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五十年代小日子 >

第10章

五十年代小日子-第10章

小说: 五十年代小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家,有话好商量……”
  “呵呵,我徐家一向是先礼后兵,从不做那亏心事,也犯不着去招惹麻烦,可也容不得别人欺负到我头上来!”
  族中长辈暗道不好。
  这徐永泰果然不是个好惹的。
  这常元老哥也真是的,本来和和气气的一桩事,非得搞得动起手来?
  章常元看着院子里黑压压的一片,脑子顿时清醒了。
  他本来还想嘴硬,可一瞅老二黑着一张脸,就差和他直接翻脸了,也不得不住了嘴。
  而章启铭也“刷地一下”白了脸。
  即便他在外面读书多年,可也知道宗族势力的厉害。乡里解决问题,除了讲理讲公道之外,比的就是拳头。
  人多势众,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徐甜甜呢,开始还有点担心。
  可看到爹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没来由的踏实起来。果然,不过是两声哨音,就召来了这么一大帮子人马?
  这时候,她真的体会到了娘家人的厉害。
  也难怪乡里喜欢生孩子,尤其是要生几个男孩子,来壮壮门户。
  这没遇到事情,还好。
  可一旦遇到事情了,就要靠着男人出马打头阵,壮威势呢!
  还有,爹可真是狡猾啊,处处都留着一手。


