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民国贵女 >

第19章

民国贵女-第19章

小说: 民国贵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弟弟,一直性格开朗直率,可是现在她却觉得可能自己并不了解他,和凌家退亲,庆安王的事,这么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事,可是她这些日子在他身上竟是没看出半点端倪。
  陈澈之笑了笑,但那也不过只是肌肉扯了扯,笑意半点不达眼底。
  他知道大姐想问什么,不等她开口,就直接道:“庆安王在檀香山,听说是支持不了多久了。前不久他们寻到大哥,大哥就将事情告诉了我。”
  陈氏看着自己的弟弟,慢慢坐到扶手椅上,良久后才问道:“你什么时候启程?”
  “那边当然说是越快越好,不过这边的事情处理一下,我还想回延城一趟,眼看就是年底,我打算还是开年之后再去,免得引起母亲那边怀疑。”陈澈之道。
  其实这些都是托辞,他原本是打算这个月底就出发,但若带上陈氏和阿暖,她们肯定不能这么快,所以就特意把时间推迟了。
  陈氏摇了摇头,道:“若是那边的事情比较紧急,你还是尽快过去吧。我和阿暖,就算要过去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阿暖毕竟还小,我想再观望观望。。。。。。”
  说完看到弟弟失望的表情,叹了口气,又仔细看了看他,柔声道:“阿澈,你此次过去时间也不知长短,你过去先看看情况,也帮阿暖看看学校,若是。。。。。。你是打算在那边较长时间,又觉得环境真的适合阿暖,便来信告诉大姐,我再带阿暖过去可好?”
  陈澈之听言只觉得又苦又涩,可是大姐的话已经说到这里,他知道再劝也劝不动更多了。
  陈澈之和陈氏从书房出来去到厅中,就见到坐在厅中有一搭没一搭拿着叉子戳着点心的阿暖,听到他们出来的动静,立时就转过了脑袋看他们。
  阿暖的目光先从陈澈之的脸上移到自己母亲脸上,再从自己母亲脸上移到陈澈之脸上,看二舅面色苦闷,便觉得母亲十之八…九是拒绝二舅了。
  为了安抚二舅,她便笑盈盈地招呼陈澈之道:“二舅,过来吃点点心吧,我听说你过来,特意亲手做给你吃的。”
  听得陈澈之心中愈加郁闷。
  ******
  廖老夫人是十一月初五到京中。
  冯大太太廖氏也是好几年未曾见过自己母亲了,便打算亲自去车站接老夫人,冯秾一来想在老夫人面前刷刷好感度,二来也是知道廖珩必会去车站接老夫人,所以前一日得知廖氏的打算后便跟廖氏提出想跟着她一起过去车站,后面自然也就可以顺理成章跟着去廖珩的宅子了。
  廖氏扫了她一眼,不咸不淡道:“你外祖母刚刚入京,想来一路舟车劳顿,疲惫得很,若是太多人去车站,就不是接风,而是滋扰了。我看你还是过些时候待我寻了机会,再去给她老人家请安吧。”
  冯秾脸就是一僵,然后转头就撅了嘴去看一旁自己的生母侯姨娘。
  侯姨娘心中也是不悦。
  这些时日,眼看着廖老夫人就要入京,廖氏一改往日病弱完全不理事的老好人模样,脾气是越来越硬,侯姨娘已经产生危机感,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当然也可能是这些年她在冯家仗着儿子摆款摆惯了,一时适应不了廖氏的改变,尤其是前几年冯老太太尚在的时候,在冯家把她捧得比廖氏还要高,她便渐渐也不太把廖氏看在眼里 … 现在,怎么不知不觉中,反似是要看廖氏的面色行事了?
  廖氏初嫁给冯厚平时,冯厚平不过是个穷学子,廖氏也没对冯老太太怎么不好,就是大小姐派头惯了,没怎么把冯老太太一乡野老婆子放在眼里罢了,后来廖氏又生不出孩子,还不许其他女人给冯厚平生孩子,所以冯老太太对廖氏是积怨颇深。
  及至新政府成立,冯厚平在京中得了高官,冯老太太可不就扬眉吐气了?所以虽有冯厚平“劝着”,但冯老太太言辞或行事间没少磨搓廖氏 … 反正廖家离得远,没人给她撑腰,她又离不得儿子,还不准她摆摆婆婆款了?谁家的婆婆对儿媳不都这样?对那半途接回来的孙子跟孙女更是稀罕得不行。
  且说当晚侯姨娘就在冯厚平耳边吹枕头风,道:“老爷,太太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我瞅着她不会是就应付着咱们,其实并不想帮忙吧?”
  她一边说着那身子就在冯厚平身上蹭着。
  侯姨娘年纪三十几许,正是如饥似渴的时候,奈何这些日子冯厚平正是为着云琪小佳人魂牵梦绕之时,满心满脑的都是小佳人那白嫩嫩的肌肤红艳艳的小嘴儿,寻了机会就想着如何引那小佳人自动自愿的投进自己怀抱,哪里顾得上和侯姨娘亲热?
