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美井-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前伺候着,你娘要是不孝顺,咱村里头的人都不能饶了你娘!”
吓唬谁啊?当她还是原来那个胆小怯懦的冬宝啊?冬宝冷笑,撇开黄氏怎么对待她和李氏不说,黄氏还有丈夫,有儿子有儿媳妇,黄氏病了,正经儿子不去照顾,反而到她们分家出去的寡嫂门口大呼小叫,理在谁这边啊?
她们去看望一眼,就算是礼节尽到了,谁也挑不出错来。
“这样吧,二叔,你先去镇上请大夫,给我奶瞧病要紧。”冬宝说道,反正她是打定主意,今晚上绝不出去。
“你个小兔崽子,耳朵聋了不好使啊?”宋榆耐心告罄,跳脚骂道,“老子没钱,没钱咋去请大夫?”
冬宝还未吭声,一旁的小旭听的气愤不已,忍不住了,一板一眼的大声说道:“你少骂人!冬宝姐是好人。你娘病的不行了,你不去守在你娘跟前给她请医问药,是不孝,夜里跑到寡嫂门口大呼小叫,恃强凌弱,是不义!”
小旭头一次,觉得夫子教给他的东西是有用的,至少骂这个讨厌的二叔,就挺有用。
宋榆就算没文化,也大约能听懂人家骂他啥,叉腰往门洞里瞄,骂骂咧咧的问道:“这小兔崽子是谁?你家哪来的小孩?”
冬宝含糊的说道:“是我大舅家那边的孩子。二叔,我不跟你多说了,我娘今晚上也不舒服,我得去照顾她。你赶紧去给我奶请个大夫吧,别耽误了我奶的病。大夫都是看了病再给诊金的,上回我秋霞婶子从镇上请的那俩大夫,都是这样的。”
说着,冬宝就伸手重重的关上了门洞。然而马上,冬宝又打开了门洞,笑眯眯的对门外头的宋榆说道:“二叔,我刚忘了跟你说。镇上统共俩医馆,那里的大夫我和我娘都熟的很,你可认准地方,别被人骗了。你把大夫请来了后,就喊我过去,有我在,都是熟人,他肯定得给我奶好好看病。”说罢,又重重的把门洞合上了。
她差点忘了,当初她们可就是找了两人来冒充大夫的,万一宋榆也想了这招,和“假大夫”联合起来,狮子大开口要诊费可就麻烦了,得防患于未然。
宋榆气的在门上重重跺了一脚,站在门口骂骂咧咧了半天,也没有人再搭理他,只得悻悻然回家去了,一路上都在骂李氏和冬宝黑心眼丧良心,见老人病了都不顾。
李氏披着衣裳站在门口,满脸的忧心忡忡,问道:“咋回事啊?都夜里了还不叫人安生。”
冬宝摇头道:“说是我奶病了,要钱请大夫。不过我瞧着,不是那么回事。”
李氏踌躇了一下,跟冬宝商量道:“你二叔都过来说了,咱们是不是……是不是得回去看看?”虽然分家分出来过了,她还是老宋家的大儿媳妇,冬宝还是宋家的孙女,长辈生病了,她们一点表示都没有,只怕不太好。到底是孤儿寡母独立门户过日子,底气不足,怕被人说闲话。
“娘,咱们明儿个还做生意吗?”冬宝问道,去了宋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后半夜可就起不来了。
一提到生意,李氏就没有刚才那么两难了,债务是压在她和冬宝心头上的重担,没有什么比挣钱还债更要紧的。
“那,那还是等明天咱们收摊回来再去看看吧。”李氏说道。
冬宝摇头道:“明天也不用去看,二叔一个劲的提钱,说什么没请大夫的钱,别的不说,我二婶那么多首饰,天天在头上脸上捯饬,咋就没钱了?就是有人说闲话,他也不能说咱有啥不是。我问二叔我奶啥病,他说不出个一二三来,要是真得了病,啥症状总会说吧!肯定是装的,叫咱们出钱而已,咱要是去了,说不准就着了他们的道了!”
李氏默默点点头,如今她都听闺女的,闺女说啥就是啥。
李红琴摇头叹道:“宋家人可真够心黑的,见不得你们有一点好,你们身上还背着那么重的债,咋还问你们要钱?”
冬宝冷笑了两声,要是分了家后,宋榆和黄氏能够就此安分,她真不介意多少照顾一下,毕竟是亲人,过的跟仇人一样对她们名声也不好,但宋榆和黄氏非得要从她们身上刮油水,那就抱歉了,她什么都不会给的。
小旭拉着冬宝的手,颇有些同仇敌忾的意味,气愤难当的说道:“姐,咱们去找人揍他一顿,他就老实了!”