第15章 自由了
  *
  徐家人多势众,力量自然也大。
  章启铭与徐翠翠的离婚书和分家文书,顺顺当当地签了下来。
  临到冬娃娘签字盖手印时,她犹豫了一下。
  她记得翠翠是会写自己名字的,可又害怕一出手就露了马脚。于是,由章存贵代为签名,她用大拇指沾了点印泥,在名字上盖了一枚红通通的指印。
  从此,她就是个自由人了。
  对未来生活的谋划,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事情已了,双方都收好了离婚书和分家文书。
  徐永泰站起身来,呵呵笑着。
  他对章家诸位说了几句客气话,就抬脚出了屋子。
  他站在屋檐下,冲着院里的老少爷们拱了拱手,大声说道:“徐家湾的弟兄们,今儿跟着你哥出来一趟,可是辛苦了!如今这边的事已了,请众位先上船歇息,赶明儿我徐永泰请大家喝酒!”
  一席话,说得众人哈哈大笑。
  领头的那位壮汉,大手一挥,一众人马就跟着他鱼贯出了院落。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章存林这才松了口气。
  心知这徐永泰还算讲理,并不是要存心闹事。可对爹惹出来的麻烦,只能再赔个不是。随后,又当着众位族人的面,认冬娃娘为闺女。
  徐甜甜也很机灵,立马站起身来。
  侧身行了一礼,开口喊了声:“爹!”
  她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冬娃。
  今后的日子,还得依靠章家的门第过活。在乡里和镇子上,没有家族依托日子会很艰难。无论如何,她得给冬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现在毕竟是解放初期,并不是她想咋样就能咋样的。
  章存林也是个要面子的,再说对冬娃娘一向很看重。
  他当场受了翠翠一礼,认下了这个闺女。
  还发了狠话,说:“日后,谁敢欺负我家闺女,我可不愿意!”这番话是说给爹听的,也是说给在座的族人听的。
  从今往后,冬娃娘不再是他家的儿媳妇了,而是闺女了。
  闺女由爹护着,任谁也不敢小瞧了。
  见事情已了,章家的几位长辈和两位中人,也呵呵笑着拱了拱手,告辞离开了。
  而章老爷子虽然板着脸,却又无可奈何。
  他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就一摔门,走了。
  启宽一见,赶紧追了上去。
  他得代表爹把爷爷送回家,顺便再宽慰几句。章启铭白着一张脸,也想跟着出去,可见爹拿眼瞪着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又坐了下来。
  看到屋里再无外人,章存林又拿出三千元来(三毛钱),塞到了徐志和的兜里。
  让他给乡亲们买碗茶水喝。
  徐永泰哪肯要这笔钱?
  可章存林存心要给,死活推让了一番。
  最后,才点头让儿子收下了。
  他明白收了这份礼,就意味着和和气气、不再追究。
  本来,他对章老二就没什么意见,俩人也算投缘。况且,翠翠还在章家,这关系万不可闹僵了。
  这面子上的事,还是要讲的。
  *
  徐永泰和章存林又说了两句客套话。
  知道他和启铭还有话要说,便叫上志和和翠翠,一起出了屋子。
  刚下台阶,就听到冬娃扯着嗓子在喊:“姥爷——”
  他抬眼一看,见冬娃正趴在西厢房的窗台上,眼巴巴地朝外瞅着。见姥爷和娘看过来,就高高地举着小手,急得不行。
  徐甜甜赶紧过去,向凤芝道了声谢。
  就拉着冬娃的手,出了屋子。
  冬娃见了姥爷,上前一把揪着袍子,不肯撒手。
  惹得徐永泰哈哈大笑。
  这小家伙,知道和他亲近了?
  徐永泰跟着闺女和外孙儿,进了隔壁的厢房。
  一进屋,就关起门来。
  他看着闺女,柔声问道:“翠儿,真不跟爹一起回去?”徐甜甜搂着冬娃,点了点头,说道:“爹,这边的情况您也是知道的……”
  她心里明白,徐家湾护短不假。
  可真要回去了,就是自家人了。徐家是个大族,族规在那里摆着呢。只要进了庄子,那些封建礼教还不把她给压垮了?
  即便爹娘再疼爱,也搁不住环境使然。
  所以,这徐家湾是不能回的。
  况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娃。
  这是她的儿子,她又岂能丢下不管?
  见闺女态度坚决,徐永泰只好叹了口气。
  他细细叮嘱道:“翠儿,日后若遇到困难,就给爹捎个口信过去,万不可自己忍着……还有,那青沙河上过往的船只,都要经过徐家湾,你这边有事儿,就去河边言语一声……”
  “爹,翠儿都记住了……”徐甜甜的声音有些哽咽。
  她对爹是既感激,又佩服。
  今天这一招威力颇大,可花费也不小。
  虽然是乡里乡亲,帮忙是应该的。可这船是租的,日后还得请乡亲们好好吃一顿,或送点东西意思意思,这又是一笔开销。
  这几年,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
  可爹为了她,却舍得。
  乡里有句老话,叫“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可爹和娘呢,却时时刻刻把她挂在心里,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爹是个聪明人。
  无论是学识还是见识,非常人可比。
  像这样的人才,窝在乡野里实在是太可惜了。
  而爹的性子,一向洒脱豪迈。
  外表看着像个文人,骨子里却像个混社会的,得罪人也是在所难免。马上要面临着“土改”了,希望这一关能顺顺当当地过了。
  想到此,她又问了问家里的情况。
  知道爹那边已经找人写了文书,准备分家。两头大牲口和那头脚驴也悄悄送到了牲口市场上,托人去找买主。
  爹还准备在县城里赁间房子,把宅子里的家具、值钱的物件运过去。对外只说,穷得揭不开锅了,得卖了家具给娃交学费。
  听了爹的一席话,徐甜甜这才放了心。
  剩下的,就是希望爹能出去谋个事,不能继续在乡里搅合了。
  她知道在村里教书,不算个正经营生。以后,最多属于民办教师那一类的,与公办教师相比,工资福利待遇可是差远了。
  爹这么真心待她,她也得好好回报才是。
  坐在一旁的徐志和,只是静静地听着。
  在爹面前,他的话一向很少。
  现在,他在县里读高中,明年就要毕业了。
  家里已经准备给他说亲了,可他打心眼里不大愿意。
  可这话,和爹娘却说不通。
  按照乡里的习俗,恨不得一到十四岁就给娃说亲,好早早地定下来。他今年十七了,在乡里算是晚的,即便再往后拖,也拖不过年节了。
  徐甜甜对这个兄弟,虽然印象不深,可都是徐家人,就想帮他一把。
  她问了问学业情况,知道成绩不错。
  于是对爹说道:“爹,志和在县里读书,毕业后可有安排?”
  “爹考虑着,让你兄弟在县里寻个事做……”
  “爹,志和肯读书,不如去考大学吧?日后,如果能去京城或省城里念书,前程可就大了去了……”
  “……翠儿,爹也想让志和继续念下去,可家里的情况你也不是不了解,这几年的日子难啊!志和下面还有志君和志勇,这一年下来的花费可不少……家里早已经被掏空了,全靠你娘的嫁妆在那里撑着呢!”
  “爹,咱可不能干那后悔的事儿!爹想一想,当年如果不是家里遭了匪患,爹现在不就在省城里发展吗?那时,如果咬咬牙,硬挺着也就过去了……”
  徐永泰一想也是。
  当年,他的成绩不错,可惜就因为这个没上大学。
  这也成了他心里的一件憾事。
  即便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后悔不迭。
  “好,翠儿,爹答应你,日后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志和他们读下去!”徐永泰握着拳头,下了决心。
  徐志和看着姐姐,感激地笑了笑。
  他知道,这么一来,家里也不会再叨叨着说亲了。即便爹娘再死脑筋,也知道乡里的闺女是配不上一个大学生的。
  况且,对省城和京城,哪个学子不向往?
  等他出息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姐姐。
  徐永泰又叮嘱了几句,便昂首出了屋子。
  他见了章存林,冲着他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存林老哥,事情都已经办妥了,兄弟今儿还得赶回去……日后,翠翠就拜托给您了……”
  “永泰兄弟,您就放心好了,只要有我一口饭吃,冬娃他娘俩儿就饿不着……”章存林拍着胸脯,打着包票。
  徐永泰呵呵大笑。
  对章老二,他还是信任的。今儿这一招,是出于谨慎考虑。知道他是个孝子,怕他在孝道面前压不住阵脚。
  章存林要留二人吃饭,顺便再喝两盅儿。
  徐永泰笑着推托了。
  还排场地说道:“存林老哥,这路途遥远,乡亲们还在船上等着……这酒就改日再喝吧!”
  二人站在院门口,拱手告辞。
  徐甜甜急忙把冬娃托给凤芝来照看,也跟着爹和志和出了门。
  她想去河边,送送家人。
  今儿,爹和兄弟是坐船过来的,到家时恐怕太阳都要落山了。
  *
  站在青沙河边,徐甜甜与家人挥手告别。
  只见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两艘大船张着帆,顺流而下。直到看不见踪影了,她才沿着河堤,往家走去。
  正走着,后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接着,一位身穿灰色制服的年轻男子,提着一只小皮箱,赶了上来。他站在路边,客气地问道:“老乡,跟您问个路,请问章家祠堂怎么走?”
  徐甜甜停下了脚步,看了一眼来人。
  见他身材修长,留着个中分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斯文白净的,像是位学生。
  听话音儿,十有八。九是从外地来的。
  于是,指了指西边,笑着说道:“先生,您沿着这条路,一直往西走,到了尽头就是了……”
  那人笑着道了声谢,又看了徐甜甜一眼。
  这才急匆匆地往西边而去。
  徐甜甜望着那人的背影。
  心想,去章家祠堂?难道也是工作组的?
  这人明鼻子大眼儿的,长得可真俊气啊。


