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嫡幼-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怎么回事儿?”顾启珪疑惑的问道,这事儿是急事儿?安唐不好,怎么和他有关?
难不成和安珏然有关系?顾启珪如此想着,回头看向顾十六,眼神中带着疑惑。
“和安少爷没关系。”顾十六解释道,他总是能明白顾启珪在想什么。
顾启珪松了口气,无语的看着顾十六。
“但是,和安家大爷安意荣有莫大的关系。”顾十六自顾自地说道。
顾启珪刚松下来的一口气,又提了上来,安意荣还不是和安珏然有着莫大的关系。
说话能不能不大喘气?顾启珪不再说话了,只等着下文。
“安家二老爷今晨遭遇意外,正好安二爷正跟着大伯,属于误伤,但伤势颇为严重。”
安立稔遭遇意外?那和姑夫有什么关系。自家姑父,顾启珪还是有些了解的,不会这么沉不住气。想当年,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安老爷子走了,他丁忧在家,不也是在江南蛰居两年才有机会重新回到京师吗。
在安立稔才刚进入翰林院的当下,是个人都应该知道静观其变才是上策,怎么能贸然出手呢?顾启珪皱眉沉思。
“不过此事也不能说是安。”顾十六说着,低声在顾启珪耳边说了几句话。
顾启珪站在船头,没有讲话,神色莫名。
书房里
顾国安如今已经平复了心情,整个书房是一片安静。
“表哥,此事是我心急了,确有过错。”安意荣开口打破一室的沉寂。
顾国安没有立刻回答。
“安意荣,凡事由着她来,如果不是因为……。”顾国安闭了闭眼,沉声说道,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是,意思两个人都明白。
“她不是……”安意荣下意识想辩解,他当然知道这种做法欠妥当,但是,难道他还能把人交出去,站在一旁袖手旁观。
燕儿骄矜,但是,她做出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他,不管好的还是坏的。
他话有千千万,只是没来的急说出来就被打断了。
“我不好奇顾玲燕这样做有什么用意?”顾国安面无表情,“我竟是不知道,她竟然能支配祖父留给你的影卫。”祖父逝世前,亲自把手里培养出来的影卫给了他二人,就是为了让他们在以后能有个后路,在退无可退的时候给家族留下一丝生机。
这些都是跟着祖父上过战场的兵将的后人,誓死效忠顾家的影卫,是为了家族繁荣而存在的秘密力量,现在竟然因为兄弟阋墙、叔侄相斗而出手。
虽说朝堂风云,变换莫测,官场争斗并不能说什么手段卑劣。
但是,“阿茂,就算是家宅分裂,政见不和,你的手上不能沾染安氏子弟的鲜血。影卫的存在是为了巩固家族繁荣。现在你都没有掌家之权,安家不是你的,你得凭借本事拿到手才行,再不是真正的兵戎相见。”顾国安低声说道,他从来不想安意荣变成那样一种人的。
自小,比起安意荣,顾国安就经历过更多,起码,在安老太爷去世前,安意荣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娶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走上自己该走的路,如果不是安老爷子突然离世,这一切都会变得不同。顾国安却是自降生就历经磨难的,母亲不喜,父亲忽视,在刚露锋芒的时候,顾老爷子走了,他又一次跌落谷底。
但是,从内心来讲,就算是极其不喜欢顾玲燕,顾玲燕做的事情,要是换了个人,……以顾国安的手段,肯定是不能这样算了的。
因为,就算天生默然,他们流着一样的血液。
安意荣低了低头,没有回答。他自然是知道的……
“可是,就算是她出手,和你有什么区别。”顾国安说道。
“此事肯定是算在你们头上的,安立稔也不是傻瓜,不会轻举妄动。但是,安唐出了此等意外,唐家也必是坐不住吧,你好自为之。”顾国安说着,这事儿他是不便出手的,但是此事也算是牵扯到孩子,他就得各种斟酌。
而且,安家三房怕也不会善罢甘休,有安立稔在,珏然那孩子只会更危险些。
船上
“我之前让你选人拨给安珏然,已经到安府了吗?”顾启珪问着身后的顾擎。
“是的,现在已经在安少爷处当值了。”
“传信给去安珏然那边儿的人,要是发生什么事,不要回安府求助,直接去顾府找爹爹,爹爹不在,直接去顾一那。”反正是他顾府的人,去就是了。
“是。”顾擎闻听此言倒是吃了一惊,毕竟,一个府里隐藏在暗处的力量往往是一个家族最后的保障,虽说主子和安少爷关系好,送去影卫就已经是很大的冒险了。还不行,又要……不过,他也没多嘴,这消息肯定会先经过老爷,老爷如是应了,这也就没有问题了。就像是当初,他觉得如果去挑人,老爷肯定不能同意,可最后竟是应了,不是吗。
