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 >

第48章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第48章

小说: 穿越七十年代之军嫂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云芳不知道这些,在冬天之前,她还有好多活要干呢。
  首先就是把后院的萝卜白菜收了。然后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腌了一大缸的酸菜。把后院靠着房子这边的地空了出来,然后找大栓两口子帮忙,在家里后院把塑料棚子支了起来,一共有一间半屋子那么大。
  不是不想弄的更大一些,只是冬天天气冷下来之后,太大的地方,保暖就是问题,像这么大的暖棚,沈云芳也在里面安了两个炉子,砌了一个烟道,和屋里的烟道通了,这样屋里屋外一起加热,家里哪都热乎了。
  这是个大工程,几个人足足弄了半个月才完事。
  之后又在两个炉子周围扎了半人高的栅栏,怕鸡不懂事,自己往炉子跟前靠,在给烤成烧鸡了就赔了。
  暖棚初步完事之后,就把家里那八十多只鸡鸭都放了进去,当然这还不算完,沈云芳已经打算好了,等有空的,她就用稻草给这些母鸡每个都做个窝,咋也让它们过得舒舒服服的啊。
  这些做完之后,沈云芳还是利用上工的时候去林子里搂柴火,这次她不光要烧屋里,还要给暖棚烧火,所以柴火的需求量更大了,她不努力可不行。
  然后早晚的,她就在家开始杀鸡杀鸭。
  家里的鸡鸭都长得不小了,不能下蛋的养的时间长了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杀了吃肉呢。
  家里公鸡一共就十只,留下两只当年的小公鸡以后踩蛋用,剩下的八只沈云芳可没客气,都给杀了褪毛,然后扔到空间里去了。
  这些鸡她不打算卖了,都是家养的小笨鸡,还是留着自己吃的好。
  退下来的鸡毛她也没扔,而是把软毛都攒着,以后给自己做个鸡毛垫子铺到炕上肯定暖和。
  鸭子杀了两只,公的她一只都没留,家里的八只母鸭子,明年就能下蛋,估计能供得上她自己吃,至于卖就算了,卖不上价,而且没有鸡蛋受欢迎。
  至于鹅,还有点小,沈云芳没舍得杀,那就再留一个冬天,等明年开春的在杀。
  这些做完之后,也将近到了十一月份,沈云芳又收到了李红军的来信。(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盖家屯首富
  这次随信邮来的可不是二十七块钱了,而是足足有五十,沈云芳挑了下眉,然后看信封里的两张纸。
  一张是信,另一张居然是欠条,一张五百块钱的欠条。
  沈云芳嘴角挑了挑,还算他识相,她可是都打算好了,把李红军踹掉,这么麻烦的人这么麻烦的家庭她才懒得掺和呢。不过她弹了弹手里的欠条,既然李红军态度这么诚恳,她勉勉强强的在继续考察一下吧。
  最后她才翻开信看了起来。
  沈云芳同志你好:
  事情我已经了解清楚了,你做的很对,我代表我的母亲诚挚的向云芳同志道歉……
  沈云芳笑了笑,这人还算说点人话,他要是敢跟自己说一个不字,看她还理不理他。
  信里李红军说了他爹根本没病,那都是他娘管她要粮的借口,让她不要上当,还说她就过自己的日子就行,要孝顺父母还有他呢。他也跟家里说明了确实有借五百块这事。欠条是他亲自写的,具有法律效率。
  信里反复强调,他绝对不会退婚的,让沈云芳也死了这个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主,其他人即使是他爹娘说的也不算数,还让沈云芳放松心情,不要让这件事影响了她过年来看他的计划。
  沈云芳笑出声来,这人真是,这个时候还想拐她去看他。
  还有真没看出来,李红军那样的居然也升职了,现在已经是一个连长了,工资也涨了,涨到了五十八块。他已经和家里说好了,以后每个月不给家里邮钱了,先还外债,等什么时候还完了,什么时候再说。
  沈云芳都可以想象,李红军肯定被他娘骂的狗血喷头,希望他能顶住吧。
  沈云芳郑重的把那五百块的欠条收到了自己的空间里,然后拿出本子和笔开始给李红军写回信,不过刚写了几个字就把笔一扔,把纸团了团扔掉。
  不能现在就给他写回信,咋也得让他着着急,自己可不是那么好哄的,她在他娘那挨了多少骂啊,虽然骂不回去,但是这气也得出一出。
  想好了沈云芳就把本子收了起来,然后把自己的所有钱都拿了出来,开始数。
  李红军走的时候给扔了一百二十块钱,后来买粮食坛子卖鸭苗鹅苗什么的,林林总总花了不少,最后就剩了不到五十元,后来卖野猪挣了二百一十块,可是回头又买了塑料布和毛巾被什么的,手里就剩下将近一百块了。
