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代嫁-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势还要足。不过也确实如此,听说如今这宫里的事,表面上是皇后来管,其实还是要事事先请问太后之意的。
如此一来,坐在太后身边的那个少女,就格外的引人注目了。但许瑶远远看去,却觉得那少女也并不如何出色,至少比起这些复选的秀女来,只能算是不上不下而已。别说与梅若婉比,便是许瑶自己,也觉得比她强些。
领着秀女们的宫女已经在小声向秀女们都站好,准备向太后和皇后行礼了。凌玉珠嘴快,拉了戴姑姑小声道:“姑姑,太后身边那位姐姐是谁呀?”
戴姑姑连忙嘘了一声:“快站好,别失了仪。”不过看许瑶也很想知道的样子,看在那二十两银子的份儿上,还是小声道:“是太后的娘家侄女,入宫探望太后的。”
袁家姑娘!许瑶顿时就明白了。
今上无子,之所以这次选秀,许多官员家中都巴不得能送女入宫,不就是想争这生子之功吗?梅皇后都接了自己的亲妹妹来,袁太后又岂能不接袁家的女儿来呢?
“怎么初选的时候没见过她……”凌玉珠小声嘀咕了一句。就这么直接入宫?便是太后的侄女,也未免不合规矩了吧?
有此想法的可不止凌玉珠一人,排队上前给太后和皇后行礼的秀女里不乏有如此想法的,于是许多道目光都悄悄地投到那袁家姑娘身上,将她从头到脚都细细打量过了,之后便有些沉不住气的,便露出一点“原来如此”的表情——这是怕自家侄女不够出众,规规矩矩地选秀未必能出头,所以就借姑侄之便,大开方便之门了吗?
太后对这些秀女们不够隐蔽的目光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只笑着叫起:“你们进宫也有好几日了,怕也拘束着了吧?今儿天气好,花儿开得也好,正该玩赏,你们也不必太拘束了。”说着就叫身边的少女,“你也一起去,多认得几个小姊妹也好。”
在太后身边坐着的,自然就是袁胜兰了,听了太后的话就起身,往秀女们中间站了。
这下太后的意思简直再明白不过了——袁胜兰虽未经过初选,却定是要参加复选的了。
一众秀女神色各异,但这会儿也没有哪个会傻乎乎地将心里话说出口。有几个有心交好的,就上前来与袁胜兰互通姓名,又邀着去周围看花,气氛一时看起来倒也融洽。
许瑶心中有事,并不敢往人群里扎,但也不敢走远,只在旁边假做欣赏一树玉兰。过了片刻,便听人群中梅若婉的声音清清亮亮地道:“这御花园里许多名品,也是难得一见,不如我们或诗或画,择一而记,也算没白来一遭儿。”
这句话一出,顿时就有几个秀女响应。没见曲廊里的小几上笔墨颜料乃至琴棋之类都有么,太后和皇后今日来考查秀女,自然是要让她们各展所长的,难道还真是让她们来赏花不成?
梅若婉扫了一眼四周,便笑指着玉液池中才打苞的荷花笑道:“我最爱那个。虽则还未开,可这一点荷苞也别有风致,我就抢先定了。”
这会儿花园之中有晚开的玉兰,早开的石榴,正盛的牡丹桅子等等,真是姹紫嫣红,看起来都比尚未开放的荷花更易出彩,故而自然没有人反对,纷纷都去选自己看中的花木。梅若婉眼波流动,忽然望向袁胜兰,笑吟吟道:“袁姑娘选哪一种?”
袁胜兰诗画都不成,自梅若婉提议之后就一言不发,谁知梅若婉偏问到脸上,只得硬了头皮道:“花木这般多,倒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梅若婉一看便知她心虚,轻轻地笑了笑,点点头再没说话。
她这一笑虽浅,其中的轻蔑之意,袁胜兰又如何看不出来?然而她自幼就不爱读书,什么琴棋书画说是都学过,却是哪一门都平平。平日里与手帕交们来往,充个数也就算了,可今日这里俱是对手,却不是能随意糊弄过去的。
袁胜兰不由得往曲廊里看了一眼。
此次上京,她原是有些担心的。因袁家长房承恩公那一脉,虽未得太后的允准,到底是闹着把袁胜蕊也塞了过来,与她一并进京。因着这个,袁夫人又特地把袁胜莲也带上,叫袁胜莲盯着袁胜蕊,不许她太出风头。
谁知等到了京城,太后将她们三人接进宫只见了一面,就将袁胜蕊和袁胜莲打发走了,只将她留了下来。袁胜兰看得清楚,她那位堂姐走的时候,嘴唇都气白了,真是让她好生痛快!很显然,太后中意的,本来就只有她一人而已!
只是她有太后,梅若婉身后也有皇后,多半也是要入宫的。倘若今日在梅若婉面前露了怯,日后宫中相见,如何抬得起头来?便是太后面上只怕也不好看。又或是因此而对她不喜,那可如何是好?
