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喜迎门 >

第7章

喜迎门-第7章

小说: 喜迎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凇州为一州首府,不但物产丰富,地杰人灵,更是难得的富庶之地。城中大街小巷绸缎庄、钱庄、酒楼鳞次栉比;街面终日人潮涌涌,摩肩接踵,极为繁华。
  几个乡下出来的孩子,自然是看直了眼睛。
  就算是从现代来的北雪,也为这样繁华的古城一幕所惊奇。
  不过眼前美景虽好,却代替不了面包和牛奶,更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这不,夕阳下,凌湖岸边,拖着五条长长的、疲惫不堪的身影。
  苏氏携着四个孩子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地在湖边徘徊。虽然几个孩子懂事,都不说自己饿了,可苏氏心里清楚,自船上下来就没吃东西,哪一个会不饿呢!
  可摸一摸只有几个铜板的荷包,她该怎么办呢?
  难道真的老天要亡他全家吗?已经逃至凇州,却生计无着,陷入绝境。她回头瞧着几个孩子,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彩,暗自心惊:莫非饿毙他乡,魂游异地?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高岭村,就是做鬼也和自己的男人在一块。
  人到伤心绝望时,确实不免胡思乱想。
  苏氏一会儿想着饿死异地,一会儿又想着孩子们还小,不能让他们也跟着饿死。或许两个大的可以卖身到大宅,两个小的可以让人领养了,而自己一头栽进湖水里,倒也干净了事。
  正在这时,只见几个兵勇提着硕大铜锣,一路敲打着跑了过来,边跑边喊:“父老乡亲们,快去凇宁大堤祭潮神啦!”
  群众中马上有人应声,“对啊,时辰已到,大家都去江边祭祀潮神吧!”
  闻者动容,纷纷向东南方向涌去。霎时人朝滚滚,车马纷扰,热闹非凡。
  北焰等人也脸现动容之色,央求道:“娘,我们也去看看吧?”
  苏氏本不想去。本来这凇州城,就是初来。人生地不熟的,本不该乱走。可是嘴上没说不去,脚下的步子却被人流挤着也向东南方向涌去。
  “去吧,娘。我们也去看看。”北川眨着眼神,一脸向往地拉了拉苏氏的胳膊。
  苏氏望了北雪一眼,见她也没有反对的意思。想一想也罢,反正都要饿死了,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看见母亲答应了,几个孩子一时雀跃起来。当即忘了**,不由加入人流。苏氏边追边喊,生怕人多把孩子们冲散了,便也身不由己地向前奔去。
  