  平时卖鸡蛋一个月也就三块钱,买个油盐酱醋啥的都不够,根本攒不下钱来。基本上月月都在吃老本。
  这次卖猪肉,前后一共进账二百九十五元。
  加上李红军这一年邮回来的二百多块钱,她手里现在已经有将近七百块的存款了。
  在二十一世纪这些钱可能根本不算什么,请几个同事或者朋友吃顿饭可能都不止这个数,不过在这个年代,人民币还是很坚挺的,一根冰棍才一分两分的,这老些钱,正经能买老些东西了,就是盖房子都能盖好几间的大瓦房了。
  沈云芳手里这八百块,别的地方不知道,但是在盖家屯肯定能当上首富了。
  想到这她就偷着乐,这一年的劳动还是很有成果的吗,嗯,明年肯定比今年还好。
  今年地里的收成不错,按今年的这种喂养方式,她心里算了一下,在多养两头猪也是能行的,要是舍得花钱,从别人那买点糠皮什么的,她还能再多养两头。
  当然这只是她的设想,具体养多少还得等明年开春之后再看。
  还有明年家里的小母鸡也能开始下蛋了,天天五十多只母鸡下蛋,六分钱一个,她粗粗的算了一下,一个月就将近七十块钱啊,要是喂的好,从年头下到年尾,这一年光卖鸡蛋就能挣不老少。
  当然不能光说不练,为了让小母鸡们能过个温暖的冬天,在下雪前的这些天,沈云芳天天领着羊上山尽可能的多搂柴火。
  十一月下旬,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拉开了七三年冬天的序幕。
  盖家屯村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最清闲的猫冬时节,沈云芳也不用天天领着群羊上山了,而改为早晚去喂些干草就行。
  她把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家里。
  西屋早已经开始烧起了炕,屋里温暖潮湿,韭菜和蘑菇长的都非常好。空间里的蘑菇已经差不多有六百斤了,还有韭菜,从三月份的时候就哩哩啦啦的种,一直都没有断过,虽然每次种的都不多,但是这大半年来,空间里已经积攒了好几百捆的韭菜,每捆都有一斤重。
  她已经想好了,要趁着过年去看李红军的机会,到大城市去看一看,看有没有机会把空间里的这些存货往外销一销,倒出地方她来年才能接着种不是,当然要是有可观的钱拿,她的积极性不是更高吗。
  再有家里的小母鸡也给了她一个惊喜,没有想到在将要进入寒冷冬季的时候,家里这些小母鸡居然一个个的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裆下蛋了。
  那天她拌好了鸡食,到后院鸡棚里喂鸡,看着头顶上多加了一层的木板,心里暗暗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要不是她当时坚持要在塑料棚顶在支一个木板的话,这种天气她就得隔一会儿就出来扫雪。
  要知道塑料棚顶可经不住积雪的重量,现在有木板在上面顶着,下雪的时候,她只要偶尔出来扫一下就行。
  正庆幸着呢,就听小母鸡们一个个的好像很兴奋的咕咕叫着。
  沈云芳还以为咋地了,结果到鸡窝里一看,好几个鸡窝里都有一个小小白白的鸡蛋。她赶紧的捡起来细看,真的是鸡蛋,就是比平时的小了点。
  她以前也见过这样的情况,小母鸡刚开裆的时候下的蛋都小,过两天就能好。
  家养的笨鸡一般都是头年春天养,来年开春下蛋,可能是沈云芳喂得好,加了蚯蚓,再加上又把她们养在了温暖如春的塑料棚子里,它们居然就这么给力的下蛋了。
  这个时候她在心里一个劲的夸赞自己有先见之明,这些天她抽空用稻草给每只小母鸡都编了一个鸡窝,挨排放到了地上,一鸡一个,不用挤不用抢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当天她就在鸡窝里捡了十四个鸡蛋,之后的每一天,她一大早的就喜欢往后院的鸡棚里钻,然后挨个鸡窝的捡蛋,第二天捡了二十八个,第三天捡了三十七个,一个星期后,每天捡的鸡蛋都稳定在了五十个左右,都没有偷懒哦。
  这样沈云芳这个做主人的也不能吝啬了,为了让这些小鸡保持营养,每天都能下蛋,她在拌鸡食的时候都多抓了一把苞米面,把空间里的存货都用上了,天天的新鲜野菜供着,还从自己嘴里省下来一粒生命精华,捏碎和到鸡食里给小母鸡们吃,这是为了怕它们生病,小母鸡要是哪天不下蛋都对不起她的付出。
  到了七四年的一月份,她空间里鸡蛋已经攒了好几筐了,足有两千多个,她从下雪之后就没在卖过鸡蛋,打算留着到时候去省城看看能不能卖高价。
  某次大雪过后,沈云芳把家里的活都干完后,又重操旧业,把家里所有的厚衣服都穿到了身上,拿着筐子就去了后山。
