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西林县城被战事的阴影笼罩,季府众人一天中更是至少有半天和武器作伴,只是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众人的饭量大涨,好在邵云辰准备了大量粮食,多出来的吃食在季府并不算什么,放在平民百姓家可就是个负担了。
“宣和,永宁县离沧州很近,总兵肯定不会不管的,这要是让沧州也沦陷了,总兵最少也得得个降职处分。”邵云辰还不清楚安王争王位失败,若沧州真被攻占,估计新皇高兴还来不及。也不知道安王的统御力如何,要是总兵不服他管,这可真闹笑话了。
邵云辰拿的是西林县和附近州县的地图,只是此地图异常简略,这都是他和季宣和两人根据下人的禀报绘制的粗略图。以他们现在的资源,能有这样一份图已经超出别的知县太多,想要更详细的,季宣和只能借助写手系统。
“我想了想,这也未必就是坏事。之前总兵不够重视,现在真有县城被攻破,他就不能视之不理,必然要调派兵力加以反击。”季宣和会这么认为,也是他忽然想起,锦朝国力强盛,若不是碰上小冰河时期,又撞在诸皇子争皇位的当口,估计草原部族轻易不敢犯边。锦朝兵士有股傲气,对周边小国自是看不起的,也正因为不大重视,才会阴沟里翻船,只这么些天永宁县城就告破。
“恐怕敌军不会长时间占领城池,最可能的情况是,将县城劫掠一空,掳掠人口一走了之。”邵云辰为永宁县城百姓惋惜,遭此一劫,能活下来的人将寥寥无几。人口才是发展的根本,一个县城上万人可不是小数目,永宁县城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多少人的努力才能恢复以前的水平。
季宣和能够想象其中的惨况,若他没有写手系统作为最后的保命手段,真碰上这种情况,除了将自己藏好之外,别无他法。平民百姓对上兵卒,胜算极为渺茫,个人英雄主义更是不现实,以一敌十或还有可能,以一档百还能安然而退的人几乎不存在。
至少季宣和做不到,锦朝所在世界是低武位面,内力魔法异能之类的想都不要想。要不然的话,季宣和早就能凑够系统币买功法秘籍了。也因为这个原因,写手系统里的功法秘籍都贵的要死,季宣和早就放弃了。
☆、55|3。22
安王回到沧州府邸时,总兵所派刘参将正围困永宁县城。永宁县城和西林县城一样,也是东南西北四道门,攻城不容易,围城同样不简单。每道门的兵力派少了,很难奏效,派多了浪费。
而守城之人,守城难度虽说不小,想跑却是容易的很,除非大军压境,不然只要数量不足,不能将整座城池围得密不透风,很容易就被他们给跑了。
况且,敌方兵力不弱,就算他们光明正大跑了,想拦截都得费好一番心思。
永宁县被占领已有几天,敌兵毫无动静,似乎有死赖在里面不出的趋势。
如今的情况是,永宁县城三面被围,只北城门无人看守。刘参将就是要放敌兵出城,现在攻城就是在毁坏自己国家的财产,且攻城代价很大,反正他们来时,城里百姓已经被屠戮一空,想救也没得救。
这一天刚好是月末,月亮只剩一道月牙,能见度很低。
午夜时分,“吱呀”一声,北城门在敌兵几人合力之下大开。寂静的夜晚,开门声响传出很远。
己方兵士很快听到出击的号角,立即整装完毕,一队队一列列有序前进。
鉴于敌方多为轻骑兵,这次刘参将率领兵士也是骑兵居多,这样方便追击。
一方欲跑,一方尽可能留人。敌兵不会明知道前面有埋伏,还正往口袋里钻,他们怎么也得偏离主方向,至少能少损失一些人。
敌方一触即离,看也不看被留下之人。这种情况下,停下来并不明智,只有跑出刘参将布置的包围圈,他们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这波被困在永宁县城的敌兵,也是兴奋过头了,不然拿上财物就走,估计现在他们还不知道在哪逍遥。
得意忘形说的就是他们,想必有了这次教训,他们定会学个乖。
刘参将率领的兵士可比陈指挥使要多,他早就准备好了长途追击。敌兵冲出包围圈之时,队形已被冲散。夜色很黑,倒是方便了敌兵逃跑,毕竟火把照耀的范围不大,且跑太快了容易被风吹灭。不点火把又不行,这么黑的夜晚,没有照明工具,三两下就会被敌兵逃脱。
骑兵都去追人了,步兵就留下来进永宁县城查看。
城内到处横陈着尸首,亏得现在是寒冷的冬季,不然过了这么些天,尸体早就发臭了,没人收拾的话,瘟疫横行都非常有可能。不过这样也便宜了敌兵,要是有既能伤敌又不会损伤自己人这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就好了,可惜,这样的美事并未发生。
一开始,步兵一个活人都没见到,等到百姓们确定他们是自己人之后,才一个个从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跑出来。最后统计了一下,活下来的百姓居然也不少,差不多有小半,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锦朝的国力就摆在那里,草原部族也清楚,以他们的实力,最多就是趁乱南下抢些金银珠宝,想要攻占锦朝完全没可能,至少目前他们还没有这个实力。
所以敌兵的主要目标是一些小镇和庄子,劫掠村子倒只是为了筹粮草和找女人。
等到安王开始派兵士大力围剿敌兵时,他们见好就收,带着抢来的财务往山里一躲,循着原先的那条山道,心情极为舒畅地准备回家。
谁想迎接他们的是锦朝兵士的阵阵箭雨。谁都不傻啊,不说安王,就连季宣和都不会放心留着这么一条山道直通西林县。
山道入口已经临时建了个要塞,很简陋,堵住敌兵却也尽够了。如今敌兵相当于是一头撞进了埋伏圈,再想要脱逃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己方兵士们好好发泄了一通,总算将心中的郁气给出了个干净。山道入口很窄,又有树木遮挡,也是这样,负责守卫边关的将士才会将这一处给忽略了,要不然边关岂是那么容易闯的?
