都觉得她贤惠孝顺,除了两边老人都不错以外; 也是想个便宜儿子闺女们一个以身示范; 让他们也适当的孝顺谦让老人长辈,知道怎么孝顺老人; 也知道怎么和老人相处; 未来他们也会经历这些; 希望他们做个孝顺,有责任,有担当,懂得变通的人。而不是一个死板,愚孝的人。
  唐家顺和唐家平挑箩筐; 唐家安背着背篓,一起去大伯二伯小姑三家送菘菜萝卜,村里人见到平常不怎么不出来的唐家安,都喜欢逗他:“哟,我们三公子出门了,又长高了不少。”
  “牛叔,我不是什么三公子,您称呼我家安,安哥儿都行。”
  “行,安哥儿,你们三兄弟这是打算去哪儿?”
  “去我大伯二伯小姑家里送点东西。”
  唐家安年岁小,说话嘴也甜,村里的老人都很喜欢他,也喜欢逗他。
  牛猛站在后面看着唐家三兄弟朝唐万山家里走去,心里很是感慨,之前村里日子最不好过的几户人家就有他们家,谁知道人家时来运转,一下子就发了,现在家大业大,孩子们个个都读书习字,和村里的孩子们都有很大的区别,就说唐家顺吧,都快二十了,读书读的迟,听说定亲的姑娘是他夫子家的千金,那可是举人老爷家里的千金小姐,家里富裕不说,还识文断字。真是了不得,看来以后真的是要飞黄腾达。
  凤山村没有不羡慕周玉兰一家人的,不过即使羡慕,也没有人嫉妒,因为她孝顺,对待公婆很好,还有河床的泉眼是她说出来的,这可是救了全村的人。谁还会嫉妒她,得人恩果千年记,活命的恩情,比什么都重。
  周玉兰也现在每天都能感觉到金色的光点涌向她,她知道那是功德的光点,周围的难民还有凤山村的村民,曲县周围的人,都得益于这段河流的水源。
  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功德,涌向她。
  春天,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没有雨水滋润的山林,依然长出来不少的绿草和野菜,这些是难民们活下去的东西。
  漫山遍野的都是人,很多孩子和妇人都在山上挖野菜,唐家顺在家里准备成亲的事情,两个弟弟都在未来岳父家里读书,七天回来一次休息一天,不比以往天天回来,路上家里人都不放心。
  几天后就是送聘礼的日子,家里都准备好了,二十八抬聘礼。为了这些聘礼,周玉兰还拿出来不少好东西,例如:西游世界在海里自己弄的珊瑚,这是千年的珊瑚,还有硕大的东珠,现代时空故意买来的精致琉璃,在这个时空绝对是好东西。
  为了拿出来这些东西,周玉兰还特意进了深山一次,弄出来几支人参和紫芝,还一个人化妆赶着马车去了一趟明州府隔壁的锦州府。家里人都不同意她一个人去的,太担心她的安全,最后为了她自己的方便,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家里的老人们,好在她力气大,家里人也知道,最后勉强答应了,不让薛大兄弟俩去,说是要他在家里保护家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