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再嫁庶女日常 >

第40章

再嫁庶女日常-第40章

小说: 再嫁庶女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冯氏心里难免生出了几分亏欠感,便笑着说:“那好吧,反正都已经给你了,你就尽管穿戴吧。只是以后可不能这般了。”一边说一边起来去收拾冯莺送来的东西。

    丁芹看到母亲的动作便知道她的打算,不由的嗔道:“娘,前天咱们不是给奶奶送了好多东西过去了?怎的又要送?反正送多了她也不领情,还不如留下咱们自家吃呢!”

    丁冯氏苦笑一下:“要是让你大娘她们知道咱们有东西不往那边送,还不知道又要编排些什么,咱们只当是拿东西换个安稳了。再说,过了年你爹他们都要出门,一个正月在家吃不了几顿饭,这么些吃食咱们哪能吃得完?”

    闻言,丁芹连忙去扒拉了一番,把好吃的酥糖点心都留下来,只把那些炸丸子什么的放到娘亲准备的篮子里,过后把表姐送的几把青菜拿出两把来放在最上头,大义凛然的跟她娘说:“祖父祖母牙口都不好,这些太硬的就不给他们了,只给他们些绵软的吃。还有这青菜,多稀罕啊,这时节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丁冯氏无奈的点点闺女的额头:“就你精怪。”看了一下觉得不算简薄,方拿过一块包袱面盖上,又嘱咐闺女:“趁着这会天色还早我先给你奶奶送过去,要是回来的晚了,你就先做着饭,别让你爹他们回来饿着肚子。”她的两个儿子平时都在学堂上学,进了腊月便放了假,丁姑父便让哥俩都到自己的药堂里打杂,一来做个帮手二来也让他们知晓些世情,省的光读书都读傻了。

    却说碧莲从丁家出来后又去了一趟程族长家,然后便回家了。

    冯莺正在教晨姐儿打络子呢,听见门响,抬头一看是碧莲回来了,笑着问道:“东西都送去了?这么冷的天你受累……”话没说完呢,就见碧莲脸色十分晦暗,连忙问:“这是怎么了?谁给你气受了?”

    一听这话,碧莲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正文 第九十章程二

    听见冯莺询问,碧莲摇头说:“没什么,就是沙子迷了眼而已。”

    这话冯莺明显是不信的,她是了解碧莲的性子的,若是一星半点儿言语上的挤兑她是断不会这样的。点头应道:“行,你受累了,快到炭盆边上暖和一下,歇息歇息。”接着又吩咐白毫说:“看你碧莲姐姐的鬓发有些乱了,快去打盆水来给她洗洗脸重新梳一下头发。我去厨下瞧瞧让李嫂做的干贝汤如何了,可别放太多作料坏了味道。”

    转身出去后却是把跟着冯莺一起过去的元顺两个叫过来询问了一番。元顺答道:“我们也不知怎么回事,以前去的时候程家的下人都是极和气的,这回过去却瞧着不大对劲,很有几分不待见。但碧莲姐姐还是进去给老太太和二奶奶请了安又送上东西,我们没能跟着进去就在主院外头候着。碧莲姐姐刚从老天太屋里出来的时候脸色还好,后来我们往外走的时候,那个二奶奶就让一个婆子拿了一篮子冻坏了的桔子给我们,还说许多阴阳怪气的话,明摆着嫌弃咱家送的东西不值钱。”

    正式的年礼前些天已经送过一回了,这回的虽然就是些吃食但多少也是点心意,人家既然不领情那她以后不送了就是。冯莺皱了皱眉,问道:“程家一向是大奶奶当家,怎的这回招待你们的成了二奶奶?”

    元顺又道:“碧莲姐姐也觉得事情不对,偷偷的跟一个婆子打听了一下,说是那边大奶奶诊出喜脉来了,正在卧床养胎,二奶奶帮着管家也不过两三日的事。”

    “就算是这样,以碧莲的心性,这么点子眼色也不至于这样伤心,到底还有什么事?”冯莺定定的看向元顺。

    元顺挠挠头,期期艾艾的回道:“原本碧莲姐姐是嘱咐了我们不让说的,可是这事碧莲姐姐实在委屈,奶奶又问了,奴才便说了。程二奶奶虽然那般怠慢咱们,但碧莲姐姐还是笑不改色的接了篮子,又道了谢方走的。只我们走到二门处的时候,恰好碰上了程二爷,那程二爷见我们眼生,便停下来问了我们几句话,正好被二奶奶瞧见了。她这就了不得了,当下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指着碧莲姐姐的鼻子说她不检点等许多难听的话,话语里还捎带上了……”一边说一边抬头悄悄的看了一眼主子,恰对上冯莺十分冰冷的眼神,吓的他连忙低下头。

    见他这样,冯莺冷笑一下:“怎么不说了,是不是那话里把我也给捎带上了?”

    元顺两个连忙跪下磕头:“请主子息怒。”

    冯莺轻叹一声摆摆手:“起来吧,这事也怨不得你们。最后这事是怎样了结的?”