敌兵冲击数次,都没能冲开关口。他们见事不可为,纷纷放弃辎重,抛下冲在前头的同胞,四散而逃。见到敌人跑了,己方兵卒自然要追击,最终过半敌兵被斩杀,小部分流落在山中。
这倒是个麻烦事,山脉附近各卫所不得不在四周来回巡视,敌兵是能抓一个是一个,还定期派人进山搜寻。因着两方人种有着明显区别,找人倒是一逮一个准,想蒙混都蒙混不过去。
大股兵士不容易闯边境,分成三三两两的倒是很容易被蒙混过关。毕竟边境线那么长,不可能所有地方都被照顾到,一不留心就能被他们溜回去。这样倒也罢了,回了草原也就不会对锦朝百姓造成威胁。
麻烦的是有漏网之鱼,还为数不算少。西林县得到解禁的消息后,百姓们进山都是成群结队,这一回巡检所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他们跟在百姓后面保护,这样的事估计要一直维持到确定山中只有个别敌兵时。
季宣和没想到他竟然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将城门关好就完事。不过他之前的准备也并没浪费,至少大部分村民都保住了,这可是西林县发展壮大的根本,要是没了他们,西林县也算是完了。
“大人,外面百姓给您送来了许多东西,您看?”
“走,我去看看。”季宣和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百姓东西他却不好乱收。
“娘,他就是知县老爷吗?看着好年轻俊俏。”
“小姑娘家家的,你知道什么?以后这种话可不能在外面说,小心以后你嫁不出去。”
县衙大门前如今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正对门口都是村长里长,两边是离县城近的村民,闹哄哄的,季宣和一时分辨别出他们在说什么。
“静一静,这位就是季知县,你们派个人出来说话,一人一句,让大人怎么听?”
下面很快安静下来,村长里长商量一阵后,派出一人上前说道:“知县老爷,草民王保山,是负责王家村一带的里长。这次咱们县大部分村子能躲过一劫,都是亏了大人您。这些是草民们的一份心意,望大人您能收下。”说完,他用手指了指堆在一边的大堆物品。
季宣和打眼看去,拉拉杂杂一大堆,一时也分辨不清里面到底有什么。他不能贸然收下,让人上前仔细看了一遍,季宣和才开口说道:“王里长,这些菜肉粮食本官就收下了,其他的你们带回去,这回我要是收了这些东西,以后可就不好办了,要是有人再送类似的东西上门,本官是收还是不收呢?”