  此时冯厚平被她蹭着,把他对着那小佳人需要强行克制的火气全给蹭了出来,又因着廖珩引起的一些烦心事,冲动之下就一把将侯姨娘扯了过来,狠狠揉了两把,道:“她帮不帮忙也就是那样,你要知道,我可也没什么可以拿捏到她的,你哄好她了,她自然就帮着你,你哄不好她,我也没办法。”
  女儿嫁谁不是嫁,廖家虽好,但冯厚平向来会拿捏进退,断不会为着强塞女儿而结仇的,廖家嫁不成,就换个人家也就是了。
  侯姨娘被掐得“啊”得一声眼泪都差点疼出来,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心里又气又恨,但还是忍了怨气,浑身解数的迎了上去,事后总算是把冯厚平哄得愿意去跟廖氏说说话了。
  廖氏对着冯厚平总是好言好语的,她见冯厚平来问,就道:“老爷,您知道我母亲的性子,她一直觉得我在冯家过得不好,这次特地从岭南到北平,未尝不是为了我的意思。若是我此时就急吼吼的把阿秾带过去车站,恐怕事情只会弄糟,还不若等我见了母亲,先跟母亲好好说说,待母亲放下成见,再带了阿秾去见她,岂不是更好?”
  冯厚平听廖氏这样说有些不自在,其实他也是多年未见廖老夫人,说实话,就是他心底都有些怵,所以廖氏这般说了,他也没再就此事多说第二句就岔开了话。
  最后冯秾到底也没能去成车站。
  十一月初五,北平火车站。
  廖氏远远的看见自己母亲被人扶着走了出来,眼泪立时就飚了出来,那边廖珩还没动,她已经先迎了上去,泪水涟涟的唤了声母亲。
  廖老夫人多年未见自己的小女儿,又一直听说她在北平过得不好,这突然看见她泪水涟涟的样子自然心痛,拉了她仔细端详,也是一阵阵心痛难受。
  廖珩看得皱眉,他上前道:“祖母,这里风大,您又坐了这么长时间火车,周转了几天时间,还是先上车,有什么事,回去再说吧。”
  廖氏虽在激动和委屈中,也听出了侄子话中的不悦,忙拿了帕子拭泪,跟母亲道歉,说是“自己一时激动,竟是忘记了母亲刚刚到京中,不宜太过伤心,都是女儿的错”,那慌张的模样哪里还是当年那个骄傲任性的女儿?
  廖老夫人瞅着她那样子越发的心酸,抬头便瞪了自己三孙子一眼,廖珩无所谓的耸了耸肩,但面上表情仍是板得跟铜铸的一样,看得廖老夫人一阵牙疼。
  “三姨母,表哥。”
  一道清脆的声音从廖老夫人的右侧传来,众人转头,便看见了一个穿了素色绣花滚边长袄裙,长相有点英气的姑娘在对着廖氏和廖珩笑,廖珩没什么反应,廖老夫人见廖氏打量这姑娘,就乐呵呵介绍道:“慧如,你认不出她来了吧?这是你四妹妹家的小女儿昭云。”
  廖氏的四妹妹,是廖家另一支,廖珩堂伯祖父那边所出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岭南当地另一个世家尚家。当年廖氏和这位四妹妹年纪相仿,感情很好,只是她离开岭南已经近十年,当时眼前的姑娘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罢了。
  廖老夫人跟廖氏介绍完又对廖珩道,“阿珩,昭云的堂兄在北平读书,昭云想过来北平玩一段时间,我就索性带了她一起过来,她堂兄毕竟只是在这边读书,我看就让昭云先跟我们一起住着好了。”
  廖珩应下,林满便请众人上车。
  廖老夫人上了廖珩的车,尚昭云就道她母亲一直都很挂念姑母,不若她就跟姑母一车,也好聊聊天,回头跟母亲说说,解了母亲的姐妹相思之情。
  廖老夫人自然是乐呵呵的应了。
  上了车,廖老夫人闭目养神,廖珩不出声,但车行了十来分钟后,廖老夫人突道:“听说你在北平喜欢上了个姑娘,是怎么回事?”
  廖珩笑道:“祖母您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您不会是专门为着这事来北平的吧?”
  这就是承认了?