第013节:观潮
更新时间2014…8…19 4:04:36  字数:2228

 母子几人挤在人群中间,一面向东南方向涌去,一边听人群中聊天。
  原来今天正值八月十五,不但是中秋节,更是祭祀大潮灵神之日。
  凇江大潮自古以来闻名天下,每年中秋节,月亮最圆之际,海潮受到月亮吸引,潮汐涌起,倒灌入凇江口。如此一来,潮水与江水迎面相撞,无处渲溢,便针锋相对。潮头像墙壁一般腾空而起,波涛直指天空,其声若雷,其势撼山动地,便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天下奇观。
  每到此时,不但凇州的百姓纷至沓来,就连周遭的喜爱观潮的人们,也是争相涌至。每逢这两天,凇州城内必是人满为患,水泄不通。
  苏氏的眼神不时在几个孩子身上穿梭,生怕丢了任何一个。便也就随着几个孩子的脚步随人流登上大堤,临江而立。只见堤上万头攒动,观者如墙,喧闹不已。有钱人家纷纷在堤上搭了一竹看台,彩旗猎猎,冠盖如云。堤上人流熙熙攘攘,卖糖果吃食的小贩们穿插期间,高声吆喝。
  本来人流不多的江边,此时此刻倒成了一个繁华市场。
  苏氏追赶上几个孩子的脚步,便一把扯过胡桃,生孩她被人挤到了。又要回头找北川时,却听北雪在她附近大声道:“娘,我照顾二弟,您看好表妹就行。”至于北焰,他早已被这壮景吸引了,正惦着脚尖,向远处张望。
  “好!”苏氏对北雪微微点头。内心却是老感安慰:北雪看起来比以前懂事多了,不但能照顾自己,甚至已经能照顾弟弟妹妹了。
  要说以前的北雪可是被北玉山娇惯坏了。虽然是农家女儿,但北玉山护女心切,虽然已经九岁。除了没有像富家小姐们锦衣玉食外,倒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苏氏还一度担心,北雪若是被北玉山这么娇惯下去,将来会什么都不会,到了婆家也会被婆家看不起的。却没想到,家中一番变故之后,这孩子竟在不知不觉中找大了不少。
  周围的人群一直在吵,吵得人有些发慌。
  终于,日头近西山之时,潮水渐渐涌了上来。迅猛之势,立即盖过了千万人群的吵闹之声。
  “来了,来了!”有人在人群中兴奋不已地高声呼喊。
  “是啊!来了,真的来了!”
  不一会儿,浪潮果真应声临近。
  映入眼前的,是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撞击在暗礁和沙床上,腾起十几米高的翻天巨浪!越过阻挡物后,万里海浪形成一条白色的曲线,滔天浊浪排空而来,翻江倒海势不可当!
  众人一片欢呼!
  都为能看到如此壮观的一幕而欣喜不已。
  此时月亮出来了,落日留影,素月东出,日月同辉!
  海浪不停翻滚,人群依旧沸腾!
  北雪更是惊叹万分,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生在现代,走过诸多名山大川,也远远见过钱塘江潮汐奇景。但是这一幕,却令她此生难忘。
  尚未回过神来,只听江边如春雷长鸣,空气剧烈震荡,搅得人们耳鼓发麻。又一波滔天巨浪向岸边扑来,发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观者无不胆寒乍舌。
  别人只顾着随着浪涛的起伏眼神起起落落,并且不断发出喝彩惊奇之声。而北雪这个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似乎在海潮的翻滚中感觉到了人生的力量,领悟到人生的拼搏犹如海涛,应该无所顾忌,一往无前。
  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人们方才观潮兴尽,纷纷散去。
  苏氏这才趁着间隙对着几个孩子大声呼喊:“焰儿,雪儿,都到娘这边来,可别被人群冲散了。”
  却没料到几个孩子突然出现在她的身后,手里似乎都捧着东西。北雪首先凑过来,举起一块酥油饼道:“娘,你快吃,先填一填肚子。”
  她知道苏氏一定饿坏了。自从出了高岭村,苏氏就吃了半个巴掌大小的一块干粮卷,而且还是北雪硬塞到她嘴里的,这样下去,就算饿不死,也要饿晕了。
  “娘,你吃!”北川也举了一块吃的到她嘴边。
  “这,这是哪来的?”苏氏看着几个孩子手里都有吃的,不由惊讶,又补充道:“咱们就算是饿死,也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啊!”
  北焰走过来道:“娘,我们怎么会偷,这些都是捡的。”说着,他摊开怀中的大襟,里面全是糖果、香烛、果饼之类的东西。原来祭祀潮神,难免要摆贡品。有的人家摆了贡品人就走了,有的是人群惊慌拥挤时,纷纷遗失,待人群散去,细心的孩子们发现堤上遗物,便都满载而归。
  他们实在是太饿了。一个肌肠辘辘的人见到吃的,让他不张嘴。这似乎有些难度,而且他们可都是孩子,何况这些东西并不是偷的,而是捡的。
  虽然捡东西吃也不是什么有颜面之事,但是人总要就情况而论。
  “娘,你吃嘛!”北雪再次递过酥油饼。
  苏氏捧着酥油饼非但不喜,反而目光呆滞,双手颤抖,嘴唇张合间欲言又止。
  “娘,快吃吧,我们都吃饱了!”北川有些满足地拍了拍肚子。
  苏氏看了看几个孩子,终于忍不住了,蹲在那里放声大哭。
  “舅母,你怎么了?”胡桃见苏氏大哭起来,手里的东西也不吃了,蹲在她身边小声问。
  苏氏呜咽着:“舅母觉得对不起你们,心里难受哇!”
  确实,她见几个孩子捡食果腹,感到莫大耻辱。在她看来,捡食无异于乞食,与乞丐相类。沦为这等样子,日子还能过下去吗?做母亲的良心受到谴责,她吃不下捡来的东西,所以放声大哭。
  胡桃看她如此样子,也撇了撇嘴,手里握着的东西便不吃了,眼泪落下的那一刻,哭喊道:“舅母,我想我娘亲。”
  一个五岁的孩子,奶声奶气地说想娘亲,这一刻足够让人动容落泪的。
  北雪迅速将她抱进怀里,小声安慰,“桃子不哭,舅母和姐姐会照顾好你的。有我们吃的,就有你的。”
  听她这样说,胡桃的哭声变小了,可还是抽抽答答地揉着眼睛,搂着北雪的脖子道:“可是姐姐,我还是很想我的娘亲。”
  那一刻,北雪的心里酸得就像灌下了一大瓶醋一样。尽管她使劲压抑,眼泪还是滚了出来。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的人看上他们一眼,有的人露出一个鄙视的神色,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却有两个人停下了脚步,上前询问:“请问这位大姐,你们有何为难之事,我们夫妻可助你们一把。”
  大家同时止住哭声,疑惑地打量着眼前这一对夫妻。
  

