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富贵芳华 >

第39章

富贵芳华-第39章

小说: 富贵芳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下喜欢收藏这些东西的人少,但偏偏宁怀璧有个喜欢研究这些的爹。

    邹润是出身贫寒,邹家老爷子还是干泥瓦匠的出身,但也正因如此,邹润从小就跟着祖父看些檐角砖瓦,雕梁画栋。及至娶了宁佩,宁四娘也没嫌弃丈夫的爱好乡土,反而帮他寻了些残败的秦砖汉瓦,提升品格。

    邹润因此越发来了兴致,还自己画了图册,时常跟孩子们讲些风格流派什么的,是以宁怀璧耳濡目染,倒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这些东西在世人眼里,也不是很值钱。但在喜欢的人眼里,就是极其难得的宝贝了。

    但夏老太公送给女婿的这间商铺里,是难得的还不是这间破房子了,而是屋里暗藏的一箱青铜器。

    那箱东西不多,只有三件。

    一把历经千年,依旧锋利无比的青铜古剑;一只刻着铭文的编钟;以及最为贵重,一株足有半人高的摇钱树!

    饶是宁怀璧素来镇定,可看着这三件泛着青绿斑驳的宝贝,眼睛也开始发直。

    光这一件东西,都不知可以换回几套大宅了!他那老岳父,竟然,竟然把这些全都一股脑的送给了他?

    老掌柜感慨道,“当初老东家买这宅子时,也没瞧出好坏。直到无意间发现那箱青铜器,才觉出这宅子不寻常。后来一打听,才知这宅子的故主原是个喜好古董的读书人,在前朝乱世中散尽家财,藏了许多宝贝。只可惜他家后人不争气,将好认的金银字画全卖了之后,连祖宅也守不住。倒了几手,才到了东家手里。老东家虽有心珍藏,却一来找不到可信之人鉴赏,二来也怕传出去招惹祸端,更怕家中儿孙为了争这几件东西闹得反目成仇,故此谁也没提。只让我们在前头做点小生意掩人耳目,后头便照原样保存下来。如今交到二爷手上,您好好收着,便不辜负原主人和老东家的一片苦心了。”

    宁怀璧久久无语。

    怪不得当初选宅子时,听说他要这里,老丈人那么快就拍了板。这不光是大方,更是智慧!

    这样宝贝,别说夏家,就算搁到宁家,也是要惹起好大纷争的。

    可夏老太公就这么爽快的送给女婿了。

    既是为了保全这份财产,避免产生家庭纷争,又何尝不是老丈人送给他的一份大礼?

    只要有这个宅子,别说宁怀璧现在只是个八品小官,就算是他当上一品大员,都不能看轻自己的妻子!

    拿着那串沉甸甸的黄铜钥匙,宁怀璧心里也沉甸甸的。

    老丈人到底还是偏心,把最值钱的好东西都偷偷留给女儿了。

    可他能不收么?

    嘱咐老掌柜依旧好好看护旧宅,宁怀璧也没敢久留。

    这份大礼太招摇了,夏老太公守了几十年都不敢轻举妄动,宁怀璧更不可能拿出来招摇。

    只是原本还想搬过来住的打算是彻底行不通了,还是回宁家吧。

    好在宁守信答应空出来的半个园子,地方大小都不错,宁怀璧看过之后,便着手修整,让母亲准备迁居。

    可他在那边才弄得七七八八,忽地任所上司急信传到金陵府衙。说是当地连日暴雨,渐生灾情,急命他赶去赴任!

    这是公事,可万万耽误不得。

    宁怀璧急急告辞,宁珂怕他应付不来,特意自请随行。

    宁守信好人做到底,见宁怀壁的家丁多半留在辛姨娘那儿,又挑了些家丁送他赴任。还交待宁珂,若情形不好,不妨多留几日,协助他料理好了再回。

    故此这边宁怀璧等不及见到妻女,便先赶去赴任了。只临走前,他也没忘了给妻女准备的衣裳,特特一件件亲自看过,命人打好包袱收拾妥当,才算安心。

    ※

    梁溪。

    当夏明启从下溪村去到宁家,说起这高粱饴生意,宁四娘想想,做主接下,并且把这门生意,单独划到了宁芳的名下。

    可宁芳怕大伯知道了不高兴,不肯答应。

    宁四娘却道,“这是你自个儿想出来的生意,和村里、你舅舅还有其他人要如何经营结账,全由你自己拿主意。便是你大伯知道,也说不出什么。”

    可宁芳想想,还是决定往家里交上三成,“虽然我年纪小,大伯不会与我计较,可就怕兄弟姐妹们攀比着有意见。不如就这么立个规矩起来,也省得祖母难做。”

    宁四娘知道,孙女这是心疼自己,怕宁怀瑾以后也打着儿女的旗号,巧立门户,不过她还真不怕这个。

    “这事祖母既说了无妨,就是无妨,你安心做吧。谁要是有本事,能依你这样,自个儿找着好营生,我倒要替他高兴了。”

    看祖母坚持,宁芳也不好说什么,只得把生意接下。

    只是既要打理生意,宁芳忽地发现,她也得培养一下自己的班底。

    徐妈妈已经很忙了,主要还得帮着夏珍珍。喜鹊画眉都是贴身丫头,不便抛头露面,她得找几个男丁帮她办事才行。

    可找谁好呢?

