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荣华路 >

第96章

穿越之荣华路-第96章

小说: 穿越之荣华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又如何呢?
  这一刻,荣娘的心,是激动的,也是欢喜的。
  至天坛、地坛之时,至宗庙之时。
  在奏乐声起时。
  撵车停了。
  等从撵车下来后,荣娘能瞧见的,是那高高的祭坛。
  这一回。
  荣娘觉得,她长见识了。
  这一日。
  于荣娘而言,是她骄傲的一天。
  因为,除了祭祀之外,她和夫君啊,一起陪着婆母在天坛、地坛之前,被朝臣们尊奉而拜倒,行了叩拜的大礼。
  同时。
  亦是这一日。
  东屠国的君王,刘长石宣布,这一年,赦用东屠国的年号,宣文。
  这一年,是太元十一年,同时,亦是宣文元年。
  当然了。
  对于长辈,刘长石自然是奉了尊号的。
  刘三老爷这一位早过逝的君王祖父,被刘长石尊奉为宣和王。至于刘王氏这一位嫡妻,自然就能称一声宣和王后。当然,如今宣和王是躺在了坟墓之中,宣和王后刘王氏自然就得让人尊称了太王太后。
  至于刘之烨的尊号,则是文和王。荣娘也能称一声文和王后。
  只是,刘之烨如今活得好好的,荣娘也是身体健康着。所以,他们这一对夫妻,自然就是臣子尊奉为了太上王、太上王后。
  宣文元年。
  春,三月初一日。荣娘是过了三十三周岁的千秋寿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也是过了二十八周岁的万寿节。
  这过了春末的农耕结束。
  一年的农忙,就算是过去了。
  入了夏,天越发的热了。
  这一个季节,对于东屠国而言,自然是休养生息。
  当然,刘长石这位帝王还是挺忙碌的。到底是东屠国还是东面西面,都有敌人尚在呢。
  东面啊,那是新罗国的旧余势力,那些旧贵族也罢,又或是流民的结盟也罢,都还有残存者尚在。
  至于西面啊。
  虽说,高丽国是无暇东顾的。
  可南韩国啊,被刘长石敲打了好些回,也是老实了。到底对于新崛起的东屠国,依然是敌意掩不住。
  刘长石这些日子,在忙碌的,除了国内的一些安排外。
  自然也是准备了。
  一有机会,就把东面的那些旧有势力,全部的收拾掉。
  至少,要避免了将来,让东屠国是两线做战啊。
  夏。
  七月初一日。
  刘长石十三周岁的生辰,这一天,是万寿节。当然,在臣民们的眼中,刘长石这一位帝王的万寿节这一日,那过得应该是十八周岁的生辰日。
  于此。
  这一日,同样的也是静国公主刘玉娘的十三周岁的生辰日。
  王宫之内。
  宫宴自然是举行的热闹。
  这一日。
  明明居于蓬莱行宫的荣娘、刘之烨夫妻,也是奉了长辈太王太后,以及奉国老夫人,这两位长辈一起,回了王宫参加了宫宴。
  刘王氏自然是开心着。
  倒底是在宫宴之时,一堆儿的外命妇,那是拜而行礼。
  在人群里,王遂娘自然还是捡着了机会,凑了母亲太王太后的身旁,是给挑了好话讲。
  说实在的。
  王遂娘挺懂她的身份。
  在整个东屠国里,若论了真心?
  王遂娘是知道的,肯定是母亲太王太后,最是关心了她的前程与未来。
  “我瞧着,你刚才挺高兴?”
  刘王氏对女儿王遂娘问道:“那几位外命妇,跟你谈了什么,让你如此的笑得欢乐?”
  刘王氏哪怕当了太王太后,可这日子还得照过啊。
  对于女儿开心的模样,她瞧着心里舒坦。
  “还能如何?那些外命妇,就是想打探了,太王太后、太上王后的心事?这是不是有意了,为大王选了贤良的妃子,以充实后宫?”王遂娘没隐瞒了,那些外命妇们的心思。
  在王遂娘瞧来。
  这些外命妇的心思,可能是打错了。
  就王遂娘的心里明白着,弟妹太上王后小萧氏的眼中,那个王后付氏可谓是万般好。
  瞧瞧。
  这一尊了长辈后,弟弟白捡一个太上王,马上就是搬出了王宫?
  原由何在?
  王遂娘就不相信,这中间没弟妹小萧氏的功劳?
  那又如何呢?
  哪怕知道了,弟妹小萧氏的一些心思,王遂娘都不敢多提了。到底人在屋沿下,不得不低头。这刘氏一族的荣光,那是侄儿伯玉挣来的。
  小萧氏都是太上王后了,王遂娘哪怕是尊了宁国公主,也是不敢开罪了太上王后的。若不然,将来儿子王知源的长亭子爵?
  还能如何求得侄儿,给升了爵位?
  在东屠国,区区一个长亭子爵算什么?不过是一个终身的贵爵。若有孙儿,那就是没能继续,倒时候,还不是一个白身?
