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之路(女穿男)-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娘子,我就想要出人头地,好好报答她。”刘俊彦一脸痴样。
叶信芳叹了口气,孩子发痴老不好怎么办,主要是作业太少了,“出题:欲败度格物者。”
“前面出自《尚书》,后面出自《大学》!”刘俊彦挺直了胸脯,问道:“我说的对不对?”
“不是问你从哪来,是让你写文章!一个时辰!”叶老师布置作业了。
第61章 乡试(上)
叶信芳有时候觉得安排考试的这帮人脑子里有坑。
规矩是回回都在变化,上一次乡试不准带吃食,这一次又必须自备干粮,还不让带锅炉之类,笔墨纸砚全都自带。
“打听清楚了,好像是巡抚大人的想法。”林云帆分享打听到的结果。
这位巡抚大人并没有见过,但是上次缴纳房产契税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存在感很强,叶信芳不解,“他这是闹什么?”
叶信芳心中想,是考生们交的伙食费让你不满意了吗?还是你家开了糕点铺子?明显是大家都好的事情啊,为什么不愿意。
“这位章巡抚,曾经在徽省任职,徽省出过一起乡试舞弊案,就是由灶房的人主导的,故而此次不设灶房,一切自理。”林云帆想了想,补充道:“往常都是寅时开始入场,这次要检查的东西多,丑时进场。”
寅时,凌晨三点。丑时,凌晨一点。
“城中糕点铺子都涨价了,肉脯也涨价了。”林云帆说起这个就是一脸的气愤,他不是缺那一点钱,而是不愿意就这么被人宰。
“只要能买到都好。”叶信芳如此说道,有些担忧考试之前众人疯抢买不到这种耐储存的食物。
“肉脯先买着,糕点这些等到考试前两天再买。”刘俊彦说道。
“炊饼可以请人帮忙烧,这个做起来简单。也可以买一些果脯之类的,重要的是要耐储存,瓜果之类能带进去吗?还有咸蛋?”叶信芳觉得自己太局限在糕点身上了。
“我不吃咸蛋!”宋修之一脸嫌弃。
叶信芳想到进考场时,食物被那些人捏来捏去,宋修之怕是会饿三天吧。
初五的时候,为了早一点排队进场,许多人提前去考场外等候,而叶信芳一伙人,则是美滋滋的睡到天黑,吃饱喝足之后方才出发。
整条街道上都是考生,将近五千秀才挤在这里,人山人海,叶信芳几人有所准备,带了小马扎坐着等候,要是站久了身体会疲惫。
几个人也没有分开,围在一起还能说说话,互相出题作诗,算是考试前最后的练兵。
八月的天,白天还能忍受,夜晚寒风一吹就有些冷了,但这里人实在太多了,挤在一起,风都吹不进来。
子夜的时候,前方传来一阵骚动,据说是有人插队,两个考生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
最后的结果是头破血流双双“化蝶”,考试之旅提前结束,相约医馆康复后一起再战。
少了两个人,对于队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动,几乎没有往前挪动。
等到寅时,钟楼上响起了云板的击打之声,一共三声。
紧接着,叶信芳看见街道尽头的贡院,三扇大门齐开。
队伍开始缓缓的行动起来。
一直到凌晨四五点的样子,才排到他们这一行人,个个带的东西都极多。
检查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苛,严防夹带,除了规定考生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另外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索性此时还是秋季,多穿几层单衣即可,不需要皮衣之类。又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叶信芳他们早有准备,除了有个别人带了咸蛋,糕点炊饼肉脯之类都是切好的,叶信芳直接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筷子递给那检查的军士,那军士多看了他一眼,接过筷子没有拿手捏,而是用筷子戳。
一包吃食,最后上面都是乱七八糟的孔洞,看着有些糟心,但起码可以安慰自己这是干净的。
秀才试的时候,还需要廪生作保,而到了乡试,只剩下考生之间互相结保,出具一张结报单,待检验过后,方能进场。
进场之后,还有最后一重关卡,核对考生信息,身份、样貌、年龄这些都必须要对的上。
叶信芳这些日子表面过得艰苦,每日在府学苦读,实际上家人怕他吃苦,时不时送些糕点吃食,导致他勤奋读书之后反而发福了……
发胖程度,大概是从两根手指胖成了三根手指。
“你是什么人,这册子上明明写的是清瘦,你觉得自己是吗?”那带着帽子的监考官横眉冷对,仿若一声令下就能叫军士将他拖出去一般。
叶信芳讪讪的笑了笑,“年纪大了,发胖秃头这种事总是难免。”
那监考官恰巧有些秃顶,故而戴着帽子遮掩一二,闻言也不生气,问道:“那你如何继续自证?”