袁胜兰再自视甚高,也是因着父兄之势。她到底还明白,入宫之后父兄离得远了,她就必得依恃太后,万不可让太后厌弃。可是这急切之间,如何能想出法子将眼前之事搪塞过去?此刻她倒是后悔起来,当日不该只喜玩乐,今日若是能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技艺,也不至如此为难了。
她正绞着帕子冥思苦想,忽然听到身边脚步声轻响,转头看去,便见一个衣饰与梅若婉有些相仿的秀女走过来,冲她温柔地一笑:“袁姑娘——”
曲廊之中摆了好些案几,上头笔墨纸砚及各色颜料俱全,不一会儿,梅若婉第一个过去铺纸研墨,接着陆续又有秀女或诗或画,整个曲廊都满了。就只见五颜六色的衣裳首饰衬着如花般的面庞晃来晃去,看得皇后有些出神。
年轻多好啊。想想十年前,她也是这么年轻,像朵含苞的花儿,刚展露出一点娇艳的颜色。那时候她嫁进靖王府,心里有多快活啊。
靖王与太子亲近,性情又温和,人才又出众,她想着他会做个贤王,两人生儿育女,携手一生。
可谁知道风云陡变,太子与端王争斗数年,最终端王争不过太子,却下了毒。太子死了,靖王得登九五,她也成了皇后。
这结果应该已经是最好的了,可是她却觉得自己并不高兴。端王闹得最厉害的那几年,因军功卓著,太子一时也压不下他。靖王是太子的左膀右臂,自然是要鞠躬尽瘁,被太子安排到西北去,必也要得些军功才行。
西北那几年仗打得凶,靖王去了西北,她担心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连自己有了身孕都不知道。因失于保养,又在进宫的时候被端王的儿子撞了一跤,就把个孩子给掉了。
从那之后,她就再没有怀过身子。靖王请了不少太医来给她诊过脉,都说是小产伤了胞宫,难再有孕了。
难再有孕了。梅皇后仿佛大梦初醒似的轻轻弯了弯唇角。正是因着她无孕,这次选秀那些官员才特别的积极。毕竟不管是谁家女儿,若能生下皇长子,那便是前途无量啊。
这么多的女孩儿,就像一朵朵含苞的花儿,都预备着在后宫里盛放。抬眼看过去,她们比那御花园里的花儿还要娇艳,还要生机勃勃,而她,却只能做个赏花的人了……
第53章 选中
梅皇后正在出神, 忽听身边的顾充媛道:“皇上来了!”抬头一瞧,果然是皇帝穿着一身明黄色常服,从园外走了进来。
这下满园的秀女都拜了下去, 娇脆的请安之声不绝于耳, 如莺啼燕语一般。梅皇后嘴角又微微弯了弯, 这才从容起身,向皇帝行礼。
皇帝先向太后行了礼,起身就扶了皇后:“从文华殿出来,听说母后和皇后都在这里赏花, 朕也过来瞧瞧。”
太后便笑道:“正是花开得好呢。皇帝虽勤政,也不要太劳累了, 得闲也该出来散散,看看花儿,心情也好些。”
这话说得一语双关, 梅皇后便笑了笑道:“今日天气晴好, 臣妾和母后邀了这些秀女们来赏花。正好她们在写诗作画,皇上也给她们指点指点?”
皇帝笑了笑道:“此事有母后和皇后足矣,朕还真是不长于这个,不过是看看罢了。”
他这么一说, 底下的秀女们更是恨不得拿出十二分的本事来。片刻后梅若婉那里已经写完了一首古风咏荷,率先呈了上来。她平日里惯写簪花小楷, 但因这是古风诗,便特地换了赵体行书。
皇帝接了这幅纸在手,看了一眼便笑道:“这字写得有功夫。且赵体轻盈秀美, 这诗也清新精致,正相配。”他说着,转头向梅皇后笑了笑,“朕记得皇后的行书是学的王羲之?功夫比你妹妹更深了。”
梅皇后嫣然一笑:“臣妾徒长几岁,不过效颦罢了。”
皇帝摇头笑道:“皇后太谦了。梅家出才女,你这妹妹也像你。”
梅若婉得了皇帝的夸奖满心喜悦,脸上也微微晕红,正待说几句谦让的话,就听皇帝转头又夸起了梅皇后,那一点笑容刚露出来就有些僵了,直到皇帝又转向她,才端起温婉的笑容行了一礼道:“皇上不嫌臣女诗书拙劣,便是臣女的福气了。”说着便往皇后身边站了站,小声撒娇道:“一会儿见了更好的诗画,姐姐可别怪我给姐姐丢脸了。”
梅皇后笑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里许多世家的姑娘,有比你强的也是自然。”
梅若婉这话自然是意有所指,但梅皇后没接这话,她若是这会儿硬要提起袁胜兰,未免也就太露痕迹,只得把后头的话咽回去了。
倒是皇帝笑向太后道:“听说母后接了个表妹进宫来,可是舅舅家的表妹?朕记得仿佛听母后说过,名字里有个蕊字的?”