王里长同其他村长里长商量了一番,最终决定还是将那些稍微有些贵重的物品再原样带回去。他们是来感谢知县老爷,可不是来给他添堵的。
只是这么一来,很多村子都给季宣和在祠堂里立了长生牌位。好在季宣和不知道这个消息,不然他岂不是连睡觉都睡不安稳了?给活人立排位总觉得让人心里毛毛的,就算是长生牌位也无法避免这种感觉的诞生。
尽管有着季宣和提前布置,还是有几个村子没能逃过此劫,人和物都损失惨重。季宣和派衙役下去处理这些事物。这少数遭遇惨祸的村子,存活下来的人,衣被不缺,粮食财物多数也保存下来。人没了的,反而是连粮食带财物都没了。
统计好本县的损失之后,季宣和立马让人上报。村民的救助,西林县县衙完全能自行处理,但该报的还是要上报,该申请的就申请,上面拨下来的赈灾物资,季宣和收的心安理得,这些本身就是他们该得的。县衙里的粮食银钱用处可多了,能不动用就尽量不动用。
这是大开城门的第一天,季宣和将事情全部安排妥当后,一吃完晚饭就早早上床,连写手系统都不进了。狠狠睡了一觉之后,季宣和才荣光焕发地上衙办事。
这一晚上,人们都睡得格外沉。之前一直提心吊胆,现在除了一些躲藏在山林中的敌兵之外,西林县境内已无敌兵的踪影,心神一松懈下来,外在表现就是悠长的睡眠。
“夏县丞,战时储备,一些能长期保存且以后都能用得上的就留着,容易坏的就尽量处理掉,不用急,慢慢往外卖。”季宣和看着一长串的清单,眼睛有点花。
夏县丞领命而去,这种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动手,只需要分派给下属,他在一边跟进就行。
“周捕头,西林县城刚恢复正常秩序,你多派些捕快分区巡逻。那些无人认领的外乡人,只要是甘肃境内的,近的你就派人送回去,身份核实之后,没问题,就放了他们。要是身份不符的,直接送到临州府闵知府那。太远的也一并交给闵知府,让他看着办。”季宣和没忘记被限制行动的那些人,本县的,昨天就让人送回去了,外县的今天才开始行动。
“是,属下这就去。”周捕头行动迅疾,话音刚落,人已到了大堂入口。
季宣和还没有收到安王争位失败的消息,西林县城一解禁,战时被限制的粮油铺等重要物资店铺,重新回归自由,官府不再插手他们的运作。
新皇上位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只是能拖延几天是几天。
☆、56|3。22
云州府城季府,安园。
季老太爷让伺候的下人都出去,书房里只剩下他一人,他要静一静。三皇子成功登基上位,自己的大孙女很快就被下旨封妃,他是真不清楚是福是祸啊。
别看三皇子坐上了至高宝座,能不能坐稳可还是个未知数。其他皇子没有哪个是废物,如今一个个都安全返回封地,还有投靠他们的势力除了小部分在京中的被拔除之外,其他地方可谓是鞭长莫及,想要连根拔起难度可是相当大。
现在是外忧内患,三皇子能直接统御的也就中央附近地区以及他自己的封地,其他地方少了仁泰帝的约束,如今可谓是四分五裂,估计政令一时难以通达。不知道三皇子有没有这个本事将那些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收服,不然锦朝的辉煌将再难以延续。
季老太爷很是头疼,大儿子一家真是问题多多。三皇子年号‘文昌’,大孙女成了他的妃子,二孙子在安王手下为官。如今的季府已经被绑在文昌帝的战船上,不管季府表不表态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只要大孙女一天还是皇妃,季府就得打上一天文昌帝派系的烙印,谁会管他们有没有参与其间?
只要有一丝可能,季老太爷就不想站位。像季府这样并不在权力中心的中小家族,原本保持中立并不难,麻烦就麻烦在仁泰帝一纸诏令,将大孙女送进了三皇子府。
这之后的走向,已经完全不由季府控制。如果大孙女只是个小小的皇子侍妾倒也罢了,谁想竟然颇为得宠,要是文昌帝位子稳当,那应该是天大的喜事,只是季老太爷收到大孙女封妃的圣旨后,却怎么都无法畅怀大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霾。
仁泰帝在锦朝各位皇帝中政绩不算突出,生儿子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不止如此,还一个个都很出色,不是能文就是能武,文府双全的也不是没有。这下倒好,他还留着一口气就是没过去,清醒时也没安排好皇位的承接,如今留下个烂摊子任儿子们自行争夺,可别把锦朝都给争没了。锦朝传到现在还只有百多年,正常情况下少说也能再传个两三百年。如今吗,还真不好说。
眼下迫于形势,暂时只能减少同二孙子之间的联络,再不行,就先斩断与他的联系,只当没他这个孙子,不到万不得已,季老太爷不打算将其逐出家门。
事情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京城中的季府支持的是大皇子,眼下还不知道他们下场如何。季宣和这等可能连累族人的事,季老太爷也不能一手遮天,要是族人有人针对,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季老太爷是个果决之人,二孙子的事若真要搭上全家人的性命,他必定会壮士断腕,斩断与二孙子的联系。在事还可为的情况下,他却不想受族人的逼迫,暂时由他先顶着。季老太爷和二孙子只见过寥寥数面,却并非毫无感情,能维护多久就维护多久。随之季老太爷好似想起什么,眉头皱的死紧。大孙女得宠,大儿子一家可别折腾出什么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