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朕的大秦要亡了! >

第52章

朕的大秦要亡了!-第52章

小说: 朕的大秦要亡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上面的律令太过严苛了,催迫底下的人,有关系的就找人顶替了。
  “朕知道了。”
  胡亥没有跟他们论私人恩怨,而是对司马欣道:“这些官吏,按照律令该判什么样的罪,朕交给你下放给众狱吏去评断。”
  “喏。”
  凝滞的气氛中,张伯的大孙子问道:“我们能回家了吗?”
  胡亥笑道:“怎么不能?不但你们能回家,你的小伙伴赵大眼子以后都能吃饱饭了。”
  “真的?”
  “当然是真的。朕免了关中三年赋税。”
  张伯的大孙子眨着眼,问道:“我们不用交粮食了吗?”他还不明白这其中的意味。
  张伯与老妻却是对视一眼,给胡亥跪下来,激动道:“啊,啊,令长……啊不,陛下……这真是……这真是……”
  直到胡亥的銮驾远到都看不清了,张伯与老妻还在跪地相送。
  “啊,啊,这真是……真是……好皇帝呐。”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说的那个词儿。
  一旁的士卒笑道:“张太公,您快起来。我们这得送您家去呢。”
  胡亥刚出宫,就在关中受到了这么大的打击,心情很不美丽。
  连关中都如此,更何况外面呢?
  胡亥暂时歇了微服的心,快马加鞭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李由所在的三川郡荥阳。
  李由原本在东边,帮助章邯大军围堵陈胜余党,接了皇帝要驾临三川郡的消息,忙星夜赶回来。
  胡亥在荥阳见了李由,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咸阳转送来的蒙盐奏章。
  蒙盐奏章里写道,他已经捉住了反贼宋留,要以此功劳,再向陛下提出一则请求。
  他请求胡亥问责李斯。
  这当然也是蒙氏那点旧事了。
  当初杀蒙恬、蒙毅,始作俑者是赵高,放任不管是李斯。
  蒙盐却也很有分寸,比如对赵高他的要求是杀,对李斯却是问责了,刚好踩在皇帝敏感的界限上。
  胡亥把蒙盐的奏章给李斯、李由父子传阅着看了。
  李由笑道:“蒙小将军立了大功。”
  李斯则是抚着白胡须道:“老臣当日的确有罪。”他是看出陛下要给蒙氏翻案来了。
  胡亥瞅着老神在在的李斯。
  “秦之文章,唯李斯一人”——BY鲁迅《我真的说过》。
  于是瞅着瞅着,胡亥对李斯问了个哲学问题:“你说,为啥你一做丞相,就天下大乱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生日福利,大部分要求双更,已奉上;另外要求的小剧场、番外也都挺有趣的。
  今天先选“黄粱撒”指定的“想看秦始皇和真正的胡亥看主角日常发表评论”的小剧场来写啦。
  小剧场:
  胡亥初来乍到,要杀赵高。
  真二世:爸爸!他要杀我老师!55555……
  秦始皇:该杀!
  胡亥送章邯出城,遇刺昏迷。
  真二世:爸爸!我好像能回去了!耶!
  秦始皇:小崽子你做梦。朕的基业不能给你毁了。
  胡亥遣散宫女姬妾。
  真二世:爸爸!我的小美人们呐,55555……
  秦始皇:……别哭了,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来,爸爸给你讲讲,当初你奶奶的故事……
  听完后的真二世:目瞪狗呆。jpg