    元顺忙回道:“许是动静太大,惊动了程太太,程太太出来把二奶奶训了一通,让人把她拉下去。回头瞧见我们提的那个篮子,脸色一变,当即又让换了另两盒百味斋的点心,然后又让身边的婆子把我们送了出来。”

    冯莺问道:“就这样,没有旁的事情了?”

    元顺回想了一下,点点头。

    倒是一旁的双喜开口回道:“奴才倒是瞧着那位程太太虽说是斥责了儿媳妇,也对碧莲姐姐赔了不是,只是那脸色明显不善,似是对碧莲姐姐颇有不满。”

    这就对了,碧莲那样善于察言观色怎么会看不出程太太的脸色?她本就是无辜被牵连,程二奶奶本来就是个浑人,她的话倒碧莲可以不在意。但是一旦向来和善知礼的程太太也怪罪与她,才是碧莲最最难以承受的。

    这个时代就是这般,但凡男女之间有点风言风语,多半都是女子的错。如果女方身份高些还罢了,像碧莲这样的奴婢之身,妥妥的就是被责怪的那个。她是自家的丫鬟,程太太就算再不喜也不能把她如何。要是换成程家的丫鬟,不管是不是二奶奶无理取闹,摊上这事怕是都难得以善终!

    说到底,还是自己这个做主子的不够给力!如果换成是大田氏或者堂姐的丫鬟,程太太断然不会是这般脸色!

    冯莺再一次深切的感受到“身份”两个字的重量!

    她心里苦笑一下,点头说:“行了,大过年的不过旁人怎样言语,咱们自己不能找不自在。你们俩今儿也辛苦了,晚饭让李嫂给你们每人加一个猪蹄。”

    元顺两个听了都叩谢不已,他们这个年纪正是贪吃的时候,平时冯莺虽然不会在饮食上苛待他们,但也不是天天有肉的。能大口吃肉比拿到赏钱还要高兴。

    看不起她的丫鬟就是看不起她,冯莺自认为不是多大度的人,反正今日这事她是记在心里了。倒是两个小厮的表现有些出乎她的意料,元顺一向都有些小机灵这点她是知道的。倒是一向看着有些木讷的双喜倒是观察事物挺仔细的,总的来说这俩孩子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等冯莺回到堂屋里头,碧莲已经收拾妥当了,重新梳洗妥当又擦了脂粉,这会脸上是半点泪痕也瞧不出来。冯莺走到她跟前握住她的手:“我都知道了,今日这事让你受委屈了,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替你讨回这个公道的。”

    却说程家那边,程太太让心腹婆子送走碧莲她们之后,转身就瞪向自己的儿子:“你也是,大过节的如何就不肯消停一下,非要招惹人家的丫鬟干什么?”

    程二连忙拿手指天发誓:“母亲,儿子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那丫头又不是个天仙,儿子哪能看一眼就被迷住了。只是瞧着她们几人都很眼生,手里还提着一篮子烂了的桔子,原以为是哪家破落户来打秋风呢,就随口问了两句话。郭氏这就跟疯了似的,这才闹腾起来的。”

    程太太嗔道:“还不是那天你嚷着要娶二房,把她给吓的。”

    程二叹口气:“您老也看到这,不管怎么说理,这个郭氏是通通听不进去。前两天答应的好好的,说要痛改前非,这才几天功夫就故态萌发了?别说今儿这事就是个误会,就算是真的,她一个做正室的也该大度一些,笑着把场面给圆过去才好。可是你瞧瞧她,跟泼妇有什么区别?”

    听了这话,程太太也心疼起儿子:“到底是委屈你了。”

    这般说着,程太太倒是越发觉得是该给二儿子纳个妾氏了,一来压压郭氏的威风,二来二儿子身边也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啊。

    今儿这事已经让冯莺十分恼怒了,她心里已经默默记了程家一笔,只是她也没想到后面还有更让她恼怒的事儿。

正文 第九十一章过年一

    过年无非也就是吃吃喝喝那些事儿,这个年因为多了长生兄妹两个,冯莺觉得整个家里热闹了许多。

    初一这天她也没地可去,长生兄妹俩和下人们给她拜完年领了红包,冯莺便让她们下去随意热闹去了。两个小丫鬟并不出去,外头冷不说她们也没地方去,还不如窝在屋子里听房嬷嬷给她们讲古。

    就这么无聊的过了两天,初三一早冯莺总算是有点事可干了。知道丁家还有个老太太,她想着今天怎么也要过去给老人家请个安的。因此一早起来就让碧莲给她输了个繁复的挑心髻,戴上金镶红宝的莲花纹挑心和几朵小花钿,发髻后面又戴了一枚同色材质的莲花形发梳。其实这套头面还有好几样首饰,但是冯莺不喜欢打扮的太过华丽,就只戴了这几样。

    冯莺估摸着丁家屋子少,因此只带了白毫和元顺两个,再加上车夫李树,主仆四个带着半车节礼往丁家去了。而碧莲她们则留下来看家,还要照顾长生兄妹。因为兄妹俩身上还带着忠孝,因此大节里头是不用出门拜年的。

    丁氏这里许多年没有娘家人来走动了,自打年前就盼着这天,一早就起来把两个儿子叫起来重新打扫了院子,自己则带着丁芹把屋子里的家具重新擦拭了一遍。丁芹还是长身体爱睡懒觉的时候,天没亮就被娘亲喊起来干活颇有些不情愿,一边擦桌子一边嘟着嘴嘀咕:“这不是腊月底刚打扫过嘛,还挺干净的,怎的又要收拾?”