  廖老夫人睁开了眼睛,仔细看了看自己的孙子,这事,对廖老夫人来说,算不得什么坏消息,她几个孙子,除了最小的廖玦,其他都已经成家立室,就是廖玦,虽然只有十六岁,也已经定下了亲事,就是眼前这个,年纪一大把了,一点动静没有,那性子也跟个石头一样,硬邦邦的,也从未听说过他有过什么喜欢的人,老夫人很怀疑且担心他是不是有问题。
  所以他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喜欢的人,甭管那人是圆是扁,倒是先让她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
  廖老夫人神色放松了些,道:“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回头领了来让我看看吧。”
  又叹了口气道,“我不是因着你这事来北平,但有人是因着这事坐不住了,专门过来北平了。你若是有喜欢的姑娘,门第品性都尚可,就好好的把亲事给定了,也省得旁人三天两头的折腾。”


第26章 各异
  廖老夫人的几个孙子就剩下廖珩未定亲,也没人听说过他有什么风流韵事,岭南那边可不是不少能跟廖老夫人这边搭上话的人家都来各种打听和试探。
  老夫人年纪大了,也并不乐意在孙子的婚事上插手太多,但这些人家不同花样的试探和试图接近,真的是幺蛾子尽出,时间长了,老夫人也是烦不胜烦。
  廖珩笑,他并没接老夫人那句“省得旁人三天两头的折腾”这话,而是笑道:“您会见到她的,她是陈家的外孙女。”
  因着这事他心中已经作了决定,说着阿暖,笑容也比平时寒渗渗或者虚假或者讥诮的模样要强多了,看得老夫人简直有一种恍惚回到二十年前的错觉 … 二十年前,廖珩五岁的时候,笑起来还是温暖的。
  然后再听他话中的内容,更是惊住了 … 先头她说什么“好好的把亲事给定了”什么的,不过是感慨一下再加上一些试探之意,却不想孙子直接就道“您会见到她的”。
  这就不只是承认,而是直接肯定了 … 他有了喜欢的姑娘,且打算定亲了。
  她十分了解自己这个孙子的性格,他这般说了,那就是认定她了。
  廖老夫人沉默了一会儿,随即又抓住了他话的另一个重点,问道:“陈家,是哪个陈家?”
  她眉头微皱,脑子不由得就迅速过了一遍,然后脑中就闪过些陈年旧事。。。。。。这,她有点不太相信的看向自己孙子。
  廖珩对上自己祖母惊疑的目光,点了点头,道:“嗯,就是当年那个陈家。说起来,我记得祖父还说过我们廖家和陈家其实还有过婚约,只可惜后来。。。。。。”
  说到这里默了默,然后扯了扯嘴角,继续道,“呵,所以说来这也算是姻缘天定了。”
  难得孙子还会开一下玩笑,可这玩笑跟嗑黄连汁似的,又苦又涩,廖老夫人原本还想笑一笑,可是想起当年那些旧事,哪里还能笑出来。
  当年廖家和陈家的确是有过一场口头的婚约,只不过随着当初两位议定此事的廖家家主还有陈家家主都战死,国难当前,世事变迁,再没有人提起罢了。
  两人随即都沉默了下来,过了许久,廖老夫人才叹了口气道:“你说这姑娘是陈家的外孙女,那就是说她母亲是陈家人?那她父族呢,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廖珩扯了扯嘴角,道:“她的父族,嗯,是延城的一个本土世家,姓云。前朝嘉兴年间,云家有人也曾入朝为官,受恩于陈家,然后这才有了陈家和云家的婚约。不过陈夫人嫁的这位云先生是个新式学子,新婚时便去了留洋,在留洋时又另娶了一位太太,另有一子一女,然后云先生回国之后就和陈夫人签了新政府的离婚书了。”
  廖珩并不避讳,将云佰城和陈氏之事尽数都说了出来 … 他倒是还想说这位云先生和那位新式太太是在婚前就自由恋爱了,但八卦并非是他的天性,也就将此事隐了去。
  反正以他祖母的精明 … 得知阿暖是云二小姐,而非云大小姐,再加上姑母等人在旁的搅和,过不了两天她祖母就能把所有事情都了解个透了。
  廖老夫人听完孙子的话又是一阵沉默,这种事现在全国上下在哪里都不新鲜,若她的女儿不是廖家的女儿,怕还不是签离婚书这么简单 … 那个蠢。。。。。。她是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养出个这样的女儿来。
  再出声时,她的声音已带了些冷意,道:“既是陈家的后人,又是你看中的,想来品性样貌都不能差,寻了机会,你便让她母亲带着她让我见见吧,若是她母亲也同意,便把你们的亲事定下来吧。”
  廖珩自然知道她这冷意针对的不是阿暖和她的母亲。
  另一辆车中,冯大太太廖氏和尚昭云。
  上了车,尚昭云便递给了冯大太太一封手书,是她的母亲,廖氏的四堂妹尚二太太廖茜如写给廖氏的。
  廖茜如在手书中追述了一番当年的姐妹情深,奉上了一个宅子的地契,道女儿尚昭云可能会留在京中读书,还请她多加照拂,又道“三姐,你这么些年在京中必然思乡甚切,以后昭云在京中,平日里你可尽召她聊聊天,说说乡音,也好一解思乡之愁”等等。
  廖氏看完了四堂妹的信,转头看尚昭云,尚昭云便对着她笑了笑,用白话道:“我娘亲一路都好挂住姨母,听闻姨母嘅身体唔好,一路都好担心,今次縂特登要我带佐佢用开的大夫过来,縂有一些药材要我敚麉龂乱棠福肺揖腿萌宿乱棠浮!!!!!!
  久违的乡音总能让长离乡的人特别亲切。说实话因着当初冯老太太的厌恶,冯厚平的不喜,廖氏自到北平,当真多年都未曾怎么开口说过白话,就是身边的丫鬟婆子也早都换了一批又一批。
  不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