顾启珪毕竟不在京城,就是他在京都,对这件事情也是没有话语权的。主要是因为爹爹还在,一定不会让他在现在介入朝中之事儿的。也只是能对保护着点安珏然。
感觉他就是离个家,真的是多事之秋,且不论二皇子沐沣的事情,就自己家里的事情都是事儿砸事儿。
大姐姐的事情还没有订下来,想来他是不能看见定下来的那天了,今年太忙。二叔出了那样的事情,还没个定论,爹爹已经知道了,到时候又是一笔糊涂账。再加上今日安府的事情,本是内乱,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虽说是安府两支,素来不和,但是安意荣绝对不能动手,这是孝礼,那是他叔父,怎么能沾染他的手,这样让安珏然怎么办,德行有失,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儿。
对于长辈,顾启珪从来都很少评价理论,亦或是顶撞的。唯一一次,还是因为二婶小安氏在离京去保定时,离间娘亲和兄长的时候。不过,那也只是找了一句,二婶话中的漏洞。
对于其他,即使不喜,也是不显得。但目前为止,顾启珪还是比较幸运的,他有爱护他的父亲母亲,有相处的很好的姐姐,和目前看来还不错的哥哥,以及安珏然。所以就算是顾雍和安氏,全国各也从来没有要把他们怎样怎样的想法的。
再如爹爹,看似薄情,可这样的人最是长情,这个情,可一直爱情,当然也包括亲情。爹爹对待姑父安意荣不就是这样吗,即使是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也还是不能完全放手,当然其中也有安珏然的因素就是了。
顾启珪想的有些远,但不论怎样,他想不明白,顾玲燕到底是怎样想的,稍有不慎就影响仕途的举动都能做出来。不知道是该说她有魄力,还是该说她蠢。
这天之后,顾启珪很少能受到京中的消息了。上次也就是当时赶巧了,他们刚从平壤出发,京中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他才能知道的,随着船只的行进,这消息就不会如此迅速的到来他这里了。
七天之后,顾启珪一行人到了金陵城,这也算是到了江南的地界,比顾启珪想象中的还要快一些。不过距离顾启珪的目的地——吉城,还需要一些时候。
这到了金陵城,自然是要停船的,且不说要采买,就是观光一下也是极好的。
而且,时间到了现在,这都到了江南,二皇子沐沣,就不用只待在船里了。就是现在有人见了也不会怎么样。反正,二皇子沐沣本就该在江南出现。
“去问问阿兄,要下船去看看吗?这里倒是热闹。”顾启珪吩咐人去传话,自从上了船,沐沣还从来没有下过船呢。
他的伤口基本已经痊愈了,剩下的就全靠养。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身上的‘花离’。因为,顾启珪对沐沣的生活习惯什么的,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就是和沐沣相处了这些时间,顾启珪也没发现他有什么不妥。一举一动,还是翩翩公子的气度。
顾启珪看着街岸,这里岸两边儿都是灰白相间的屋脊房子,有着典型的江南水墨风格。独特的建筑,人文水情相映其中,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尤其是像顾启珪一样站在船头,穿梭其中,景儿是真美。
第68章 到达
顾启珪看着船下渐渐后顺的水花,等着顾擎带来的消息。
越往南走,顾启珪越发明显的感觉到从南向北这个国家多样文化的集合。不论建筑,服侍衣着,还是风土人情都个各有各的不同,充分展示着大齐朝的地大物博。
近几朝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江南,现在已经变成了其他地区望尘莫及的地区,并且还在一直欣欣向荣的发展着。
“少爷,”身后响起一个少年的声音,随后顾启珪身上就被披上了一件厚厚的斗篷。
顾启珪回头冲他笑笑,这是老磨从庄子带来的那几个人中的一个。
顾启珪让顾擎把他们都安排在自己身边当值,作为自己的内侍,想看一看他们的表现。
如果看着还可以,顾启珪是不介意留下他们的。当然了,他自是不会留下这些个少年都当他的内侍的,他也不需要,还是要看各自的性格适合做什么。
他们都已经十七八岁的年纪,成亲了也未可知,性格心态基本已经定型,顾启珪不想也不可能去强行改变一个人的认知。
随着七八天过去,这性子就渐渐显露出来了。
眼前这个少年,是老磨的儿子磨石宇,和他爹爽朗的性格不同,是个颇为内敛的少年。
和其他少年比起来,小两岁的他不善言辞,做事却是面面俱到。
“今日,怎么想起到我这边儿来了?”顾启珪笑了笑,问道。