 第81章人选

    宁芳正犯愁人选问题,忽地画眉翻出只小花篮,拿给她看。

    “要说这赵小二也算有心,编几个花篮不值钱,但这是特特拿艾叶编的,里面还加了好几味乡下常见的香草,土是土了点,但咱们若上金陵,却刚好搁车上熏蚊子了。姐儿看可好?”

    宁芳还没说话,反倒是喜鹊酸溜溜的道,“你收了人家什么好处,要这样替人说好话?莫不是看如意姐姐要嫁了,也留心起寻小女婿子?”

    如意是宁四娘身边的大丫鬟,今年已经十八,宁四娘原想在梁溪给她寻个好人家做媳妇,也好照管梁溪这边的产业。谁知她却相中了当年一同被卖进府,颇有些青梅竹马情份的粗使小厮,并且不嫌弃人家混得不如自己。

    宁四娘心善,在查明二人并未有过什么苟且私情之后,便作主成全了这丫头。可难免有嘴碎之人,就要拿着这事开玩笑,这些天小喜鹊可是听了一耳朵。此时一时嘴快,便拿出来酸画眉了。

    小姑娘脸皮薄,画眉别处可以不计较,此时却当真恼了,正要回嘴,宁芳却是眼前一亮。

    “赵小二?不错呀!”

    要说这小子胆子大,人也机灵。

    当初宁芳下乡,他是第一个敢跳出来跟她说话,做她小跟班的。后来她被程七太爷带头围攻,也是他瞧着不好,第一个跑回去报信的。

    有忠心,有狗腿,读过书,还颇明白事理,又是自家庄子上的人,收来做个小管事,不是正好么?

    宁芳打定主意,决意去跟祖母说说。

    不过走之前,也没忘记训斥喜鹊,“开玩笑也要有个分寸!这样不三不四的话,你且拿到徐妈妈跟前说去,看她怎样罚你!”

    喜鹊羞得满面通红,赶紧低头认错。

    反倒是画眉看她服软,给她求了个情。

    宁芳却不肯姑息,“你是好心,却不能不让她长长记性。此事我可以不告诉徐妈妈,但是喜鹊,我却要罚你三天不准开口说话。说一句便扣你十文钱,你可服气?”

    喜鹊连忙点头,“奴婢服气。”

    要是落在徐妈妈手上,说不得又要挨一顿板子了,还不如禁言。

    宁芳道,“那好,从现在开始,你便闭嘴吧,画眉做好监督。”

    她处置完毕,就去见祖母了。

    听说她想任用赵小二,宁四娘完全没意见,全然放手让宁芳自己去做。

    否则她为什么要把饴糖生意单交给她?就是用来历练孩子的。

    宁芳便去告诉夏明启,让他再下乡时,帮忙递个话,若是那赵小二愿意,就送到金陵来。

    夏珍珍听着很担心,“那赵小二才几岁,能担得起事么?不如挑个年纪大的。”

    但夏明启却道,“就是年纪小才好学。象咱家的孩子,五六岁起就开始学打算盘,学看货了。那小子既念过书,有基础,自然上手更快。不过也先别急着带到身边来,我先打发人过去调教一番,等有些基础再送来,便能得用了。一个还不够,往后你瞧着好的,还得多找几个。”

    宁芳听得连连点头,一并托付了舅舅。只夏珍珍很诧异,“我们家从小有教算盘么?我怎么没学过?”

    呃……

    这个问题就得问夏老太公了。

    夏明启打个哈哈把妹妹糊弄过去,“我方才说的是男孩子,女孩都是出嫁才学。你当时嫁得急,光绣嫁妆都赶不及,哪还有空弄这些?”

    哦!

    夏珍珍深以为然。

    想起当年绣嫁妆的辛苦,她不免又提点起女儿来,“芳儿茵儿你们可得早些把针线学起来,到时娘也好早点买些好布料,早点开始绣。省得到时手忙脚乱,可累人了呢!”

    就她娘那手绣活,还有外祖外祖母那样的娇惯女儿,呵呵。

    宁芳很识趣的跟舅舅对个眼神,闭口不谈。

    只有宁茵,傻乎乎的问,“真的吗?那娘你当时绣了多少东西?”

    夏珍珍心有戚戚道,“我一共绣了八个荷包,六块帕子,还有四双鞋面呢!”

    这……这也叫多?