  东屠国的爵位,唯有伯爵,方能袭三代除之。
  当然,公爵、侯爵,更是尊贵,那是袭一代人,降一等。降至伯爵位,还能袭三代,才除之。可惜……
  王遂娘更清楚。
  她那侄儿伯玉,堂堂的东屠国的君王,似乎并不乐意了,授予了太多的非军功的爵位。
  当然,以上的话。
  王遂娘也是从母亲太王太后那儿打探了一二。
  当然,从哪儿来的,还不是从弟弟刘之烨的嘴里得到的消息。
  “哦……”太王太后挑一挑眉。
  “胡闹。”
  这两字从刘王氏嘴里出来。
  王遂娘就是挑了大拇指,笑说道:“母后,您最是明白了。大王如今的年岁,自然是不急了子嗣。便是急了子嗣,想来太上王后那儿,更是有计较的。”
  “母后,女儿可听说了。弟弟都跟弟妹商量守了。要等伯玉侄儿过了十五岁的万寿节后,方是才许了与王后的圆房……”这一席话,王遂娘是凑近了刘王氏的耳边,小声嘀咕的。
  “你从哪儿打探的?”
  刘王氏望着女儿问道。
  “弟弟三郎与我讲的。说是男子十五了,再是谈及子嗣,近了女色,方不会伤了身子骨。”王遂娘明晃晃的就是卖了弟弟刘之烨。
  “你是不是有什么心思?”知女莫若母,刘王氏有些看明白了,女儿王遂娘的心思。
  “果然,生我知我,普天之下,若过于母后了。”王遂娘在刘王氏的面前,倒不隐瞒了什么。王遂娘是笑得温柔。
  “母后……”
  “女儿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自然是全在了大王的身上。作为大王的姑母,刘氏的社稷江山,女儿盼着万万年,依然盛世常在。”
  王遂娘这说了心底话。
  她如今享受的一切,可不是全在了侄儿伯玉的身上嘛。
  “这汉京城里啊,还是有许多的外命妇,也是有些述求的……”王遂娘笑嘻嘻,说道:“母后,你亦是懂得。哪朝哪代的君王后宫,也是需要多方联姻的……”
  “到底那些人里,有的就是求一个安心。”王遂娘这话,不是她想说。不如说,她代某些人,传一个话儿。
  为何传给太王太后?
  这不是女儿跟母亲谈话,哪怕出了问题,那也是家庭里的小事儿。
  这话儿要传,肯定也得分一个传话的对象嘛。


第143章 
  “这世道啊,果然是人心是贪。”刘王氏回了这么一句话。
  尔后,太王太后的目光在女儿王遂娘的身上是扫视了一圈后,才叮嘱道:“你莫多插手了,若不然,舍了宫里的某些恼意,也是害人害己。”
  “母后,您放心,女儿肯定知趣着。”王遂娘表示,她懂得中间的利害关系。
  “我就是传个话儿,成与不成,我总不吃亏的。”王遂娘的意思更明白,她就是提醒了某些人的诉求。
  至于王遂娘本人的心思?
  唉,真是不提了,想来,许多人也懂得。
  当然,更主要的原由,还是王遂娘太清楚了。侄儿伯君这位君王如今的年岁太浅了,那是还没到了少年幕爱的年纪。
  更可能,在君王的眼中,情情爱爱的哪有万里江山更重要?
  美人没了。只要尚有权柄在?
  自然是无数的美人,像飞蛾赴火一般,想前赴后继的。
  若是光有美人儿?
  没个权柄的保护,再是美人儿,也未必是男儿的福份。
  红颜祸水,如何而来?
  不外乎,就是得到了红颜美色倾心的男人没本事,保护了属于他的意中人。
  世道如森林,弱肉强食罢了。
  这会儿。
  太王太后与宁国公主王遂娘是聊得开心,母女二人谈话,也是避了一些耳目。到底在场的外命妇皆知晓着。
  太王太后除了女儿宁国公主外,对于其它人,皆是言辞之间,不太想予理会的。所以,也没什么人会去讨了无趣。
  至于荣娘?
  荣娘跟王遂娘是一个模样,这会儿的荣娘也是跟亲娘奉国老夫人凑了一堆儿。
  在蓬莱行宫时,被尊奉为奉国老夫人的赵春花,依然是与女儿女婿住了一块儿。因为,便宜被封了爵位的儿女们,依然也是跟荣娘、刘之烨夫妻住了一起。
  还是一家人全数在蓬莱行宫之中。
  为何?
