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荣华路-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因为如此。
在刘王氏的心中,是不满意了让小萧氏这个亲娘给大孙女刘玉娘掌了婚事的舵儿。
在刘王氏的印象中,小萧氏这个人啊就是气性小了些。总之,小萧氏的手头也甭想,挑了合适的大孙女婿人选。
“娘说的是。”
刘之烨对母亲刘王氏是孝顺的,这么多年了,母亲对他的疼爱,他是瞧在眼中,记了心上。所以,越是孝顺,刘之烨越是舍不得让母亲刘王氏不高兴。
只是……
再是孝顺了,刘之烨的心中对长女的婚事,那也是关注满满的。
“三郎,我托了你姐姐,让她给相看了一些合适的人选。我瞧着,你姐姐那肯定能说合一些好的对象……”
刘王氏话到这儿。
刘之烨微低了头,他的眉头有些皱了一下。不过,稍后又是松开了。
“那辛苦姐姐了。”
嘴上刘之烨这般应承了。可心里,刘之烨找算之后寻了机会,去看望姐姐和外甥一回。当然,目的更简单。
刘之烨跟姐姐王遂娘说了,他对女婿的某一些要求。
若姐姐那儿真有合适的,刘之烨肯定乐意。
可若是没合适他要求的,那么,就不能强求了。
刘之烨的要求,挺简单的。不要求了男方的家世如何如何?毕竟,就他刘之烨本人也不过一个小小的里正,哪敢多求?
刘之烨只想他的女婿,是一个懂得上进,能爱护了妻儿的正派男儿。
当然,那个正派男儿的家中,最好没拖后腿的亲人。毕竟,对于女儿未来的婆母人选,刘之烨希望啊,是一个通情达理的。
旁的,真不要求什么了。
可就是如此。
这个时代里,也不好寻找的。
“你们亲姐弟之间,你姐姐是巴不得给侄女,挑了一个好的侄女婿。”刘王氏话说到了这儿,还是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当晚。
刘之烨于卧室之内,讲了他今天的行程。
除了送亲娘回内城的宅子,他还去了一趟谢府。
“三郎,你专门去跟姐姐说了玉娘的婚事,会不会太麻烦了姐姐?”荣娘嘴里这般说,心头非常满意了夫君的细心。
“咱们跟姐姐之间,哪有干什么麻烦的?”刘之烨笑的爽快。
“姐姐近日的气色不错,我还瞧了外甥知源,长得俊俏。”对于这个外甥,刘之烨是喜爱的。同为男子,刘之烨自然也知道。
他的姐夫谢绍对于独子谢知源,那也是宠得跟心肝宝贝似的。
“三郎,我其实是怕……”荣娘叹息了一声。
听得妻子荣娘这话,刘之烨微微沉默了。
见此,荣娘又是开口,脸上浅浅的带了笑容,她说道:“我知道,母亲和姐姐都是出于好意,想让玉娘将来嫁得一个好的婆家。”
“只是……”
荣娘迟疑了一下后,才道:“母亲有王氏的背景在,姐姐又是嫁进了谢府那等富贵窝窝里。想来,姐姐来往之人,必然都是家世背影不凡者。”
“玉娘如今的出身,我担心她真是嫁得富贵人家未必是福气……”荣娘这会儿,执起夫君刘之烨的手,她说道:“像夫君你这般心胸宽广之人,世上难寻。”
“不是每一个男儿,都像了三郎你这般,在不意了门户之见。”荣娘说了婚姻之中,一桩重要的条件啊。
那便是门当户对。
别小瞧了这玩意儿,多少的亲密爱人,最后都会败在了现实的面前。
对于夫君刘之烨,荣娘表示,她的婚姻能走到现在。那完全是因为她的夫君刘之烨哪怕出身好,可到底是从小在她家长大的……
可以说,这是生活环境相同。
试一试,如果两个不同生活环境长大的,生活习惯不同,品味观念不同,那南辕北辙的绝对会出了乱子的。
磨合的婚姻,可从来都是在磨灭了感情的。
“……”
刘之烨听了妻子荣娘的话,更沉默了。
良久后,刘之烨方是说道:“放心,我心头有数。姐姐那边帮忙挑的人选,我会过目的。”刘之烨的心中对于妻子荣娘的话,他是听了进去。
在外面多少年了。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里正,刘之烨也是交际圈子一点一点扩大。
肯定也是见识过了一些富贵人家的禀性。当然,他更明白,一些面上光鲜的东西,里面可能出乎人们的想像。
特别是他那纯良的大女儿玉娘,未必真是合适了那等门第好的人家。
至于贫穷的小户?刘之烨又不考虑了。
到底他是嫁女儿,不是让女儿成婚后吃了苦头。
这左思右想的,也是为难啊。
最后……
夫妻二人只能暂时的搁置了。到底女儿玉娘的婚事,还得寻摸了。
至于长子伯玉?