第80章 
  这话也就胡亥好意思问。
  闻言; 李斯:……你咋不问问自己; 为啥你一做皇帝就天下大乱了呢?
  当然李斯不能把这话问出来。
  皇帝犯了错; 做丞相的出来背锅; 都已经是约定成俗的事情了。
  好在蒙氏这口锅不算太沉; 毕竟祸首赵高还活蹦乱跳着呢。
  于是李斯一躬身; 抚着白胡须,心平气和道:“此乃老臣之过……”
  胡亥一摆手。
  怎么能在荥阳地界上,当着李由,打他爹李斯的脸呢?
  胡亥笑道:“哎; 丞相想多了。朕不是要你请罪。朕是羡慕你和先帝之间的千古佳话呐。”
  李斯抚着白胡须的手顿住了,真迷惑了,“老臣与先帝之间的……”之间的啥?
  为啥看皇帝的笑容; 感觉“千古佳话”都不是个好词了呢?
  胡亥笑道:“当初先帝要驱逐六国之人,是李卿上《谏逐客书》; 于是先帝乃收回成令; 广用六国贤人,而后就一统四海之伟业。李卿的文章写得着实好; 朕少年时看过还背了。”胡亥起身踱步; 吟诵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 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胡亥神采俊逸,又声音清朗,李斯多年前的谏书给他一诵,竟如无乐之歌曲。
  一时诵完,胡亥击掌赞道:“真好文章!好辩才!”
  在李斯面前,什么蒯彻、夏临渊都不够看的,这才是真全才、大通才。
  赵高陪笑道:“陛下真过目不忘!小臣只听着就知道是好的,却万万背不下来的。”
  《谏逐客书》是李斯正式成为秦朝廷要员的转折点,也是李斯本人的得意之作。此刻,见年轻的帝王信手拈来、倒背如流,饶是沉稳如李斯,也被勾起了自矜之情,白胡须翘了翘,忍不住笑开来。
  李斯笑道:“老臣多年前的谬作,能得陛下青眼,真叫老臣惭愧。”
  李由见父亲得皇帝看重,也与有荣焉,忍不住笑了。
  倒是赵高在旁边瞧着,心里盘算着,他读书时候文章写得也挺过得去的——要不,哪天给陛下写篇《郑国渠书》?歌颂一番陛下的爱民如子、深入虎穴?捎带着把他自己忠君爱君的伟岸形象给留在史书上。
  胡亥道:“李卿有如此文章华彩,可不要浪费了。现下,朕就给你出了一则题目:为什么你一做丞相,就天下大乱了呢?”
  李斯和李由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奶奶的,就知道会有转折。
  “你不要紧张,不要有压力,”胡亥笑眯眯的,“就照着《谏逐客书》的文学高度,再写一篇来。朕到时候沾你的光,也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个名字。”
  李斯还能说什么?
  他只能抚着白胡须,一躬身,应道:“老臣领旨。”
  一时李斯父子退下,胡亥拆阅从咸阳转来的奏章,赵高在旁伺候。
  赵高小心笑道:“陛下,您真叫李斯写那篇请罪文章呐?”
  “朕说的话还有假?”
  赵高有点想呵呵,先帝的话是没有假的,您的话还真不好说。
  不过赵高只敢腹诽,笑道:“小臣不是那个意思。”
  “那你是哪个意思?”
  “小臣是觉得……陛下,您是不是太给那蒙氏子脸面了?”
  “嗯?”
  “您瞧瞧,上一回他攻下了泗水郡,要求您把小臣给杀了。亏得您圣明,这才保下了小臣这个大大的忠臣。如今他拿住了宋留,又要求您问罪于李斯——李斯可是丞相之尊。这蒙氏子可不是蹬鼻子上脸吗?他不识好歹呐!”
  胡亥看他一眼,“接着说。”
  赵高揣摩着皇帝神色,又道:“这是小臣把那蒙氏子往好里想。要是往坏处想——陛下,如今您白龙鱼服,身在三川郡。李由乃是郡守。您在这里问罪李斯,万一李斯与李由有不臣之心,一时激愤……陛下您想想!这蒙氏子当真是居心险恶呐!”
  胡亥瞅着赵高,目露赞叹,一伸手快准狠得捏住了他的耳朵,转个花,微笑道:“能耐了啊赵三思!你现在还会一黑黑俩了!”
  既黑了蒙盐,又黑了李斯父子。
  “痛痛痛痛痛!”赵高顺着胡亥用力的方向转,疼得咧嘴,还要笑着回话道:“都是陛下教导有方。”
  胡亥被气乐了,松了手。
  赵高揉着耳朵,沉痛道:“陛下,就算是小臣一黑黑俩。可那蒙氏子野心越来越大,上一回还真是针对小臣,这次就是丞相了,那要是还有下次,岂不是……岂不是只能是陛下了?”
  “蒙盐有分寸着呢。人家是要你死,对李斯这做丞相的,却只要问责。”胡亥拨弄着蒙盐那份奏章,咬牙道:“他踩线踩得可准了。”
  这条线上,胡亥若是发作,显得心胸狭隘;不发作,却又憋闷。
  而且正是用人之际,别说蒙盐只是踩线,还没背叛;就算蒙盐真的背叛了,胡亥为了抚定人心,也不宜追究,甚至只要蒙盐归顺了,就要给蒙氏封赏,以安定百官。
  别的不说,四境造反之地及周边郡县的长官,多有为了自保而先造反的。
  比如沛县县令,不过他运气不好,想要再度投靠朝廷的时候被刘邦给杀了。
  比如南阳郡多位长官,在宋留打过去的时候,都背叛了朝廷;可是陈胜一死,这些长官们又摇身一变,做了朝廷的人,把宋留给赶出了南阳郡。
  像这等背叛过朝廷而后又归顺的人,若都杀了,那基层可就真无人可用了。
  胡亥与赵高君臣对谈,亦庄亦谐。
  李斯父子回房后,却也有一番密谈。
  李由出外为三川郡守,因战乱,与父亲也快一年未见了。
  “父亲,听说您要来。郡中官员,从前做过您学生,或是与咱们家有旧的,都想来拜见。”
  李斯坐下来,在只与大儿子相对的私密空间里,才任由疲态显露在脸上,叫人记起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
  李斯疲惫地微微摆手,低声道:“都不许来。风口浪尖,不要招眼。”
  “喏。”李由还是第一次见新君,道:“陛下看起来,对父亲很是倚重——似乎从前就很赞赏父亲,能亲口背诵您写的文章,当做不得假。”
  “背几句文章罢了。你若肯下功夫,半日便能通背全文。”李斯翘着白胡须笑了笑,道:“你还嫩着呢。陛下不是你见一面就能摸清楚的人。”
  “儿子驽钝。”李由对着父亲,倒比对着皇帝时,还要恭敬些,“儿子远在此地,不知咸阳情形。不知陛下问罪一事,是真心,还是要做给蒙氏子看的?”
  李斯微微出神,喃喃道:“别说是你,便是为父也看不透陛下。他与先帝全然不同。先帝是高深莫测,当今陛下却是……”
  “却是如何?”
  李斯攒着眉头,疑惑道:“当今陛下常出昏招,却又往往错有错着。当真邪门。”
  作者有话要说:  先帝是高不可测,胡亥是歪不可测。