冬宝看他紧抿着唇,鼓着包子脸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刮了刮他的脸皮,笑道:“找谁揍啊?他是我亲二叔,我要是把他揍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小旭嘟了嘟嘴,没想到这么麻烦。
睡觉前,冬宝想了想,对小旭说道:“这世界的事情多了去,不是所有的事情……不对,是绝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揍一顿能解决的,打架只能让事情便糟糕,而且你先动手,你就输了。就像你爹揍你,你是不是很委屈很恨他?”
这小子有个家暴的爹,思想都有往歪里长的苗头了,得赶紧把他拉回来。
小旭半晌点点头,暗自想着,冬宝姐虽然认字不如他多,可道理讲的还是不错的,他爹打他,可不是把事情打糟糕了。
第二天李氏和李红琴出去卖豆花和豆腐,顺便还向几个熟客打听了,这附近有没有谁家的小男孩跑不见了的。问了好几个人,都说不知道,但也都说了,回去后帮她们打听打听,李氏这才放下心来,虽然小旭总说他爹打他,可谁家的孩子丢了不心疼啊!
冬宝和张秀玉带着小旭过来的时候,发现今天的豆腐卖的比之前好多了,一个大婶一口气要十斤豆腐,说家里的麦子熟了,明天就开始割麦,没时间来赶集,豆腐做菜简单又好吃,要多买些豆腐回去备着,留着农忙的时候吃。
“大嫂子,这天儿热,你买这么多回去,怕是到明天就放坏了。”李氏劝道。
大婶也有些犹豫,说道:“我放井水里镇着,能多放两天吧。”
“那也不行。”冬宝摇头道,“婶子,当天买的豆腐得当天吃,要是农忙时候吃坏了肚子,那也耽误事儿啊!您还是买两斤回去今天吃好了。”
大婶看着冬宝呵呵笑了起来,搓着手笑道:“人家做买卖都是恨不得让买家买的越多越好,你家跟别家反着来,在你家买东西,我放心!行,我就买三斤吧,家里头小子多,一个赛一个能吃,三斤豆腐也就吃一顿饭!”
冬宝笑眯眯的给她称了三斤豆腐,又切了一小块当添头,拿树叶子裹了放到了大婶子的篮子里,笑的甜甜的,说道:“婶子明天再来买啊!”
大婶子摇头道:“明天就割麦子了,哪有时间来赶集买豆腐?我们村里头好多人家都爱吃你家豆腐,平时吧三五天来赶一次集能买豆腐,等割麦的时候忙的连做饭的功夫都没有,想吃也没空买了!”
等客人走了,李红琴说道:“这倒也是,等两天我跟秀玉也得回去看着家里头的地,估计赶集的人也少了。冬宝,这生意是不是得停两天?”
章节目录 第92章 新销路
冬宝想了想,说道:“我觉得,这几天要是卖豆腐,肯定卖的更好。”
豆腐虽然只卖两文钱一斤,可农家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菜园子,人勤地不懒,只要稍微照顾下,就不用花钱买菜吃。农家人节省惯了,能不花钱买就不花钱,买豆腐的人虽然不少,但也不是所有人天天都买豆腐吃。然而农忙时候,不管家境条件多不好的人家,都不会在吃食上抠门了,要是吃的不好,干活没力气,会影响收成。
“要是咱们能把豆腐担到他们村里头叫卖,肯定卖的好,没钱的人家,拿麦子换,拿豆子换都行!”冬宝说道。以前她爸爸就是骑着一辆二八式的大自行车,到各个村子叫卖豆腐,攒下第一桶金的。
李氏点点头,这法子好,庄户人家也不是天天赶集的,像宋家,就把着不让媳妇儿出去赶集,生怕媳妇儿多花钱。要是能把豆腐担到人家家门口,用自家出产的粮食也能换豆腐,肯定不愁卖。
最终李氏还是摇了摇头,“咱没人手。”
如今虽然治安好,然而去了别的村就是到了人家的地头,她们孤儿寡母的,去了难免被人欺负。
冬宝叹口气,这就是家里头没个男人的缺点了,这种走街串巷做买卖的事,应该是男人来做。
“咱可以找人来卖。”冬宝说道,“村里头有的人家地少人多,农忙的时候用不了那么多人,都跑去做短工了,卖豆腐不比打短工轻松多了?肯定有人愿意干。”
李氏和李红琴合计了下,觉得这主意可行,准备回家再商量商量。眼见快到中午了,书院的学生要下课了,冬宝和张秀玉急急忙忙担着饭菜去了李立风的铺子,小旭也赶紧跟了过去。
一路上小旭都很听话,低着头躲在冬宝背后,生怕别人瞧见他似的,冬宝看他一副做贼心虚的模样,也不戳穿他。李氏也逢人就打听谁家丢孩子了,她预感着,过不了两天,小旭的家里人就该找上门来了。
两人摆好了摊子,学生还没出来,趁这个时候,张秀玉跟冬宝咬耳朵,问道:“昨晚上你二叔来闹那么一场,是不是你奶病了?”