“当时为防变化,还特地记了胸有大痣。”叶信芳不得不感慨自己的机智。
考官皱了皱眉,再翻一回册子,果真如此,一开始看错了,以为写的是“胸有大志”,还想着现在这些登记之人怎么连这种话也写上去。
叶信芳已经没有羞耻感了,直接将衣服扒开,露出那颗黑色的痣,“大人,您看!”
监考官这才放他入内。
进场之后,立有一旁等待的衙差指引他去号房。叶信芳刚想感叹位置不错,远离厕所,就见到考棚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崭新的便桶。
忙拉着要走的衙差,指着便桶问道:“差大哥,这是何意?”
那位衙差倒是好声好气的答话,没有丝毫不耐,原来是新巡抚又作妖了,为了防止作弊,此次乡试,考生吃喝拉撒睡全部都待在号房里,便桶都是新做的。院试时还能出来方便透透气,乡试是真的坐牢一样了。
关键是,对于那些临近厕所的“厕号”而言,这种痛苦要加倍,考生不上厕所,那么多监考人员总要上厕所吧,味道还是一样的重。
叶信芳真的心疼宋修之,厕所都不能容忍,何况要跟自己的排泄物共处一室三天,到时候怕不是憋出毛病来?
还是院试时那个熟悉的考棚,不过桌上多了两根蜡烛,说是桌子实际就是一块木板,若是有考生太胖,可以将这块木板与那“床”拼接在一起。
叶信芳拿出毡毯,包裹严实后,侧身躺在狭窄的“床”上,这床就是一条木板,又当椅子又当床,长度刚刚够一个成人伸直腿,叶信芳想着那些人高马大的书生,怕是睡不好了。
巳时(上午九点)刚至,又听见一阵猛烈的鼓声响起。
接着听见多人齐呼,“闭门锁钥,静坐待卷”。
乡试一旦关门,哪怕里面发生水灾火灾都不会开门,直到考试结束。
陆续有衙役军士之类发放答卷,连同草稿纸一起。答卷照例是那种红格子宣纸,草稿纸发了十数张,叶信芳心里只感叹,这么大方,恐怕此次的封卷钱不便宜。和院试时相同,依旧是草台班子一样的搬着牌子巡考令考生记考题。
第一场考题,“生财有大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不能正五音”,“隐恶而扬善” ,这四题分别出自四书,而后三题则出自《尚书》《诗经》和《孟子》:“欲败度纵败礼”、“伐木丁丁”、“好学而不贰”,这些都是要写八股文的,而另有五言八韵诗一首,题为“君子之泽”。
写文的题先不看,这诗就已经是标准的歌功颂德诗,叶信芳想起现代学者的一个有趣的研究,五言八韵诗在明清两代作为科考内容,又称“赋得体”,本该在这两朝发扬光大,实际上明清的此类诗质量远远低于唐代,而最出名的“赋得体”,恐怕就是人人交口皆知的那首“离离原上草”了,现代的课文里都叫《草》,实际上人家的全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多数人只能背前四句,实际上后面还有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看着这写文的题目,叶信芳也只能感叹一个宋人害人不浅,这个宋人就是朱熹,理学思想禁锢了女性,而他编注的《四书》又坑死了文人。
八股文,最初又叫“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本只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种,后来因为科考推崇此种文体,这才名声大噪。 之所以叫八股是因为它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内容必须要出自朱熹编注的《四书》。科举时,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之所以说八股文死板,就在于这种文体,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
而孙茂行老爷子赠送给叶信芳的那一套书,已经将八股以自己的方式形成总结,叶信芳日夜研读,在他的基础上,对于八股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三天两夜,叶信芳就待在那个狭窄的考棚里,吃了睡,睡了拉,食物的气味、笔墨的味道、排泄物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当真是一言难尽。
等到终于出考场时,有一种刑满出狱的感觉。
“脏。”
宋修之小脸惨白,可怜兮兮的坐在小马扎上,像是一棵被抽干了水的小白菜。
“我在考场里,拉肚子了……”
第62章 乡试(中)