第014节:落脚之地
更新时间2014…8…20 7:03:09  字数:2194

 夫妻二人年约四十,男的身材瘦高,一身笔挺的青布衣服,头戴一顶同色的瓜皮小帽,两只眼睛很是硕大,看上去倒是极精明的人。而这个女人倒是与男人不同,她身材略显发福,皮肤白净,黑发高高挽起,身穿一套亮蓝色裙装,外搭一件灰白色的褙子。
  容光焕发,举手得体,像是一个体面人家的妇人。
  但看似体面,两人的装束却又都是百姓打扮。所以苏氏带着几个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女子一脸微笑,上前将苏氏扶了起来,轻声问道:“这位大姐,你们是外乡人吗?为何在此地哭泣?”
  苏氏一怔,不知说什么才好。她不言语,自然也没有几个孩子说话的份。
  那男子忙上前道:“大姐莫要误会,我们夫妻姓汪,在城里三道桥下开了一间杂物店。别人都称我为汪掌柜。今日我们夫妻到此观潮,由于脚力不济,走慢了些,故落人后,见你们几人在此伤心,心中不忍,问问罢了!”
  苏氏方知他们夫妻倒是好心,忙带着几个孩子行礼:“谢汪掌柜与汪太太关心,我只因人在异乡无亲无故,见几个孩子捡食来果腹,又想起家中惨境,一时悲从中来,忍不住痛哭失声。”
  “哦?”汪掌柜微微眯眼,“大姐家中有何遭遇?”
  苏氏虽是民妇,但也知道在陌生人面前话留三分。就简单地说了因夫家被害,自己带着几个孩子坐船流落到此地后,因身上没有银两,不知接下来何去何从的话。
  虽然隐瞒了一些事实,但却把母子几个千辛万苦逃到这里的事,一吐为快都对这对汪姓夫妻说了。
  听他们说完,姓汪的妻子就叹了一声:“世道不公,好人受难。你们孤儿寡母行至于此,又如何在此度日?只怕不能北上,就性命难保,做了异乡之鬼啊!”
  话虽不太吉利,但却也是实话。
  苏氏一听,悲伤更甚。
  胡桃和北川见苏氏如此悲伤,又开始跟着抹起了眼泪。
  那汪太太见了,似是动了侧隐之心,对汪掌柜道:“当家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如我们就帮这位大姐度过这首难关如何?”
  汪掌柜点了点头,微笑道:“今日我们在此撞见,倒也是一桩缘分。我就为你们指一条生路,你们若是依我的话,无冻饿之忧。等你们存够了盘缠,再行回泾水县老家也不迟。”
  一家人闻听,自当如遇救星。
  北雪毕竟身体里有个成熟的灵魂。虽说穿越而来,可身处此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即给汪姓夫妇行礼,千恩万谢。
  苏氏一听,举止更甚。她连忙趴地磕头:“汪掌柜若能救我一家老小,定当终生铭记大恩。”说着,她又拉着北雪等人跪下磕头,几个孩子倒也听话,一口一个“恩人”的叫着,直叫得汪姓夫妻二人眉开眼笑。
  不过北雪却留意到,他们看其它几人还好,怎么看自己的目光时,就有那么一丝琢磨不透的感觉呢!
  这时汪掌柜才笑着又说:“大姐,其实你的孩子们已经找到求生之路。”说着他指了指北川手里的香烛道:“世人都知咱们这凇州城是首善之地,全城百姓都诚心向佛,膜拜神明;城里城外,单是寺庙道观便不下百余座,天下名刹大寺,咱们凇州便占了四成,因而终年香火极盛香客不断……”
  听到这,本来情绪高涨的苏氏,脸色就微微沉了下来,“听汪掌柜的意思,莫非是要我们母子到寺庙行乞为生?”再苦再累她都受得,但是若让苏氏行乞,她万万做不来。
  在当时的年代里,苏氏也算是女子中比较刚烈的性子。她是宁可饿死,也不肯去做乞丐的。自己不去,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
  而北雪就更是不能。她不是瞧不起乞丐,而是她觉得无论年龄大小,一个有手有脚,四肢健全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劳动,而非去得那嗟来之食呢!所以即使是苏氏答应,北雪也是坚决反对的。
  好在这个看似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的娘没有让她失望。
  “不是,不是。”汪掌柜连连跺脚道:“乞讨岂是长久之计,此地香火生意兴隆,大姐可做香烛供给我的小店,赚钱养活孩子。”
  香烛?在高岭村的时候,她倒是和北玉秀常常一起做。可是那是需要本钱的,摸着自己空空如也的荷包,苏氏觉得自己没底气极了。
  “大姐有何为难?”夫妻二人一起追问。
  苏氏也不隐瞒他们,愁道:“汪老板,我们盘缠已尽,身无分文,哪里来的本钱做香烛?”
  汪掌柜略一思考,道:“也罢,好事做到底。我就先赊给你们一些,待你们赚了钱日后慢慢还来。而且我尚有后院空着,你们倒是可以到后地安顿住下,然后好好做香。”
  世上居然有这么好的事,又是提供原料,又是提供住所。
  可若说这不是真的,又看不到那汪姓夫妻对北家几个人有什么恶意。
  苏氏自然喜出望外,感激零涕。
  北雪想一想,也觉得目前没有其它出路。也就只好由着母亲的意思去了。
  就这样,当天夜里,母子几人就随着汪掌柜夫妻来到了三道桥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