  今年她自认为长了本事,不打算单一的扣麻雀了,而是想深入林子瞧一瞧,看能不能逮到野兔什么的。
  结果当时的情况却让她备受打击。
  林子里的野兔野鸡啥的都有,连傻狍子她都看到了一只,只是她虽然增加了力气,但是却没增加速度。这些东西不是四条腿就是带翅膀的她都撵不上啊。想了想她这身力气还不足以跟野猪抗衡,最后在林子里溜达一圈,她又灰溜溜的老实去扣麻雀去了。
  去扣了两次麻雀,沈云芳就再也不去了,每次去两三个小时,她就能扣到十多只麻雀,收拾出来都不够她吃一顿的,还冻够呛,她觉得有些不划算,再加上她现在的经济条件也没有去年那么困难了,空间里不是鸡就是肉的,还真不差这一口,所以也就不在浪费时间了。
  而且她决定为了打猎,她要学习一个新技能,就是用弹弓。以自己的力气,要是准头在上去,那还不想要啥要啥,打哪指哪啊。想到未来她将会横行整个大山,她就控制不住的想叉腰大笑。
  为此她还专门找二狗子用一把糖换了个弹弓,家里的墙上也让她挂上了一个自制的靶子,天天没事她就练习,很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换粮票
  今年过年比较早,进入一月中旬,沈云芳就开始准备起要出行的种种。
  现在这个年代,要想出门,必备的有几样东西,一个就是介绍信。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份证明,可以说走到哪干什么都要看介绍信,乘车乘船住旅店都要看介绍信的,要是没有介绍信那对不起,你只能露宿街头了,所以说介绍信非常重要。
  这个沈云芳不担心,因为自己大爷就是生产队长,对她来说,这个很好拿到。
  另一样就是粮票。这个年代就是计划经济,粮食都是国家统一发放的,所以不管到哪吃饭都是凭粮票供应的,要是没有粮票,即使手里有一大把钱也没人卖给你吃的。所以出门必须准备一些粮票。
  这个沈云芳也提前打听好了,农民也是可以有粮票的,只要自己拿着家里的粮食去县里的粮站换就可以。只是这换也不是随便换的,还是要生产队给开证明,证明你确实要去外地,人家才会给你换全国粮票,否则人家只会给你省内粮票。
  再有就是这证明光是小小生产队的章可不行,必须要公社开证明才行。这样只能是沈大爷帮她去公社盖章了。
  再一个,粮站也不是什么粮食都给换粮票的,它只收大米或者玉米这样的粮食,像地瓜就不给换。
  这天,趁着外面天气好,沈云芳特意去友根叔家求友根叔帮出趟车,送她去县里换粮票。
  因为已经跟沈大爷打好招呼了,所以沈友根痛快的答应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马车是国家的财产,不是他沈友根的私有物,所以这个时候社员们想用车还得要生产队长同意才行。
  就这样,沈云芳和建军媳妇一个人背着五十斤玉米,一个人背了一百斤大豆,又从家扛了床厚被,晃晃悠悠的就从盖家屯出发了。大栓媳妇肚子大了,出不了门了。
  还是先去大队,她这些天和村里人私下又换了点黄豆,趁着今天没有村民同行,赶紧的去大队再榨点油。四十斤豆油真的不够吃啊!
  建军媳妇缩在厚被里和沈云芳唠嗑。
  “你又换那老些黄豆榨油啊?太败家了。”建军媳妇知道沈云芳手里有钱,可是对于沈云芳的大手大脚还是不赞同。
  “我可不觉得这是败家,都吃到肚子里了咋叫败家呢。”沈云芳不服气,她这已经是收敛了再收敛,低调了再低调了,从秋后她榨了四十斤豆油之后,她就一直消停的眯着,这次是专车接送这才想着再去榨点油,没人看到也省的一堆老娘们眼红不是。
  “这还不叫败家,一百斤黄豆才出不到一半的豆油,得浪费一半多呢,那豆油哪是咱这些老农民吃得惯的。”建军媳妇啧啧两声,她可吃不惯豆油那股豆腥味,她长这么大也没吃过几次豆油,吃油都是买块肥肉自己在家炼。
  “嘿嘿,我能吃的惯,我不嫌豆油的豆腥味。”沈云芳嬉皮笑脸的说道,“总吃荤油对身体不好。”
  “瞎说,俺们一辈子都吃的荤油,也没看谁不好的,矫性。”建军媳妇瞪了她一眼。
  沈云芳想想也是,现在的人一年能吃一斤荤油那都是好人家了,所以想身体不好都不行。“其实也不算浪费,虽然出油还不到一半,但是最后不还拿回那老些豆饼吗,我可跟你说,这豆饼也是好东西,当饲料喂猪可好了,就是人也能吃。”
  她记得小时候她爸曾经给她烤过豆饼吃,香脆可口,越嚼越香。当然只是偶尔吃吃,不能当饭吃的。
  建军媳妇不以为意,“人吃的东西,你都给猪吃了,不是糟践东西是什么,你啊,就是手里有俩钱不知道咋嘚瑟好了。”
  沈云芳没有生气,反而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