冬宝小声说道:“我瞧着不像,要是真病了,不得去请大夫啊?肯定大晚上的就领着大夫来要钱了,咱们走的时候都日上三竿了,还没过来,肯定是没事。”
张秀玉点了点头,“以后啊,你们还是躲着你二叔和你奶吧,见天的想幺蛾子来糊弄钱,心术不正!”
正说着话,学子们下课了,三五成群的往外涌,拿着饭碗排着队在冬宝的摊子上买饼子打菜。
轮到周平山和他朋友时,冬宝笑了笑,给他们俩一人多打了半勺菜。他们这些日子,天天都来吃饭,冬宝和他们已经相当熟稔了。
“冬宝,你们明天就不用来了。”周平山端着碗站到一边说道,“明天我们书院就放假了,放六天农忙假。”
他话音一落,身后的学生们都七嘴八舌的附和起来,“对啊,小姑娘,明天我们就走了,这几天你们就不用来了。”
书院里的学子大部分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即便是家庭条件好一些,回家还是要作为劳力参加生产的,不光书院放假,连镇上的铺子也要给伙计们放假,回家收麦子。
“好啊。”冬宝点点头,她们的客源就是这些学生,学生放假了,她们也不用过来了,正好在家里头想想这几天应该做些什么别的生意。
中午回去的时候,李氏说家里头的豆子不多了,冬宝便去了老成铺子里要豆子。大中午的时候,老成的杂货铺里没什么人。瞧见冬宝,老成连忙迎了出来,笑的见牙不见眼,问道:“冬宝,又要豆子啊?跟以前一样,来一百斤?”
冬宝想了想,笑道:“让贵子哥送两百斤过来吧,也省的贵子哥麻烦。”
“他麻烦个啥!闲人一个的。”老成笑道,又客套的问了一句,“咋,这几天农忙,你们也不歇着?”
冬宝笑道:“是想歇着,多准备些东西准没错,反正豆子放几天也坏不了。”
老成连连点头称是,如今冬宝是他家的大主顾,冬宝说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他也举双手赞成。
要走的时候,冬宝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大伯,今天你见着我奶了吗?”
老成想了想,点头道:“见着了,上午还来打瓶醋。咋啦?”
“哎!”冬宝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更勾起了老成的兴趣,压低了声音说道:“大伯,咱们都是熟人,我也不瞒你。昨天夜里,我二叔到我家,又是踹门又是叫的,说我奶病的厉害又是咋的,要我们家出钱给他好去给我奶请大夫。大半夜的,我跟我娘哪敢开门啊,我二叔骂的可难听了。”
老成惊讶的瞪圆了眼,这他倒是不知道,如今村里头人都忙着收麦,来他这里闲聊的人少了。老成往地上啐了一口,“你甭搭理他!他就是不学好!咒起自个儿老娘来了!你放心,你奶好的很。”
冬宝点头笑道:“我奶一直生我娘和我的气,我也不好去我奶家瞧瞧到底咋样,有大伯你这话,我就放心了。大伯,昨晚上有几家人都听到我二叔嚷嚷,我二叔一个劲的说我娘不孝顺,要村里头人戳我娘脊梁骨,可把我和我娘吓坏了!”
老成是个精明人,当下就拍着胸脯说道:“冬宝你放心,别人不知道你跟你娘是啥样的人,大伯能不知道吗?只要听到有人说啥,大伯保准给他说道清楚!大伯开店这么些年,多少在村里头有点脸。”
“哎,那谢谢大伯了!”冬宝笑着,说家里忙,先回去了。
老成吩咐贵子去扛豆子,看贵子憨头憨脑的样子,忍不住笑着拍了儿子的脑袋一巴掌,“你啊,要是有冬宝一半儿聪明,我也就放心了!”
中午吃过饭,李红琴就带着张秀玉回张家村了,她们家的地虽然佃出去了,但到了收粮食这么重要的环节,还是要主家自己看着才放心,加上李红琴还要给张谦办理私塾退学的事,非得回去一趟不可。
李红琴和张秀玉走后没多久,秋霞婶子就带着林实和全子过来了。林实手里提着一个大竹篮,装满了菜,都是应季的,有葫芦、豆角和南瓜。到了这个时节,菜长的极快,一拨一拨的,都采摘不及。
李氏和秋霞都是多年朋友,也没有和她客气,接过了篮子笑道:“送这么多菜干啥,冬宝她大姨带着秀玉回家收麦去了,就我和冬宝俩人,吃不了多少。”天气热,要是放坏了就可惜了。
秋霞笑道:“地里的菜多的很,要是不摘,就烂菜地了。”
李氏看着院子里的小菜地,因为种的太晚,平时也没空照料,菜秧子长的也不是很好,结的菜不够用,叹道:“那时候在宋家,那块菜地我侍弄的多用心,菜长的也好……”
要是一般人分家,菜地是一家人一起侍弄,即便是分了家,也能从菜地里掐菜吃,不过在宋家,黄氏才不会那么大方。
秋霞婶子摆摆手,“都过去多久的事了,甭想那么多了,你们一天挣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