    如今宁芳也能两天绣一只荷包了。若是正经办嫁妆,哪个女孩不得绣几顶帐子,还有嫁衣的?亏得宁四娘不挑剔,否则这样的新嫁娘早被人笑话死了。

    宁芳再次跟舅舅对个眼神,表示这样无知的夏珍珍,还是很幸福的。

    在帮着妹妹一家打点好上路的诸般事宜之后,夏明启便拿着宁怀璧举荐夏存俭入学的书信回家了。

    他倒是想送宁芳一家去了金陵再走,可宁四娘坚决不同意。在宁家这样的书香门第里,孩子读书才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此去金陵,并不甚远,况且一路官道平坦,何须相送?何况你也是一家之主,成天忙得跟陀螺似的。先去把孩子的事安顿好了,若有闲暇,去你妹夫那里看看,倒是更能宽我们的心。”

    夏明启听了便不再客套,只心中对宁四娘的敬佩,暗暗更深一层。

    因近日商谈蚕丝生意,接触颇多,他也越发瞧出她并非普通妇人。虽与自己差不多年纪,但行事爽利大气,倒比寻常男子还强。

    自家妹妹是没啥希望了,若几个外甥女能学到她五六成,将来便是嫁了人,也能少操好多心。

    至于宁芳要提拔赵小二之事,给来府里送饴糖的孟老庄头揽了去。

    “这点小事,何须舅爷又往乡下跑一趟?我去说说就行了。索性先也别点破,只说姐儿要挑人,有心的人家自会上进。”

    宁芳听着倒好,又拜托他操心饴糖生意,孟老庄头笑道,“姐儿太客气了,这些都是赚钱的营生,大伙儿听说,只有生怕被撇下的,谁还敢不用心?只上溪村那帮人讨厌,又想来捡现成的便宜。”

    宁芳一听便明白他是要讨个主意,“如今咱们还要养蚕缫丝,若人手不够,你只管雇来使就是。只要老实肯干,也未必就不能拉拔着些。”

    到底上溪村也是英王府的老家,虽然小气的三舅公生了这些乡亲们的气,可若能让乡亲们念着英王府的好话,又何必逼得他们心生怨恨?

 第82章金陵

    孟老庄头得了准话,便知道怎么做了。最后才把家里准备的包袱拿出来,只说是给孟拴柱带的,让宁家有空给宁怀璧捎东西时,再一起捎去。

    倒是宁芳想着问了他一句,“可有给保柱捎的?若有,倒不如托了人从金陵送。那边码头大,遇到走船的机会也多。”

    老孟也不隐瞒,“实有给保柱带的,原想着给了老大,再让他给弟弟送,既姐儿有话,便由姐儿作主吧。”

    宁芳便让他把东西交给喜鹊收着,“正好也历练一下我身边的人,让她们学着办事。”

    老孟自然要向喜鹊道谢,可一向伶牙俐齿的小喜鹊却是死死闭着嘴,一声不吭。

    等听说她是因为犯了口舌毛病,被罚三天不许说话之后,老孟倒很是称赞,“姐儿规矩越发好了,这事我回去也得跟村里孩子们说说。要想到您身边来当差,不仅得能干,还得学好规矩呢。”

    等他回了村里,先说了宁芳要提拔几个小厮,村里人自是一片欢呼。能有机会跟着家主去城里奔前程,谁不乐意?等孟老庄头又说了学不好规矩可是不行,大家,大家反而更加坚定了。

    多的不说,只看孟拴柱。原先在村里,不过是个老实木讷的汉子,可自从跟着宁怀璧进了京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虽也不怎么多话,但接人待物里便透着几分跟乡下不一样的规矩和沉稳,连孟老庄头都有些比不上。用乡下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气度”。

    可这样的规矩和气度,不跟着主子,能学得到么?

    于是许多人家都开始盯紧了儿子功课,有些更加用心的,便连丫头也一并盯紧了。

    “姐儿这回是要选小厮,可难保下回不想选几个丫头。别说姐儿还有两个妹妹,就是二奶奶身边的丫头,不也得过几年换一拔?就算一直选不上,多学点本事,日后自己过日子,不也得人高看一眼?”

    如此一来,倒是让上溪学堂的风气前所未有的好了起来。原先只想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可如今大家却开始比着谁学得好了。

    学生们这么上进,学堂的先生自然高兴,教得也越发卖力。如此良性循环,不下几年,村里倒是出了好些考中童生,挣得功名的学生,惹得上溪学堂美名远播,这又是若干年后的意外之喜了。

    ※

    算上后世,这还是宁芳头一回来到金陵。

    后世她被选入宫,却在即将进入金陵的前一晚,遇害了。

    所以当这一世,终于亲眼看到那传说中巍峨雄壮的城门时,宁芳忍不住有点小激动,一再从窗帘缝里往外偷瞟。

    宁四娘笑道,“既然想看,就大大方方的看。来人,把窗户打开,纱帘蒙上,让姐儿们都瞧瞧。”

    在宁芳一脸惊奇的表情里,宁四娘道,“是不是觉得这样不合规矩?可女子活这一辈子,能有几回肆意纵情的时候?趁着你们还小,有些规矩不守也罢。真要是成天活得跟书本上似的,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