第16章 叶先生
  *
  徐甜甜尚未进村,“和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
  一开始,章家想着让这事悄没声息地过去。可没想到这么一闹腾,徐家一下来了几十号人马,这消息哪里还盖得住?
  本来,章家老三的事情,村里人都听说了。
  对村东头的那个“小寡妇”,也抱着同情。在乡亲们的眼里,那就是个可怜人。可没想到这么有志气,竟然闹起了“和离”?
  还分到了一笔家产。
  这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啊。
  要知道,自来有休妻的,净身出户的,哪见过这戏文中才有的“和离”?
  这可是大家族里的才子佳人们才会上演的戏码,想不到这徐家闺女也行?
  只是这“离婚”的名头,到底不好听。
  殊不知新社会了,甭管好不好听,以后这样的事都不再稀罕了。
  崔大婶子那边自然也听到了消息。
  她可是个积极分子,稍有风吹草动,立马前去工作组报告。
  曹组长听了,心里一动。
  这个徐翠翠倒是思想进步,可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起个模范带头作用。于是,就把动员任务交给了崔主任,让她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徐翠翠给拉到识字班来。
  这可是受压迫妇女,翻身得解放的典型啊。
  对其他妇女的影响也大。
  结果,徐甜甜刚一进村,就被崔大婶子截住了。
  说她刚去了她家,跟她爹已经说过了,让她和凤芝一起去识字班。还叮嘱她明天上午就搬着小板凳过去,千万不要忘了。
  临了,又补充了一句,说以后有困难就来找她。
  徐甜甜自然满口答应。
  心想着咋这么巧?
  不会是在这里巴巴地等着她吧?
  *
  徐甜甜进了家门,见凤芝在灶屋里做饭。
  冬娃正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
  见娘回来了,就蹬蹬蹬地跑上前来。一把抱住娘的腿,小屁股“哧溜一下”坐在了她的脚面上,嘴里哼哼着:“娘——”
  这是撒娇呢?
  经过几天相处,徐甜甜已经闹明白了冬娃的小动作。
  每次来这一势,就是想让娘驮着他,在院子里走一圈。可这孩子皮实得很,分量也不轻,驮着走一圈,可是个体力活。
  徐甜甜咬着牙,驮着冬娃才走了几步,就累得再也走不动了。冬娃呢,两手抱着娘的腿,笑得咯咯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见冬娃高兴,徐甜甜也挺高兴的。
  她真希望这孩子就这么开心下去。
  可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对孩子的影响挺大的。
  现在,冬娃年纪还小,不大明白事理。可再长大一点,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话里话外难免会带出来。
  小孩子都是敏感的,任谁也不想爹不要自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