  不外乎,就是荣娘和刘之烨的儿女,皆未成年。
  这些儿女啊,不管是刘玉娘,还是仲玉、叔玉、季玉这兄弟三人,他们都未成家,都还得学一学课业。
  于此。
  荣娘也乐得,孩子们常伴左右。
  唯有可惜的,就是长子伯玉住在王宫之中,平日难免就是见得少了。
  一年到头里,也是节日之时,又或是一月的头尾之时,可能一家人能聚上一聚。便是哪些呢,哪怕有太多的不容易。
  荣娘还是愿意,把王宫让出来。让给它真正的主人,让长子伯玉和长媳明月,这一对小夫妻好好的做为了主人。
  倒底是过来人。
  荣娘可清楚了。他们这一家子人,若是全居了王宫之中,也是麻烦的事儿。
  其实,女眷算不得难处。到底后宫之中,再是关系了,也肯定没有前朝重要。更关键的,还是夫君刘之烨尚在……
  太上王,既然尊了太上,荣娘肯定不想长子伯玉为难了。
  天家父子,在权柄面前,还是彼此相安无事的好。有些东西,不要去试探了,因为,结果出来后,总会让人受伤的……
  非是人为,而是时势力的变化……
  “瞧着,真是热闹。”赵春花这会儿,倒是挺开心的。
  “若是你爹能活到了这会儿,肯定得多欣慰了。”赵春花说这话时,有些回味了过往。说是如此,倒是真有些想起了往事来。
  当然,对于自己的夫君?
  赵春花若说多爱?
  那是没有的。
  只是,人的念想嘛,到底时间太久了。再是平凡的日子,只要记忆美化上两分,也会变得回味无穷的。
  因为,那是人的精神依托了。
  “是啊,如今的一切,曾经哪敢想像。”荣娘同意了亲娘赵春花的话。
  “不过,想来仲玉在呢。娘,仲玉能继续的奉国公的爵位,能给爹承继了香火。想是在九泉之下,爹定然是开心的。”荣娘这会儿,自然是捡了好话讲。
  赵春花听得开心。
  “荣娘,我听你大姐讲了,说是宫外有些诰命夫人……”赵春花迟疑不决了一下后,才说道:“似乎那些人,在传了王后一直不孕,应当选妃的事儿。”
  “哼……”
  荣娘冷哼了一声,她的面色当时是收敛了笑容。
  “那些人,是吃饱了,没办事干,闲得慌了。”荣娘给了这样一个评价。若说,对孙儿辈的想念,荣娘肯定也想啊。
  到底荣娘有理智在呢。荣娘更明白,她的儿女尚年浅,就是盼了孙儿辈,总还要一些年月的。急?也得看着时间啊。
  至于宫外的流言,现在亲娘讲了,荣娘没有避过的意思。
  到底在亲娘面前,荣娘不想讲了假话什么的。
  “那些人,全是眼皮子浅的。”荣娘给了这样的评价,她道:“如今的东屠国,正是战事多的时候。那战场立功,是实打实的军功,便是光耀门楣,恩妻荫子,也不是没个可能?”
  “想走后宫的关系,走裙带的关系,真是一些无齿之徒……”荣娘是不削了那些走后宫路线的人。
  为何?
  因为自古后宫的斗争,就是残酷的。
  荣娘不想他的长子伯玉,也是走了这遭。
  当然,这只是荣娘的想法。至于伯玉的想法?
  荣娘是不懂得的。当然,荣娘也不会做了儿子的主,一个人有他自己的人生。旁人还是少干涉的好。
  荣娘不是那等恶婆母。
  至少,哪怕将来有什么,荣娘还是盼着,明月的嫡妻之位,稳如泰山。
  因为,夫妻之间的和睦,才是真正的和睦。
  “可瞧着那些人的话,似乎又有些道理的。”赵春花迟疑了一下,才是提了一句道。
  荣娘摇摇头,回道:“娘,莫管那些人讲什么。既然咱们在蓬莱行宫里,当了富贵闲人,那么,就过了富贵闲人的日子。”
  “伯玉的后宫,那是伯玉和明月这一对夫妻的事情。伯玉能挣得如今的大业,他定然是有大志向的。那么,一切由得他自个儿定夺。”
  荣娘表明了态度。
  “也是,荣娘你是明白人,娘觉得你的话,有道理。”
  赵春花被女儿说服了。
  至于女婿亲姐姐王遂娘给吹的一些耳边风,赵春花就是搁浅到了脑后。
  到底亲疏远近有别,在赵春花的眼中,这世上与她最亲近者,肯定还是女儿荣娘啊。旁的,旁的再如何亲近,也还是比不过女儿这一块活生生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女儿于赵春花而言,就是活成了她自个儿的命根子。
  当天的宫宴。
  一场繁华。
  刘之烨很得意的,在宫宴之上,他还饮多了。
  至次日,他方是醒来时。也是觉得头晕沉。好在,昨个晚上,饮了醒酒汤。所以,到底也没有太难受。
  倒是荣娘催促了话。
  让着这一日,就是全家人打包了,还是回返了蓬莱行宫。
  对于母后急着离开的举动。刘伯玉是瞧在了眼里的。自然是领着妻子明月来请安时,就是劝慰了几句。
  彼时。
  刘之烨还在歇息呢。
  所以,这一场谈话,就是荣娘与儿子、儿媳三个人。
  “不了,还是早早归去的好。”
  荣娘说了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