石宇是不常出现在他面前的,据说他能来这边儿,也是老磨一意孤行的结果。正因为这样,在这群少年中,隐隐有被欺压的趋势,处于弱势的少年。
“我想跟着少爷。”磨石宇抬起头来,看着顾启珪,坚定的声音。
顾启珪回过神来,就听见了这么一句话,他是有些惊愕的。这孩子平时话不多,是有些极其内敛,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令人忽视的存在。
“和你爹爹说了?”顾启珪问道。
“阿爹,定是同意。”磨石宇说道,本来就是因为这事儿,他爹爹才带他来的,为了让他有个好出路。
“好,等到了吉城,记得收拾东西,跟我去安庆。”顾启珪笑着说,他倒是很喜欢这个孩子。
“去你爹爹那帮忙吧,我这儿没事儿了。”顾启珪跟磨石宇说道。
少年离去的样子,罕见的有些开心的情绪夹杂在里面。
顾启珪笑笑。
“主子,二爷那边儿回话,让少爷不用顾虑他们,听话音,是要下船的。”这时顾擎走过来,回禀道。
“嗯,我知道了。”顾启珪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随后就转头面向磨石宇,用眼神问道。
“您不下去看看吗?”顾擎问着自家主子,看着自家主子对下船满不在意的样子,他有些好奇,看七爷对这里还算感兴趣,怎么不下去看看。
这都在船上待了七八天了,主子愣是没有下船一次,但是每次都记得去问问二皇子。
“我就不了,等回头再说吧。”顾启珪淡淡拒绝。
随着日子的推进,离他县试的时间也慢慢近了,他并不想因为任何事儿而分心。虽然他觉得自己自制力没问题,但是他绝不允许其他任何意外发生。
但是,等县试结束,他需要大把的时间去拜访亲朋,这些亲朋可不都是在安庆,到时他可以趁机好好逛。
再说了,他并不想在江南出任何风头,不论是因为县试,还是其他。顾家最近风头太劲,他实在不需要有任何盛名。
从目前的事态看起来,当今这位皇上,可不是像看上去那么慈眉善目;也不像当初表现出来的那样,虽然朝堂有诸多纷争,但是,皇上所做的都是为了百姓。
这段时间,顾家出了不少事情,因为爹爹的缘故,应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现在的皇上对顾国安还算信任。但是,无论如何,皇上不会需要第二个顾国安,他也不是爹爹。
所以,这次科举,顾启珪只求通过。
顾启珪这会儿时间,脑袋转了很多圈。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船就到了金陵城的渡口,慢慢停了下来。
顾启珪站在船头处,看着老磨他们一个个下船。
不知怎的,突然就想起‘1900’,那个生于船,死于船的‘1900’,一辈子都没有下船的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呢。一直到现在,顾启珪还是不懂。
“不下去看看?金陵还不错。”身后传来二皇子沐沣的声音。
“二爷,”这已经到了江南的地界,在几乎可以确定沐沣没有危险的时候,顾启珪改了口,‘阿兄’,顾启珪可没有这么大的心思,称二皇子为兄。
“金陵城繁华,和京很不一样,好玩的不少,怎么不下去看看?”沐沣当然注意到了顾启珪称呼的变化,乍一听还有些别扭,却没有说什么。眼前的这个孩子最是重礼,就是嘴上唤他‘阿兄’的时候,也是带着十足的尊敬的,纠正是纠正不过来的。
“县试过后,我就要开始拜访各家,到时候也有机会的。”顾启珪回答说道,当然这也是一个原因。
“那今日,我也不下去了吧。”沐沣学着顾启珪扒在船舷上,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与车马。
“二爷?”顾启珪疑惑,这是怎么了?说不去就不去?
沐沣也是突然不想去了,没意思。到了金陵,人生地不熟的。反正,那事儿,雀自己也能办。如此想着,沐沣心安理得的没有下船。
两人静静地站着,都没有讲话。
后来,沐沣干脆着人拿来了棋盘,两人坐在船头博弈,倒是别有意境。
两人的棋局持续了整个下午,结束时,还都颇有意犹未尽的意思。
那天后,船上的人还是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
船还在行驶之中。
不过,金陵城后,他们就没再经过比之更大更繁华的渡口。
顾启珪自是更没有心思下船了,主要是他发现自己还是有些紧张的,和底气自信无关,他自前世就有考恐症,也就是‘考试恐惧症’。他的症状主要是在考试前,到了考场倒是没有这么紧张了。不过考前这一阶段是煎熬就是了。
两天后,船平安的到了顾启珪此行水路的最后一站——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