第81章 
  李斯到底上了年纪; 陪着皇帝连日奔波不说; 奏对周旋也颇耗费心神; 烛火下; 面色显出疲惫的黄气来。
  李由见状; 道:“天色已晚; 父亲安置。”
  李斯轻轻颔首,又道:“这趟,我把婧儿也带来了。你们父女也许久未见了。”
  李由一愣,道:“婧儿在伴驾名单之中?”
  李斯这趟是伴驾出巡; 并不是自家出行带上孙女。
  皇帝出巡,伴驾之人,所有人的名单; 都是要呈给皇帝,给皇帝批准了; 才能有这个荣幸与帝王一同外出。
  所以李斯能带李婧来; 那必然是已经上告于皇帝的。
  而皇帝答应让李斯带李婧一起来,其中又有彼此心照不宣的含义在。
  李由愣过之后; 不确定地问道:“父亲; 陛下的意思是……?”
  李斯闭目颔首; 哑声道:“剩下的,就看那丫头的造化了。”
  事件中心人物胡亥:……喂!等等!朕怎么就跟你们心照不宣了?!
  天地良心,胡亥看到上报名单中李斯下面有李婧时,压根儿没往自己身上想,只觉得是爷爷带孙女去跟儿子团圆一番——这乃是人之常情; 不该拦着啊!御笔一挥,就给批了。
  李婧寻来书房,给父亲与祖父送热汤。
  “祖父,您可是有事担心?”李婧关切地问李斯。
  李斯对小儿子李甲都颇为纵容,就更不必说对孙儿辈的了。他微笑着,白胡子映衬下,更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模样。
  “没什么,祖父是想你小叔叔了。”李斯没有提刚才与儿子思量的伴驾之事。
  李婧笑道:“小叔叔不是就在陈郡吗?来荥阳快得很。祖父想见,让人给个信,小叔叔一日就能到。”
  “真是孩子话。”李斯微笑道:“祖父和小叔叔都是给陛下办差的。陛下不许回来,祖父就是写一百封信,你小叔叔也不能回来。”
  李婧听在耳中,若有所思。
  她年方十五,眉间一点红痣,宛如鲜血要破出般亮红。
  正是这一点红痣,如某种征兆般,叫李家众人都觉得,她是个有大造化的。
  胡亥倒没有不许李甲回荥阳,但是他不准夏临渊往这边瞎跑,也算是间接限制了李甲。
  自从听说了皇帝要出巡的事儿,夏临渊简直是一天三封奏章得骚扰胡亥。
  “陛下!臣要给您献上新鲜的俘虏张耳、孔鲋、蒯通等人!”
  “陛下!臣要给您看臣养的仙鹤、白龙!”
  “陛下!臣在外日久,着实想您!期盼陛下给小臣这个荣幸,去荥阳迎接您!”
  胡亥的回复也很简单:老实呆着。
  张耳、孔鲋等人自有将军押送来,要夏临渊跑来添什么乱?
  再说了,章邯收复陈县之后,又南下汝阴,正是用人之时。
  在胡亥看来,夏临渊闹着要来见他,九成九都是为了拍马屁;还是让他跟着章邯干点正经事儿。
  夏临渊和李甲是被胡亥绑在一块的行动小组。
  既然夏临渊被驳回了请见的要求,那么李甲也只能跟着夏临渊在外漂泊。
  荥阳接待工作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胡亥第二日起来,只觉这阵子赶路晃散了的身子骨没那么痛了。
  “呜汪!”小二郎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当日在洛水水库,它见势不妙,自己溜入水库旁的灌木丛逃命;等到危机过去,还是赵高领人在灌木丛中唤了半天,才把它找到。
  二郎神平时在宫里作威作福,没料到一出宫,就被人盯上了要吃狗肉,大受惊吓,没了在宫中的神气,暴露了胆小的一面。
  自那以后,它整天跟着胡亥,可以说是寸步不离;但凡有点大的声响,这就一溜烟跑不见狗了,藏起来等个半天见没有大事发生,才犹犹豫豫从藏身处溜出来,继续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