那就像是一个伤口,夫妻二人都在避开了。他们有默契的,都没谈了这一桩。在心中,夫妻二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也许不谈了,伯玉的失踪之事,便只是失踪吧。
终有一日,指不定伯玉就会归家了呢?
在离着建业城,遥远的几千里之外。
东屠岛上。
王宫之中。
刘长石在望月饮酒。他的身边,付明月这个妻子相陪。
果酒香甜,更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我又痴长了一岁……”刘长石这般感慨。他今日方是满了十周岁的生辰。可在外人眼中,这一日,是他十五周岁的生辰。
于男子而言,这已经是成年人了。
“祝夫君年年今日,岁岁今朝。”付明月却是浅浅笑容,还是为刘长石又是倒了酒。她自己呢,也是陪着一起饮了酒。
十三岁的付明月不再是美人胚子,而实在是一个娇俏的美人儿。
月光之下,在灯光的照耀下,她的美人沉醉。
奈何……
刘长石还是一个不解风情之人。所以,他的眼中,妻子付明月更多的是一个他应该尊重,应该爱护的枕边人。
是的,枕边人。他们同寝了一张榻,不过,在未圆房前,自然是分了各自的锦被入睡。
“同饮。”
刘长石遥遥回敬,夫妻二人再同饮。
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
在这个生辰日,刘长石也南望之时,也有对亲人的浓浓思念。
只是……
刘长石明白,他还得忍耐。他在没实力之前,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的。到底东屠国太小了,也太弱了。
因为如此。在这一刻,新罗国啊,真像是最美的诱惑,让刘长石万般想念,想着一口吞了肚子里。
新罗国在南望东屠岛,想要收入囊中。
刘长石这位东屠国王,何尝不是在北望新罗,想要蛇吞大象,一举的壮大实力啊。
如今,双方的角力,就是看了最后,谁赢谁输?
当然,在大餐没上桌之上,就是双方在下面明争暗斗,为最终的战争开启前,布下了各自的棋子。
过了夏季,入了秋。
中秋节之日。
建业城的外城北区,三榕巷子口的荣娘家,在这一日除了节庆外,同样是一家人聚了一起的热闹。
这一日。
刘叔玉、刘季玉这一对双胞胎兄弟,要一起过了两周岁的生辰日。
同样是这一天,远在东屠岛的刘长石,也是得到了家中的情况。
望着来回禀了消息的心腹。
刘长石总算得得到了一些亲人的近况。
多少年了……
“继续潜伏,除了咱们的生意外,不必轻举妄动。”
刘长石交代了他的答案。
“诺。”
在心腹离开后。
刘长石又是开始了他的工作。
直到晚间,一场家宴时。
这一日,刘长石多饮了酒。也是饮酒后,他才会放松了一些心绪。付明月瞧得出来,夫君的心情不错。
“可是遇上了开心的事情?”
付明月在盛酒之后,小饮一口后,问了话道。
刘长石轻轻的颔首一下,他方是回道:“得知南面的家人近况,我心中稍有安定。”
“……”
付明月没有多话,而是静静的聆听了。她明白,她的枕边人肯定想倾述一些,心底的温馨。毕竟,那是家人。
家人总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那一块儿。
“爹娘又给我添了两个弟弟……”
说这话时,刘长石心情非常好。他想笑,也许是习惯了面瘫,他笑不出来。唯有嘴角微扬的弧度,代表了他的好心情。
“挺好的。”
“一眨眼间,我也是有了三个弟弟的兄长……”刘长石这时候饮了杯中酒。
他还想说了姐姐时,他突然又反映过来了。
他给自己添了五岁的年龄……
这姐姐变成了妹妹?
其实想一想,这事情办的,可能只瞒得了一时吧。想瞒一世?