    丁冯氏没好气的点点她的额头:“你这惫懒丫头,忘了今儿你冯表姐要过来?她那样一个爱干净的体面人儿,你不好生拾掇一番对的起身上的新棉袄?”

    听了这话,丁芹想到那天让自己“艳压群芳”的穿戴,顿时不做声了,要不是表姐照顾她,她还不知道哪辈子才能在堂姐妹之间扬眉吐气一番呢!于是小姑娘的速度顿时迅速多了,一块抹布硬是被她使出了风生水起的感觉。

    等冯莺到了之后,看到丁家里里外外收拾的都特别干净利落,果然是夸赞不已。丁冯氏连忙笑着推脱:“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多亏了你这几个弟妹帮忙。”

    闻言,冯莺笑着夸道:“弟妹们如此能干可真是姑妈的福气呢。”接着又笑:“芹妹妹是见过多次了,只是两位表弟一直没能见过面,今儿若是在家的话该请过来见一见。”

    丁冯氏拍拍她的手:“咱们想的一样,要不然等回头街上见了自家人竟然不认识自家人可就让人笑话了。他们哥俩今儿是要跟着你姑父去走亲戚的,我特意让他们晚走一会。”一边说一边让丁芹去叫他们。

    没一会,丁家兄弟就跟在丁姑父身后过来了。冯莺先给丁姑父拜年问了好,才跟两个表弟相认。丁家这一代是“润”字辈,丁冯氏的长子叫丁润成,过了年就满十七岁,已经是个大小伙,身上已有童生的功名;次子叫丁润庆,十三岁,还有些跳脱。

    冯莺一一见过之后,便笑着夸道:“只看这两个表弟,就知道姑妈的福气还在后头呢。”说完之后,从元顺的手里接过两个盒自分别递给他们。

    见她这样,丁冯氏忙拦道:“不过是自家姊妹,不用这般客套。”冯莺笑着打开一个盒子:“头回见面,也没什么好东西能给表弟们,不过是些笔墨而已。给他们用了总比放家里霉坏了强,大节下的姑妈可别和我争了。“

    看到里面果然只放着两块墨锭和几支毛笔,丁冯氏便叫儿子们接了。一旁的丁姑父动了动嘴唇,到底没说什么。丁家兄弟谢过冯莺,又略客套几句,便和父亲一起出门走亲戚去了。

    出了堂屋后,丁姑父便对两个儿子说:“你们表姐给的笔墨我瞧着都是上好的湖笔徽墨,平时练字不用这般奢侈,好生放起来,留着关键时刻用。”

    丁润成笑道:“儿子正琢磨着会试的时候没有好的笔墨可用呢,这下可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看看长子少年老成的样子,丁姑父不由叹道:“是为父无能,否则以你的天赋,若是能早两年读书或者当初上个好点的私塾,早该考中秀才了。”

    丁润成连忙安慰说:“父亲这话可是折煞儿子了,上科没能考中,说到底是儿子学问不扎实,与旁的无关。比起那些大字不识早早去当学徒的表兄弟们,儿子能读这么多年的书已经是仰仗父母亲的大恩了,父亲日后可千万不要再说这些话。”

    见长子言辞恳切,丁姑父心里觉得十分安慰。这个长子最让他满意的还不是读书有天分,而是十分务实的姿态,丁姑父如今十分庆幸前些年因为家贫事杂,让两个儿子都学到了许多人情世事,才没有变成酸腐不通的样子。

    等丁姑父父子走了,冯莺又略说了些闲话,然后才笑道:“那次听晨姐儿说起来才知道原来姑父家的老太爷、老太太俱都还在,以前不知道就算了,如今既然知道了总要过去请个安的,要不然让人知道了该怪我失礼了。”

    丁冯氏知道这是侄女儿给自己争脸呢,只觉得心里熨帖,当下便锁了门,带着闺女坐上冯莺的马车一道去了丁家老宅。

    丁家老宅离的并不算近,一行人坐车也花了将近一炷香的功夫才到。

    李树在丁冯氏的指点下拐进一个胡同,她笑着说:“里头第二家就是了。”

    冯莺掀开车帘,看到胡同里头有几个小孩子在玩儿,看到马车后却不约而同的都停了下来,直盯着她们的马车瞧。边上的丁冯氏透过车帘看了一眼,忙喊住其中一个小男孩:“寿哥儿,快回去告诉你娘和你祖奶奶,家里来客人了。”

    那个小孩子先是一愣,接着看到马车里竟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