袁太后听他提到袁胜蕊,不太自然地笑了一下:“那丫头水土不服,今儿没进来。这回来的是你四舅舅家的女儿,叫胜兰。”
她说着,袁胜兰便走了上来,向着皇帝万福行礼,唤了一声:“皇上表哥。”
在场的秀女脸色顿时千奇百怪,就连皇后都忍不住唇角抽了一下。袁胜兰这也未免太实在了!皇帝说一声表妹,那是给太后的脸面,如今太后都没发话,袁胜兰自己就叫上表哥了?
太后没说话,皇帝便轻咳了一声,含笑道:“表妹不必多礼,起来罢。既进了宫,就好生陪陪母后。”
袁胜兰连忙应了一声,太后才笑了一笑道:“人老喽,从前只嫌人多嘈杂得不堪,如今倒是觉得寂寞,总想着身边多留几个人了。”
这话说得意有所指,皇后自然听得出来,便点头笑道:“皇上也常与妾说起此事,言是朝事繁忙,总不能时时在母后身边尽孝。如今母后接了家人来,皇上心里也高兴。袁姑娘性情活泼,能让母后多添笑颜,那不如就留在宫中,也是替皇上尽孝呢。”
袁胜兰听了皇后这话,真是心花怒放。有这一句话,她入宫的事便是定下来了,差别只在究竟能封个什么位份而已。但既然太后姑母如此中意她,这位份定是不会低的。
太后脸上便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点头道:“难得你们一片孝心。我瞧着皇后这妹妹也是极好的,都留下,也免得你总惦记家里人。”
这就是投桃报李了。皇后便挽了梅若婉的手笑道:“日后你们两个倒好一处作伴了。”
梅若婉心里憋了口气,眨眨眼睛笑道:“姐姐说的是,我瞧着袁姑娘就投契呢。说起来,方才不知袁姑娘选的是什么花?是写了诗还是作了画?必定比我的强。”
梅皇后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她素知这个妹妹自矜才貌,目无下尘。可这宫里是什么地方,袁胜兰又是太后的侄女儿,哪里是让她逞着才华的地方呢?方才梅若婉提起这个话头,她就不曾接,原以为也就够了,谁知这会儿梅若婉竟又自己提起来了,还直问到袁胜兰脸上。
这会儿梅皇后倒是盼着袁胜兰有些才华了,否则若是她下不来台,太后那里也没脸面,到时她和皇帝又该如何下台呢?
袁太后的脸色果然就有些沉,看了袁胜兰一眼。袁胜兰却笑了一下,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梅姑娘才学是极好的,我家是武将出身,比不得梅姑娘有大儒叔父教导,不过是跟一位姐妹合作,她画画儿,我题了诗。”
“哦?”皇帝露出一脸很有兴趣的样子,吩咐身边内侍,“取上来。”
内侍应喏,刚一转身,便见一个秀女捧了一卷纸向前走了几步,微垂着头,恭恭敬敬将画儿交给了内侍。
顿时众人目光都落在这秀女身上,只见她穿的衣裳与梅若婉略有些相似,身量却更高挑些。在一众秀女之中,她年纪算是大的,该有十六七岁的模样;身材也已长开,比之一些刚刚开始发育的年轻秀女,自然更显得曲线玲珑,多了几分成熟的韵致。
皇帝瞧了一眼,并没说话,低头先看起内侍呈上的画。只见画上是一笔没骨牡丹,花叶只用墨色,倒是花朵上欲栖而未栖的一只蝴蝶工笔设色,五彩斑斓,犹如点睛一般。
皇帝微微点头,道:“这用心颇为巧妙。”若是单画水墨牡丹略显单调,也太素了些,与宫中不大合宜;但若画工笔,却是没得这许多工夫让人细细描绘。如今这般,既能画出一幅完整的画,又不显寡淡。
再看画面于左侧留白,上头题了一首五律,词句亦是清新的。皇后便笑道:“五律素来难做,这一首即景生情又能格律严谨,极难得了。”
皇帝笑了一笑,也点头道:“皇后说得是。”这首诗看着虽然浅白,并不曾用许多典故,格律却是极严的,若真是即景生情,那倒确实是难得的了。只是皇帝瞧着这诗怎么都不像是袁胜兰能做出来的,这位表妹如她自己所说,出身武将之家,据闻也并不爱读书,只怕这里头的格律她都未必能弄得清楚呢。
袁胜兰却是半点都不曾意识到格律的问题,只笑道:“也是看了许家姑娘的画,才得了灵感,皇上别嫌简陋。”她只觉得这诗读起来十分明白,比从前上学时读的那什么唐诗宋诗容易多了,简直是明白如话,自己也能写出来似的,意思却又不错。将这诗呈上来,她也没那么心虚。
袁太后便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呈画的秀女:“许家姑娘?哪个许家?”
许瑶心头一直呯呯乱跳,方才将画交给内侍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手都在抖了。这会儿听了太后问话,一颗心更是几乎要从喉咙口冲出来,镇定一下才盈盈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