这得看未来他的实力了。
毕竟,历史像一个小姑娘,由得胜利者装扮。至于他的年龄这点小事儿,权柄若在手,指鹿为马的事情,历史上的大人物们随意操作一把,也是蛮多的。
因为,胜利者不被指责。胜利者只有赞誉。
第105章
“恭喜夫君。”
付明月说了此话时,也是举杯遥遥一敬。
此时,小夫妻二人又是同时饮了杯中酒。
付明月再度又添了酒,这会儿,刘长石心情是真好。毕竟,家中一切算得平安,他心里安定了。
“只可惜……”
想到了家人,在这等时节,人说月圆人团圆。可偏偏刘长石却是在几千里之外。特别是家中的亲人连他的生死都是尚不知晓。
刘长石也是愧疚的。
奈何手头实力太低了,在没有十足的把握,能保护了亲人们的安危之前。刘长石只得忍耐了。毕竟,能做到了现在的位置,刘长石是不缺少了耐心的。
至少,从太元帝的态度上,刘长石学会了活着就得谨慎这一件事情。
“不能与家人们团聚。”刘长石说了这话时,付明月却是举了酒杯,她说道:“夫君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
“夫君,总有一天会相聚的。”
“我思念生父、生母之时,连他们的英容样貌,都是觉得往昔如在眼前……”话说到这儿时,付明月的眼中已经有了盈盈的泪光,她继续说道:“可赐予我生命的亲人,却是全然已经不在了……”
“明月。”刘长石此时,自然瞧得出来,他的妻子付明月的心情低落了起来。
“我思念了过往,倒累你伤心了一场。”刘长石颇是觉得,他这等态度是往妻子付明月的心上搁了刀口。
毕竟,他刘长石的爹娘虽然隔了几千里的路途,至少,亲人们是平平安安的。
而他的妻子付明月却是国破家亡后的公主殿下,哪怕如今他们夫妻成婚了,倒底也不在曾经的州胡岛国。如今的这一座海岛,已经更名为东屠国。
往日如烟,昨日全然过去。
“……”付明月轻轻摇摇,她笑了,笑得有一抹的温柔,她说道:“不怪夫君,只怪这月色太美,让人太沉醉。”
这一对小夫妻在十五的中秋节里,望着天边的圆月,一时间,倒也是心生默契来。
彼时。
几千里之外的建业城。
次日。
皇宫。
太后谢蕴就是得了消息。
“哦,那个明阳道长失踪了?”
太后谢蕴的脸色非常难看。她想不到,派去盯梢的人,连这点小事儿都办不好?
对于那个老道士,太后谢蕴可是了解底细的。正因为如此,哪怕已经查明了,那个老道士是一个残废了。
太后谢蕴也没有让手下收回了盯梢的人手。
太后谢蕴可是防着那个神神道道的老道士。毕竟,那一位明阳的出身,可是宗室啊。
“奴婢无能,派去的人手失查了。”
心腹嬷嬷在太后面前,自然是除了认错,也没有旁的胆子。
要知道,太后谢蕴的背后,可还有谢氏一族的影子。心腹嬷嬷的一家老小,可全是倚靠在谢氏一族的附庸之上生活呢。
“派人去查清楚,哀家要知道了,那个老道士和圣上到底有哪些纠葛……”太后谢蕴是眉毛一挑,已经有些莫名的预感了。
太后谢蕴是真觉得,这中间莫不成还有她那位养子太元帝的手笔?
若如此,这个养子就得提防提防了。
皇家无亲情,更何况还是嫡母与养子皇帝之间?
便是天家的亲骨肉在权利面前,也是争个你死我活的。太后谢蕴可不敢放松了警惕之心。心腹嬷嬷一听太后这吩咐,自然赶紧就应了诺。
对于太后谢蕴的动作,傀儡天子太元帝自然查觉不到的。毕竟,这皇宫里太后的势力,可比傀儡天子的势力大太多了。
特别是查这等事情,肯定得隐蔽啊。
八月下旬。
建业城的天气不错。
太元帝司马元曜的心情却并不是特别的好。因为,他最近有些不顺。特别是明阳道长的突然离开,总让太元帝司马元曜心慌慌。
至于说,哪儿出了问题,一时间太元帝司马元曜又是讲不出来。
做为一个傀儡天子,太元帝司马元曜这些年了,也是做了不少的小动作。奈何在桓氏和谢氏这两族的操控下……
太元帝的努力,见效甚微罢了。
时间还是站在朕这一边的。至少,太元帝是这般认为的。毕竟,他这位天子尚年少,有的是时间去熬死了那些朝堂上的老家伙们。
只是……
兵权,兵权,这是太元帝的死穴。
皇族手中,特别是天子手中若无兵权,这皇位及及可危啊。
“还没有明阳道长的行踪吗?”
太元帝在问了心腹内侍话。
“除了道长留下的那一纸书信外,尚无其它行踪。”内侍回这话时,非常的小心。做为太元帝的心腹,内侍自然知道的,对于天子而言,明阳道长是万般受了重用的。
这会儿,可不敢闹了幺蛾子。
可太元帝司马元曜的心中,除了对明阳道长的看重外?
他还有别的担心啊。
要知道,明阳老道士知道了太元帝这位天子的太多内幕,天子这会儿是疑神疑鬼,怕明阳老道士是被人给暗害了。
万一被人抓了小辫子?
这才是太元帝司马元曜的真正担忧。
至少说明阳老道士的安危,太元帝肯定也在意。可相比起他自己的安危,那定然