叶信芳觉得乡试考试环节设计得真是丧心病狂,初六第一场入场,初八太阳落山时出场,然后初九又入场,十一出场,十二再入场,十四出场,如此循环。
这个入场开始时间开始在凌晨一点,结束是上午九点。而出场时间在最后一天的下午,太阳落山之前,可以提前交卷,但是不会放你提前出去,因为开锁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提前交卷的考生们,会被安排在同一个地方等候出场,叶信芳上一场掐着点交卷,倒是没有经历小黑屋等待。
时间安排紧凑的就像是犯人出来放个风,考生出了考场回客栈洗个澡,然后睡两三个时辰,又得爬起来继续排队。
这个时候住宿的客馆离考场近就很有好处了,可以比别人多睡一段时间。
考场巳时(上午九点)落锁,准点停止放人入场,叶信芳几人必须在九点之前进场。
府试院试还有考生单人的情况,待到了乡试,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时间太紧,而要安排的事情太多,考生在炼狱里待了三天,思想上身体上饱受摧残,考完还能提起力气自己安排一切的,都是真的勇士。
这么多考生,人人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肯定要有人提前帮忙安排好,不然这么多考生挤在一起,客栈里小二再多也安排不过来。况且,在里面折磨了三天,总要吃一顿好的犒劳一下自己,如果洗完澡立马有人帮你把饭菜端到面前,那岂不是美滋滋。晚上盖着的毡毯,在味大的考棚里待了三天,要换。衣服穿了三天,要换,这些都是需要人来安排的。
洗完澡,叶信芳只觉得整个人好像又活过来了一般,饱饱的吃了一顿,这个时候也顾不得什么消食,更别提靠前抱佛脚什么的,争分夺秒的休息,直接倒在床上睡下。
因几人结伴,大家在考试之前,早就将几天里陪考人员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考生睡觉的时候,只用派两个人去考场外看情况,若是排列队伍行进过快或者过慢,也能早点回来商议解决,免得错过考试,尽最大可能避免发生意外。
而其他的陪考人员,可以在考生休息的时候,安排好下一场带进去的东西,上一场吃剩的食物不能再带,像宋修之这样的事逼,他的东西全部都要换上新的,重新整理也需要时间。
在考场外盯梢的是墨染和李叔,照旧是丑时(凌晨一点)开始入场,排队的人没有上一场那么多,不是因为许多人不考了,而是许多人揣着和叶信芳几人一样的心思,想要多休息一段时间。
卯时(凌晨五点)的时候,李叔觉得有些不对劲了,考生入场的速度逐渐的慢了下来,明明没有多少人的队伍,入场却用了很长的时间,李叔只觉得脊背一寒,瞬间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意图,赶忙拍了两下一旁打瞌睡的墨染。
“快回去,让人赶紧准备早饭,再叫醒几位公子,让他们几个立马带着东西过来,若是少爷们问起什么情况,就说排队的秀才们入场很慢。”
宋修之的书童墨染见李叔神情严肃,虽不解其意,但立马撒丫子往回跑。
李叔见到那边有人拿考篮占位排队,不过一会儿,就有人偷偷的将考篮往后移,更有甚者,有的书生趁着巡逻的军士不注意,偷偷摸摸往装了东西的考篮里仍了一个小东西,李叔倒吸一口凉气。
客栈那边,彻夜亮着灯,墨染直接将一排房子的人都叫醒了,林云帆本来还有些不耐烦,听得这种情况,里面神情严肃起来。
“叶兄,我们要不要也?”林云帆低着问叶信芳,府学来赶考的人很多,因为一起同住这家离府学近的客栈,四人向来是同进退的,他们三个里是小团体,宋修之和刘俊彦都听叶信芳的话,故而有事林云帆只用与叶信芳商量。
叶信芳明白他的意思,却摇了摇头,低声道:“既然来考试,就要堂堂正正,不然在考场上都会觉得良心不安,更加影响发挥。”
故意放慢速度,固然可以影响后面的人,甚至因为落锁时间固定,导致一批人无法入场,但是这种靠歪门邪道取得的竞争优势,叶信芳不想要。
林云帆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是自己一时鬼迷心窍了,若是带着心虚考试,恐怕还会影响发挥,这些日子里寒窗苦读,他自认不会输给任何人,若是这次没过,只当是技不如人就是,如此想着,只觉得胸口的郁气都消了不少。
时间还早,四人也没有着急出发,慢条斯理的吃完早饭,再最后解决一遍生理问题。
宋修之还好只是闹肚子,拉完肚子就不疼了,有的考生夜晚休息不好,染上风寒,这次乡试之旅就提前结束了。
等到考场外的那条街,此时陪考人员正站在队伍的中间部分,前面除了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